《贞观匹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匹夫-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吐蕃国,弃苏农赞还是翻了盘,工布、达波、娘波的叛乱者相继栽在他手里,只有苏毗王子还在苦苦支撑。

    “大相,吐蕃一统,指日可待了。”弃苏农赞稚嫩的面孔终于有了一丝年轻人应有的喜悦与放松,苦熬了漫长的时间,几乎把一个天真率性的孩子逼成小老头。

    娘·芒布杰尚囊的老脸上现出灿烂的笑容:“赞普能够在逆境中坚持,走到如今,已经是雪山诸神的骄傲了,即便是历任祖先面前,赞普也足以自傲了。”

    “可是,年楚河地区还在承受象雄的攻击。”弃苏农赞的笑容收敛起来。

    娘·芒布杰尚囊淡然抚须:“年楚河是老臣故族娘氏所在,老臣相信他们能挡住象雄的进攻。可惜的是,大唐对吐蕃,莫名其妙的有着警惕,甚至是敌意,否则,只要大唐肯相助,吐蕃最多半年就可灭了这些乱臣贼子!”

    弃苏农赞的眸子定住,笑意一点一点的绽放:“如此也好,让世人知道吐蕃能凭自己的力量立足当世,再无人能小看吐蕃。”

    噶尔·东赞躬身:“赞普睿智。只是,现在的象雄,依旧是高原上的霸主,吐蕃还没有能力与其一较高下,臣以为,必须想法拖住象雄几年,甚至是拉拢象雄为吐蕃的助力,否则,压力太大,太艰难了。”

    弃苏农赞神情古怪地看着噶尔·东赞:“继续。”

    “臣以为,可以以赞普的妹妹赞蒙赛玛噶来和亲,让象雄李迷夏改变立场……”

    弃苏农赞的一个酒杯砸到噶尔·东赞额头上,落在地上,砸得粉碎。

    “赞蒙赛玛噶才十二岁!混账!”弃苏农赞的咆哮声响彻大殿。

    一身盛装的赞蒙赛玛噶走进大殿,郑重地行礼:“兄长不可责怪噶尔·东赞奎本,这本是吐蕃最好的破局方式。赞蒙赛玛噶一直被兄长庇佑,今日也该为吐蕃出力了,我愿嫁到象雄,请奎本去象雄谈和亲之事。”

    “不能!”弃苏农赞咆哮。

    “兄长不要任性,作为赞普,要考虑的是整个吐蕃。就这样吧。”赞蒙赛玛噶轻笑。

    弃苏农赞的眼里流出泪水。

    父亲去世他没流泪,时局艰难他没流泪,唯独在此刻流下泪水。

    若不是吐蕃弱小,又何至于要牺牲相依为命的妹妹?

    长安城中,鸿胪寺内的王恶在叹息。

    诶,一个能打的都没有,除了苏毗王子还在坚持,其余的势力居然烟消云散了。

    啧,没那个本事,之前你们闹得轰轰烈烈是做甚?搞得额差点都信了。

    幸好,除了苏毗王子,大唐对其他几家都是交易,实物交易,没有亏本。

    头痛啊,噶尔·东赞要进入象雄的穹隆银堡,为李迷夏保媒拉纤了。

    不知道出于甚么原因,原本对吐蕃虎视眈眈的李迷夏竟然接受了联姻,放松了对吐蕃的压制?诶,变数太多,历史的惯性太大,愣没扳得过来啊!

    自己灌输给顿珠的理念,不晓得对李迷夏有没有帮助。

    大唐境内倒不是没有高海拔的山地,可那些地方过于狭小,不适合展开大部队的适应与操练,所以,大唐目前可以说没有甚好办法对付,甚至只能干瞪眼的防守。

    细细的看过舆图,王恶重重的点在苏毗的位置上。

    苏毗的位置,正处于后世的昌都,恰恰是吐蕃与大唐的绝缘点,也是大唐介入高原的最佳切入点。

    想甚来甚,苏毗王子的联络人旦丹求见。

    这个时候,谁没耐性谁吃亏。

    好整以暇的坐在会客区,招呼旦丹入座,柳田娴熟的泡上茶水。

    柳田的业务越来越熟练了,改天是不是为他打造一把长嘴茶壶,折腾他一下?

    匆匆忙忙的一口饮尽茶水,似乎完全不在意茶水的滚烫,旦丹心急火燎的开口:“左少卿,我们在高原的盟友,达波、娘波、工布全部被灭了,现在只我苏毗一家苦苦支撑,朝不保夕啊!求求左少卿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帮苏毗一把!”

    “这不是情分的事。”王恶轻轻摆手。“朝廷也有苦衷,不便直接介入,加上苏毗与大唐的道路实在太艰险了。”

    “苏毗可以改!能稳住局面,苏毗一定倾力修整与大唐之间的道路,所有矿产一定优先供应大唐!”旦丹急切的说。

    不急不行,这是最后一根稻草,再不捞住,就得溺水了。

    “大唐直接介入是不行的。不过额们可以转换一下思路,雇佣嘛!”王恶抛出这个概念。“大唐的在册卫兵、府兵肯定是不行,容易落人口实,可是那些轮换下来的老卒,就不存在这问题了嘛!所有兵器、甲胄,都是苏毗购买了给他们装备,这样好歹给外头一个交代,这不是大唐介入,是纯粹的民间自发行为。”

    这是纯粹的糊弄外人,反正只是个名目,旦丹对此没有异议。

    “不过,苏毗的财力可能不足支撑……”旦丹难为情地提出问题。

    “哦,这个有点难办,要不,以苏毗境内的矿产、税收为抵押,向大唐皇家钱庄申请放贷,日后苏毗的首席度支(财政官员),要由大唐皇家钱庄的人担任。”王恶也很乐意为大唐皇家钱庄揽这大宗生意,毕竟,自己在大唐皇家钱庄也有份子啊!

    咳咳,后世老牌资本主义的手段之一,也在额手上重现了,额也成黑心资本家了?

    “我可以代王子全权决定,要了!”旦丹当即拍板。

    “那个,说一下啊,苏毗地势太高,大唐派出的雇佣军,得逐步适应地势才可能发挥出最佳战斗力,所以,你也得给他们时间啊。”王恶终于说出了重点。

    这点事,对旦丹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只要能有人帮忙,付出什么代价都愿意,在乎这点小事?

    皇宫,御书房。

    李世民与房玄龄、李靖、长孙无忌等数名要员,坐在椅子上,看着王恶挥舞竹鞭在舆图上指指点点。

    “总而言之,一旦让吐蕃吃下苏毗,实力大涨自不必说,还可以威胁到大唐蜀中腹地,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由于高原地势的原因,大唐人员初登高原,多数会不适应,少数极端的还会死亡。所以,一旦让吐蕃形成居高临下的态势,大唐除了被动防守,别无他策。”

    “之前扶助苏毗,与达波、娘波、工布贸易以扼制吐蕃的策略,明显失败了,不仅仅是因为达波等地能力不足,更是因为弃苏农赞与娘·芒布杰尚囊能力出众。”

    “而以象雄压制吐蕃的策略,因为弃苏农赞决定将妹妹赞蒙赛玛噶嫁与象雄聂叙李迷夏,虽然不知道李迷夏会是何等态度,但额们必须做好象雄、吐蕃合流的准备。”王恶用竹鞭在舆图上将整个高原圈进去。

    这一下,原本不以为然的重臣们脸色变了。

    “所以,苏毗是大唐扎入高原的一颗钉子,无论如何不能拔除的钉子。”王恶总结道。

 第一百三十四章 雇佣军(五更求订阅)

    “大唐如此贸然插入别国的事务,名不正言不顺,容易落人口实。”提出意见的是房玄龄,维持大唐上邦形象是他的责任,兼之身为百官之首,自然不怕提出意见。

    “问题是,王端正的意见很正确,放任吐蕃成长,只会给大唐未来形成巨大的被动,尤其是吐蕃、象雄合流之后,不仅仅是威胁到蜀地,河西、党项、吐谷浑、六诏、西域,吐蕃可以随意出击,而大唐只能疲于奔命。”李靖着眼军事,一眼看出了其中关键,甚至比王恶的判断还来得周全。

    长孙无忌乜着看向王恶:“想来左少卿已经有了主意?”

    “大唐官方是不适合出面,可是,民间组织那些退役军卒,监狱里那些好勇斗狠的人犯,放上去又何妨?他们为大唐插足高原打开一条路,也有时间慢慢适应高原地势,至于一两年后,上去的是不是大唐的在册军士,重要么?”王恶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如果有这颗钉子在,他们敢骚扰大唐,大唐就能从苏毗反击上去,这就是棋术里的先手。有先手优势,大唐可攻可守,不怕他们翻天。”

    李世民嗤笑:“从来没手谈过的人说甚先手。”

    重臣们大笑。

    的确,王恶这厮,琴棋书画,有一半没沾过边,棋和画从来没人见识过。

    舆图除外。

    王恶笑了笑,没在这小事上纠结。

    “吐谷浑也需要尽快解决,否则等到高原形成合流之势,大唐就失了先机。而吐谷浑之地是否能稳稳握在大唐手中,则牵涉了西域大局,前汉经营之地,大唐不能眼睁睁看着落入他人之手。”

    李靖抚须轻笑:“虽说不能尽皆完善,但观点犀利、大局不差,加以磨砺,则可为大唐将帅胚子。”

    李世民暗暗动容。

    李靖不轻易嘉许人,就连李世民下令侯君集拜他为师学兵法,李靖也只教了半部,可想眼光之高,他能称王恶为将帅胚子,王恶就一定有过人之处。

    李世民自己也是帅才,细细思索,王恶的大局观确实出众,凭此为帅才,也不是不可能。

    倒是那放贷……

    “王端正啊,若是那苏毗最终不保,朕岂不是亏大了?”

    王恶无奈地一笑:“陛下,世间没有百分百的事,只要把握过了五成,就可以考虑去做了;超过七成,可以动手了,再晚就错失良机了。苏毗若保住,其上的矿产、牲畜就源源不断的供应大唐,税赋又由大唐皇家钱庄把持,久而久之,苏毗就相当于大唐的一部分。”

    “再说,即便出现了最恶劣的情况,那不是为大唐日后干预高原之事留下话柄了么?”

    于是,奇异的景象出现了。

    在刀锋等人的串联下,越来越多的老卒聚集长安城外,人虽多却井然有序,一个个等待第五招的训话。

    “此去苏毗,征战流血自不必说,那于额等不过是等闲。但是,苏毗地势极高,外人上去,一时不能适应,头晕、呕吐、无力是多数人会有的反应,歇个几日,适应了就好,却也不乏因此丧命之险。想好了,不愿意承受此等风险的,可以退出了。”第五招详细的说了风险。

    当下,几百名老卒出列,对第五招拱手致歉,待第五招点头后,悄然退出。

    对曾经的军中汉子而言,死并不可怕,但是因为气候等原因死,就有些憋屈了。

    “此次去,乃是私军,是接受苏毗雇佣的私军,与大唐无涉,所有愿意出行的,蓝田伯府会安排每家二十贯的安家费,在苏毗的功劳另由苏毗国付酬劳。兵器、甲胄,唯有出了大唐边关才会授与你等。”第五招大声宣布。

    蓝田伯这三个字,在大唐可以算是金字招牌,没有哪个没见识的提出疑虑。至于出境再给兵器,这不正常么?大唐境内,那么多人持刀兵,很招忌讳的。

    厮杀了小半辈子的军汉,最大的问题不是在军中,而是在回乡后无法适应那种平静的生活,常常天不亮就蹦起来,准备点卯,却发现已经在家中的土屋。

    抡起锄头,经常会情不自禁的当刀枪耍上两路。

    回归乡土,会猛然发现,自己对农活的了解、农时的了解,竟然不如一个半大娃儿。

    那种深深的失落,不是行伍中人不能理解。

    如今能再重来,虽然不是大唐军中,但并不是与大唐为敌,有甚么不能接受的?

    二万人一起出发,那声势很吓人的,沿途的州县,从主官到帮闲,甚至是折冲府,无不战战兢兢,生怕哪里出了点纰漏,惹到这帮大爷。

    出了唐境,佩上兵甲,骑上苏毗送来的马匹,打上白底黑字的“雇”字旗,雇佣军大爷们在刀锋的带领下,向苏毗行军。

    第一日,一切完好。

    第二日,有十余名军士不适应,留下人手照应他们。

    第三日,有小半的人数开始不适应,刀锋下令就地驻扎,调整状态。

    第四日,休息。

    第五日,继续前进。

    足足用了小半个月的时间,刀锋等人才到达苏毗。

    苏毗王子与旦丹亲自迎接雇佣军,安排他们食宿,安排粮草,安排他们一些厚实的衣物靴子,同时向刀锋诉苦。

    这一段时间,苏毗苦苦支撑,兵力消耗了大半,才保住了苏毗大部分疆域,若是雇佣军再不来,他们恐怕真得拍屁股走人了。

    一日之后,刀锋带雇佣军出现在前线,神出鬼没的将正在进攻的吐蕃军拦腰斩断,轻易的吃了吐蕃三千人马,而自身的代价不过百人。

    如此战绩,让苏毗王子惊为天人。

    苏毗早有此战力,当年如何会被吐蕃吞并?

    刀锋并不以此为荣。

    一来是占了出其不意的便宜,二来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