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又问了一边,而后紧紧的盯着殷诚的表情。
想要从殷诚的表情里看出一丝端倪来。
只可惜殷诚并没有露出任何的破绽,他点了点头道:“没错,我可以把他俩人交给你。”
“那好,既然殿下这样说了,卑职马上退兵。”
“且慢。”殷诚抬起手来,示意白起不要激动。
白起还以为他要反悔,微微皱眉。
太子不是这种人啊。
“殿下还有何吩咐?”
白起疑惑的看着他。
殷诚面带微笑,挥了挥手,旁边的曹参翻身下马,提着一个木箱子走到了白起面前,放在了地上。
“这是?”
白起看着古色古香的木箱子,不知道殷诚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殿下这是何意?”
殷诚道:“大将军难道就不好奇,我们交战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的军队可以做到令行禁止,我与韩信韩大将军,虽然被你分割,却能交流无畅?”
说到这,白起皱了皱眉。
对啊,太子说的是,为什么啊?
心里有了这个念头,马上就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上面。
没有想到殷诚为什么会突然提这么一嘴。
殷诚指着地上的木箱道:“这里面有一条机器,机器,怎么说,就是有一个东西,叫做无线电电报机。”
“无线电电报机?”
白起更加的疑惑,这又是个什么玩意?
无线电这三个字,他都能听懂,可是三个字连在一起,却让白起十分的迷惑。
“无线电发报机,是我那个时代的一种被淘汰掉的东西,它可以让相隔千里万里,不在场的两个人,通过它来传递信息。”
轰隆一声,白起如遭雷劈。
万没有想到,殷诚居然会告诉他如此机密的事情。
“也就相当于,你在济州,我在长安,通过这个东西,我们可以直接交流。”
白起的震惊,殷诚看在眼里。
他对白起的表现很满意。
“再也不用飞鸽传书,更不用八百里急报,千里相隔,犹如面对面一般。”
殷诚解释的很清楚,白起听了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他看着地上的木箱子,神色复杂,忽而翻身下马,走到了盒子边。
白起的这个举动,让高坡上的杜如晦十分的紧张。
抬起手来,示意弓箭手准备。
他一看到曹参放在地上的木箱子,潜意识里就认为那是一箱子炸药。
太子要和他们同归于尽。
可这个念头一出现,杜如晦马上就否决了。
太子为什么要这样?
他是活腻味了?
白起打开箱子,看着躺在箱子里的电报机,一脸的不敢相信。
他虽然不会用这玩意,可处于对殷诚的信任和对他前世时代的了解。
对于这可以让千里之隔的人通话,白起没有任何的怀疑。
“殿下是要将这个东西送给我么?”
激动之后,白起抬头看向殷诚,满脸的不敢置信。
这种绝密武器,太子怎么可能会送给自己?
莫说是送给自己,连让自己知道都不可能。
殷诚面带微笑,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白起笑。
白起马上明白过来:“殿下是想用这个换周侍郎和二皇子?”
殷诚点了点头道:“没错,人家刚投降,我便将他卖了,我以后还怎么服众啊?”
“一台无线电发报机,换二皇子和周侍郎两条性命,我觉得和划算,是你占了便宜。”
看着满脸微笑的殷诚,白起陷入了沉思。
要不要答应太子的条件呢?
第872章 新的征程
白起最终还是答应了殷诚的条件。
毕竟,司马懿父子并不值钱。
他之所以同意杜如晦的建议——在讲和条件里加上让殷诚归还司马懿父子。
原因和很简单,那就是回到长安之后,他在大皇子梁锦面前有个交代。
梁锦是最痛恨叛徒的,这一点白起比任何人都清楚。
司马懿父子在关键的时刻,临阵倒戈,投降了殷诚,以至于原本可能胜利的战争,落得现在这种田地。
回到长安之后,总要有个背锅的。
自己和杜如晦如果不找一个背锅的出来,那么倒霉的就会是他俩。
而现在殷诚虽然没有把司马懿叫出来,但却给自己一部无线电发报机。
这玩意虽然白起不会用,但看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
而且他对殷诚很了解。
这位太子殿下有很多的毛病不假,但是有一个好处,却是长安城内很多人都没有的。
那就是言而有信。
他可能会在某件事上选择不告诉真相,但绝对不会拿谎话骗人。
因此白起带着这个无线电发报机回去,不仅没有罪过,反而还算是大功一件。
回到营地之后,杜如晦很是奇怪。
殷诚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东西给自己。
但怀疑归怀疑,奇怪归奇怪,注意力还是被发报机所吸引。
一边看着殷诚给的说明书,一边按照说明书上的操作尝试着操控。
看着犹如潮水一般撤去的长安联军,高坡上的殷诚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济州之战,终于算是结束了。
白起相信他,确实没错。
他的确没有骗白起,之前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
但殷诚并没有把所有的事实都告诉白起。
比如说这个发报机需要两台机子才能正常使用。
第二,发报机是需要电池的,电池消耗完毕之后,发报机就是一堆废铁。
用无线电发报机交换司马懿的主意是曹参出的。
这位汉初的丞相,在带兵打仗上虽然本领不大。
可在政治上的手腕却让刘秀也不得不佩服。
用无线电发报机换司马懿,有四个好处。
第一:白起一定同意交换。
因为曹参算准了白起和杜如晦的心思。
朝堂上的那点事,从古至今向来如此。
长安诸王别看现在同仇敌忾,你出兵我出粮他出武器,一起来攻打殷诚。
但他们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内部的矛盾之所以被被压下去,纯粹是因为转移到了战事上。
一旦战事结束,长安诸王肯定就开始斗起来。
白起和杜如晦俩人带着溃军回去,必然是要问责的。
问谁的责?
白起乃是大将军,肯定先拿他开刀。
就算把司马懿带回去,也只不过是减轻罪过,并不能免去白起这位大将军的罪责。
而电报机则算是大功一件。
可以改变日后战争模式的大功。
所以白起不会不同意。
这点上,曹参将白起的心思捏的死死的。
第二:电报机到了长安,势比会加快诸王之间的矛盾。
电报机就只有一台,这一台给谁?
是给大皇子,还是给秦王。
雍州的李建成知道了,会不会也来要?
二桃杀三士,血淋淋的例子可是在史书上写的清清楚楚。
可就算写的再清楚,在巨大利益面前,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深陷其中。
一台发报机若是能让长安诸王脆弱的联盟崩溃,那真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事。
第三:会让司马懿对殷诚更加忠心。
虽然曹参也知道,司马懿这老小子投靠自己这边,并非是出于真心,而是因为时局所迫。
但不管如何,能够让他铁了心跟着自己阵营走,总归是一件好事。
第四:白起和杜如晦得到了发报机,他们得到了补给之后,精力绝对会放在研究发报机和将发报机据为己有上。
一旦主将和副将俩人不一条心,想要反扑杀个回马枪,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
正是因为这四个原因,殷诚方才同意曹参的建议。
天彻底黑了下来,看不清长安联军的影子。
三人打马回营。
战事结束,奔波劳累了那么多天的刘秀和曹参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脸上也多了些笑容。
只有殷诚面无表情,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殿下,你在想什么?”
曹参发现了殷诚的异常,悄声问道。
林野也不隐瞒,道:“我倒是觉得,咱们可以多给他们几台发报机。”
一听这话,刘秀和曹参直接就愣了,不由自主的对视一眼。
太子这是怎么了?
烧糊涂了?
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
长安联军的火力已经猛成这种样子了,若是再配上发报机,岂不是如虎添翼?
那还不是吊着他们打?
见俩人都不说话,殷诚抬起头看了看。
察觉到俩人表情不对,殷诚马上明白过来,哈哈一笑,道:“两位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不是现在给。”
不是现在给也不行啊,曹参有些着急,想要反驳,却又不愿意让殷诚难看。
只能耐心的听他说下去。
“我想说咱们去了新罗,在新罗站稳了脚跟之后,再多给他们几台。”
殷诚怕他们越听越误会,赶忙道:“我这样想,有两个原因,你们可以听一下。我说完之后,若是觉得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尽管提。”
刘秀嗯了一声,他现在虽然属于太子阵营的一员,但并不算是殷诚的直系下属。
因此平日里说话,刘秀并不会考虑太多殷诚的感受。
“殿下尽管说。”
殷诚道:“这第一个原因是,电报机到了长安之后,他们马上就会意识到上当了。或者说明天,白起就会发现咱们二桃杀三士的计策。”
“殿下不必多心,此乃光明正大的阳谋,就算长安诸王全都清楚,可该争的还得争,该抢的还要抢。”
曹参唯恐林野说一些糊涂话,赶紧补充道。
殷诚点了点头道:“说的没错,这一点上,我是很佩服曹大人的。”
曹参连叫不敢。
殷诚又道:“他们争夺是一方面,但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们会将发报机拆了,然后想办法弄清楚中间的构造,自己制作出来。”
“殿下不是说,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根本就造不出来么?”
“没错,就算给他们图纸,告诉他们制作工艺和方法,他们也造不出来。”
“所以说,无线电发报机便是战略资源,而且是核心战略资源。”
“如果他们有足够多的无线电报机,而我们只要控制了电池,就算是捏住了他们的命门。”
刘秀听到这,算是听的有些眉目了。
“殿下的意思,我明白了。”
曹参也跟着点头,心道原来如此。
嘴上道:“殿下这个办法确实精妙。”
“他们造不出来无线电发报机,只有我们有。那么我们送他们十台,让他们体会一下什么叫做现代化战争。一旦他们适应了这种信息传播的速度,自然是戒不掉的。”
“电池捏在我们手里,就是有了谈判的筹码,到时候一块电池就算要上百万贯,想必也是有人愿意买的。”
“没错,殿下所言甚是!”
听明白了殷诚的想法,刘秀和曹参没有了刚刚的担忧,反而有些恍然大悟。
“这第二点嘛,也就是延缓他们研发电报机的速度。”
说着已经走进了营地,三人下马并排而走。
殷诚接着说道:“虽然以现在的科技水平,还制造不出来发报机,可两位别忘了,咱们这个时代,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各个时代的人才。”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如果电报机他们暂时够用,就不会砸锅卖铁研究这玩意。”
俩人听完这话,没有像刚刚那样点头。
反而皱了皱眉眉头:“殿下,这一点上,臣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见曹参有意见,殷诚十分欢喜道:“曹大人有什么想法就说,咱们群策群力,总是好的。”
曹参道:“殿下,他们砸锅卖铁去研究一个目前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岂不是利于咱们的好事?”
他唯恐自己说的不清楚,殷诚听不懂,详细的解释道:“一旦他们将大量的钱财投入研发无线电发报机上,那么用于军队和民生的钱财必然会减少。”
“军饷和粮食减少了,他们再想要像这次一样,集结大军偷袭咱们,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刘秀在一旁补充道:“恐怕不止没那么简单,只怕他们再无任何能力对咱们发起战争。”
“嗯,你们说的有道理,是我考虑不周了。”
殷诚连连点头,虚心的接受了曹参的建议。
三人进入营帐之后,又研究了一会,营帐外有人报告,说是有韩信的电报。
白起刚一退兵,曹参就派人去给韩信发电报了。
他这个时候方才回,显然是有事耽搁了。
接过了电报纸,殷诚笑了起来:“济州的粮草已经开始装车,只等着白起给蒙恬的书信到了,就可以运送粮食了。”
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刘秀和曹参满脸欣慰。
等了两天多,就在士兵已经饿的晕头转向,甚至开始出现士兵非战斗性减员的情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