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两天多,就在士兵已经饿的晕头转向,甚至开始出现士兵非战斗性减员的情况时。
济州的粮食到了。
三军士卒吃的饱饱的,精神头一起来,就有头铁份子强烈要求去追白起。
不能让他们离开济州境内。
这帮是被白起这些天拉,按着头皮的的士卒。
好在林野的威望敬此一役,比从前更胜。
一声令下,倒是在无人敢提这件事。
紧接着便开始准备撤离的事宜。
通过电报的交流,司马懿也同意了暂时先撤离济州,跟着一起去新罗的方案。
虽然殷诚给了他一个济州王的王爵。
济州也交给他管理。
但这个时候,还是小心为妙。
一旦殷诚众人离开登州,前往新罗。
长安联军那边若是知道了,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卷土重来。
一切搞定之后,刘秀和曹参就开始着手撤离的事。
过了两天,韩信的大部队方才来到登州。
随着韩信一起前来还有刘文静等人。
一见到殷诚,先是一愣。
虽然早就知道太子变了模样,但听说归听说,亲眼所见为亲眼所见。
见殷诚的面孔完全的陌生,刘文静等人呆愣之后,殷诚赶紧上前。
动作一出,话一说,刘文静等人这才彻底的缓过神来。
没错,这个就是太子。
三军汇合,韩信前来交接帅印,并给殷诚做战后汇报。
殷诚对韩信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是满意的。
对于殷诚来说,这场战争只要能够让百姓们完好无损的撤离登州,前往新罗,那边是胜利。
整个军营之中张灯结彩,杀猪宰羊,十分的热闹。
众人一直闹到了半夜,方才散去。
到了第二天一早,都不用殷诚安排,所有人都自觉的来到了会议室中。
接下来该怎么办,需要殷诚开个会和他们好好说道说道了。
殷诚也有此意,因此会议没有什么客套话,直接开始。
先是简单的欢迎了一下司马懿父子上贼船。
殷诚马上进入主题,直接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
“苟。”
“接下来的计划,就只有一个字。”
殷诚说完,一脸的严肃,看着众人道:“就是这个字,苟。苟是什么意思?就是躲起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谋求发展。”
“现在世界的局势,已经慢慢的开始明朗。”
殷诚昨晚几乎没怎么睡,喝完酒之后,回去洗了个冷水澡,就一直和刘文静说话。
两人说到了天色发白,都没有说完想说的话。
他们有太多的事需要交流了。
这些日子以来,长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刘文静又是怎么处理的,还有什么事没有结束。
殷诚这些日子又干了什么,南楚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些话题,别说是一晚上,就算是三天三夜也说不清楚。
刘文静对殷诚的这个苟字决是十分同意的。
也支持殷诚去新罗训练海军。
苟字决一说出来,整个会议室马上就乱了起来。
不少人面露不解。
在他们看来,长安联军这一次如此大的阵仗,都没有打赢这场战争。
如今太子名声在天下诸侯之中更加响亮,正是收服天下诸侯,平定天下的好机会。
为什么要去新罗苟着发展。
但殷诚这么说了,刘文静也表示同意。
自己阵营的一把手和二把手都说了,其他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只有徐道抬手发问,要苟到什么时候,方才出山。
殷诚环顾四周,视线落在所有人身上,郑重的道:“苟到我们完全消化了彼得带来的高科技,苟到咱们的海军成型,就算是成功了!”
第873章 世界搅屎棍上线
战争的破坏力是巨大的。
济州、登州和青州,这三个州,接二连三的遭受战火,几乎已经没有保存完整的村落了。
长安联军在济州城探马亲眼目送着离开了济州境内。
消息乘着电波,瞬间送到了殷诚的办公桌前。
营帐之内,殷诚正在接待岳云。
济州一战,岳家军到来虽然并没有给战争带来太大的变化。
但作为唯一一个前来支援的诸侯,殷诚对他十分的重视。
当然,这份重视背后还有拉拢岳飞的诚意。
赵顼这家伙,不知道去了哪里。
根据军机二处从长安传来的消息说,打从诸王准备对东宫动手之后。
赵顼的踪迹就不见了。
有的人说他去了雍州,有的人说他去了南楚。
还有的人说见到他去了幽州投靠陈帆父子。
说什么的都有,但听起来都不怎么靠谱。
在南楚时得知岳飞也来到了这个朝代,殷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赵顼。
赵顼这人,不管怎么说,在后世宋朝那帮废物点心一窝窝的皇帝里,还算是中上等。
如果他知道了岳飞的存在,只怕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也会将岳飞攥在手心里。
只是根据后续的情报来看,似乎并非如此。
赵顼好像并没有去,也没有派人去太原。
岳云明确的告诉自己,并没有长得像赵顼的人来太原找过父亲。
更没有赵家人前来。
说到这,岳云的脸上露出愤慨之色。
“只怕他们赵家人是没有胆子来的。”
这句话声音不大,杀气腾腾,让殷诚有些意外。
他还以为,以岳家人的性格,即便是再活一世,也会对赵家忠心耿耿。
“少将军放心,之前我在南楚的时候答应过你,现在我答应你的事,依然不变。”
殷诚也是一脸的严肃,道:“秦桧已经被我杀了,若是赵佶也来到这个世界,只要找到他,不管他藏在天涯海角,我都会将他捉住,送给岳元帅。”
岳云感激涕零,站起身来,一躬到地,嘴里虽然哽咽的说不出话,但一切都表现在了脸上。
送走了岳云,休整好了的军队开始了转移。
经过这一战,军队还剩二十五完左右。
青州和济州两战,自己这边死伤六万多人,白起那边死伤接近十万。
整个太子阵营之中,出了殷诚之外,谁都没把这种事放在心上。
毕竟刘文静也好,吕布、赵云、刘秀也罢,他们上辈子都是从尸山人海中爬出来的。
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
他们都已经麻木了。
二十五万人,有七万多伤兵。
光是这些伤兵,大船小船,就运了十余天。
伤兵运完之后,剩下的人就好说了。
不到一个月,二十五万军队全部运送完毕。
其实用不了那么长的时间,若是加班加点的运,早就运完了。
只是济州、青州和登州虽然打的稀碎。
但之前终究是大炎相对比较富庶的州郡。
家底相对还算厚实。
再加上他与白起打了那么长时间,天下皆知。
也没有哪个不长眼的诸侯带兵前来。
殷诚每日里就带着文渊和赵云俩人,领着三千士卒满世界溜达。
主要寻找铁器和隐藏在山林之间的百姓。
半个多月的时间,铁器没找到多少,倒是又聚拢了一万多百姓。
将这一万多百姓塞进船上送走,就在殷诚感慨,战事之前,三州境内有户籍的百姓就有三百多万。
几场战争下来,除了跟着自己走的二十多万百姓外,剩下的二百多万,死的死,逃的逃。
原本繁华的三州,彻底变成了死城。
殷诚感慨着兴百姓苦,还没等他说亡百姓苦,彼得就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坏消息,那就是油快没了。
这种情况在制定运送计划的时候,彼得和殷诚早就讨论过。
长叹了一口气,殷诚挥手示意彼得按照原计划开船。
沉在登州海湾里殷诚的黑珍珠号已经被打捞了上来。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好在沉的时间还不算太长,一些工具还能正常使用。
但电子设备算是全都完犊子了。
简单的修补一下,黑珍珠号被拖着去了新罗。
殷诚并没有跟着最后一批运兵船离开。
文渊和赵云陪着他,身边还有三百亲卫。
整个济州、青州和登州,就只有他们三百三十人了。
也许打从这三城建立以来,三州的人口还没有那么少过。
之所以没跟着大部队一起走,是因为殷诚要等巴陵的诸葛亮来。
按照原本的计划,济州他是不打算要的。
最开始的局势,不是他不想要,而是面对白起三十万来势汹汹的军队,他就算想要也要不了。
谁知一场大战下来,自己居然和白起打了个五五开。
济州、青州和登州这三地现在反倒是属于自己了。
远在巴陵的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的激动,一天之内连发了三电报。
全都是要求不能放弃济州三城的奏本。
第一封电报说他会调十万大军前来,驻守三州。
第二封电报说会调三十万大军前来。
到了晚上的第三封电报,军队的数目又变了,变成了五十万。
殷诚和刘文静当时看着三封电报,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诸葛亮会撒豆成兵不成,怎么可能一天之内变出那么多的军队来。
等见了面,方才知道,这五十万大军,能打仗的也就不到五万人。
剩下的四十五万人则是南楚和巴陵,还有从雍州跑过来的百姓。
李建成和原来的那位太子,占据了雍州之后,最开始虽然在政策上大体保持着原来殷诚在雍州制定的政策。
但时间一长,他们马上就撑不住了。
原因也很简单。
太他娘的耗钱了。
尤其是建设衙门和民生衙门。
这俩衙门在李建成看来,完全就没有存在必要。
尤其是民生衙门,根本就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无底洞,填多少钱进去都塞不满。
民生衙门最大的支出,就是给雍州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发钱。
每个月每人五百钱,而且还免费给他们看病。
建设衙门虽然也干了一些正事,比如维修丝绸之路。
但更多的时候,这个破衙门干的最多的就是拿着钱给各村修桥,给孤寡老人盖房子。
而且一水的青砖瓦房。
在李建成看来,简直就是浪摧的。
干这些事干什么?
除了糟蹋钱外,还有什么意义?
于是掌控雍州的第二个月,李建成就下令取缔了这两个衙门。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雍州的百姓虽然对太子感恩戴德,心里将他当做了天。
对于他做的任何事都无条件的支持。
可一旦过习惯了好日子,猛然过差日子——虽然这差日子相对他们之前的生活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但总是有人会有怨言。
再加上军机二处的探子暗中散布消息,说雍州现在的这个太子是假冒的。
南楚的那位太子才是真的。
生活质量一下降,加上天天听这些传闻。
结合者雍州真正当家做主的是李建成,那位太子更像是吉祥物。
不少百姓相信了军机二处的散布的消息。
于是连夜拖家带口,直奔南楚而来。
三个多月里,陆陆续续居然跑了二十多万人。
而因为丝绸之路的原因,雍州现在外来商队极多。
李建成下令严加盘查,不准百姓离开,可实行了不到半个月,税收直线下降不说,各大商行对他的行为也十分不满。
无奈之下,他只能放任境内的百姓流失,毫无任何办法。
好在民智开化的百姓相对比较少。
二十多万人跑了之后,再也没有大规模的百姓往南楚跑的情况发生。
李建成也就没放在心上。
诸葛亮接受了这二十万百姓,兴奋的几天都没睡好觉。
这年头什么都不如百姓重要,二十万人一进南楚,诸葛亮亲自带着人前去安排。
济州之战这边一结束,他马上就开始张罗了迁徙计划。
五十万百姓到了之后,殷诚也十分高兴。
和诸葛亮聊了一中午,先是问夫子身体怎么样。
紧接着俩人又开始制定济州、青州和登州的复兴计划。
诸葛亮之所以把这五十万人千里迢迢的迁过来,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打算在这三个地方当做试点,按照殷诚之前说的改制计划推行。
他倒要看一看,殷诚嘴里那个比雍州改制还要疯狂的计划,究竟有没有那么的神奇。
殷诚对于诸葛亮的大胆也很意外。
在他的认识里,诸葛亮从来都是一个做事谨慎周密,谋定而后动的人。
这种举动有些不符合他的人设。
但一想到眼前的这位卧龙先生虽然活了两辈子,但实际上只是一个不到三十的年轻人。
再加上经过自己各种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