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倒是让济州派兵运送粮食来。
只可惜李靖看的紧,根本不给他出城的机会。
徐道倒是想带着军队冲出去厮杀。
李靖就只有两万多人,城内的军队三万多。
虽然战斗力有些相差,但趁着厮杀的功夫,偷偷让粮车出去,总是好的。
但司马懿并不赞同这个方案,理由很充沛。
万一他们是故意引粮车出去,想要毁掉济州的粮食怎么办?
一旦济州粮草有损失,传到了前线,太子军的士气岂不是更低迷?
司马懿说的有道理,徐道不得不承认。
毕竟第一次试探性运粮食就是他亲自带队,要不是跑得快,直接就被李靖的伏兵连人带粮车都烧了。
双方就这样僵持着,又僵持了两天。
到了第三天,终于,济州和青州战场上的统帅们,算是彻底发现自己的计划行不通了。
白起这边也知道,自己还能再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而且这进攻必须要在明天之前就要发动。
因为今天之后,粮食就彻底没了。
如果这次进攻不成功,那么不用对方追击,军队就会完蛋。
而且因为粮食即将消耗殆尽,战争又无法结束,军心已经开始动摇。
如果不是因为他平日里带兵公正严明,赏罚有度,在军队之中很有威望。
士卒早就炸营了。
打还是不打?这是一个问题。
如果打,弹尽粮绝,不能擒住殷诚,那么自己就是死路一条。
如果不打,现在就动身回济州,去找在济州城下和刘文静还有徐道耗上的蒙恬,军队还能完整的回长安。
白起左右为难,不知道如何是好。
就连杜如晦整个人也是一点主意也没有了。
他这辈子从来就没打过这么累的仗。
韩信和殷诚的军队战斗力虽然不怎么强,但机动力实在是太变态了。
配合的天衣无缝不说,活像是泥鳅,根本就抓不住。
长安联军这边对于打还是不打很头疼。
而殷诚这边也很头疼。
百姓算是已经全部撤退了,自己的军队还剩下二十多万。
这二十万军队该如何撤退呢?
继续和白起打?
双方都已经断了粮,直接开打,谁也不敢保证能够打败对方。
可如果不打的话,就这样僵持着?
真的要拼谁更能挨饿?
白起的军队把韩信和殷诚看的死死的。
刘文静和徐道联合着得到刘文静军令前来支援的岳云,又把蒙恬三人的黄金搭档拴的一动不动。
济州这边是双方都是粮草充足,双方坐下来对着吃一年都吃不完。
青州这边是双方兵粮寸断,谁能更挨饿,谁就是胜者。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摆在双方面前的貌似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讲和。
白起在杜如晦的建议下,释放了讲和的信号。
殷诚这边连犹豫都没有,直接答应。
条件你开,只要咱们罢兵,哪怕双方补充了粮食再接着打都行。
白起这边直接就提出要求,不打了,只要你们把司马父子交给我,我马上退兵。
看着说完退兵条件的使者,殷诚沉默了。
得知白起退兵条件的韩信也沉默了。
俩人都把视线放在了地图上的济州。
要不要把司马懿这个二五仔交出去呢?
第871章 司马懿不值钱
大风吹过,卷起地上的枯叶。
叶子在空中打着旋,从士兵眼前划过。
衣衫褴褛的士兵,疲惫到了极点。
但精神却好的很。
身上的盔甲,出征之前,刚刚做好,崭新无比。
捧在手里闻一闻,还有着皮革的味道。
只是,现在,盔甲破旧不堪。
上面一层层暗红色的污秽,散发着阵阵恶臭。
这是鲜血和尘土混杂而成的血污。
惨烈的战争,已经让他们麻木,以至于嗅觉好像已经丧失了一般,闻不到自己和同伴身上的血污。
士兵们并不在意这些。
在战场上,失去了嗅觉,总比失去性命要好的多。
那些和自己一起出征,有说有笑的伙伴,此时全都躺在了后面。
人堆人,人挤人。
一层又一层。
乌鸦盘旋在上空,久久不愿散去。
他们想走过去,将乌鸦赶走,但双腿像是灌了铅一样,难以挪动。
精神上的疲惫,靠着意志力还能支撑。
可肚子里的饥饿,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忍受。
最后一块干粮装在怀了。
那是杂面做成的饼子,混合着野菜,样子很难看,就像是盔甲上的血污一般。
味道也不比血污好到哪里去。
而且很硬,吃的时候,需要泡着水,才能下咽。
没有水,只能用唾液浸软了,然后一点点的咽下去。
像是在吃碎石头。
这样的日子,马上就要到头了。
至少统领是这样说的。
他说赵君慕大将军说了,今天之后,太阳落山之前,这场战争就结束了。
结束,有两种方式。
一种,吃掉最后一口干粮,拿起破烂不堪的武器,跟着统领冲向对面的敌军。
一种,留着这一块干粮,放下几乎没有什么杀伤力的武器,回济州。
第一种是死,第二种是生。
是生是死,统领说,要看敌军伪太子的有没有诚意愿意停战。
日头慢慢的往西移动,所有的士卒全都仰着头看着太阳。
他们在等着太阳落山的那一刻。
白起和杜如晦也在等。
两个人骑着马,站在军队的最前面。
脚下是一处高坡,坡后面是自己已经到了极限的军队。
下面不远处便是太子的营帐。
兵法有云:居高临下,可势如破竹。
因此,看着这绝顶好地形,白起感慨道:“若是战争最开始,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战争早就结束了。”
杜如晦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整个人也已经疲惫到了极点,看起来像是苍老了十岁。
这些日子以来,杜如晦也发现了殷诚军在信息处理上的怪异之处。
太快了,殷诚军队的移动速度太快也太默契了。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身为主管情报的杜如晦为了跟上殷诚军的节奏,直接陷入了疯狂模式。
可他再疯狂,也终究比不上无线电电报机的速度。
长时间高负荷的情报整理和归纳,战略方案的制定与参谋,几乎耗尽了杜如晦所有的精力和体力。
他已经明显的感觉到,如果自己再这样消耗下去,马上就会猝死。
活了两辈子,杜如晦从来没有打过那么累的仗。
“如果不是咱们答应了何谈,如果不是双方都已经到了极限,你觉得,咱们又可能距离太子那么近么?”
杜如晦的声音嘶哑,说话有气无力。
白起沉默了。
杜如晦说的没错。
从战争开始,除了交战的时候,他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的靠近太子的营帐。
而每次交战,看似是自己在进攻,其实主动权在太子的手里。
自己像是追逐骨头的狗,跟着骨头满地跑。
而骨头系的绳子的另外一端,则在太子的手里。
“也许,大将军的愿望可能会实现。”杜如晦看着远处的营帐,缓缓说道:“如果太子拒绝和谈的话,我们都要死在这里。”
白起嗯了一声,没有反驳。
太子之所以能够让他距离自己那么近,就是想要让他落一个出尔反尔的名头。
和谈是自己提出来的,如果自己再突然袭击,不仅占不到任何便宜,还会被扣上卑鄙无耻的帽子。
这位太子爷,白起实在是太了解了。
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会吃亏的主。
太阳落到了山头,晚霞犹如烈火一般,将整个西方烧的火红无比。
仿佛在天边有两支军队在厮杀,鲜血染红了天空。
“看来,这一仗不用打了。”
山坡下的营地内,走出三个骑兵。
为首的正是殷诚。
刘秀和曹参一左一右,保护着他向着高坡走来。
“赵将军,好久不见,你站的太高了,我看不清你的脸,下来,下来,咱们好好聊一聊。”
殷诚抬着头,冲着白起高声笑道。
双腿夹了夹马腹,白起走下了高坡。
杜如晦站在高坡之上,抬起手,早就在身后埋伏的弓箭手冲了上来,拉弓搭箭,对准了坡下的殷诚。
殷诚并没有将杜如晦的威胁放在心上。
他也知道,杜如晦这样做是害怕自己用枪打死白起。
毕竟白起走到自己面前的时候,殷诚正把玩着自己的手枪——虽然手枪里已经没有了子弹。
“参见太子殿下。”白起走进了,勒住马,冲着殷诚抱拳行礼:“还望太子殿下恕末将甲胄在身,不便行礼。”
殷诚哈哈一笑,道:“好,白起,你还认我这个太子,不枉咱们在长安相识一场。”
白起看着眼前这个面目极其陌生,但说话语气神态却极其熟悉的男子,眼中有些迷茫。
“殿下变了。”
终于,他还是嘶哑着说出来了。
这一声殿下变了,无尽的感慨。
白起并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相反,他很重感情。
当初殷诚还是梁俊的时候,在长安时,俩人没少在一起喝酒。
当然,每次喝酒的时候,大皇子必然是在场的。
见白起眼神复杂,声音嘶哑,殷诚也收起了笑容。
“是啊,我变了。”
他抬头看了看杜如晦,道:“白将军,不仅我变了,你也变了,我从来没有想过,你会和天策府的人一起来对付我。”
“上命所差,白起只不过是遵从罢了。”
白起练练苦笑,道:“就像殿下曾经说的,这世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这个时候,我和天策府的人一起攻打殿下,说不定明天,我又会和殿下的军队一起对付天策府。”
“我说的话,你倒是记得清楚。”
殷诚对白起并没有任何的仇恨,相反,他很喜欢这位武安君。
白起是一个能力超强的将领,在如今大炎的穿越阵营之中,也是能力可以排到前十的武将。
这一次的战争就可以证明。
能够在信息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还能和自己打的有来有回,这种本领,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当然,这中间也少不了杜如晦的从旁帮助。
“你刚刚说我变了。”
殷诚的视线从杜如晦身上,转回到白起。
“不仅我变了,这个世界其实也已经变了。”
殷诚想到了前去西域的刘邦和王玄策,不知道俩人已经走到了哪里,更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为了节省电池,刘邦每半个月才会给自己发一回电报。
“这个世界,早就变了。”白起自然听不懂殷诚想要说什么。
殷诚也不在意,他摇了摇头,道:“说正事吧。”
听到这话,白起也收起了叙旧的心情,看着殷诚,沉声问道:“殿下,是和还是战?”
“和。”
殷诚回答的很干脆,没有任何的犹豫。
和,对于现在的双方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两边的军队都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就算打到最后,胜利的一方也只是惨胜,几乎没有任何的价值了。
白起对于殷诚的回答并没有任何的意外。
这位太子,一直都是决定了的事,从不更改也不掩饰的人。
这一点,也是白起愿意和他交朋友的原因。
“太子愿意将二皇子还有周侍郎交给卑职?”
虽然听到了殷诚说和,但白起还是有些不敢相信,殷诚居然会答应的如此痛快。
主动讲和,虽然是他白起提出来的。
但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十分苛刻的条件,那就是让殷诚将司马懿父子交给他。
这个条件换做白起是殷诚,他估计也不会同意。
因为一旦为了和,叫出司马懿父子,太子的名声算是彻底的废了。
人家刚投靠了你,你封人家为济州王。
结果人家还没当济州王,你转手就把他们卖了。
以后谁还敢投靠你?
天下的诸侯谁还敢归附你?
白起之所以要提出这个条件,也是杜如晦的建议。
杜如晦想的很简单,谈判嘛,你来我往,才叫做谈判。
我这边漫天要价,你那边坐地还价,商议来商议去,总归是能够拿出一个会让白起满意的方案。
用殷诚的话来说,想要在屋子里开窗户,就先提出拆房子的口号。
这样窗户才能顺利的打开。
可白起千算万算,千想万想,却没有想到,殷诚会直接答应自己。
他觉得有些不真实。
“殿下当真要把二皇子和周侍郎交给卑职?”
白起又问了一边,而后紧紧的盯着殷诚的表情。
想要从殷诚的表情里看出一丝端倪来。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