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有种- 第2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桓的世界第一海军要溜出去当了世界第一海贼,赵楷得费多大的劲儿才能把他们摆平?
    说不定等摆平世界第一海贼王后,赵楷自己都已经老得快死掉了殖民全世界的事儿怎么办?
    “三哥儿,”赵植已经明白了赵楷的意思,“大哥儿还有水陆大军数十万,恐怕不会那么好说话的!”
    赵楷笑了笑,道:“大哥儿既然奉表称臣,而且又守着东南的富裕温柔之地,那接下去的事情就由不得他了!
    六哥儿,十二哥儿,十二叔,你们好好和吴国王说说,朕绝无加害他的想法他现在身体也不好,吴国又大而难治,不如早早的分给儿子们,分成九个小国,这样不是很好吗?他难道还担心儿子们不孝顺他吗?”
    是很好啊!自己推恩了,也省得赵楷发兵讨伐,可真是皆大欢喜了。

第429章 大哥别怕我就是到山东祭孔的(求订阅求月票)
    赵楷这是要瓦解赵桓的吴国啊!
    他现在提出的“提前推恩”法和原先提出的封赵桓为吴越国王,再封几个兄弟当节度使的办法根本就是一回事儿,甚至拆分的更加彻底。
    之前还是两浙路合一个吴越国呢!而这个宋朝的两浙路共有两军十四州,包括了后世苏南和浙江地盘虽然不大,但是在经济上绝对是一个超级大路啊!
    光是一个两浙路的财力,就足够可以养活南宋的海军了。而且两浙路是宋朝丝绸的主要产区,又守着明州这个大商埠,还卡着长江入海口,也有足够的动力去拥抱大海。
    而赵楷现在提出的新方案,则要分拆两浙为两个小王国。两浙分家之后,以其中的任何一“浙”都不足以养活南宋的海军。
    而要由吴国分出来的九个国共养一支海军这个皮就扯大了。好好的铜钱,凭什么自己不花,拿去养一支不属于自己的海军?
    就算广东、福建、浙江、东吴这些海洋利益比较大的大王肯出钱。淮南、淮东、江东、江西、广西等地的大王也不肯出这个冤枉钱啊!
    到时候能够养活海军的,也就只有大宋朝廷了!
    而没有了海军,赵桓的九个儿子国还不得早晚变成事实上的转运使路?
    就算给你留个国号,养一家吃喝玩乐的王爷,那也是一个伪装成王国的转运使路,和普通的转运使路没有什么区别。
    “三哥,”赵杞已经明白了赵楷的心思,于是皱着眉头,“您虽然顾及兄弟之情,给足了大哥体面,但是大哥为人昏庸,而且身边都是奸臣,恐怕不会轻易答应您的条件”
    赵植也道:“三哥,您可不能总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啊!就算您有菩萨心肠,但是也少不了雷霆手段!臣弟建议,发兵十万,屯于淮上,以震怖金陵奸佞!”
    韩世忠、陈记两个忠臣一看火候差不多了,也都一块儿出班上奏道:“官家,臣等建议发兵淮上,以震宵小!”
    赵楷一听又不乐意了,哼了一声:“哪有什么奸佞?哪有什么宵小?吴国王乃是朕的长兄,他的臣子也是朕的好臣子,一点都不奸!”
    说着话他还目光灼灼的在大殿当中扫了一圈——其实大宋就属你们这些人最奸了!而且不仅奸而且凶!
    你们要不奸不凶的,金贼会给打得鼻青脸肿哭着跑到关外去?
    赵楷沉着声道:“朕是不会屯兵淮上的而且朕还有一件大事要办,没有功夫带兵去吓唬吴国王。”
    大事儿?
    韩世忠一听就来劲儿了,“官家,是不是要直捣黄龙了?”
    “还早呢!”赵楷摇摇头,“中原初定,人心未安,东南诸路还没有回到朝廷手中。所以还不是出塞伐金的时候,朕说的大事是去山东祭孔!”
    什么?去山东祭孔?
    底下的大臣们马上明白了赵楷的意思是带上十万大军去山东拜祭孔子。如果东南这个时候正好出了忤逆不孝的国王,那么拜祭完孔子后,就直接挥军南下,兵临江北,逼赵桓投降。
    如果东南的那位吴国王愿意推恩分国,那么赵楷拜完孔子后也可以马上带兵南下进入金陵,捉了反贼赵桓,再和嫂嫂相会
    赵楷这个时候大声宣布道:“朕意已决,明年春暖花开之时,将亲率十万大军,南下山东,巡察河工,祭祀孔林。
    十二叔、六哥儿、十二哥儿,你们抵达金陵之后,走一趟衢州,邀请衍圣公一门北返山东。
    朕希望可以在南巡曲阜之时,向当代的衍圣公请教一些传播儒家大道方面的办法。”
    底下的亲王和大臣们都恍然大悟。
    哦,官家带十万兵南下原来不是去威胁赵桓的,而是去和衍圣公研究传播儒学的这事儿的确得带兵啊!
    要不然怎么证明儒家大道的正确性?
    另外,把孔家的衍圣公请回曲阜供起来,还可以安抚一下东南诸路的读书人。
    得让这些掌握着东南诸路生产资料的读书人知道,现在天下已经太平了。乱世用武人,太平用文臣,他们的好日子就快来了,千万别犯傻去抗拒朝廷天兵啊!
    赵楷现在居住的瑶池宫,其实就是顺天府皇宫的御花园,占地很大,中间有个连通着城外桑干河的人工湖,名曰瑶池。瑶池的东岸靠近顺天府皇宫的正殿元和殿,也有一处宫殿,名叫瑶池殿,就是赵楷日常起居和办公的地方。
    而他的后宫佳丽们,则分别居住在瑶池北岸、西岸和南岸的殿阁庭院当中。
    顺天府皇城的面积根本就不能和洛阳紫微宫相比,而且房子盖得也有点粗糙寒酸,所以赵楷一家子现在的居住环境比起之前在洛阳的时候可是差了不少。
    不过房子小了一点也有好的地方,互相住得近了,往来比较方便。比如今儿在瑶池殿中和群臣议完了事儿之后,赵楷出了瑶池殿就上了条画舫,直往朱凤英居住的凤仪阁而去了在家里坐船玩儿!这宅子的地段好像还在北京西城区,还是二环内,也不知道传到21世纪能值多少钱?
    瑶池并不是很大,所以赵楷很快就在凤仪阁外的码头上下了船,信步就朝里走去。这位讲道理的暴君走路的步伐很快,好像时间总是很紧张的样子。他这些年虽然干成了不少事情,但是距离他的宏伟目标——殖民全球好像还很远啊!
    而且这几年发生的事情也让他有点无语——殖民全球这种大事,明明应该是他这个天选之君才知道的,现在怎么他的敌人都在往外跑,只有他还没开始往外殖民呢?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 众号【】 看书还可领现金!
    不行啊,得抓紧一点!
    毕竟世界就这么点大,要是都让他们瓜分,那大宋怎么办?
    朱凤英当然知道赵楷来了,当赵楷走进凤仪阁的院子时,她已经在门外迎接了。
    赵楷的宫中没有多少繁文缛节,天家夫妻见面也没什么礼仪。赵大官家笑呵呵的上去,拉起朱凤英的小手一起就往阁子里面走进去。
    凤仪阁中,一间书斋样的屋子里面,案几上摊开了文房四宝,还摆着一张已经写了不少文字的信纸。
    赵楷笑着问:“凤英,给谁写信?”
    “妾只是给金陵的姐姐写回信。”朱凤英道,“六叔、十二叔带来了姐姐的信,妾得写封回信,让六叔他们捎回金陵”
    说着话,朱凤英的秀眉微蹙,似乎有什么事儿要说,又不知怎么说出口。
    赵楷笑着在一张椅子上落座,“怎么?嫂嫂在信里写了什么?”
    朱凤英叹了口气:“姐姐在金陵住了快十年了,早就住习惯了,而且她这些年在金陵城还置办起了好大的家业,舍不得放下啊!
    官家,这产业上的事情,还是得自己管才放心啊,托给别人可不行,不如就让妾的姐姐在金陵长住吧!”
    赵楷笑道:“朕当什么事儿不就是一点产业吗?有多少钱啊?”
    朱凤英道:“大约有几万万吧。”
    赵楷笑着问:“几万万钱?”
    朱凤英噗哧一笑,“是几万万贯官家以为妾的姐姐没见过钱吗?”
    “什么?”赵楷眼珠子都瞪圆了,“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钱?赵桓一年才收多少税啊?”
    朱凤英笑着摇摇头,“看来官家只会打仗,不懂理财啊!”
    赵楷听了这话就不乐意了,他怎么可能不会理财?他可是商人出身啊!
    他前世放寒暑假的时候,还去魔都帮着爹妈做买卖呢!那买卖可热闹了,每天早上上班高峰的时候收钱都来不及啊!
    朱凤英当然不知道眼前这位大官家还卖过煎饼,只是笑道:“妾的姐姐真是好本事,把握住了金陵百业繁荣的大机遇,圈了许多白地放租,又投钱给了交引行、质库行的几十个大东家。现在一年坐收分红就有一千多万贯真是富可敌国啊!”
    原来是金融地产啊!
    赵楷心想:的确是比卖煎饼来钱快可是那买卖寻常人做不了啊!对了,朱琏也不是一般人,她是皇后娘娘!
    不过朕也不是一般人!
    朕虽然除了卖煎饼不会做别的买卖,但朕会抢!
    想到这里,赵楷忽然哈哈大笑了起来,把朱凤英吓了一跳,紧张的看着丈夫。
    “官家应何发笑?”
    赵楷笑道:“嫂嫂有钱,朕当然高兴了!”
    “官,官家,您想做什么?”朱凤英望着赵楷,脑海当中已经有了很不好的念头了。
    赵楷被朱凤英一问,才想起来自己有事儿才来的。
    “凤英,”赵楷道,“你写信的时候,顺便帮朕和嫂嫂分说一下请她好好和我大哥说说,不必害怕朕!朕明年南下山东不是要对他,而是为了祭拜孔夫子!”
    朱凤英心说:你忽悠谁啊?祭拜孔夫子要带十万大军吗?你这是去拜孔夫子还是去抓孔夫子啊?
    而且你还要我写信告诉我姐姐和姐夫还叫你那个胆小鬼哥哥不要害怕?你就是要我写信去吓唬他们俩夫妇吧?

第430章 赵桓你的儿子有点像赵楷啊(求订阅求月票)
    “十二叔,六哥儿,十二哥儿你们快和朕,快和寡人说说,三哥儿真的答应让寡人当吴国王,并领有两江、两淮、两浙、两广、福建之地?”
    固若金汤的金陵城的阅江楼上,有时候是大宋吴国王,有时候又是大宋官家的赵桓,正用颤抖的声音在询问刚刚抵达的燕王赵俣、景王赵杞、莘王赵植。
    现在已经是洪武八年的冬天了,距离赵杞、赵植北上已经好几个月了。在这几个月中,赵桓那是吃什么都没胃口,和谁睡都没兴趣,全部的心思就投入到两桩事情上去了。
    一是募兵。这次募兵和以往历次募兵最大的不同,是有了地域限制。不是什么地方的人,年纪轻,力气大,吃得苦,就能来赚这笔卖命钱的。
    这一次的卖命钱只有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的壮士,连胡建人都赚不到这份钱。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赵桓是以讨伐越南的名义募兵的。宋朝历史上曾经两次发兵攻打越南,一次是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另一次战争则发生在宋神宗熙宁年间。
    在这两次战争中,宋军都吃了大亏,虽然深入敌境,但最后都铩羽而归。特别是第二次还是越南李朝以讨伐王安石变法为名挑起战争,攻破了宋朝的钦、廉、邕三州,还屠杀了超过十万宋朝军民,最后宋朝动用了西军才反攻入越南境内,但是受阻富良江,军中疫病流行,不得不罢兵言和,还割出去一个顺州
    所以赵桓以“伐越南”为名,提出募兵十万人时候,就有朝中的投降派投降赵楷奸臣提出越南气候炎热,还是瘴疠之地,请赵桓收回成命。
    但是赵桓的决心不可动摇,而李纲则趁机提出在两广募兵的建议。
    于是赵桓就坡下驴,命令枢密院右都承旨、宣抚安南的肃王赵枢改任枢密院左都承旨、宣抚安南,并专任两广募兵事宜。
    这“右都承旨”变为“左都承旨”可不是随便改改的,南宋枢密院现在分成左右两院,左院管陆军,右院管水军。凡是枢密院的副承旨及以上各官,官职前都有一个左或一个右,这就表明其在左院还在右院任官。
    而赵枢长期在海军任官,当然是枢密院的右院官。现在出任左都承旨,就等于从海军转到了陆军等于解除了海军的兵权!
    但同时赵桓又授予赵枢募集十万陆师壮丁的大任,让他染指陆军兵权这等于在官把持的陆军当中插了一脚。
    而且赵枢的身份特殊,他和赵楷的关系密切,这使得官集团不敢拿他怎么样,只能由着他在广东、广西募兵但也仅仅是募兵而已。
    因为赵枢手里没有可以练兵的团队,但是赵桓和赵谌手里却有三千少年兵这些少年由赵谌负责调教了好几年,已经可以用一用了。又多是孤穷出身,现在都视赵桓为义父、赵谌为长兄。
    由他们去接管赵枢募集的新军,那么赵桓、赵谌父子就算有了可靠的武力了!
    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