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扩音器”的存在,武建清的声音可以传出很远,两千多名士兵基本都能听到。
第一卫有五千骑兵,只有两个千户所到镇西关,其他三个正在既定位置作战。
若每一卫的人都到齐,镇西关前根本就站不下,所以各卫所只来了一部分人。
面对武建清的问起,一众士兵尽皆答道:“王爷!”
回答声音极为洪亮,这些由禁军改编来的士兵,非常清楚自己的效忠对象。
紧接着武建清又问道:“那又是谁,给了你们吃喝?”
“王爷!”士兵们回话的声音更高,情绪也越发激动。
“谁又能带着你们,回家见爹娘媳妇儿去?”
在安全得到保证,生存能够延续的情况下,回乡见家人自然是士兵们最大的渴望。
只听士兵们大吼道:“王爷!”
目光扫视众人,武建清对众人回答很是满意。
“现在,京城的逆贼,杀了王爷的父亲,也就是咱大晋的皇帝……你们,愿不愿意替王爷报仇?”
“愿意!”士兵们的回答整齐划一。
武建清勾下腰,他这是在蓄力,只为了更大声音吼出来。
“你们有没有能力,替王爷复仇?”
“有!”
回话声如同巨浪,排山倒海一般袭向武建清,这便是军心之所向。
“很好……一会儿王爷到了,你们也要有这股子气势!”武建清训示众人。
“咱们第一卫,就要有第一卫的气质,万不能被别人比了去!”
武建清的这份担心,还真不是杞人忧天。
在场这么多人,谁不是死心塌地忠于雍王,二十几位指挥使和千户,都等着在靖难战事中露脸。
封公列候,名垂青史,这些都让他们要豁出命去拼。
所以即便忠心耿耿,也要卷的得过其他,才能得到最大收获。
镇西关之前,各卫所兵马陆续到齐,就等着赵延洵的到来。
而此时,赵延洵带着队伍,已经来到了镇西关西侧城墙下。
而此时,各指挥使千户们,已经得到了消息通知,分做两列守在城关内。
待赵延洵下马,众人尽皆大礼参拜道:“叩见王爷!”
此刻,赵延洵身着甲胄,眼下他的身份,更准确的说是东征大将军。
“都起来!”赵延洵态度随和。
众人起身后,都勾着腰跟在赵延洵身后,神态之间格外恭敬。
赵延洵秉承天命,身负真龙,仁德博爱,各种赞美加诸于身,便是他们再恭敬也不为过。
走在前面,赵延洵沉声问道:“此番东征,少不了大打几场,你们可有信心取胜?”
反应最快的丁弘答道:“王爷顺天意而东征,臣等岂有不胜之理!”
其他人只能应和:“正是如此!”
对众人吹捧,赵延洵完全没放在心上,只听他接着问道:“那你们以为,此番东征,多久才能打到京城?”
这话可不好乱接,毕竟说出去的话是要负责的。
几息之后,只听原先京畿都司都指挥使李勋说道:“回禀王爷,我军只要穿过河西,就能直击京畿!”
“河西怪物虽多,但只要我军不恋战,臣以为……两个月足以通过!”
两个月的时间打穿河西,这倒算不得狂妄,如今王府有这个实力。
紧接着李勋又说道:“可按小伯爷带来的消息,如今朝廷大军已稳固京畿局势,且大军已在河西清扫……恐怕我军在打穿河西之前,就已经和朝廷军队打起来了!”
听李勋这番话,赵延洵便问道:“你的意思是说,有了朝廷军队阻挠,咱们打穿河西的时间,恐怕还不止两个月!”
这话赵延洵说得轻飘飘的,但听在其他人耳朵里,都在心里为李勋捏了一把汗。
但李勋却丝毫不慌,只听他答道:“臣的意思是,或许咱们打穿河西时,顺手也能击垮朝廷部分主力!”
“到时候,京畿以西无大军可守,我军便可长驱直入,直击京城了!”
听得李勋这番话,众人都为他的脑洞佩服不已,这厮还真适合说书去。
但仔细想想,却也发现他说得有道理。
按曹云辉所说,朝廷为了稳固局面,在京畿郡东北西三面设置大军,以驱逐和消灭丧尸。
西面的大军,如今一部分布置在和河西,他们被见面京畿以西门户大开,雍军确实可以直接冲到京城。
只听赵延洵问道:“照你们这么说,三个月的时间,就足以拿下京城了?”
这个时候,李勋腰杆儿弯得更低,立马送上一记马屁:“王爷心里装的是天下,拿下区区一个京城算得了什么!”
赵延洵笑了起来,其他人也都跟着说好话,通往城墙的台阶上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行了……”
随着赵延洵这一声呵斥,众人全都闭上了嘴,一个个勾着腰站在原地。
“漂亮话谁都会说,战场上是要见真章的!”
转过身来,看着身处下位的一众部下,赵延洵接着说道:“刚才李勋说,三个月打倒京城去!”
“眼下已是四月,孤也不要你们三个月打过去,但有一条……入冬之前,我军务必拿下京城!”
现在离入冬,还有差不多六个月。
一般情况来说,藩王起兵能胜过朝廷,已经算是不容易了。
可赵延洵如今的实力,算不得是一般情况。
“都明白没有?”赵延洵语气低沉。
“臣等领命!”
此刻,赵延洵并未多言,而是径直往城墙上去了。
第672章 奉天靖难
永治二十一年九月十五,今天可以说是陈家最热闹的一天。
这里所说的陈家,是指陈啸林新买的宅子,这里将作为他和王玉燕成亲后的新家。
此时的陈府之内高朋满座,院子里摆着二十几张大桌子,全都被前来观礼的人坐满了。
观什么礼?当然是观陈啸林的婚礼了,今天便是他和王玉燕成亲的日子。
而今天所来的宾客们,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其一是陈大用的老兄弟们,其二是陈家的叔伯亲戚们,其三是的陈啸林的朋友和伙伴们,其四便是锦衣卫衙门里的旗官们。
四个分类的人各坐一块儿地方,各自谈着自己圈子里的事,也让院子里的满是欢声笑语。
而当陈啸庭带着家人赶到,反而让现场安静了不少,众人的目光都被他所吸引。
而百户所内的下属们,则纷纷起身行礼道:“见过大人!”
陈啸庭示意手下人免礼后,便直接越过院子进了正堂,里面正是陈大用和高二娘坐在主位上。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至亲也在场,包裹陈啸庭的二叔陈大能,以及他的几位舅舅。
“啸庭来了!”陈大能当先道。
房间内虽然大都是陈啸庭的长辈,但随着陈啸庭走进房间,反倒让他们拘谨起来。
唯有陈大能,作为陈啸庭的亲二叔,此时他才没那么拘谨。
只听他说道:“啸庭,怎么现在才来?啸林都已经去接亲了!”
陈啸庭便解释道:“方才小孩子闹腾,所以才来得晚些了!”
听到这话,主位上的陈大用笑道:“怎么没把瑞凌带过来?今天可是他二叔成亲!”
陈啸庭对自己老爹躬身道:“已经带来了,沈怡正带着他在旁边房间!”
随即,陈啸庭又和其它亲戚们打了招呼,很多人其实他都不认识。
在正堂内尬聊了一段时间后,便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锣鼓之声,迎亲的队伍已经回来了。
作为新郎的兄长,陈啸庭便站在了陈大用身侧,而陈小玉则站在高二娘一侧。
很快,陈啸林便带着他的新娘,徐徐走进了正堂之内。
“拜天地……”
很快便举行了拜天地的仪式,也让观礼人的气氛达到最热烈,对新人送出了自己的祝福。
很快新娘便被送入洞房,然后便到了陈啸林拼酒量的时候,实际上他的酒量还挺不错。
摆酒之后,陈啸庭则坐在家属区,却不时有人来向他敬酒,在场谁不想和他拉近关系。
就在这时,陈府内快步走进了一人,却是负责监视的任晓莲的刘东。
但见他脸色难看的样子,陈啸庭便知道有不好的事发生,于是他用眼神示意刘东在外等着。
和自己一桌的人告辞后,陈啸庭才来到了正堂一旁的房间,却见到沈怡一个人坐在里面。
“夫人怎会一个人在此?”陈啸庭不由问道。
沈怡便答道:“还不是被瑞凌给气得,这小祖宗太顽皮了!”
陈啸庭坐在了沈怡身旁凳子上,这时刘东也赶了进了。
“参见百户大人,见过夫人!”刘东大礼参拜道。
端起一旁的茶杯,陈啸庭便问道:“你这时候过来,想必是有事禀报,说吧!”
刘东稍稍犹豫后,便道:“回禀大人,任晓莲她……死了!”
刘东话才说完,陈啸庭的脸色一下阴沉下来,然后猛的将茶杯砸到了桌子上。
只听“啪”的一声脆响,茶杯在陈啸庭的手里变成碎片,把坐在旁边的沈怡都吓了一跳。
自从嫁给陈啸庭,沈怡还没见他如此生气过,显然这次的事情不一般。
刘东战战兢兢跪在地上,只听陈啸庭语气严厉道:“你们就是这样给本官看人?废物!”
“卑职无能,请大人责罚!”刘东满是惶恐道。
陈啸庭便怒道:“那你还在这里做什么?还不赶紧去查?”
刘东这才如逢大赦,他知道陈啸庭会发怒,却没想到会有如此怒气。
刘东退下之后,陈啸庭仍是气得不行,而他的手却被沈怡握住。
此时陈啸庭手溢出血迹,他这是被杯子碎片所划伤,看得沈怡是心痛不已。
然后她便从怀里拿出手绢,轻轻将其缠在了陈啸庭手上,算是给他做了简单包扎。
“老爷,等会儿还是去找个大夫看看吧!”沈怡仍不放心道。
陈啸庭虽仍然生气,但却不会对妻子发火儿,可他还是语气冷淡道:“不用了!”
这时沈怡柔声道:“老爷,今日是二弟大喜的日子,您可不能太生气!”
被这句话提醒,陈啸庭才强忍住了怒气,可他一时间却还是笑不出来。
恰好此时,听到里面杯子碎裂的声音后,高二娘不放心便过来查看。
见桌子上有杯子碎片,而且大儿子的手还受伤了,高二娘便知道事情不对。
于是她便问道:“怎么回事?”
陈啸庭此时没心情回答,于是沈怡便站起来,走到高二娘身边挽起她手道:“娘,没什么士气,就是夫君他不小心摔了杯子,没什么大碍!”
“真的没什么?”高二娘满是疑惑,想要上前看看儿子的手。
沈怡则连连道:“确实无碍,娘你放心就是!”
这时外面传来陈大用声音道:“老婆子,里面有没有事?叫啸庭出来喝酒!”
听到这声喊话后,高二娘才没深究下去,而是对陈啸庭道:“你爹叫你出去,今日是你兄弟成亲的日子,你给老娘高兴些!”
话说到这个份上,陈啸庭也只能勉强挤出一丝笑意,然后道:“娘你先出去,我一会儿就来!”
高二娘这才走了出去,而沈怡则站起身道:“老爷,不管好消息坏消息,你都别往心里去,这里有不是衙门!”
实际上,虽然心里仍气不过,但陈啸庭已经想通了不少。
所以他也不再臭着脸,只见他也站起身道:“好了夫人,为夫还没那么小心眼儿,你放心就是了!”
然后陈啸庭和沈怡一起,迈步走出了房间,旋即两人便各自分开。
沈怡去了女眷的一席,而陈啸庭则坐回了陈大用身旁。
坐在他这里可以看见,放在还在这里吃酒的班正开和章橙,已经消失不见。
显然,任晓莲身死这件事,已经让他们坐不住了。
就在陈啸庭想着这些事时,却听身后传来陈啸林声音道:“大哥,小弟今日敬您一杯!”
第673章 西南
靖平元年四月二十九,京城,皇宫。
红日初升,皇宫内殿宇间,无数太监宫女正在洒扫,一切都是如此祥和。
走在宫道上,林观海神色肃穆,眉宇间的忧愁难以掩盖。
在他身后,跟着一名年轻官员,此人便是御史魏振章。
在皇宫大门开启时,他俩是第一批进宫,并获得皇帝召见的官员,只因他们身负重大使命。
很快,他二人来到了乾安殿,这里是皇帝的寝宫,也是日常办公理事的地方,非近臣无法到此。
来到大殿外,自有太监入殿等候,林观海二人则等在大殿门口。
这是魏振章第一次到此,和林观海的安分守礼不同,低头的他仍忍不住大量周围。
这时林观海突然提醒道:“你已为官五载,如何还不知陛见礼数?”
一听这话,魏振章连忙答道:“学生失礼,多谢先生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