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闲王-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件事情本王早就跟你透漏过了,他没脑子,难道你房兄也像他一样吗?”李元景笑着摇头道,这事的确有风险,而且风险还不小。
    原本的计划是等回到长安以后跟李世民说过这件事情再去操作的,但之前宋集他们的反应刺激到了李元景,都是娘生的,谁心中都有最软的那一块。
    或许这件事情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麻烦,但是李元景觉得自己做好迎接这些麻烦的准备了。
    “老夫哪会想到这些?”房玄龄有些生气道。
    但是现在生气没有任何卵用,侯君集是肯定会把这件事情给捅上去的,而偏偏李元景做的是真的过份,甚至不用多想房玄龄就知道,李元景这么做是真的触碰到了李世民的底线。
    虽说这两千水军是李世民给李元景的,李元景有实际掌控权,但那只是相对的,小打小闹没人会管你,但真要是搞出什么幺蛾子,不是问题的问题也能把你折腾的灰头土脸。
    而现在,因为李元景的这一手骚操作,已经彻底的把这先期到来的一万唐军搅的军心不稳了,真要是出点什么事情,别说他李元景了,就算是自己都跑不掉。
    想到这里,房玄龄不由的叹了口气,本来是没自己什么事情的,现在妥了,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给老夫说一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吧,这件事情解决不好,你我二人怕是没什么日子过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说的老夫都被感动了
    军队绝对是任何一个帝王的逆鳞,没有能力那就另说,但放在现在这个时期,谁若是敢把手伸进军队,结果绝对不会好。
    两千水军虽然是给李元景的,基本上算是李元景的私军。
    但李世民就真的会这么放心吗?
    就连太子府的兵马,李世民都安排的有人,何况你一赵王呢?
    当然,这也并不是指皇帝想要对付你,而是预防,一旦你有什么异常动静,皇帝会立刻知道,从而在你刚开始的时候就将一切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
    谁想造反,谁不想造反,通过这些安排李世民心中可以清楚的很,这都是多年以来总结的经验。
    很显然,李元景的这一波骚操作,绝对是触碰到了李世民的逆鳞,而且事情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你在最坏的时间,最坏的地方,做了一个最坏的选择!”房玄龄长叹一口气,他倒是想摊手不管,但现在根本就是不管不行了,自己已经被拖下水了。
    “很坏吗?”李元景眨了眨眼睛,接着说道:“朝廷还在以十年前的思维眼光去看待所有的事情,上下一心只想着能够恢复到前朝时期的辉煌,可为什么就是没有人去仔细的想一想,前朝为什么会止步?难道仅仅只是隋炀帝一个人的原因吗?”
    “历朝历代,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是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下滑趋势,继任者若是有能力,则可再一次恢复盛世,若是能力不足,国家也就只能一步步走向深渊,大唐现在连盛世都还没有恢复就去想这些?”房玄龄不以为意的吹了吹胡须。
    “根须不稳,幼苗又怎会成长为参天大树?”李元景呵呵一笑。
    “你真是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了!”房玄龄忍不住的埋汰着,他已经有所明悟了。
    李元景这是在下一盘大棋,大到所有人都成为了他的棋子,也包括了他的兄长,皇帝李世民。
    虽然表面上看李元景被压制的死死的,而且自身也很知道进退。
    但实际上却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猛的给你一刀,让你不得不按照他所指定的方向去走。
    规模化的生产是这样,钱庄依旧是这样,后来他还想让工籍入仕,虽然没有成功,但这股苗头是有的。
    本以为来海外就是为了潇洒一下,好好的体验一下没人管的王爷到底是什么滋味的。
    结果却没想到刚一来就给朝廷来了一剂强心针,让朝廷不得不再一次跟着他的步伐走下去。
    看在各种矿产的面子上,朝廷认了,但这才多久的功夫?李元景又双叒叕捅刀子了,而且这一次还是能直接把朝廷给捅死的那种。
    “本王作死,总比让大唐去作死要强吧?有些事情,总是需要有人去做的!”李元景深深的叹了口气,摆出一个忧伤的姿势。
    李元景其实也是个普通人,情绪也有激动的时候,情绪一激动,或者脑子一热就做出某个让人意外的决定也不是不可能的。
    比如说这一次,李元景本来是打算先跟李世民通报一下,然后在开始实施的。
    选择海外只是因为这里偏远,既能够看到实验效果,也能尽可能的减小对大唐的影响。
    但因为宋集等人的表现,让李元景想起了某些关于唐军的事情,于是脑子一热,当即决定要进行改变。
    在比如说这次对新罗的驻军事件,本来是没有任何想法的,但来到这里之后,李元景突然间灵光一闪,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事情。
    不是李元景高义,也不是他一颗红心向着国,而是作完死之后若是自己还不想着办法去弥补,去完善,那就成了真的作死了。
    李元景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反正也作死了,不如先把自己摆在高高的地方,要么就把自己捧上天,要么就把自己摔死。
    “打败了突厥,大唐得到了什么?天可汗吗?虽然听起来很威武的,但是在本王看来,这就是一个笑话!”
    房玄龄努了努嘴,很想告诉李元景,你就继续作吧,但想了想还是没有开口,他被李元景刚才的话给感动了,这可是舍身就义,舍小家为大家的壮举啊……
    “北边的草原那么大,大唐得到了吗?无非就是近些年草原人不会在南下来欺负边关百姓了,朝廷在边关的驻军人数可以减少了,开支减少了,便有了钱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说句不好听的,在本王的眼中,这一次朝廷完全就是扒光了裤子帮薛延陀上位的,薛延陀部落接管了大部分突厥的牧场,现在他们成为了草原上最为强大的部落。
    假以时日,薛延陀发展成为了今日的突厥,朝廷是不是又要再一次的挥师北上?每一次旷世大战,获得几十年的安稳,然后历史再来一次,若是将来有一天朝廷不像现在这么强大了呢?面对北方的游牧民族,我们的子孙后代又当如何应对?”李元景巴拉巴拉的说着,他必须要先说服房玄龄,不然自己可就真的死翘翘了,所以这个时候李元景是没有什么保留的。
    “游牧民族善攻而不善守,就算南下,也是打个草谷就走了,若是他们选择了驻军,反倒是朝廷最希望看到的局面,这样便可从容调兵,逐个击破,论攻城战,他们只是孙子辈的!”房玄龄吹了吹胡子。
    “游牧民族不善的东西,大唐难道就善了吗?”李元景呵呵一笑,他真想问一问房玄龄,你到底哪来的自信?
    刚才说的那么多,就是为了告诉你,唐军不是没有弱点的,本王已经点的那么明白了,你还在自以为是的认为那不可能。
    如果有可能的话,李元景真想拉着房玄龄去后世转一圈,然后把历史书甩给他,让他好好看一看元朝是什么,清朝又是什么?
    “农耕民族的属性应该是善守而不善攻的,我们的老祖宗用了上千年的时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告诉我们农耕其实是可以能攻善守的,但是现在的大唐,已经丢掉了善守的属性了。
    今日可以为薛延陀做嫁妆,明日是不是可以为其他人做嫁妆?当大唐送不动这些嫁妆的时候,那么曾经拿到这些嫁妆的人,会不会群起而攻之?”李元景继续说道。
    “虽然老夫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但这不是小事情,大唐府兵近百万,每月需多少钱才能养活?就是朝廷上门也不干,把每年的收入都填进来也填不满这个坑……”

第二百五十五章:走吧,陛下有请
    道理谁都明白,没有切身的利益,谁都不可能动力十足。
    唐军并非真的不能守,在本土作战方面,唐军还是全能类型的,但是跑到本土以外的地方,那就是典型的攻强守弱,甚至压根就不带守的。
    比如说去年的北征突厥,按照正常的情况应该是攻下,然后原地驻军筑城,迁民安边,百年以后,原本的边疆就成了内陆。
    中原王朝现在的领土是怎么来的?不都是这样操作的吗?
    但是对于唐朝来说,这种情况并不适合,甚至对隋朝来说也是一样的。
    原因无他,将士们恋家……
    “发现问题就一步步的去解决,一年不行那就用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总有一天这些问题会解决的。”李元景倒是明白房玄龄的担忧,但对他来说无关紧要。
    反正自己又不是皇帝,也不用实际的去操心那些杂七杂八的,自己只管说,只管随便去搞,头疼的事让其他人操心去。
    “府兵的战斗力是很强,但一个府兵又能够征战多少年?朝廷每三年就会选拔一批府兵进行补充,宽乡倒还无所谓,反正地多的是,但是狭乡呢?地本来就不够,分配给府兵的地回收周期又太长,眼前倒是够用,十年以后,百年以后呢?
    到时候大唐没有多余的地分配给这些新成为府兵的将士,又不能从那些老去的府兵手中收回土地,如此一来,府兵的战斗力如何保证?仅凭那些优待政策吗?
    均田制能强一时,但是能强一世吗?本王说句夸张一些的话,倘若大唐的那些隐户在短时间内集体复出,大唐的均田制会瞬间崩溃,到时候可就如同破开大堤的洪水一般波涛汹涌了,你自问一下自己,倘若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朝廷该如何应对?又能应对的了吗?”李元景接着问道。
    这个倒不是胡说,均田制的崩溃,就是导致大唐衰落的直接原因,后期的均田制取消了,租庸调制度也取消了,从而改为两税法。
    但也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中原王朝立足的根本就在于土地,一旦失去了土地,民心则不稳,民心不稳,朝政就不稳。
    后来的大唐虽然一直在谋求改变,但却始终没有走到正路上,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情况,最终导致强大的大唐也成为了历史中的篇章。
    ……
    李元景的话深深的触动了房玄龄,句句危言耸听,句句却又将他吓的不轻,仔细的思考过后,又会发现这些其实都是真实存在的。
    这些日子房玄龄再一次的沉默了下来,对外界的事情依旧不闻不问。
    最为生气的自然是侯君集,原本还觉得房玄龄还会有那么一点理智,结果证明他想多了。
    李元景依旧没有取消自己的决定,侯君集手下的驻新罗军依旧议论纷纷,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新来的两千人很快也进入了这种诡异的讨论之中。
    愤怒之余,侯君集甚至都想直接提刀解决了李元景算了,但最终理智以及身边的人劝下了他。
    这个时候李元景身边的两千水军肯定不会任他胡来的,若是反抗起来,他们虽然人多,但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最最重要的是,房玄龄还在这里,单独一个李元景好说,可若是连房玄龄也一起拿下来,这就不是功劳了,而是妥妥的死罪。
    当然,就算拿下来,他也不敢斩立决,这种级别的人物,是必须要带回长安的。
    伪造一个现场倒是容易,可如此一来,自己的功劳反倒是成为了罪证,实在是太划不来了。
    所以侯君集一直在忍,好在房玄龄与新罗王签署协议之后,就地宣布了李世民的圣旨,任命侯君集为大唐驻新罗将军,统管一切军务及矿产。
    在此之后,房玄龄片刻也没有停留,第二日便急匆匆的拉着李元景登上了回国的船队。
    船锚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但船员们却找到了一个暂时还算是靠谱的方法,就是找到礁石,派人带着绳子下去捆在礁石上,风平浪静的夜晚倒是没什么问题,可若是遇上老天爷变脸,那就呵呵了,不过也算是个不错的方法了。
    然而,当船队到了海州的时候,码头上却有几位身份特殊的人在等着他们。
    “玄成?你怎么在这里?难道是要去新罗吗?”脑袋有些昏呼呼的房玄龄刚一下船,便看到了老熟人,不由得有些欣喜,甚至连晕船的症状都稍微减轻了一些。
    他跟李元景在船上谈了几天的时间,对于一些具体的操作也有了一些思路,房玄龄甚至可以肯定,倘若这个计划真能成功,大唐必将在短时间内超越隋朝的辉煌,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大唐自己的盛世。
    而更让他兴奋的是,刚一下船就遇上了自己最想找的人,魏徵魏玄成!
    魏徵不止是个嘴炮,一个嘴炮也不可能获得李世民的信任与重用,况且这还是隐太子李建成的心腹。
    魏徵真正的身份其实是谋士,但是在李世民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