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当然要回去,老夫朝中的事情多着呢,这次就是来跟新罗王签署协议的。”房玄龄气呼呼的说道:“不过你的胆子倒是挺大的,这边都还没跟人家说呢,你就告诉朝廷什么都谈好了,你就不怕陛下治你欺君之罪?”
李元景耸了耸肩:“难道事情没办好吗?刚下船本王就把新罗王提溜了过来,半天功夫不到就谈好了所有的事情,这个效率难道朝廷还不满意吗?比起那些空口白话的,本王至少还是能办事的……”
第二百五十二章:变革
归程已经提上了日程,不过一时半会儿的李元景他们也无法离开新罗,后续还有太多事情要处理。
但生意不能不做,这一趟由于运载了万余将士,所以缺少的货物一点也没有运输。
所以接下来船队还是要返回扬州去运货,虽说海州更近一些,但海州没有内江,不像是扬州,可以直接通过运河进入长江,然后直接将货物运输到出海口,虽然路程远了一些,但整体上时间和运输环节却减少了不少麻烦。
不过让李元景意外的是,不论是程处亮还是长孙涣,都明确表示拒绝负责运输。
相比较于整日在海上漂泊,他们更愿意待在新罗。
李元景问他们原因,两人又支支吾吾的不肯说出来,但两人也明确表示,这一次不会跟着回长安,他们要在这里待一段时间。
无奈之余,李元景只好让他们两人每人负责五趟运输,两人就这么交替着负责。
姚兵,陆羽,宋集,章区,这四位便是李元景麾下水军四校尉。
每人负责一营五百人兵马,当初李世民给他这两千水军的时候,并没有安排一名将军去统领他们,虽然不知道这是处于什么目的,但对李元景来说还是方便了不少。
“你们四个需要留下来三个负责三座矿产,有自愿的吗?”面对麾下校尉,李元景并没有彻底的信任他们,但也没说大惊小怪的,该信任的时候信任,该保留的时候保留。
或许是习惯了后世的一些思维,所以尽管体验了几年亲王的身份,现在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李元景还是习惯性的去征求一下属下的意见。
“殿下,卑职愿意留下!”姚兵率先发声表示支持,他在大唐也没什么根基,就算回去又能如何?反倒不如留下来,在赵王心中留个好印象。
“殿下……我……要在这里待多久?”宋集显的有些犹豫,小心翼翼的问道。
另外三人也露出了渴望的眼神,就算是一口答应的姚兵也不例外。
没人想在海外这个陌生的异国他乡逗留这么长时间,虽然这里是大唐的属国,可他们总感觉自己与这里格格不入,每天不论做什么事情总会觉得心中有一股莫名其妙的失望,每当深夜来临的时候,营中到处都是四下发呆的士兵,很显然,他们想家了。
“本王回朝之后会立即组建三千军队前来替换你们,但什么时候能把这批军队组建好本王也说不准,可能两三个月,也可能一两年。”李元景想了想,没打算对他们隐瞒自己的想法,不然今日所隐瞒的,来日都将会成为一个个的隐患。
“殿下,卑职……卑职能跟家中联络一次吗?卑职离家的时候内人已怀有身孕,算时间大概就是最近了……”宋集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但心里面又跟猫抓似的痒痒的。
他们出海至今不过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但宋集他们这两千水军集结的可不止四个月,提前两个月他们便集结了起来,并且进行了相对于的训练,所以算起来的话,他们其实已经离家半年了。
“可以,回去让将士们都写一封家书,本王回去的时候一并带回去。”李元景点了点头,直接答应了下来。
军队有军队的规矩,为了防止前线战情泄露,一般在战时是不允许士兵与家中联络的。
当然,防止战情泄露只是其一,说白了,这么做的目的有很多,另外就是防止在战情不顺的时候,这些书信引起内部民众的恐慌,再有就是对某些有重大表现的优秀青年将领的保护。
这些人基本上就是大唐未来的希望,若是有人在书信中过于夸大实际情况,那么这些人可能会引起某些敌对势力的打击。
当然,这些都是防范于未然,最最重要的还是第二条,防止引起内部恐慌。
而且就算写信,也是有人检查过后才会发回来的,而军队又为了控制某些信息的扩散,往往会采取拖延战术,即战前写信,在路上多跑一会儿,等信件差不多到了各自军府的时候,这场仗基本上就打的差不多了。
大多数时候而言,家书刚刚接到信件不久,官方的战情通报也就出来了。
若是打了败仗,这些信件可能会与将士们的遗物一同交还给家属,所以,身在前线的将士,也不是想写信就写信的。
“殿下,卑职愿意留下!”得到了承诺,宋集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担忧,能写一封信也是挺好的。
“卑职也愿意……”陆羽和章区两人也紧接着表态愿意留下来。
大家都不是傻子,李元景已经明确告诉他们,回朝之后会组建三千人的军队前来替换他们,校尉最多能统领五百人,目前他们四人一个是正六品上的昭武校尉,在往上那就是将军行列的归德郎将了,一个是昭武副尉,两个是振威副尉。
武将也是要一级一级往上升的,那些一次连跳好几级的,基本都是有主角光环加持的。
四人中最年轻的宋集去年在北边就因为大家大意了,没人注意周围的情况,而宋集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提前发出了预警,带领他麾下的一队人马硬生生的将敌军阻拦了片刻,从而给整个军阵争取到了布阵的时间,最终令对方丢下数百尸体仓皇而逃。
宋集也因此功在战后被直接提拔为校尉,授昭武副尉,连跳五级,但若是后面没有什么太大的功劳,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但是在李元景这里却给了他们希望,新组建三千人的军队啊,少说也得需要一位归德郎将来负责,而这个人选很有可能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人,只要迈过这一步,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他们从大唐官僚的中层,成功的迈入了上层,虽然只是末尾的那个,但好歹也是上层人物了。
权衡利弊之后,宋集选择了前程,但也不是说就彻底的放弃了家人,虽然孩子出生的时候自己不能陪在身边,人生就此留下了些许遗憾,但大唐有几个将军的每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们都陪在身边的?
“留下来的,等着你们的是孤独与诱惑,回去的,也未必能轻松到哪去,你们两个自己商议吧。”李元景笑了笑,他知道这四个人现在心中肯定很挣扎,但自己也不想去刻意的许诺什么,没什么意义。
当然,只让马儿跑,却不给马吃草,这种事情李元景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想了想,还是开口道:
“自你们集结之日起,士兵每人每月补助二百钱,火长增加三十钱,往上每一级增加三十钱,直到你们回国为止,截止到目前的钱本王会让人随同书信一同送往家中!”
第二百五十三章:活着不好吗?
“殿下……”
“殿下,这样不合适……”
“是啊殿下,请殿下收回这些话!”
“殿下,卑职都是军人,自打从军那一刻起,朝廷便给了我们特殊的待遇,仅仅只是这些,便让寻常百姓羡慕的很,现在殿下若是在发饷的话,卑职等人怕是会心中不安啊!”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相劝着,难道是他们不想拿到额外的收入吗?
没人不想得到这些,但规矩就是规矩,他们这些底层人物也不敢轻易的去破坏。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时代不同了!规矩自然也当不同,钱的问题你们不用操心,安心拿着便是了,本王别的不敢保证,至少可以保证不会让你们这些在外漂泊的人心凉,不会让你们的家属为钱发愁!”李元景微笑着拒绝了他们的相劝,任由他们怎么说,李元景反正是打定了主意就要这么干。
李元景有钱,这一趟出行赚到的钱甚至五分之一都用不完就足够发放这些补助了。
所以,接下来李元景便开始让人统计详细的名单,补助的钱数是死的,什么级别就是多少钱,直接算人头就行了,倒是不怎么麻烦。
李元景在处理着自己离开之后的事情,房玄龄也同样忙的脚不着地。
先是将调查的事情交代给了侯君集,让他先秘密调查,然后又加紧与新罗王商定了一些细节,紧赶慢赶,十天的功夫还是过去了,而房玄龄与新罗王商议的结果,自然是在十天后正式签订协议。
不过签订完协议之后也并不能算是生效,新罗这边倒是好说,新罗王直接盖印就行了,但唐朝那边需要把协议拿到长安,让李世民盖印,然后在送回来一份,只有李世民盖完印之后才算是真正的生效。
不过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事实上这份协议早就生效了,现在只不过是需要走一下流程而已。
……
‘砰……’
愤怒的侯君集一脚踹飞了帐篷外站岗的士兵,士兵的身体又撞倒了帐篷内的桌子,双目简直能喷火的死死盯着李元景。
“潞国公,你这是何意?”房玄龄面色铁青的看着侯君集,这货的胆子简直太大了,要知道帐篷内现在坐着的可是自己和赵王。
你侯君集身上虽有一些功劳,但是在这两个人面前还是不太够看的。
论功,你比不过房玄龄,论地位,你比不过李元景。
但是现在,侯君集却偏偏做出了这等事情。
“老夫何意?还好意思问老夫是何意?李元景,你到底是何意?”侯君集满脸愤怒的指着李元景,气的甚至直接指名道姓,连赵王这两个字的称呼都不愿意在提起。
‘砰!’
房玄龄重重的将手中的茶杯砸在地上,陶瓷茶杯瞬间摔的稀巴烂,面色严谨的起身看着侯君集,厉声道:“潞国公,你这是要以下犯上吗?”
“以下犯上?呵呵!老夫告诉你,少特么的给老夫乱扣帽子,老夫算是明白了,原来你们联合起来给老夫难堪!”侯君集看着房玄龄不问三七二十一的便直接将矛头指向了自己,再加上两人现在的表情,侯君集下意识的认为,这件事情可能是他们两个联合起来做的。
“呵呵,以你的智商,本王很是怀疑,你到底是如何成为陛下心腹的?”李元景呵呵一笑,这个侯君集怎么说呢?
自信到无边无际,肚子小到喝口凉水都能撑死,而且还特么总觉得自己是最聪明的。
“到底因为何事?”房玄龄有些懵了,看着两人的对话,他觉得这其中一定有什么问题。
若是正常的房玄龄,自然不会忽略这些问题,但这段时间房玄龄一直再跟新罗王商讨事情,除了这些事情以外不准任何人打扰自己,所以对于外面发生的事情,房玄龄是一个字也不知道。
“装!你就装吧!外面天都快塌了,你问老夫到底发生了什么?你觉得老夫会信你吗?”房玄龄的反应更加激起了侯君集的怒火。
“有事说事!”房玄龄面色一沉,任他肚子里能撑船,任他不想与侯君集交恶,但接连被侯君集一通臭骂,房玄龄也是不能忍的。
你侯君集无非就是仗着一些功劳而已,现在竟然敢指着鼻子骂老夫,骂也就骂了,还连原因都不说,真当老夫是泥捏的不成?
“老夫不说了,你们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心中清楚!哼!”侯君集冷哼一声,又转头离开了帐篷,本来是想揭发李元景的,没想到房玄龄跟他是一伙的,这样的话自己还揭发个屁啊?
留下来的正在微笑的李元景,和一脸懵逼的侯君集。
“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房玄龄心急如焚的看着李元景,但李元景却只是笑而不语,这下房玄龄心中更加急躁了,转头看着一脸茫然的士兵:“说!”
“殿……殿下说要给每个水军每月补助二百钱,这几天军中一直在议论这件事情……”士兵有些胆怯的小声说道。
听着士兵的描述,虽然话不多,但他也知道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你疯了?你知道你这么做意味着什么吗?想死能不能别拉着别人?那可是两千人啊……”房玄龄一时间有些失智的指着李元景痛声骂道。
他总算是明白了侯君集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副反应了,知道了在自己懵逼的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跟李元景是一伙的了。
房玄龄不禁暗暗有些懊恼,自己若是让人关注一下重要的事情,现在也不至于发展成这个样子。
“这件事情本王早就跟你透漏过了,他没脑子,难道你房兄也像他一样吗?”李元景笑着摇头道,这事的确有风险,而且风险还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