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谋无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谋无双-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良也陪着喝了半斛酒,放下酒斛,说道:
  “陈兄所言极是,原本始皇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统一的华夏,在这次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国后,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将重燃诸侯征伐的战火,百姓又将陷入失去骨肉、流离失所之苦,社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到衰败的境地,这都是项王的***限所致啊!”
  “当今天下,像你我这样明眼睿智的人,又有几何?说道这儿,我忽然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陈兄。”
  “嗯,子房兄,请讲。”陈平道。
  张良问道:“依陈兄之见,这诸侯中,可有如此志向的明主,换句话说,谁是始皇第二呢?”


第335章 汉王如何就国
  陈平见问,陷入沉思,反问道:
  “子房兄以为呢?”
  张良说道:“纵观天下,有此能力的不外两人,一是项王,另一个就是汉王。”
  “正如刚才陈兄所说的那样,项王认为‘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而且项王明确否定了你所献的统一大计,短时间内,项王还不具备这个觉悟。”
  陈平看着张良道:“子房兄说的,依旧是汉王?”
  张良深深地点了点,随后道:
  “不瞒你说,我与汉王,有过几次推心置腹的交流,对此话题,也进行过数次深度的探讨。”
  陈平追问道:“怎么说?”
  张良说道:“汉王对始皇的功绩打心眼里佩服,在他的意识里,只要有机会就要延续始皇的功业。”
  “噢?”陈平将坐姿调整了一下,身体前倾着。
  “在汉王的计画里,无论这次被封为什么王,都不会就此安心做一方诸侯,他的目标就是天下。”
  “天下?”陈平重复道。
  “对,天下。”张良肯定着,接着说道:
  “所以,未来汉王与项王之争,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预见这是今后几年的主旋律。虽然,在这之前之后,还会有其他诸侯起来调战项王,但都是小插曲,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摆在汉王面前的,无非是如何把握时机,怎样从巴、蜀、汉中杀出来,与项王争夺天下。在这个过程中,再充分利用好这些诸侯的势力,作为汉王的羽翼,成就其帝业罢了。”
  张良说完,殷殷的目光看向陈平。
  陈平若有所思,举起筷著吃菜喝酒。
  张良劝陈平道:
  “若刘、项之间开战,你我不可避免地参入其中,到时候,我倒是希望陈兄能够与我并肩一起,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心中的理想,共同努力才是。”
  陈平道:“子房兄的建议我会认真考虑,这需要两个条件。”
  张良问道:“哪两个条件?”
  陈平道:“项王弃我,汉王可辅助。”
  张良点头道:“陈兄所说我赞同,汉王值得辅助是没问题的,关键是项王是否弃君。”
  陈平更为郑重地说道:“而且,这两次帮助子房兄和汉王的事,我希望子房兄不要在汉王面前提及半分。”
  张良略带疑惑地看着陈平。
  陈平接着说道:“如果汉王知道我现在对你的帮助,他会认为我人在楚营心在外,这样对今后与汉王合作不利。”
  “还有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一旦我们在一起共同辅佐汉王,若汉王知道你我之间的私人关系较为密切,在今后的很多事情上,都不利于你我施展。”
  张良明白了陈平的担心,点了点头道:“陈兄所虑极是,我保守住这段秘密就是了。”
  其实,陈平心里知道,同为赤松子门下,两人很快就要站在一个战壕里,只是碍于禁忌,他不便说破。
  两人见话已说透,天色已晚,将斛中酒喝完,出了酒舍,分头回营去了。
  次日,陈平来到项**帐,见项王一个人正坐在帐内,遂上前施礼道:
  “项王容禀。”
  “嗯,陈都尉,有事?”项王抬起头来,看着陈平。
  陈平进言道:“项王,当今天下分封已定,我西楚业已定都彭城,不日我大军即将东返,不知项王对义帝的迁都是怎么考虑的呢?”
  项王道:“上次不是议定了,将义帝迁往郴么?”
  陈平接着说道:
  “在下以为,既然已经确定了将义帝迁往郴,就应该早日启行,这样也好给我们返都,预留一些整理宫室和举行您加冕仪式的准备时间。”
  项王点点头道:“这几天我也在琢磨此事,不知陈都尉有什么好建议。”
  陈平进言道:“义帝的迁都,应该选一个德高望重,又与义帝关系较为密切的老臣,代表大王扶义西行,即可显示大王对义帝的尊重,又能妥善处理周边的事务和楚地的关系。”
  “而项王您分封诸侯,安定天下,是旷世之举。此次返都就国,仪式上不能从简,应该要有相当的规模和气派,最起码不能比下面的诸侯规格低。”
  “这两件事,可并为一件,组织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在未来的两个月内,专职做此事。”
  项羽略一思忖,说道:“如此说来,此人非‘亚父’莫属。亚父既对义帝有扶立之功,也熟悉楚地的父老,操办这两件事,正当其所。”
  陈平忙谦虚道:“大王圣明,陈平只是提议,一切由大王决断。”
  项羽忙对着帐外侍卫喊道:“来人啊,快去与我请‘亚父’来。”
  不一时儿,范增来到中军帐,项王将操办义帝迁都和加冕之事相托,范增一口应允。当即启程,带领一班随从,先回彭城去了。
  这边,张良得知范增已经离了楚营的消息后,隔了两日,前去拜见项王。
  张良先施礼,然后起身道:
  “项王自分封诸侯后,一些诸侯相继东行就国,现仍有部分诸侯,比如韩王和汉王尚在军中。”
  “韩王归心犹切,希望大王早日遣其归国,这样我也好去就职司徒之职。”
  看似为韩王说情,又似为自己的前途打算,张良的用意,项王自然明白。
  项王不想立即遣韩王就国,因此沉吟不语。
  张良接着说道:“此外,汉王的军中,近日乏食,现在正值春末夏初,青黄不接的光景,这数万将士每天坐吃山空,实在是不小的开销,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
  张良知道,近期项**中粮食也不足,但却故意不提,只说汉**中粮草不济。
  项羽看着张良,沉吟了半晌,方说道:
  “汉王不日即可启程就国,粮草之事由他自行解决。本王这里,不敷用度,无力承担。”
  张良随即道:“为大王计,既然天下分封已定,诸侯理应尽快就国,这样,大王也不必操心他们的粮草和用度,何况,早晚都要就国,不如尽快遣散诸侯。”
  项王说道:“善。”
  于是,项王随即颁布了各诸侯需在三日内启程就国的命令。
  汉王终于可以就国封地了。
  正所谓:捶碎玉笼飞彩凤,掣开金锁走蛟龙。
  自此,楚汉相争拉开了序幕。


第336章 烧了这条栈道
  公元前206年四月,汉中,斜谷。
  阳光正透过淡淡的云层,洒落在这条穿越秦岭的蜿蜒斜道上。
  这条斜道,南起褒谷口,北至斜谷口,沿褒水、斜水,贯穿褒、斜二谷,秦时也称斜谷道,为巴蜀通秦川之主要通路,全程数百里
  斜道两旁山势险峻,怪石峥嵘,翠峰林立。山间溪流潺潺,清泉涌溢,山瀑流水叮当。
  风景虽如此秀丽,但路却有些难行。尤其到了狭窄处,悬崖峭壁下是湍急的河水,山间的小路就沿山变成了栈道。
  这栈道,是在山间绝壁上,开凿孔洞,用木头搭成的架空通道,沿着山势,绵延到更远的地方。
  此刻的斜谷口,一只约三万人的队伍,正在有序地从北向南进入谷口,陆续沿栈道攀援而上。
  从队伍中迎风招飐的红色旗帜上,那个大大的黑色篆体“劉”字,可以判断,这是汉王的队伍。
  自两个月前,在咸阳的诸侯联席会议上,项王公布了分封诸侯的方案,基本上得到与会代表的认可。
  随后,又通过了裁军的决议,各诸侯国分别进行了裁军。
  其中,西楚霸王为公认的盟主,保留了原五万基干队伍,做为其常备军。汉王保留三万军队,其余各个诸侯国拥有的军队,也都限制在三万之内。
  这其中也包括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原来的二十万秦军,经裁减后,每王仅留下三万常备军。
  裁军协议通过后,多余兵员就地遣散,各个诸侯也陆续就国。
  这期间,项王听从范增的提议,一边固留汉王在灞上,一边命军士入咸阳,屠戮秦室宗族,掳掠宫女、府库财物,并将咸阳宫付诸一炬。
  可怜秦朝上百年的经营,数十万人的建造,亿万的费用,都成了眼前的泡影,梦里的空花。
  直到几天前,在张良的努力下,项王才答应让汉王就国。
  连日来,汉王整编队伍,打理行装。
  咸阳父老,闻听汉王要南下汉中,统统前来军中,多送牛羊酒食,与汉军告别。
  几个月来,汉王在咸阳的所作所为,已经征得了当地父老的心,更有上万遭解散的秦军锐卒,踊跃来汉**中相投。
  汉王择其优者,留下五千余人,组成了郎中骑,其余尽行好言相劝,待需要时再行招募。
  这日,汉王从霸上起行,张良因要追随尚被留在项**中的韩王,寻机促使其就国,因此,特意送汉王出关,直到了斜谷口。
  眼见前面就进入斜谷了,张良勒住了马,甩鞍离蹬,立于道旁。
  汉王一见,知道分别的时候到了,也令夏侯婴约住车马,缓步下了车。
  张良上前施礼道:“汉王,此去即是斜谷栈道,容良仅送行至此罢。”
  汉王道:“送人千里,终有一别。此去尽是山路,崎岖难行,子房就到这里吧。”
  张良道:“良本欲追随汉王前去,奈何韩王尚在项王营中,不肯放其归国,作为韩王的倚重之臣,良不得不继续追随,待韩王那边大事抵定,良自当择机归汉。”
  汉王上前,抚着张良的臂膀,一手托其手,另一手轻拍其手背道:
  “子房此去,寡人犹失一臂膀,实在是割舍不得。韩王一旦就国,还望子房尽早来会,以慰寡人之望。”
  汉王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张良大受感动,默然良久。
  俄尔,见汉军依次攀援在栈道之上,似一条蜿蜒的长蛇,看不到尽头。
  张良环顾左右,以目示意汉王道:
  “良此一别,尚有一个顾虑一直萦绕在心。”
  汉王见张良有话要说,忙示意左右回避。
  张良继续说道:
  “前日良去项王处为大王请求就国,言谈之间,见项王仍然对大王不放心,虽说此次答应了大王就国,恐怕心里还是疑虑重重。”
  “所以,项王至今迟迟不肯归国,并与三个秦王日夜密谈,实在是担心大王您呐。”
  “当今的局势,虽然分封已定,我看各诸侯也是各揣心腹事,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用不了多久,天下就会乱起来,那时的项王,必然**西顾,也就顾不上大王您了。”
  “为大王计,眼下应该转移项王的注意力,让他放心东行。待其归国后,大王则可以汉中为根据地,选一良将,引军入关,还定三秦,以图大计。”
  汉王点头称善道:“寡人也有此意,但如何才能让项王对我放心呢?”
  张良道:“良有一策。”
  说着,张良抬起下巴,示意着眼前的栈道道:
  “大王需要在这栈道上做做文章,才能达到让项王解除戒心的目的。”
  汉王问:“请子房教寡人。”
  张良说道:“大王只需在大军入汉中后,烧毁此栈道,断绝汉中跟关中的交往,让项羽知道,大王您不想再回关中,以固其心。”
  汉王慨然道:“好主意,寡人安排后军照办。”
  当下,两人洒泪而别。
  张良返回项**中,伴在韩王身边,寻机使韩王归国就位。
  这边,项王得知汉王一把火把栈道烧了以后,果然长出了一口气,心道:栈道烧了,如若修复也要耗费一两年的功夫。
  随即,项王找来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再次叮嘱其整固三秦,呈三角依托,向南监视汉王,遇敌进攻时互相救助。
  安顿好这一切,项王才带着掳掠来的财物,放心地回他的彭城去了。
  …………………………………………………………………………………………………
  再说汉王的军队,沿着栈道,走了两日,终于出了褒谷口。
  军中有人喊道:“快看,后面有烟,好像是栈道着火了,绵延数十里。”
  后军来报:“大王,斜谷栈道已奉命烧毁。”
  众军士停了下来,议论纷纷。
  “这栈道烧了,咱们还怎么回关东啊?”
  “是啊,汉王难道不想带咱们回老家了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