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谋无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谋无双-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的理由,项王定会采纳,而范增也无可推辞,甚至还会愿意走这一遭,这样一来,不就调走范增了吗?”
  张良两眼同样放出光来,用力一拍桌子道:
  “陈兄,你这主意真是太好了,不愧是智多星,来,我敬你一斛。”
  陈平一边手捻着三绺髭髯,一边笑道:
  “子房兄说笑了,与你相比智多星谈不上,我倒是还是那句话。”
  张良问:“哪句话?”
  陈平示意将举起的酒斛饮罢,才说道:
  “凡事皆可谋划。”


第333章 张良与陈平的谋划
  张良随即赞同道:
  “陈兄所言极是,在你我眼里,凡事皆可谋划。既然陈兄如此说,那我再给陈兄出一个难题,陈兄替我谋划一下。”
  陈平停下酒斛道:“子房兄请讲。”
  张良道:“支走了范增,该用什么办法,尽快使汉王就国呢?”
  陈平早已料到张良此问,说道:
  “这个问题就比前面那个好办一些了。”
  “子房兄,你想想,汉王这十万大军,长期住在灞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张良略一思索,笑道:“陈兄,我懂了。莫非是。。。。。。”
  陈平忙制止道:“子房兄先莫说,我们两人行个酒令。”
  张良微笑道:“怎么个行法。”
  陈平展开手掌说道:
  “我们各自在手心里写上一个字,如果子房兄写得和我一样,我罚酒一斛。”
  “如果我们写得不一样,那子房兄罚酒一斛,如何?”
  张良慨然道:“好,就依陈兄。”
  随即唤过店小二拿来笔,各自在手心里写下一字。
  待小二退下,两人各自握住手掌,凑到桌前。
  张良先张开手掌,只见手心里是一个“粮”字。
  陈平笑道:“子房兄,你输了,喝酒喝酒。”
  说着,将张良的酒斛举起来,递给张良。
  张良接过酒斛,刚送到嘴边,见陈平一脸狡黠的笑意,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停下手中的酒斛,伸出一只手,去掰陈平的手掌道:
  “陈兄还没让我看你掌心的字,你让我喝我就喝啊?”
  陈平见自己的伎俩被识破,仰面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好好,给你看。”
  说罢,陈平将手掌伸到张良面前。
  张良一看,陈平的掌心里,也赫然写着一个“粮”字。
  “哈哈哈哈哈。”张良也放声大笑起来。
  两人同时说道:“英雄所见略同啊!”
  笑过之后,张良用两根手指点着陈平说道:
  “陈兄一贯的使诡计,我差点上当,罚酒、罚酒。”
  陈平举起酒斛道:“好好好,这斛酒本就是我输了,我喝、我喝。”
  张良见陈平开始往嘴里倒酒,也将酒斛举起道:
  “这斛咱俩共饮,为咱们的所见略同。”
  两人喝罢,将酒斛放下,陈平才说道:
  “平与子房兄,谋划各有所长,子房兄多韬略,平多诡计,我们二人如果配合,绝对是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可惜,你我不在一个帐下。”
  说到这儿,陈平似乎想起什么,问张良道:
  “子房兄,此次你是随韩王就国,还是随汉王赴汉中呢?”
  张良见问,叹了口气道:
  “实不瞒陈兄,这个问题,确实很困扰我呢。”
  陈平静静地看着对面的张良,没说话,等待着张良继续说下去。
  张良举起酒斛,示意了一下陈平,自己先喝了一口,方说道:
  “在我心里,一直有个复国的愿望,对于这一点,陈兄想必是知道的。”
  陈平接口道:“就像当年在博浪沙,你与褚布那奋力一击,想借刺秦导致天下大乱,借机复兴韩国,对吧。”
  张良点头道:“那时我太年轻,以为只要刺杀了始皇,就能借机恢复韩国,也可以恢复我五代相韩的荣光。”
  “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幼稚得很。即使当时刺秦成功了,韩国也未必能恢复;即使恢复了,也不见得是我想要的结果。”
  陈平见张良话里有话,就问道:“子房兄,那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呢?”
  张良道:“首先说韩成,虽说是韩王的后裔,但能力和格局确实很有限,在这样的君王手下,很难有所作为。在很大程度上,我也仅是在完成祖辈延续下来的为韩王宗室尽忠而已。”
  “就拿近况来说,去年,武信君听从了我的劝告,给了一千人马,将韩成立为韩王,随后,也攻取了几个韩地城池,无奈,韩王既不能借此广揽人才,又不能广募兵勇图振韩国昔日的辉煌,作为司徒,仅靠我一人的谋划,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这次,项王分封,就是因为韩王成对其支持不够,属于无足轻重的角色,所以,迟迟不允许他归国就位,无非是对韩王不满意。”
  “所以,对于是否追随韩王归国就位,我是比较纠结的。但我们做臣子的,为人谋当尽心尽力,再加上除了我,韩王确实也没有其他人可依赖,所以,韩王就国之日,也是我归韩之时。”
  陈平理解地点了点头,又道:“那汉王这边,你准备怎么交代?”
  张良叹了口气道:“我也是犯愁这件事呢。若说未来发展,在这些诸侯王里面,我最看好汉王。”
  “汉王这个人,表面上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有时口不择言,但他的度量很大,胸襟宽广,尤其是知人善任,从善如流,只要你说得对,汉王会很认真地倾听,而且当即就采取行动。”
  “就像我曾经和他们二人都谈论过《太公兵法》,我跟韩王谈论的时候,都把韩王说困了,也不见得他领悟;但汉王不一样,说道关键处,汉王几乎能脱口说出后面的内容,你说,这不是天授么?”
  “还有,看一个君王到底怎么样,就要看他怎样对待周围的人。就像咱们与人相处,要看他怎样对待别人一样。”
  “虽然汉王‘谩而诲人’,但那就是他的性格。最关键的要看他怎样看待问题,怎样判断是非对错。”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汉王的思维和观点是独到的,而且很深刻。尤其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你只要说得对,出的计策可行,汉王从来不会因为你是什么身份,有所区别。”
  “你说,对于咱们这样的谋士,不就是努力将胸中所学,卖于识货的君王吗?我看,汉王就是最好的一个买家。”
  陈平见张良如此说,不由自主地说道:
  “照子房兄如此说,这汉王将来未可限量啊!”
  张良点头道:“汉王一直想让我留在他身边,我也反复和汉王诉说了我的苦衷,只要韩王在,我只能尽我所能,帮助汉王,就像最近这半年来,从入关到鸿门,我都是一直努力的那样。”
  陈平道:“看得出来,汉王身边现在还真缺少像你这样的智囊。”
  张良试探道:“陈兄可有考虑,换个东家?”


第334章 杯酒论天下
  陈平听张良这样一问,略有些吃惊,略一思忖,说道:
  “现在,项王对我很好,暂时没有理由离开项王。”
  “虽然有亚父在,项王在决策上多依赖于他,而且即使亚父的建议,项王也有选择的听取,项王是个很有自己主见的人,别人很难说服他。”
  “即使如此,这两次子房兄求助于我,我也是在项王和汉王之间不断权衡,努力做到既帮了子房兄和汉王的忙,又不损害项王的利益,这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不管怎样帮你和汉王,我都不能做对不起项王的事,这是原则。”
  张良点头道:
  “陈兄所言极是,这个度,不仅你要把握,我也要把握好,毕竟各为其主,两全其美才是双赢。”
  张良见话说到这里,应该截止了,于是转换话题道:
  “说个宽泛一些的话题,当今形势,陈兄对这分封怎么看?”
  陈平未加思索即道:“正如刚才子房兄那句话,即使复了韩国,也不是你想要的,我想,我们俩在这一点上,应该看法一致。”
  张良停下筷著,看着陈平道:“哦,愿闻其详。”
  陈平接着说道:“当今天下已经纷纷,项王分封了十八路诸侯,据我所见,这十八路诸侯,用不了多久,就会像周王朝那样,今天你征伐我,明天我要灭了你,打得不可开交。”
  “从此,天下就会大乱,各诸侯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停滞下来,又变成一个弱肉强食,靠武力说话的年代。”
  “这样的局面,首先最累的应该是项王。既然这些诸侯王,都是项王主导分封的,不管在会上各个诸侯怎么说,会议下来归国后,每个诸侯都会盘算一下家底,然后,找个借口,开始混战。”
  “这样一来,弱势的一方,一定会求援,要求主导分封的项王主持公道。可以预见的情况,必然是‘摁住葫芦起来瓢’,项王从此无安宁的日子了。”
  张良也道:“陈兄说的很有道理,这也是我刚才话里的意思。如果诸侯起来推翻了秦,为的就是这样一个结果,那我倒情愿要一个一统的帝国。”
  陈平感慨道:“谁说不是呢,各诸侯利用二世昏庸的机会纷纷起来造反,为的就是恢复诸侯国的旧制,那就意味着回到往日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纷争年代,那这场戈命似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错的。”
  张良也感慨道:“年轻时,不懂天下事,只从个人的命运和家族的兴衰出发,仅仅从一个诸侯国的立场着眼,没有站在整个天下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天下事,所以难免主观,难免偏颇。”
  “通过秦帝国十几年的治理情况上看,天下一统,才是君主的正道,才是百姓远离战乱之苦,安居乐业的保障,也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那些诸侯们,为了一己之私,枉顾百姓福祉,动辄穷兵黩武,为了一点口舌之争,就动用举国之力互相征伐的举动,实在是荒唐又误国之举。”
  陈平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子房能有此悟,与当年博浪沙时,确实有天壤之别。这也是我几年来,我一直在脑海里反复思考的问题。”
  “虽然,始皇当政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其统一华夏后所作所为,大多数却是千百年来,很多国君想做而又无力做的壮举。”
  “只可惜,秦帝国也仅仅存在了十四年,就这样毁在二世和赵高的手里,如今天下又成了这个样子,你我之辈,也该谨慎择主而仕啊。”
  张良看着陈平道:“以陈兄所见,不久将来的天下,将如何呢?
  陈平道:“这次项王主导的分封,实在是个权宜之计。表面上看是论功行赏,但实际上却是对原诸侯势力进行重新划分。”
  “尤其是在分封的方案上,对服从自己的予以多封,没有跟从他的就少封或不封,加上原诸侯在本国的实力与影响,这样的分封,必然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混乱的根源。”
  “当初,我曾建议他在关中为王,借助秦帝国的底蕴,依照始皇的路径,徐图剿灭诸侯,再行一统的战略。”
  张良一听,脸上一紧道:
  “陈兄的建议,可谓是滔天的宏智,一旦采纳,天下就是项王的了。”
  陈平无奈地笑了一笑,道:
  “如果那样的话,我也就有机会实现‘为天下宰’的理想了。可项王说,只有‘衣锦还乡’才能光宗耀祖。”
  “在项王的骨子里,还顽固地残存着他们世代为楚将的贵族意识,他认为秦的灭亡就是因为不分封的缘故。”
  “实际上他大错特错了,周王朝分封时,那些被封的诸侯,都是周王室的子弟和功臣。可你看,若干年后,那些姬姓或同姓的宗族之间,那些周王的后代们,相互厮杀起来,哪里还有一丝同亲血脉的样子,哪里还顾及周王室的权威和脸面。”
  “在这种分封的体系下,无论当时的初衷多么合理,分封的地盘多么清晰,在之后的诸侯利益面前,都会瞬间被撕扯得粉碎,剩下的只有冰冷的刀戈和残酷的流血。”
  “在这样的诸侯征伐中,最可怜的是天下的百姓们,最受伤害的是有父兄死在战场的家庭。”
  “所以,从社会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的角度出发,分封肯定没有天下一统更符合民意,更是大势所趋。”
  “只可惜,这个道理我和项王建议后,他坚决否决,定要回到楚地去当盟主霸王,说什么,天下已定,哪个出来作乱,他就带诸侯们征伐他。”
  “说白了,项王还是相信拳头硬说话才有分量,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对所献的治国之策,一时半会儿,听不进去也领悟不了。”
  陈平说完,不无遗憾地摇了摇头,举起酒斛来,和张良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张良也陪着喝了半斛酒,放下酒斛,说道:
  “陈兄所言极是,原本始皇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