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方眼整个邓国,除了邓昇,谁也镇不住,如果一旦邓昇不在了,这些大将在地方又手握重兵,太子如何自处呢?所以思前想后,邓昇还是决定让亲王坐镇地方。
邓国的亲王都是邓昇的儿子,日后邓灏继位之后,既是主上,又是长兄,占尽大义,就算起兵作乱也是不得人心的,所以相对于功臣,对付自己的兄弟对邓灏来说容易很多。
“但是今日朝会上,陈尚书、范尚书所说的也不是不无道理,如果陛下坚持让亲王坐镇地方的话,就必须给朝廷足够的倚仗才是。”张宾说道。
张宾并不是反对邓昇的决定,而是提醒邓昇。既然已经决定让亲王坐镇地方,就要考虑到这样做可能带来的危害,并且朝廷足够的倚仗。
邓昇点了点头,说道:“朕明白,因此朕才会说这个总督府是暂且,倘若日后太子觉得这些总督府没有必要存在了,大可以直接裁撤掉,倘若有人不服,自有朝廷的制度,安抚也好、出兵也好,都可以,另外,总督府的钱粮都由朝廷掌控,没了钱粮,光有兵马,又有多大威胁呢?”
“陛下英明!”崔浩、张宾二人说道。
因为邓昇的坚持,亲王坐镇地方的圣旨还是颁布下去了,另外,邓昇还派人去给薛仁贵下旨,命其率军班师回朝,西凉卫暂时驻守长安,晋王邓瀚随军返回宛城。
亲王坐镇地方的圣旨一出,朝野顿时议论纷纷,特别是一众东宫属臣反应最大,因为他们的前程都在太子邓灏身上,现在邓昇让亲王坐镇地方,这些亲王个个手握重兵,对朝廷威胁太大了,先是齐王主政,现在又是晋王镇守西凉。
齐王邓尊还好,起码没有兵权,但是晋王邓瀚可是手握重兵的,一旦太子登基之后,这些手握重兵的亲王无疑就是最大的威胁了,于是一众东宫属臣纷纷向邓灏进言,希望邓灏能够劝说邓昇收回成命。
但是邓灏却不以为然,一来,邓灏很清楚,一旦邓昇决定了的事情,是不可能改变的,二来,就是这么多年了,邓灏对自己的父皇已经是有了一定的了解的,邓昇既然立了自己为太子,只要自己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邓昇都不会易储,反而会巩固自己的位置,邓灏相信,既然邓昇让自己的弟弟坐镇地方、执掌兵权,就肯定能够看出其中的危害,也会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筹码来对付这些弟弟的,所以邓灏对此一点都不担心,况且邓昇圣旨已下,自己跑过去让他收回成命,岂不是明摆着告诉邓昇自己忌惮这些弟弟,也没有信心压得住这些弟弟吗?这不是找抽,邓灏可没有那么傻。
。手机版网址:
;
第六百五十六章 时代落幕
第六百五十六章:时代落幕
天统五年六月,邓军攻克长安,灭亡秦国,邓昇将关中六郡、西凉八郡分为关中道和西凉道,治所分别在长安和姑臧,但是关中六郡之中,归属关中道管辖的就只有五郡;河南郡被空了出来,这就很耐人寻味了,不过不容朝臣们细想,邓昇又扔下了另一个深水炸弹,那就是任命晋王邓瀚为姑臧总督,组建姑臧总督府;都督西凉八郡诸军事,其麾下千牛卫改名西凉卫,随之镇守西凉八郡。
亲王坐镇地方;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顿时在朝廷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不断,最终还是邓昇以无上的威望,强行通过了。
身处东宫的邓灏在得到消息之后,虽然东宫属臣纷纷进言,但是邓灏却显得十分的平静,因为邓灏很清楚,只要是邓昇决定了的事情是不会改变的,自己又何必自讨没趣呢?而且邓灏很清楚,现在自己的位置虽然说不上稳如泰山,但是也不是随随便便能够撼动的,当了十几年的太子了,就算是邓昇要废太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况且邓灏也心知;邓昇没有任何易储的想法。
不过不说话,不代表邓灏没想法的,亲王坐镇地方,邓昇在的时候,是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自己继位了,这些手握重兵的弟弟们,会不会听自己的呢?如果不听,那这些人就是最大的麻烦了。
天统五年,七月十八日,齐王邓尊率领关中宣抚使府一众属官出宛城,往长安而去,同时,薛仁贵也率领大军班师回朝了。
宛城城外十里的迎将亭,太子邓灏亲率文武百官在此迎接得胜还朝的大军。
“臣等拜见太子殿下!殿下千秋!”薛仁贵领头,一众伐秦将领纷纷下马行礼道。
邓灏脸带笑容的走上前,扶起薛仁贵,说道:“诸位将军不必多礼,快快请起;尔等血战沙场;为大邓平定关中、西凉;功莫大焉,当是本宫向你们行礼才是。”
“殿下言重了,臣等是大邓之臣,自当为大邓之千秋基业鞠躬尽瘁的,今日班师,幸得殿下亲迎,是臣等的荣幸。”薛仁贵说道。
“本宫奉陛下之命,前来迎接诸位将军得胜还朝,今夜,陛下还会在景泰殿设宴为诸位将军庆功,至于诸位将军的封赏,朝廷也早有预案了,待朝会之上,陛下便会宣告天下!”邓灏说道。
“谢陛下隆恩!”众人闻言,齐声说道。
是夜,邓昇于景泰殿大宴群臣,为征战归来的一众文武庆功,宴会上,君臣同乐。
宴会结束之后,邓昇便单独召见了邓瀚。
乾阳宫中,邓昇看着眼前有些拘谨的邓瀚,说道:“瀚儿,朕今夜召见你,是有一事,想必你也听说了,朕已经决定在姑臧设立姑臧总督府,都督西凉八郡诸军事,千牛卫改名西凉卫,驻守西凉八郡,而你,则是第一任姑臧都督。”
“儿臣定当不负父皇厚望,为大邓镇守边陲,拱卫中央!”邓瀚说道,虽然才刚回到宛城不久,但是邓昇设立姑臧都督府,以亲王坐镇地方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全天下了,各方有识之士对于这一个决定皆是褒贬不一,邓瀚也对此有所耳闻。
邓昇点了点头,然后领着邓瀚来到舆图前,指着西凉八郡,说道:“西凉八郡,是秦人开辟的,秦人在这里根深蒂固,尽管当年秦国灭汉,将大部分的秦人迁到了关中,美其名曰落叶归根,但是秦人在西凉扎根了几百年,早就已经将西凉当成了自己的根了,如今我大邓灭秦,秦人对我大邓恐怕也是心中有恨的,日后西凉之地的动乱必不会少,你的任务很重的,另外,西凉自古以来都是羌人的栖息之地,秦国扎根西凉之后,和他们斗争了几百年,嘭无法令他们彻底归附,你日后在处理羌人的问题上一定要慎之又慎。”
羌人世代盘踞西凉,其在西凉的历史,比秦人还要长得多,当年秦人西迁之后,便开展了与羌人的长期斗争,羌人时而归附、时而反叛,成为了制约秦国发展的最大因素,而几百年来,秦人也是不停地镇压羌人,但是又不能对其赶尽杀绝,只能是时而安抚、时而镇压。
“儿臣明白,请父皇放心,儿臣知道应该怎么做的。”邓瀚神情严肃的说道。
邓昇看着邓瀚严肃的表情,笑了笑,说道:“你也不必或许紧张,朕既然让你去镇守西凉,自然会给你一些筹码的,西凉马氏一族、临洮司马家昔日都是秦国重臣,如今也归顺了我大邓,他们两家在久居西凉,与羌人关系颇好,日后他们会在你的麾下听令,你可用他们来拉拢羌人,另外,朕还会让沈知入你军中,用以拉拢心向我大邓之秦人,达到分化秦人的目的。”
邓昇当然不可能让邓瀚单枪匹马的去西凉了,除了让五万千牛卫改名西凉卫进驻西凉之外,还将马氏一族和临洮司马家划入邓瀚的麾下,同时还将秦国降将沈知安排到邓瀚军中,听其差遣。
“谢父皇!”邓瀚闻言,大喜,沈知他见过,这是一员良将,能力不俗,有他相助,西凉之行定是如虎添翼的,至于马氏一族和临洮司马家,邓瀚并不是特别了解,不过也见过一两个马家和司马家的子弟,但是听说这两家都是世代扎根西凉,临洮司马家还是秦国设立的南部都尉,管辖金城郡、陇西郡、武都郡三郡的羌族,马氏一族更是在秦国入主关中之后,被秦国委任镇守西凉,想必在西凉八郡的威望定是不低的。
邓昇又往西指了指,说道:“我大邓的舆图,只能到敦煌郡,不过朕听闻,敦煌郡以西,还有许多的小国,秦人将这些小国所在的地方,称之为西域,据说秦国一直都有与西域的小国来往,你这次镇守西凉,除了稳定西凉八郡之外,还要帮朕打听一下这西域的情况。”
西域,这是一处中原人从未踏足过的土地,当年秦人开辟西凉,也曾与西域诸国取得联系,只不过当年的秦国一门心思就是夺回关中,所以对于西域并没有太过的重视,但是邓昇可不一样,来自后世,邓昇更清楚西域这一块宝地的精贵,只不过这个时代,交通运输方面相当的落后,想要永久控制西域,单靠中央的力量很难做到,所以邓昇让邓瀚去西凉,除了安定西凉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让邓瀚去经营西域。
邓瀚看向敦煌郡以西的舆图,发现是一片空白的,也就是说,邓国对西域一无所知,如果自己能够成功经营西域,其功劳不下于开疆拓土,这是名垂青史的荣誉的,想到这里,邓瀚心中豪情万丈。
“请父皇放心,儿臣定为大邓降服这西域诸国,使之永远臣服于我大邓!”邓瀚郑重的说道。
“你能有此雄心壮志,朕很高兴!”邓昇说道:“不过也要懂得分寸,你可知道朝中不少的大臣都在反对亲王坐镇地方的?”
邓瀚点了点头,自从邓昇提出亲王坐镇地方这个制度之后,朝野内外关于这个话题的议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邓瀚也很清楚这些大臣都在担心什么,无非就是担心自己坐镇西凉,日后兵强马壮之后,会起兵与大哥邓灏争夺皇位罢了,不过邓瀚对此并不理会,他自问问心无愧,如果他真的有心夺嫡的话,就不会等到今日了。
“既然你都知道,那有些事朕还是需要和你说一下的,你这一次是以姑臧都督的身份坐镇西凉的,也就是说西凉不是你的封地,姑臧都督是朝廷官职,你每年的中秋都需要进京述职,只可带随从侍卫进京便可,你麾下的兵马无朝廷诏令,不可越陇关一步,另外,姑臧都督府只执掌兵权,关于地方政务,自有西凉道刺史府去处理,你不可干涉!”邓昇说道。
陇关,是关中的西大门,当初汉国就是因为失去了陇关,才导致最终被秦国所灭的,而陇关以西就是天水郡了,也就是说,邓瀚镇守的地方,就是陇关以西。
“儿臣明白!”邓瀚清楚,这是邓昇给他的制约,不过邓瀚并不是太过在意的,兵马入不了陇关也没什么,他是镇守西凉的,又不是镇守关中,入陇关干嘛呢?至于不能干涉西凉道政务,邓瀚表示那都不是事,自己本来就对政务不感兴趣的。
“明白就好,很晚了,明日还要早朝,你早些回去歇息吧,在宛城逗留几日,与你母妃好好道别之后,便早点启程去姑臧吧。”邓昇说道。
“喏!儿臣告退!”说罢,邓瀚便离开了乾阳宫。
次日,景阳殿朝会上,邓昇对伐秦诸将大肆封赏,不过大多都是提升军衔和品级,对于爵位,邓昇只是加封了慕容恪,慕容恪在邓昇称皇帝的时候,被加封为九江郡公,入凌霄阁,但是现在慕容恪已经是大将军都督府车骑大将军了,是邓国新的军方三巨头之一,与之同为三巨头之一的薛仁贵是英国公、李嗣业是唐国公,而慕容恪只是一个郡公,怎么看都不太合适,加上这一次伐秦,慕容恪功劳颇大,于是邓昇加封慕容恪为梁国公。
而至于其他人,都只是提升军衔与品级而已,最多就是加重金银财帛的赏赐,至于爵位,一个都没有,一来是因为距离上一次大封群臣才过去五年,在大肆封赏,太快了,二来,如果真的论功行赏,邓国一大票人有资格晋升公爵的,现在还有一个赵国没
有灭呢,倘若现在就晋升公爵,那日后灭赵之后,又该封赏什么呢?难不成个个都是勋王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虽然邓昇设有勋王的爵位,用以邓昇功勋卓著的大臣,但是邓昇也不想滥封,给后世子孙开一个不好的头,所以就算有人有资格晋升勋王,邓昇也会限制数量的,绝不会多。
朝会结束之后,邓昇的御案上出现了两份折子,让邓昇十分的头疼,这是崔浩和张宾的辞呈。
崔浩和张宾都是邓昇最早召唤出来的人物,都是邓王昇元年召唤的,至今已经三十五年了,当初召唤出来的时候,崔浩和张宾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而今转眼间都已经年过花甲了,当真是岁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