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随身魔法塔- 第3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上皇刘元起,依然担任宗正职位,反正就是有点事情做就好。刘元起也自认自己还年轻,享受养老生活太早,又不想负责太多具体事务……没辙,谁让他是太上皇呢?
    刑部方面,原本投靠刘岱的程昱,被调回中央,担任刑部尚书。至于荀攸,则继续担任刑部侍郎。本身刘韬有意提拔他为尚书,后者以履历不足为由婉拒。
    这不奇怪,荀悦,荀攸和荀彧三人,已经占据三部要职,荀氏也因此站在风口浪尖,实在不适合继续出风头。最后任命满宠为刑部郎中,作为人才储备。
    兵部方面,刘韬本来打算调贾诩为兵部尚书,后者也是婉拒。最后刘韬没有那么便宜他,任命他和郭嘉为兵部侍郎,陈宫为兵部郎中,实际上主官还是贾诩。
    贾诩拒绝了一次,第二次实在无法拒绝,只能乖乖接旨谢恩。主要还是扣除朱儁之外,刘韬也不知道谁更合适担任这个兵部尚书,除非把刘岱或刘宠调回来。
    只是两人履历的确够,但才能……又是另外一回事。
    随着军法司和武警司的组建,夏侯兰为军法司长,刘戈为武警司司长,隶属兵部。
    曾经跟着刘韬起家的老兄弟,刘戈已经没有多少统兵作战的兴趣。主要还是觉得,武警队伍,非军队非贼曹,偏偏没什么流动性,由外人统御,可能会尾大不掉。
    至少在监管制度完善以前,这个职位需要一个自己人来担任,他便毛遂自荐。刘韬认可他的忠诚,而且他的履历也完全可以胜任,于是就有这样的任命。
    锦衣卫统领,继续由杨射负责,副统领为刘霍。杨射姑且不说,刘霍是跟着刘韬起家的涿县刘氏子弟,也就是族亲,算是自己人。
    锦衣卫的框架,已经由贾诩搭设完毕,剩下就是完善。当然刘韬也任命郭嘉为锦衣卫顾问,有什么疑难杂症,锦衣卫还是要找到这位老前辈的。
    顺带一提的是,贾诩的儿子贾穆,今年高中进士,然后安排到了锦衣卫里面实习。
    典韦为禁卫统领,许褚为禁卫副统领,对,许褚也被刘韬借调了过来。两大保镖负责统领锦衣卫,一个负责整个晋阳的护卫,相当于原本的执金吾。
    许褚负责皇宫内部的护卫,相当于原本光禄勋麾下的羽林卫等军队。
    虽说宁缺毋滥,各部的主事和普通小吏,都尽量满编,日常工作完全没有问题……

第599章 武将调整
    年底,趁着冬季,刘韬把四安两镇将军,都给请回来述职。
    “益德,接下来的五年,北方由你统一指挥,防务问题也全部交给你。”眼看大家到齐,于是首先向张飞询问,“你看行不行,有没有自信可以为朕守住北疆?”
    “兄长,我想去前线……”张飞有些扭捏的说道。
    “乌桓和鲜卑,甚至高句丽,你的对手并不少。”刘韬回道。
    “他们又不敢打过来,打过去还未必找得到。就算找得到……”张飞埋怨道。
    “兄长,我来接替他吧!”关羽出面,把事情揽了过去。
    “后续中原将有一场大战……”刘韬叹了口气,“南阳郡、豫州、徐州、九江郡和庐江郡,都在进攻范围内。”
    “没事,以后仗还有得打!”关羽回道,很坦然,没有一点不舍。
    “兄长……要不还是我来吧?”张飞咬了咬牙,总觉得自己这样闹别扭的话,实在有些对不起三哥。
    “为兄从镇守洛阳,到镇守陈国,算了算,也差不多三四年。换个地方,也挺不错的。”关羽笑了笑,拍着张飞的肩膀说道,“再说,不管是袁术还是张超,又或者是刘表,都是土鸡瓦狗之辈,打起来一点意思都没有。”
    “那么就这样好了!”刘韬觉得也的确是这样,让张飞在前线稍微过点手瘾便是。中原地势平坦为主,很适合骑兵奔袭,也是张飞最后有机会打的一场仗了。
    真的到江南,基本上就是步兵为主,骑兵很难发挥效果,毕竟没有那么大的空间可以迂回。同时北方骑兵过去那边,也容易水土不服。
    为此,还需要安排一些骑兵,以及北方步卒,在庐江一带,训练一段时间才能南下。
    同时水军方面,也需要组建,奈何麾下也没什么这方面的人才。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收编刘表,这样至少可以把荆州水军给收编过来。
    在此之前,双管齐下,在幽州、冀州和青州设置海港,尝试制作大型海船也不错。
    顿了顿,正式下达任命:“任命关羽为平北将军,驻扎在雁门郡,总揽并幽两州北疆防务。话虽如此,正常情况下,幽州防务由安北将军负责,云长主要负责并州这边的防务,同时也要兼顾一下幽州那边的防务问题。”
    “末将遵旨!”关羽当即领旨,只是好奇,新的安北将军到底是谁。
    另外他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按照刘韬拟定的四征四镇四平四安将军衔,吕布的镇北将军,应该在他之上,可按照现在这个任命,看来吕布还有其他调动。
    吕布也听出来了,有些蠢蠢欲动,北方是真的不想继续镇守下去,太浪费时间了。
    安排好了关羽后,刘韬看向黄忠:“汉升,由你担任安北将军,镇守幽州。”
    “末将遵旨!”黄忠似乎早有预料,也没有抱怨什么,乖乖领旨。
    “马腾职位不变,继续担任安西将军,开拓西域立功之后,自然会给你继续升迁。”刘韬看向马腾,“后续几年,朝廷会陆续供应物资和兵力给你。”
    “臣遵旨!”马腾并不意外,至少目前要说镇守西凉那边的话,没有比他更合适的。而且去年开始,已经开始为远征西域,做了不少准备,也不能临时换将。
    “昭公,由你来担任镇西将军,坐镇凉州和雍州,可否?”刘韬看向刘宠,这次是刘宠第一次过来晋阳。
    再次之前,还招待他玩了三天,见识了不少新奇玩意之后,刘宠差点都不想回去了。
    “前线作战没臣的份了啊?”刘宠闻言有些郁闷,还想着中原大战,他可以参一脚。
    “你都已经封王,还打算怎么打?”刘韬笑道,“再说,到时候你也和刘焉成了邻居,有空给他写写信,告诉他早点归顺,关在巴蜀不出来,还以为可以学高祖啊……”
    “陛下不说,我还真没想到那刘焉,还真有可能是这么打算的!”刘宠闻言一愣,随即恍然大悟。当初高祖就是关上门在巴蜀猥琐发展,然后突然杀出来,夺了天下。
    顿了顿,拍着胸膛说道:“好的,臣若镇守那边,就经常派人过去和他联络,争取让他乖乖投降!”
    “嗯,你坐镇雍州,同时凉州的防务也要看着点。”刘韬提醒道。马腾的权力随着远征西域越来越大,没人帮忙看着可不行。
    不是说刘韬不相信马腾,而是权力失去监管之后,很有可能会失控。马腾就算是圣人,他的子孙,他的那些部下,未必就是圣人。
    “遵旨!”刘宠也能听出来,刘韬的言下之意。
    马腾当然也能听出来,只是他更清楚,这只是刘韬的御下手段,并非针对他。说到底,他在凉州,已经镇守超过五年,在那边的影响力的确有点太高。
    之前卢琰过去,做了不少实事,稍微让地方官员,百姓的心朝着大汉那边靠拢。不过凉州那种地方,本身就是强者为尊。谁的手里有兵马,而且能征善战,才叫做强者。
    继续这样下去,马腾也知道,自己再不调走,可能都要引起刘韬的猜忌。
    “益德,既然你要换地方,那么任命你为平东将军,坐镇泰山郡,总管兖州和青州防务,如何?”刘韬看向张飞。
    “遵旨!”张飞当然没意见,按照这个布置,中原大战,他这边主要面对徐州。徐州扣除泰山山脉之外,有不少平原,很适合骑兵奔袭,的确适合他发挥。
    “奉先,知道你等得久。”刘韬看向吕布,“任命你为镇南将军,驻扎在陈国那边。”
    “遵旨!”吕布点头,之前他没有立下什么功劳,所以不升官可以理解,马腾也一样没有升官。不过中原大战,南阳、汝南、九江和庐江都是他负责,可以继续累积功劳。
    “你们麾下各部将,也会在明年开春进行一次调动。之后你们有半年的时间,去适应新的部下。”刘韬提醒道。
    “遵旨!”众将纷纷回道,这也算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
    之后,刘韬少不得设宴招待了一下众人,大家好好畅饮了一番。顺便把卢琰也叫过来,四兄弟好久没有聚过,在宴会上,刘韬难得一点架子都没有,和大家一起打闹。
    最后,自然是被杨射抬着返回府邸,路上早就酣睡起来……

第600章 州府改革现状
    随着公元194年,维新三年的到来,大汉各州各郡的刺史和太守,进行了大规模调动。
    州府制度,在并州已经尝试实行三年,开始在雍州、司州和凉州试行。三年后,确认没有问题,那么就会开始全面推广,至少会在当前大汉朝廷的地盘上推广。
    当然,落实之后的名称有所改变。并州改组为山西省,毕竟没有经历过元朝的‘行省’,直接用这个名字,也不会有什么抵触的感觉。
    山西省下辖太原府、大同府、上党府、汾州府、沁州府、平阳府和云中府。
    至于原定,省之下设州,州下面设郡的预想。在试行的三年内发现,这样会让行政变得非常混乱。州刺史的权利的确下降,但省的事务却繁琐了一倍有余。
    最后放弃‘州’这个行政单位,同时‘郡’改为‘府’。
    原本隶属于司州的河东郡,在经历一次拆分后,分离出来的平阳郡,也划入山西省管辖范围。同时代郡一部分县,也划入大同府管辖。相对的,上郡划入凉州管辖。
    随着凉州改组之后,上郡预定是划入陕西省管辖范围。
    刘韬要的,就是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划分思路。
    比如说以后有人在山西造反,打幽州,大同府的人不干,他们原本就是幽州人。向南打司隶,平阳那边的人不干,他们原本就是司州的;向西,全并州的人都干,上郡原本就是并州的地盘,你不去攻打别的地方,欺负并州老乡什么意思?
    华夏从春秋到西汉特有的乡党意识,在彻底被磨灭之前,有得让那些造反者头痛。
    就算真要打,顾虑到自己麾下的士卒,将领的感受,也不敢屠城或者大劫掠吧?说不得,自家一个超级猛将的老家,就在那边的。
    山西省的高官,由杜袭担任,估计再过个五六年,杜袭也差不多可以调入三省六部里面任职了。在群臣之中,也算升迁比较快的一个。
    考虑到要迁都,所以司州优先进行调整,从司州改为直隶省。秋末之后陆续把三省六部搬迁过去,明年年初完成迁都工作。
    迁都工作和中原大作战同时进行,也多亏不废多少兵马,就把冀州和幽州打下来。大汉的国库非常充实,完全可以支持两者同时进行。
    再说,大家为了迁都,也是偷偷做到了不少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个世界,南直隶应该不会出现,不过夷州、西域和西羌肯定要打下来,作为一个新的省。十三省的规格,肯定会有,而且省府会更多!
    “凉州刺史,孟德,你不会嫌我把你越调越偏吧?”刘韬亲自接见了曹操,毕竟卢琰调回来,就要有人过去担任凉州刺史,或者说甘肃省高官。
    “陛下此言差矣……”曹操连忙回道,“臣这次去担任甘肃高官,下辖各府。管辖的范围比司州,不知道大了多少,责任也更加重大才是。”
    刘韬才不会把陕西省,按照明朝的规模来划分,管辖范围也太广了。所以他更倾向于,按照后世的行政区域划分。
    简单来说,就是凉州和汉中区域,以及雍州的右扶风划入甘肃省范围。同时北地郡、京兆尹,左冯翊、上郡和朔方郡,作为陕西省。
    “为朕守好五年,之后调回朝廷也罢,还是当征西将军也罢,都随你!”刘韬许诺。
    “臣拜谢陛下!”曹操非常心动,征西将军是他梦寐以求的官职。只是他也不清楚,继续当五年的文官后,自己是否还有这个能力,去统兵打仗。
    当然就算不行也没关系,回朝廷在三省六部里面任职,也是挺不错的。
    曹操担任甘肃高官,陕西省的高官却依然是由上官煜担任。前面两年他做的很不错,于是刘韬继续给他加了担子。从这两年的观察来看,上官煜的确没有继续从军的打算。
    他本身允文允武,弃武从政之后也表现出不错的能力。这个和李典正好相反,他是弃文从军之后,才开始表现出优秀的军事天赋。
    刘韬倒是希望调李典到军中任职,奈何李典天赋有是有,性格却不适合从军。他既然不打算弃文从军,自然也不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