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没打算定都洛阳或长安?”王允闻言,对这个职位没太在意,只是问了句。
“洛阳被烧,再说那边不太稳定,或许要过几年才能迁过去。并州也才刚刚开始建设,没有个五年十年的,不放心离开。”刘韬回道。
这里才是他真正的大本营,就算司州和凉州丢掉,只要守好并州,就还有翻盘的可能性。同时这里也是重要的人才产地,为他源源不断提供人才。
洛阳是真不稳定,要修缮,同时还要防备,不管是南阳还是兖州都能打过来。
不是说打不过,或者怕他们打过来,而是三五天打一次,打不过就劫掠或破坏,到时候想要发展一下都做不到,太恶心人了!
“原来如此,那么另外一个选择是什么?”王允见状也不再细问。
“不瞒您,我近期可能就要称帝”刘韬首先说明一下。
“将军早该如此,不,或许王某,应该称呼您一声陛下了。”王允笑道。
“那也得等到登基之后”刘韬笑了笑,“到时候,我打算把朝廷进行整改就是这样,到时候尚书台改为尚书省,到时候尚书有六个,户部尚书,我希望由您来担任。”
“原来如此,只是这户部尚书,主要管辖什么?”王允闻言恍然。
三省六部制仔细看,会发现也就是在现有的政治制度上进行修改的结果。只是幅度比较大的一次改革,算不上创新。唯一的两点,就是废除自先秦时期就有的三公九卿制。
不过三公的称呼,夏朝其实就出现,所以三公九卿制,同样属于传承改良的政治制度,并非纯原创的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华夏的政治制度,基本都是依靠传承改良的模式,一步步传承下来。哪怕到刘韬穿越前,当时的政治制度,其实也有三省六部的一些影子。
先传承,然后才谈改良,这才是华夏明独步于世界的核心所在。
“户部尚书,只要管国家户籍、田亩、货币、各种赋税、官员俸禄。说到底,就是一个国家的大管家。”刘韬解释道,也就相当于后世的财政部。
“那么重要的职位,让给王某?”王允有些诧异,同时也有些少许的激动。
“以您老的能力,担任这个职位绰绰有余。若非您刚投入我的麾下,中书省肯定有您的一席之地。”刘韬笑道。
“以前的履历都没用了?”王允有些诧异。
“有用,所以才安排您担任尚书一职。”刘韬笑道,“不过那是我称帝以前,称帝之后,履历可都没用了”
“看来我投效得还算及时。”王允感慨,刘韬倒是果决,既然不来投靠他,那么索性都不用这些人。想出仕,只能重新想办法。
隐约倒是知道,年后会有一场科举考试,通过考试来录取和选拔官员。很有可能,这是以后人才出仕的唯一办法。
其实不然,刘韬也打算,让三品以上的官员,荫一个亲属出仕。就说王允,他的儿子,或者侄子里面,肯定有出色的人才,比如说王凌或者王昶。
既然要推广退休制度,那么至少也要让这些官员安心。免得一个两个,以为自己退休了,儿子不争气考不上科举,家族是否会没落什么的。
只要完善考核制度,那么优秀的自然可以提拔,能力低下的,少不得要被贬职,甚至是革职。如此,既给了那些官员一个交代,同样也避免太多水货掺杂进来。
“是的,您的决定非常正确。年后会有一场科举考试,到时候会通过考核来选拔人才。
考试内容涵盖经,数算和策论三个方面,也就是三场考试,最后根据成绩来选拔三榜人才,并根据榜单来分配职位。
伯父家中若有合适的子弟,不如让他们去考考看?以后孝廉制度会被全面取消,至少在我这里是这样,人才只能通过考试来出仕,早考早轻松哦!”刘韬提醒道。
“哈哈,稍后老朽回去,自然会和族人好好谈谈。”王允笑道,“至于户部尚书一职,老朽便接下来,为陛下看好钱袋子,管好这个家!”
第483章 广发请帖
“刘州牧要称帝?”步度根部,在年末前后,收到了一封请帖,邀请他在来年开春,前去晋阳,参加登基大典。
“正是!”送信的小吏有些不满步度根的态度,于是语气严肃了起来,“明年开春,将军将于晋阳举行登基大典,正式加冕为皇。主要是看在大家同盟的份上,邀请首领前去参加登基大典!”
“没想到当初见面的时候,他还只是云中太守,没想到转眼已经要成为大汉皇帝。”步度根感慨,“他是自立,还是正统继位?”
“将军乃汉室宗亲,自然是正统继承!”小吏当即反驳道。
“这样啊那好,明年我会过去的。”步度根看了看小吏,最后缓缓说道。
小吏见状,也不再废话,当即告辞离去,他还要回去复命。再说这阴山以北,怎么待着都不习惯,到底是别人的地盘,而且又是一群不讲道理的胡人,早点回去早安心。
“单于,这请帖”人刚走,步度根的近侧拓跋志辉上前。
“刘韬怕是自立为皇,至少,他肯定没有得到整个大汉天下。”步度根自然知道他要说什么,更清楚,这位拓跋部族的新族长,与刘韬还有些过节。
主要还是其叔父,老族长拓跋诘汾,当时在战场上比拼,给张飞挑杀于马下。
不过当时是拓跋诘汾自己要出战,结果被杀了也是无可奈何。只是拓跋部也因为失去族长,那段时间被别的部族挤兑,实力缩小了三成左右。
后来步度根出面,到底没有继续恶化下去。随着拓跋志辉上位,拓跋部稍微有一些起色,不过估计整个部族,都不会忘记刘韬对他们做的事情。
没辙,受步度根约束,他们没办法对自己人动手。但这一肚子的火,总要有个宣泄的地方,刘韬自然而然,就成为这个被憎恶的对象。
顿了顿,步度根继续说道:“反正我们也只是过去看看热闹而已”
主要是回想起来,自己还没有去过晋阳那种地方游览过。难得机会,过去见识见识,汉人比较繁华的城市,也是不错的经验。
“只是只允许带三百人入关,恐有诈!”拓跋志辉提醒道。
“我这边出事的话,那么轲比能可就毫无顾忌南下了”步度根摇了摇头,“在我们两个分出胜负之前,我需要他这个盟友,他也需要我这个盟友!”
如果刘韬是自立,那么他还要一统天下,自然不会花费更多的物资和兵力,在边境这边。趁机过去一探虚实也不错,如果边防薄弱的话
与此同时,南匈奴那边,同样也收到了消息,小吏直接把请帖送去了汗庭那边。
跟着一起过去的,还有刘韬就讨董之战,匈奴出兵的奖励,进行封赏:
封于夫罗为忠汉将军,负责镇守西河和上郡两地;呼厨泉和去卑也封了将军,职位来说,仅次于于夫罗。
关键还是大量的奢侈品,同时还有不少的酒,更珍贵的是大量的经典:有佛教,有道家的学术,也有论语这类的儒家典籍。
反正奢华引人堕落的,让人读傻脑子的,一股脑都给匈奴送了过去。
“这刘韬有意思,封我们为大汉的将军。”去卑却是一眼看出刘韬的打算,对此不屑一顾,这广汉将军的职位,甚至都不打算接下来。
“我们原本就有投效汉庭,严格来说我们也算是汉朝的番邦臣子,接受汉庭的册封什,也合情合理。而且就我们之前的表现,这个级别的封赏,可以了!”呼厨泉却是看得更远。
主要还是其他的那些赏赐,是真的香,本身他们也没出什么力,那么多的奖赏可以说完全是白捡的。都白捡了,那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那,刘韬要称帝的事情,你们怎么看?”于夫罗也同意呼厨泉的看法,带出去的两千骑兵,就没有损失,出去多少回来多少。
就这样还赚了不少的奖赏,再听说具体的作战过程,他觉得的确没什么好抱怨的。
“如今大汉天下大乱,有条件的都称王称帝,刘韬称帝,也不过是迟早的事情。反正这次大典,与我们没什么损失,过去看看也无妨。”呼厨泉回道。
“信函可不仅仅是邀请我们去参观,还希望你带领一千骑兵,加入到那个什么阅兵式上面呢!”于夫罗看向呼厨泉。
“这正好是宣扬,我们匈奴精锐骑兵的好机会!”呼厨泉笑道。
“既然这样,那么你就带一千族人先过去吧!在那边接受几个月的训练,另外帮我看看,刘韬到底打算怎么对待南匈奴的。”于夫罗回道。
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刘韬已经占据并州、凉州和司州。南匈奴目前的两郡,都在刘韬的势力范围包夹之中。
尤其这位麾下的军队又能打,如果要趁机灭掉南匈奴于夫罗觉得,自己这边能抵挡下来的可能性很低。了解刘韬对南匈奴的态度,这个对于南匈奴来说,非常重要,也很急迫!
“嗯,这三个月,我会好好晋阳观察的。”呼厨泉点头。
和这些胡人势力不同,曹操和马腾收到请帖之后,首先是有些诧异,毕竟本来大家还以为,刘韬回去只是称王。没想到这位跳过这个步骤,直接称帝去了。
不过称帝不错,称帝的或许更好!两人没有半点反感,甚至有些小激动的
结果自然没什么好说的,只能更加拼命埋头工作,争取早点安排妥当,然后来年开春的时候,过去参加登基大典。
除了自家势力,以及国际友人外,刘韬其实还给其他几个藩王,甚至还包括幽州的刘备,都送去的了请帖。也没指望他们过来,纯粹恶心恶心他们。
另外也是试试水,看看天下各诸侯,对他的态度如何。按照郭嘉和陈宫制定的方针,那便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对象,然后创造并且煽动大家讨伐一个共同的敌人。
董卓当初就是这样,成功塑造成天下公敌。现在需要做的,无非是想办法,创造出第二个公敌,然后一起将其拿下。
逐渐的,那么天下从九分,或许就会变成五分,四分,甚至是三分,直至天下一统。
还以为你们要献上三分天下之策呢刘韬默默听着,心里稍微吐槽了一下。
第484章 又要当爹了
随着冬天的到来,新的一年也即将来到。
各藩王,包括刘备手中,自然也收到来自刘韬要称帝的请帖,邀请他们来参加大典。这是刘韬第一次,公开表示:老子要称帝了!
大家称王,都遮遮掩掩的,到了刘韬这里,称王都不称了,直接称帝,还广发请帖,邀请天下藩王过来参加大典,那就显得有些嚣张了。
只是面对他送过来的请帖,各藩王内部经过讨论,还是选择派出了使者过去参加。主要还是打算,趁机刺探一下刘韬这边的情报。
“蜀王派了邹靖过来,楚王派了蒯越过来;韩王派了骆俊过来;魏王派了刘晔过来;徐王派了糜竺过来;齐王派了武安国过来;赵王派了许攸过来;燕王派了刘备过来。”郭嘉把名单简单汇报了一下,最后补充了句,“吴王派了许贡过来”
“吴王?什么时候多了一个吴王?”刘韬有些诧异。
“便是刘岱的弟弟刘繇,原本去了江淮,后来由吴郡太守盛宪,会稽太守王朗,丹阳太守周昕,以及庐江郡太守陆康联名推举,在吴郡称吴王。”郭嘉回答道。
刘繇?就是那个孙策的经验包嘛!没想到这厮当不成扬州牧,都能被人推举上来称王!
“说起来,九江和豫章两郡的太守是什么态度?”刘韬少不得问了句。
“豫章太守诸葛玄,乃刘表推举,也就是说,目前豫章郡属于楚王势力。”郭嘉想了想回道,楚王有了豫章郡作为跳板,攻打丹阳等地,不过是时间问题。
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九江郡太守刘邈,目前还保持中立。”
“中立,这个情况下,他还能保持中立?对了,他莫非也是汉室宗亲?”刘韬稍微调侃了一句,这才询问起来。
“的确,刘邈乃琅邪孝王刘京五世孙,也是汉室宗亲。所以不管是韩王,徐王还是吴王都在争取他,目前并没有过激的行为。刘邈也因此,在三方势力包夹下,不敢轻易做出决定投向谁。”郭嘉点头。
这刘邈其实也挺不容易呢算了,还是不要埋汰人家了刘邈:〒〒。
这次各位藩王派过来的人,多多少少和他都有些关系。不过各藩王本身,到底都没有亲自过来的意思,可见心里还是对自己有些提防。
“现在还有两件事”刘韬伸出两个手指,“孙匡情况怎么样了?另外,科举准备工作怎么样了?!”
前段时间简单去见了见孙匡,七八岁的样子,过来当人质也不容易。又因为水土不服的关系,一开始身体有些虚。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