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凭夫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妻凭夫贵-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着,不必再过来了。”广州的生意虽然要顾,但苏老爹也不必事事亲为,他跑得那么勤,还不是为着多照拂女儿和外孙。
    “好,我就在京里等你们回来。”
    这次回琼州,宋子恒一家受到了百姓前所未有的欢迎,看着他们一家人登岸上马,出发往知州府去,百姓也在马车后跟了一路,眼看着他们进了知州府,这才安心离去。
    马车内,苏婉笑眯眯的看着宋子恒,语气戏谑的道:“宋大人。”
    宋良奕有样学样,笑呵呵的道:“宋大人!”这三个字吐出来竟然口齿清晰得很。
    此次琼州之乱,受牵连的几乎都是琼州府的官员,地下县镇倒没什么,因此在朝廷派人下来前,知州府空荡荡的,就那么几个人处理整个府衙的公文,委实忙不过来,宋子恒灵机一动,每隔数十日从各县抽人上来,美其名曰是培训,其实就是免费劳动力,可即便如此,也不过杯水车薪。
    宋子恒一回来就是忙碌,几乎脚不沾地,忙了三五个月,快临近年关,朝廷派下来的官员才姗姗来迟,与此同时带来一个令京里动荡的消息。
    四皇子病逝了,贵妃癫狂,整日嚷着要与大皇子和二皇子同归于尽,圣人也倍受打击,身子大不如从前,虽未听贵妃谗言处置两位皇子,恩宠却大不如从前,反倒是因平定琼州之乱被封为亲王的三皇子如今大出风头。
    曾长安写给宋子恒的书信更为周全,来龙去脉一清二楚。
    “圣人进来倚重兄长,常叫他待批奏折,因而兄长忙碌,并未精力写信……”曾长安他口中的兄长,自然是三皇子萧瑱。
    苏婉听宋子恒念完信后,挑眉道:“三皇子果真运气不错,大皇子和二皇子被厌弃,刚好是他崛起之时。”
    宋子恒淡淡的道:“也不算运气,衡远兄在回京的路上,四皇子便已病入膏肓,如此他是完全没了嫌疑,圣人再心痛,也不会怪罪于他头上。”还有句话宋子恒没说,圣人即便是痛失爱子的父亲,却更是个君王,他不年轻了,最看好的继承人死了,再培养也来不及,起码要在已成年的儿子中选,萧瑱无疑最得他心。
    这便是圣人,九五之尊。
    曾长安的来信中,除了说京城局势和萧瑱的事,也说了宋子恒的事,再回京恐怕是在詹事府和六部中选,让宋子恒做好心理准备。
    也就是说,他们要准备回京了。
    在琼州最后一个新年,苏婉没有采买太多东西,反正年过来过去就那样,一家四口团团圆圆,别的都无关紧要,她索性借着送年礼回去,便把自家大半个库房也搬回去了,托商船的福,苏婉可淘了不少好东西,她又不缺银子,赚个本钱就是,剩余精致的物件,都自个儿收起来了。
    浩浩荡荡的塞了大半船,把百姓都给惊呆了,怕知州夫人把府上搬空,纷纷将自家的年货分出来,所以第二日,门人一开门就发现门外堆满鸡鸭鱼肉腊制品这些年货。
    门人也是见过市面的,倒不惊慌,熟门熟路去请教灶房的王婆子,王婆子再找上刘妈,刘妈在苏婉梳洗时随口提了一句,笑道:“他们也知道老爷夫人定不会收,连名字都不留下,半夜偷偷塞进来就走了。”
    苏婉也点头:“那就留下来罢,毕竟是一份心意,过完年咱们就走了,他们怕也知道。”
    “原先来时只听说琼州民风蛮横,心里还存着戒备,如今到了要走,却委实舍不得了。”
    不舍的何止是刘妈,连才一岁半的宋良奕都抱着苏婉的脖子问要走多久,什么时候回家,他在琼州出生,自然把这里当家,宋良辰也舍不得,他有深刻的记忆,也是从这里开始,不过他到底大了些,又因平日一起玩的小伙伴还跟着他,没有离别的忧伤,心情倒轻松许多。
    心情最复杂的是宋子恒,最震惊的是苏婉,以前看历史,说某个名臣卸任时百姓千里相留,她还觉得史书夸大了,亲眼所见才知道有多震撼,上了船,岸上密密麻麻的百姓,已经消失在视线中,却还能隐隐约约听到从对面传来大喊宋大人的声音。
    苏婉震惊之余,自然也有自豪的,拍了拍宋子恒的肩无声的安慰了下,便抱着问个不停的宋良奕回了船舱,把空间留给宋子恒。
    宋子恒此次仍是带着任命回京,路过江南时仍拐了个大弯回宋家村——如今已经不叫宋家村,叫宋家镇了,从进入江州城,便一路有江州知州亲自护送,宋子恒因立下大功,被圣人破格自从五品提到正四品,还是正四品的京官,早已不是三年前的情景。
    三年前江州知州还能强留,如今宋子恒一句时辰赶不及,对方立刻没有二话,派了骏马护送他们回老家。
    又一次衣锦还乡,村民倒也不怕宋子恒官威,围在宋家看了好一阵热闹,寒暄许久,一个个变着法子夸宋良辰和宋良奕兄弟两。
    宋老爹和宋母也是喜不自胜,走的时候宋良辰还是个白白嫩嫩的小包子,如今已经变得彬彬有礼,他小时候还像足了苏婉,越长大眉眼却更像宋子恒的清秀,没有那般精致,倒更多了些温润的气质。
    宋母爱得不行,将宋良辰抱在怀里就舍不得放开,可这里还有个小的,精致得跟瓷娃娃一样,脾气比宋良辰小时候更好,见谁都咧着嘴笑,宋母心都化了,索性一起搂着,可她年纪毕竟大了,抱一会儿便有些累,宋老爹便抢了过去。
    “老了就别逞强,给我抱抱。”
    众人笑,人群中在问:“子恒这回去哪里当官,是几品?”
    宋有根喜气洋洋的替他回道:“就在京城,是正四品呢。”
    “呀,正四品的京官!”众人哗然,看着宋子恒眼神越发崇拜。
    不过村民也体贴他们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倒也没逗留太久,八卦完便有眼色的散去,苏婉和宋子恒便随众人进屋,宋奶奶确实老了,没走出来,只在屋里坐着,人也有些不太清醒,对着宋良辰直喊“仨儿”。
    宋良辰愣在那里,宋子恒忙走上前:“奶,我在这里。”
    宋奶奶拉着他看了好几眼,才恍然大悟:“仨儿你长大了啊。”
    “是啊,孙儿不孝,不能在奶跟前承欢膝下。”
    “唉,我个老婆子跟前有什么好呆的,我家仨儿是要做大官,为国为民的好官……”
    宋子恒将头抵在宋奶奶膝上:“仨儿定不辜负奶的厚望。”
    苏婉带了两个儿子凑过去:“奶,这是良辰和良奕,您的曾孙。”
    宋奶奶便搂着两个小家伙一阵揉搓,宋良奕是个会来事的,在宋奶奶脸颊送上香吻一枚,因着对宋良辰有印象便更疼他两分的宋奶奶,顿时就抱着宋良奕不放手了,脸上几乎没笑出朵花来。
    不过宋奶奶到底老了,精力不济,闹腾一阵便倦了,丫鬟扶她进屋,苏婉索性也让小绿和刘妈把兄弟两带下去:“坐了几日的马车,想是累了,带他们洗漱完去睡会儿。”
    宋母恋恋不舍的目送小孙子离开,若不是还有关心的正事,只怕立马要扔下儿子媳妇,去给乖孙子洗澡,哄他们睡觉了。
    小家伙们走了,宋老爹也才收回视线,咳了咳,问:“何时动身回京?”
    “明日一早便回去。”
    宋母惊讶:“这么快?”
    宋有根提醒道:“娘,子恒身上还带着皇命呢。”
    “也是。”宋母反应过来,又有些担忧,“那你身负皇命,这几日耽搁下来可会被惩罚?”
    “还不至于如此,爹娘不必忧心。”宋子恒笑了笑,道:“明日再上路,快马加鞭,也耽搁不了几日。”
    “那就好。”宋老爹点点头,又问,“子恒,我听你来信说是回京做什么少什么事……”
    张氏提醒道:“好像是叫少詹事,正四品。”
    “对,就是那个少詹事,这是个什么官,我都没听过?”
    宋大人便开始科普了,“主要掌东宫事务,与翰林院一般,也是文臣之地。”
    “东宫?”去过京里的宋有根一愣,“指的可是太子?”
    见宋子恒点头,几人更奇怪了,“圣人好像并未册太子,为何还要……”
    宋子恒道:“圣人未设东宫,詹事府如今便也是在圣人跟前听职。”
    “那不错,天天能见圣人呢。”宋老爹闻言笑了,抬头挺胸,一脸与有荣焉的样子。

☆、第一百四十九章

果真只在宋家逗留一晚,天蒙蒙亮时,苏婉便被从被窝里喊起来了,南方的春日寒冷又潮湿,乍一时从温暖的琼州过来,还有些适应不来老家的天气。
    被窝一掀,冷风吹来,苏婉立时打了个寒颤,还未说话,下一刻温暖的手炉被塞进手中。
    苏婉抬眼笑了笑,起身下床,宋子恒拿了棉衣披在她身上,而后又是厚厚的皮毛大氅,被裹得密不透风,苏婉全程抱着暖炉无需自己动手,只问几个孩子。
    “天太冷,让他们再睡会儿,等收拾完,喊他们起来吃个早饭,直接抱进车里便是。”
    其实是宋母一大早便在那里喊不要打扰乖孙子的睡觉,小家伙们得以安心窝着,苏婉却没这个待遇,毕竟是当媳妇的,一年到头也见不到面,难得回来总得好好表现。
    乖乖听着宋母他们一阵交代,苏婉和宋子恒只负责点头应好,半个时辰后,马车也准备完毕,烧上了炭火,将车内烘得温暖十足,刘妈和小绿这才一手抱一个,把小家伙们抱回车上,宋良辰揽着刘妈的脖子昏昏欲睡的问:“这是去哪儿?”
    “去马车里,要动身回京了。”
    “爹娘呢?”
    “他们还有些事,两位少爷先上车等着。”
    宋良辰打了个哈欠,大眼睛里泛起一片迷雾,刘妈眼神温柔的道:“大少爷继续睡罢。”
    宋良辰果真在她身上蹭了蹭,又安心睡过去了,连宋母他们掀开车帘看了半响都没察觉。
    宋老爹满脸慈爱的收回视线,对宋子恒夫妻道:“良辰和良奕醒不来,就让他们继续睡罢,车上带了吃食,晚些吃都不打紧,别扰了孩子休息。”
    宋子恒和苏婉点头应道,终于在宋家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登上了马车,宋母和张氏抹着泪,一家人在马车后跟了好一段路,直到再看不到的,宋子恒也终于放下了车帘。
    此时仍旧没阳,天色尚浅,苏婉低头看着两个孩子躺在毯子上睡得香甜,一时没忍住,打了个哈欠也趴过去了,母子三人头靠着头睡,宋子恒本来离愁的心情,见这场景一时没忍住笑出了声,心里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
    有妻有子,天涯处处是家。
    这回带的行李多,车马足,倒不方便乘船,兼之从琼州出来也坐够了大船,一家人索性一直坐马车走官道进京,倒也没耽误太长的时间,回京正好赶上宋子恒入宫述职。
    宋子恒毕竟是有功之臣,虽然没能论功行赏,圣人却是记在心里的,也因此一回来,他这样的四品官才得以被圣人召见。
    京城里的宋家宅子满院欢迎,欣喜之情还未散去,因着圣人宣召这般大的荣耀,又直接将众人的情绪送上高/潮了。
    家里人人喜不自胜,本来还拉着苏婉抹眼泪的苏太太和宋小妹宋小芬姐妹,这会儿也不伤感了,一个个翘首以盼等宋子恒回来。
    宋小妹自两年前随徐永方进京赶考,便一直在京城住下来了,徐永方埋头苦读,宋小妹也不是吃干饭的,葡萄场没她和宋小芬,单宋有根张大姐夫两个男人也撑不起来。
    一家人都在翘首以盼,宋子恒偏姗姗来迟,他自中午被宣入宫,一直到傍晚时分才回家,倒是带了不少圣人的赏赐回来。
    众人与有荣焉,问他为何逗留这么久。
    宋子恒眼神闪了闪,回道:“因着遇上了衡远兄和长安兄,多聊了几句,险些忘了时辰。”
    “原来是三皇子,啊不,该喊荣亲王了……”苏太太笑眯眯的看着宋子恒。
    萧瑱去年回来,因着平定琼州之乱的大功,被圣人封为亲王,于是自来透明的萧瑱,瞬间就凌驾在还是郡王的两位皇兄之上。
    宋子恒点头:“正是他们,过几日他们要来家里一聚,还得麻烦岳母张罗了。”
    一干人的注意力瞬间被转移了,苏太太拍着胸脯保证定安排得妥妥当当,其余男人女人们也凑上去热切的商议。
    宋子恒笑容之余反倒有些犹豫,夜间回了屋,拉着苏婉便坦白:“娘子,今日衡远兄告诉我,圣人原是没想起来,只是柳尚书——就是之前的柳大人,在圣人跟前时特意提了我,近几年圣人对柳大人宠信有加,因着他说话,才提着精神见了我一面。”
    “就是那位原户部右侍郎的柳大人?”
    宋子恒点头,和盘托出:“且衡远兄还说,先前若不是柳大人大力举荐,圣人也不会把握提为詹事府少詹事。”
    苏婉挑眉问:“柳大人想做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