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婆子们都笑道:“知道了知道了,以后不去了。”
  ……
  莫茹一边收地瓜一边拾棉花,几日后迎来了一波棉花盛花期,一夜之间满坡雪白。
  她原本一天拾三次棉花,现在干脆改成五次,九点钟,中午,三点钟,晚饭后,睡觉前。
  每一次她都觉得超负荷脑力劳动,可这么坚持下来,竟然也习以为常,不知不觉中,她对空间的驾驭能力又高了一层。
  抽空她还要沿着东西南北去捡棉花,有时候看到开得满坡一直都没人拾最后都被风吹在地里,她也当没人要收一收。
  就这样她每天忙得没时间好好睡觉,棉花也越捡越多,最后都堆成棉花山!
  不但阁楼堆满了,空间里也快满了!
  ……
  家里的轧花机也没闲着,一直都有人来轧棉花,直到村里人家分的棉花都压完为止。
  然后就需要弹棉花。
  柳秀娥前些日子趁着晌午吃饭的时候回了趟娘家,把弹棉花的家什儿借来。现在自家也没地,更没棉花弹,那家人就让她随便用。
  刚借来的时候,柳秀娥教了莫茹、张够和吴美英几个,张够学的最好,大家就将这个重任交给她。
  现在吃了晚饭张翠花带人去加班刨地瓜,张够则跟着柳秀娥来学弹棉花。
  一队有好几户人家分了五十斤籽棉,轧出棉籽以后也有十六七斤皮棉,需要弹成蓬松的絮棉才可以用。
  弹棉花虽然上手快,但是精通难。
  腰上绑着弹弓,手里拿着木槌,不停地敲打弹弓上的牛筋,发出“嘣嘣”的声音,利用牛筋的振动将棉花弹得蓬松柔软。弹棉花的时候,随着清脆的击打声,棉絮也是飞个不停的,所以要把嘴捂起来。另外,木槌很重,轻快的也有十来斤,力气小了根本拿不动。
  这么一会儿下来,一直嘣嘣嘣个不停的,也是很累人的。
  手艺好的弹花匠,一斤皮棉的损耗能控制在半两以内,一般一斤棉花也能出个八两八,手艺不好就难说了。
  她们又是新学者,那损耗就更多。
  好在莫茹有的是棉花,不在乎这个,而且她能将四散的棉絮收起来,并没有浪费多少。
  张翠花还将自家分的交给她们随便弹。
  于是张够就拿自家棉花练手,两个晚上下来居然也有模有样的。
  “嘣嘣嘣”,每天晚上直到莫茹要关门睡觉(拾棉花)她就回家,这么四天居然将张翠花交给她的十六斤半皮棉弹好了,最后居然有十五斤,损耗并不大。
  真的是蓬松柔软,和白云一样!
  张翠花看到非常满意,当场就点点头表扬了她,对莫茹道:“弹一斤棉花一个鸡蛋,人工、家什儿、场地三分。”
  16个鸡蛋,张够拿了五个,给她高兴坏了!
  自己也能赚钱了?
  柳秀娥出了弹弓,但是她没要鸡蛋,都给了莫茹,莫茹也没单独拿回来,还是放回装鸡蛋的小缸里,留着送供销社加给邱磊倒卖。
  张够弹棉花上手以后,村里人的棉花就归她弹,毕竟她们可以自己掐籽儿却不能自己弹。
  不就是几个鸡蛋么,俺们有!吃过杀猪菜以后,一个个豪气的很。
  这时候正是秋天丰收的季节,地里虫子多、掉的粮食多,村里的鸡自己刨食儿就能吃得饱饱的,每天下蛋也及时,让农妇们手里有鸡蛋好办事。
  所以有棉花的人都没留着,赶紧让张够给弹出来,马上就要冬天不管是絮棉衣还是棉被,都大有用处。
  于是张够早起、晌午、晚上见缝插针地弹棉花,越来越熟练一天居然也能弹四五斤!
  莫茹瞅着自己藏的棉花太多,就把自己轧好的棉花拿出来请张够帮忙弹。
  “三嫂,我没有鸡蛋,等你弹好了我们拿去卖掉,卖了分钱给你。”
  张够一听这可了不得,这是男人妮儿信任自己?
  原本因为莫茹生了个闺女没生出儿子,她对男人妮儿的崇拜有所下降,可因为拾棉花事件,她的崇拜又回到了顶点。
  现在莫茹投机倒把居然要带着她!
  她一直对投机倒把有一种很神奇的感觉,在别的村和队里,干部们对投机倒把、黑市是严厉打击的,一直都深恶痛绝,提起来就说是割尾巴挖社会主义墙角等等,就和坏分子一样不招人待见。
  可老百姓就是这样,越是大力宣扬很坏的东西,他们就越是好奇。尤其家里没有火柴针线的,买不到,就得去黑市倒腾。
  所以这让他们觉得黑市其实是很神秘很厉害的地方。
  张够大喜:“妮儿,真的吗?我和你一起去卖?”
  莫茹点头,“是啊,小五哥不在家,只能咱们自己去卖了。”
  现在天天轧棉花、弹棉花,自己家用不完,得想办法卖掉一部分。
  这个得靠邱磊。
  大炼钢铁以后,他们的投机倒把就被迫终止,也不知道夏庄李农江那里还可不可靠。
  按说李农江肯定也被调去炼钢铁了吧。
  晚上她去找张翠花,想去跑一趟。
  她自己出门,张翠花肯定不放心,虽然也没有土匪劫路的,可毕竟是晚上,就道:“找个人陪你去。”
  有个人作伴总归安全一些。
  莫茹笑道:“让俺三嫂一起去。”
  张翠花犹豫,让张够去,她有些不放心,不只是张够不够稳重咋咋呼呼还曾经要拥护张根发呢。而且去黑市卖东西不但要保密,还得机灵,张够能行吗
  莫茹笑道:“娘,没事的,我们就是把东西送过去,有人专门负责卖呢。”
  邱磊的事儿早就告诉过张翠花的。
  张翠花点点头,“那成。”
  得了张翠花的允许,两人下半夜就出发,一人背了一卷弹好的棉花,另外还背了一些没轧的棉花和鸡蛋。鸡蛋放在莫茹的箢子里用手巾盖着,其实就是装个样子,都在空间里,既可能减轻重量,也避免打破。
  这时候也没治保主任捣乱,又没有民兵巡逻,一路上走得轻快,真可谓是顺顺当当,天不亮的时候就到了夏庄。
  两人去李家磨坊,莫茹敲了门,应门的是李农江的老娘。
  他娘眼睛不好使,但是耳朵灵,一听就知道是那个小媳妇。
  “媳子,你男的炼钢铁去啦?”她和莫茹拉家常。
  莫茹应了,“大娘是的啊,男人们都去了。李农江呢?他也去了?”
  李大娘点点头,“都去啦,家里就没个囫囵的。”
  说了两句,莫茹表示自己要去找邱磊。
  李大娘笑道:“你等着,我去给你送信。”
  莫茹忙道:“大娘,可不敢麻烦你。”人家年纪这么大,眼神儿还不好使,怎么能麻烦她老人家呢。
  李大娘摆摆手,“我们有办法的,你看着啊。”
  她站在门口,“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很快,一只黄色的土狗就跑过来,摇着尾巴,舔李大娘的手。
  李大娘就拿出一根染了洋绿的大鹅毛出来,用线系在巴拉的尾巴上,又拍拍巴拉,拿了几个花生仁出来,一边给它吃一边说:“去城里找磊子。”
  那黄狗吃了花生米嗷嗷两声,转身就跑了。
  莫茹和张够看得目瞪口呆,这都可以!
  李大娘笑道:“这狗还是磊子从城里抱过来的呢,江儿养大的,它跟着去了好几次,熟门熟路的保管没错。你们等会儿,不用晌午他就来了。”
  果然,邱磊来的挺快。
  他骑着自行车来的,后面跟着那只黄狗。
  邱磊穿着蓝色的制服,胳膊上戴着红袖箍,笑得一脸痞子样儿。一进门,看着莫茹他就拍拍自己的袖章笑道:“怎么着,叫我来抓你们投机倒把啊!”
  李大娘笑骂道:“别穿着那身皮来显摆,也不知道谁整天盼着人家来,念叨人家怎么还不来给你送东西。”
  邱磊啊啊啊啊了几声,“不要拆我的台嘛。”他把后车座上绑着的一个小包拿下来递给莫茹。
  寒暄几句,交换一下各自的信息。
  邱磊现在是治安办的人,没进厂子里,他觉得治安办更方便做事儿。
  这一次他顺便带了几包火柴,几包针。
  他得意道:“你看,我可勤快了,整天忙着巡逻抓黑市、投机倒把,很快就混上一个先进可以骑自行车。”
  莫茹夸了他两句,真的挺厉害的,这时候自行车可都是干部下乡才骑的呢。
  聊了几句,莫茹问道:“你们要不要棉花啊?”
  邱磊一怔,立刻欢喜道:“要啊,有多少要多少!你不知道,炼钢铁炼的,供销社的棉布棉花都断货了。现在……”
  他去看了看外面,拉着莫茹去一边角落里,“你知道吧,籽棉以前八毛,现在卖到一块了,皮棉以前四块钱,现在妥妥的四块五。要是冬天估计五块都有人要。”
  莫茹道:“我带了十斤弹好的絮棉,还带了二十斤籽棉。”
  邱磊乐了,“你们还挺厉害,男人不在家,弹棉花都弹好了,弹好的絮棉现在就有人要五块钱一斤。过些日子估计六块都得抢。”
  絮棉在城里是两块两毛二一斤,要票,大人一人一年两斤,但是今年不知道怎么弄的只有一斤八两了,小孩子只有半斤。
  这还说今年棉花大丰收呢,定额却减少了,所以邱磊一点都不信亩产十二万斤那种吹牛皮的话。
  他很会看形势,今年虽然大丰收,但是到处大炼钢铁,供销社里断货,大家有票都没处买,没票的更犯愁,所以一定会催生黑市的生意。
  而城关的棉花他去看了,虽然丰收,可农民没权利做主,拾了多少就被棉站按定价收走。
  因为棉站派人直接来拉棉花,不用城关的农民去送,所以农民一斤都留不下,城里人想买黑市棉都买不到。
  现在莫茹他们有,那真的是太好了啊!
  简直要发一笔财。
  莫茹这一次带了十斤絮棉,二十斤籽棉,卖掉至少有七十块钱。
  “莫茹,棉花多多益善,有多少咱们要多少,你只管都弄来放在这里,记好账目,一分不短你的。”
  当初合作的时候他们有协议,扣除了本钱两边人五五分。
  就算这一次你赚点便宜,下一次他也可能会赚的,毕竟莫茹他们出农产品,邱磊还要弄工业品呢。
  这种机会就是大家合作,毕竟一个人做不成事,莫茹他们去卖就要被抓,邱磊自己弄不来这么多农产品。
  所以他们并不计较。
  合作了这些次,还是很愉快的,莫茹根本不担心什么,毕竟不管过日子还是做生意,都是一个长久。
  莫茹让他还是帮忙买火柴、煤油、糖、药、染料等乡下买不到的物品,她则还是收鸡蛋、棉花、粮食等农产品。
  因为大炼钢铁县委调拨了大批粮食、蔬菜出去,所以城里也紧张的很,现在粮食蔬菜都紧缺。
  商量完以后,莫茹就把棉花、鸡蛋留下,又跟邱磊道:“要是有机会帮我弄块玻璃。”有玻璃她就可以做玻璃窗户,真是不习惯窗户是透风的,不透风又不透光,用着不爽啊。
  邱磊道:“玻璃啊,这个好说。”
  虽然大批量的没有,但是弄个几块还是可以的。
  县城本来就有货,供销社可以买,再不济,他还可以从某些不起眼的地方拆几块嘛,拆完了再报上去玻璃破了,需要补窗户。
  嘿嘿。
  莫茹见他答应了,也不多逗留,还得回去收庄稼呢。
  她跟邱磊告辞和张够回家。
  张够还跟腾云驾雾一样呢,“妮儿,咱们这就接上头了?”
  莫茹道:“嫂子,你可别说漏嘴啊。”
  张够一拍胸脯,“你放心,打死我也不说!”
  莫茹开玩笑道:“要是有人打你,你就说,咱们家没有洋火了,想去城里供销社买,谁知道走差了路,后来也没去就回来了。”没去过城里的人都以为县城也有供销社,其实县城的是百货商店,这样说了人家才信没去过呢。
  说着俩人笑起来。
  张够又说邱磊,“这小伙子穿得真板正。”
  邱磊毕竟是城里年轻人,穿着干净整齐衣服又没有补丁。再加上小伙子白白净净眉清目秀,比起乡下黑小伙儿怎么看怎么文秀帅气,张够还是第一次见呢。
  路上经过一大片棉花地,开得雪白一片,好多都掉在地上沾满了草,看得人怪心疼的。
  一大片地,连个人影都没,张够对莫茹道:“妮儿,你看都掉在地里,多可惜啊。”
  莫茹道:“那我们捡点回去?”
  于是妯娌俩进了地里,左右开弓抓抓抓……
  张够拾了有十几斤,莫茹却已经把一片地都收干净。
  她现在当着别人的面都不怕,因为她把手往棉花上一放就收走,别人只看着她动作快一抓就将棉花抓走,根本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张够佩服道:“妮儿,你拾棉花真快,不服不行!”
  莫茹笑道:“嫂子,我练出来了手快。”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