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入旧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春入旧年-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娘莫担心,妹子有的是过不完的好日子嘞,那蒋家妹婿可是当过兵的,刚从咱们威楚府府卫退下去,听亲家婆婆说要给谋一份大户护院嘞,那可是铁饭碗……”这是二叔江兴的情报。
  二婶杨氏又急道:“可不嘛,八两八钱聘礼银子全带婆家去了,还不是想吃香就吃香,想喝辣就喝辣,哪个娘家也不兴这啊,这大个姑娘就白养了”。
  “得了得了,别扯野!”
  江春~心道:江老伯威武!
  以上内容可凝练为以下要点:一、穿越所在地区的行政中心在东昌府,而江家并非首府人;二、姑父是古代退役军人;三、现在江家已近家徒四壁;四、江家老两口不是贪财之辈,尚算开明。
  江老伯用旱烟杆敲了敲地,思索道:“不过这次去实在花费了些,光我们仨新扯衣裳就花了两百钱,家里窟窿洞只出不进可不行了。”
  “可不?家里镰刀磨得割不动了,过不好久打谷子得重新买上两把,请工还得置办上两桌酒菜……照这么天天没甚油水可不行”。王氏附和道。
  “菜园里怎样了?”江老伯问道,他刚回来还没去转过嘞。
  “后日应该能出一拨韭菜和丝瓜,麦瓜(指南瓜)还青着点儿……要不去田里看看,有没稻花鱼捉上几尾?”
  “鱼就算了,待个把月养大点儿再出。”江老伯拍板。
  在这种全靠卖菜进项的时候,想到菜园里为数不多的蔬菜还被自己摘了不少,江春倍感愧疚,这个家实在是太需要挣钱了。
  但农家每户都差不多,转来转去就这么一亩三分地……
  “奶,要不我们挖点横将军去卖吧”。江春想的是先试试吧,成就成,卖不掉反正还能带回来自家吃。
  “切……个小丫头懂什么,那东西可是会闹人的,闯了祸不是好玩的”二婶马上否决。
  二叔却道:“刚我们不吃了那么多也没闹嘛,要不就试试吧”。江二婶已经在飞眼刀子了,可怜二叔还拆台……
  想到种田文小说里都是直接去酒楼找市场,江春提议道:“可以不在菜市卖啊,我们拿去馆子里问问掌厨的,也许开馆子的见多识广……”
  这回三叔也发声了:“这来路不明的东西,开馆子的也不敢收啊。还记得去年醉仙楼买了耕牛的事吧?李家沟卖牛肉那家,被衙门查出来是宰的耕牛,可怜去卖肉的李老三,钱一文没落到手,还蹲了两个月的监。”
  江春还心想:果然,古代的耕牛是不可随意宰杀的。直接推销上门好像不太行得通哦……
  “要不,要不让春儿她舅帮着问问,他们馆子里可要?”高氏轻声问道。
  江春想起,原身的舅舅高洪在县里迎客楼作账房,每月固定有月银可拿,还能时不时往家捎带些不错的剩饭剩菜。
  “这可行,那老大媳妇儿,你明天就往娘家走一趟。好的咱也没有,就顺带去菜园里摘篮豆角给两亲家尝尝吧。”
  高氏忙慌张推辞:“不用的不用的,阿爹……咱家也没多少,还是留着卖吧”。
  “哪里有够卖的一天,咱可不能占亲家便宜,就这么定了,管它成不成,走亲戚不也得走”。
  高氏忙看了眼婆婆脸色,见无不忿,这才诚惶诚恐应下。
  其实江家所在村落,处在群山环绕的河谷地带,清晨里常年雾气缭绕,雨水也较四周村落丰富些,空气湿~润,适合种植蔬菜。
  但水田和旱地都拿来种粮食作物了,仅有开辟出来七八分的自留地种了菜,尤其是到了这青黄不接的月份,自家省着吃甚至舍不得吃,也剩不了多少拿去卖的。
  江老伯能大大方方让高氏拿菜回娘家,那就跟送银子一个样了。江春能想象,二婶少不得又要嘀咕一阵,今晚她得用眼刀子和吐沫星子让二叔好看……
  其实,这个……不是江春有意听墙角,实在是两屋只一墙之隔,好几个晚上饿得睡不着的时候,江春会听到自家爹娘悄声悄气说话,有八卦隔壁二叔二婶的,有商量自家生计的,有叹息儿子不成器的,虽然最终都会演变为夫妻二人的“妖精打架”……但关于三叔被三婶数落的八卦可没少听……搞不好,今晚两屋都有“妖精打架”……
  啊喂!小孩子也会失眠的好吗?!那样的喘气声和哼唧声,她是成年人都听得面红心跳好吗?!能不能考虑一下失眠的小花朵?!
  今晚好想自己睡一屋,怎么办……挺急的,在线等!


第5章 娘家
  因为吃了穿越后的第一顿饱饭,翌日,江春终于没再被饿醒了。
  至于问昨晚两屋有没有“妖精打架”?她睡着了好吗?
  今日早食吃得格外得早,江春为了争取明日与大人上街的机会,尽量表现得乖巧懂事儿。先是早起帮奶奶造早饭,烧火热灶,打水洗锅,人小小一个,进进出出,麻利不少。王氏虽嘴上不说,但微翘的嘴角还是泄露出老人家的心情了。
  除了最小的军哥儿,文哥儿和江夏都被早早叫醒吃了早饭。
  饭桌上江老伯对江全和江兴道:“你们兄弟俩跟我去地头看看,昨日江老九家包谷不知被哪个缺德鬼掰了一片。”两兄弟皆应。
  又对三叔道:“你两个接着把粪挑完,趁着没落雨泼进田里去。”指的是三叔两口子。
  剩下二婶上山砍柴,回家造饭,高氏回娘家。众人皆无异议。
  要问三姊妹起这么早干嘛,那肯定是挖螃蟹噻。
  姊妹三人提上两只水桶,带上挖锄和葫芦瓢,直奔小河而去。
  路上遇到村人问去干嘛,文哥儿抢着答“挖沙”,倒也合理,因为农家平日间垒灶台、鸡圈什么的都会用到泥沙,而村里小河的泥沙就是全村人可以随便挖的。
  为了尽早挖完,避开村人回家,三人分工协作,江春负责找洞,江夏灌水,文哥儿摘钳装桶。
  由于两天前挖螃蟹都是背着村里人,故整条河流沿岸都还没有被挖过,螃蟹数量应该挺乐观的。沿着前天挖过的地方往河尾前行,几乎每个洞里都能爬出螃蟹来。可能是从没有人挖过的关系,爬出来的螃蟹都不小,鸡蛋大的不少,最小也是婴儿拳大,再小的就不要了,放回去让它再长一段时间。
  姊妹三个悄无声息地配合着,一个多时辰就挖满了两桶。
  一看太阳也升高了,大家下地的下地,种田的种田,路上行人正少,此时家去倒是正好。但为保密起见,江春还是摘了几片盆大的南瓜叶,盖在桶上。
  连水带螃蟹得有快二十斤一桶,春夏姐妹二人方能提动一桶,文哥儿倒是单人能勉强提一桶,三人磕磕碰碰提到家,高氏刚摘好豆角,还未出门。
  江春眼看正是机会,上去抱着娘亲高氏的腿就撒娇:“阿嬷,我好想婆婆(指外婆),我要去婆婆家……”反正自己也才八~九岁,撒个娇也没什么心理负担。
  高氏此去是办正事儿的,带着姑娘脚程慢,可别吃中饭都回不来,自是不肯同意。
  江春眼看撒娇行不通,忙道:“阿嬷,我跟你去吧,家里也无事了,横将军是我挖的,我带着几只去给舅舅看看吧”。
  “个丫头,真是鬼点子多,那快去换衣裳,就穿过年扯那身红的。”
  二婶在旁一看可不得了,想那高家现是什么光景,顿顿都有鱼有肉的呢,可得让自家丫头也跟着去,不吃晚饭不回来。
  于是忙向江夏使眼色,江夏也是个小人精了,上去抱着高氏的腿就撒娇:“大嬷我要也去,我想亲家婆了,姐姐都能去,我也要去”。
  江春:……
  高氏微尴尬,一看妯娌在旁,一副“两耳不闻姑娘哭闹事”的样子,只得道:“好好好,夏儿也去亲家婆家。
  杨氏方一副拿她无可奈何的样子道:“个丫头就是喜欢你大嬷,娘老子白养你了,就爱撵你大嬷的路……那可快去快回哦,不准在你亲家婆家吃饭啊”。
  于是,原定的高氏回娘家,变成了带着姑娘和侄姑娘仨人走亲戚了。
  出了村,沿着连绵的山群脚下,有一条两米来宽的大路,顺着大路翻过山群,与高氏娘家所在的苏家塘,就只一江之隔了。平素过江虽没桥,但河中有四五十公分高的石头桩,露出~水面一节,踩着石头过河倒也方便。
  连月来因雨季涨水,河水早已没过了垫路的石头桩,只能绕路过河,往前走二三里路有桥过河,倒也不错。
  只江夏是个不清楚缘由的,可怜五岁的小不点儿,从王家箐出来走了个把时辰的路,早就人困马乏,外加还记着以前来亲家婆家都往这过,闹着大嬷还要从河里过,就是怎也不肯再往前走。
  看着那少说七八十公分深的河水,再看江夏那小个子,水能淹到她鼻子。
  江春对她好说歹说,也劝不走。
  问题是,高氏被她一闹,也妥协了,居然真的打算从这河水里淌过,不过是要背她们姐俩过河……
  江春:……怎么会有这么圣母到自身安全都不顾的亲妈啊!
  “阿嬷,这河水太深了,待会儿我婆婆看到你裤脚湿~了,又要不开心,耽搁说正事儿就不好了”。江春可没瞎说,在记忆里,外婆苏氏确实积威甚重,管着家里钱财不说,儿女个个看她眼色行~事。
  果然,一搬出外婆这座大山,高氏果断决定绕路过桥了。
  如果不是三十岁的灵魂,江春真的要对江夏翻白眼儿了,好个丫头片子,不让来偏爱撵路,来了幺蛾子又多。一路上高氏对她又背又抱了那么久,要说人困马乏,那姐姐我才是啊!
  好在过了桥就离村不远了。苏家塘是远近闻名的好在(安逸,巴适),因紧邻金沙江,境内鱼塘星罗密布,水资源丰富,水稻产量高,围了塘还能栽点儿甘蔗、莲藕等经济作物,平时养养鱼,喂喂鸭,与江南鱼米之乡也不差了,故而得此名。
  自古此地的儿女婚嫁都是不愁的。只除了十年前,金沙江上游发了洪水,苏家塘大部分良田、鱼塘、甘蔗地一夕之间被毁。恰又遇上该死的地龙翻身,村后山坡泥石流随山洪喷流而下,好好一个三四千人的大村落,数月里哀鸿遍野。
  此时江家大郎上门提亲,也没使出什么聘礼银子,就娶到了高氏,若是再早个半年,或是晚上个四五年,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一进村,江春就明显感受到苏家塘的巴适了。家家户户几乎都是青砖瓦房,鳞次栉比,虽不至于碧瓦朱檐、富丽堂皇,但也算小康之村了。每家每户门前干干净净,农具摆放整整齐齐,偶有老人和小娃儿在村口树荫下乘凉,见到高氏都招呼,“小凤回娘家啦?”
  “是嘞六姨婆,回来看看我娘老子”。
  不用高氏教,春夏两姊妹已经嘴甜甜的“姨祖婆”喊上了。
  老太太笑得满脸褶子,眼睛都快看不到了,还念着“乖乖,待会儿来姨祖婆家,姨祖婆给你们煮大鹅蛋吃嘞”。
  穿过大半个村子,来到村子后三分之一处,只见一座普通的青砖瓦房,红漆的木门,门口两旁有两支竹节做的香筒,里面零零散散插着些烧剩下的香把子,这就是江春外婆家了。
  果才进门,见一老太太,慈眉善目,身材瘦小,皮肤黝~黑。江春还没来得及喊“婆婆”,就被老人家一把抱进怀里,嘴里叫着“小乖狗”,又亲脸又摸头的,一个劲儿问“乖狗吃曼曼了没?婆婆给乖狗拿糖糕”。
  江春突然觉得眼眶酸胀,眼前老太太跟自己以前的外婆,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矮小黑瘦的体格是她们受的生活磨难,满口“乖狗”、动辄送吃送喝,是她们一样的疼爱。
  可惜江春真正的外婆,在自己才十岁的时候,就因为胃癌去世了,小小的江春仅有的关于外婆的记忆就是这些……三十岁的人了,热泪还是按捺不住,顺着白~嫩的脸颊滚滚落下。
  “哎哟,乖狗哭什么?大姑娘了还淌猫尿(指流眼泪),羞羞羞。”
  “我想婆婆了”,江春含~着泪泡道。
  “都怪你~娘个白眼狼,去了王家箐就肉包子打狗,多长时间不带乖狗回来一趟,让婆婆打她。”说着作势去捶高氏,俨然一副“宠孙狂魔”的样子。直到把江春逗得“噗嗤”一笑,方作罢。
  高氏站旁羞涩一笑,外婆苏氏放开江春,进屋端了一盘糖糕出来,舀了五大勺蜂蜜,用温开水化开,拿了小瓷碗倒给她们喝,又忙要去灶房给娘仨造饭。
  高氏挡拦道:“阿嬷别忙了,我回来是找我哥有事儿说”,接着把江家欲卖螃蟹,但没门路的事情摆开了说。
  “正好你哥今日轮休,在稻田里除草呢,我去喊他回来”。
  又转头喊江夏,“你们先吃着糖糕,喝喝蜜水,阿婆一下就回来”。
  江春环顾堂屋,高家可算是小康之家了,青砖的墙面和地板,红漆的窗棱,正中对门一张雕着麻姑献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