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入旧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春入旧年-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后附有程颢程颐兄弟与朱熹等人的注解,句读分明的,字虽然都认识,但这从右往左的竖排版……真的很费眼力。
  虽后世科举教材多以朱熹《四书集注》为主,但这时代可能是受穿越者的影响,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之派未得到大行其道的机会,科举教材对其书作尚未全盘接受,这点倒是令她欣慰的。
  小江春眼看天色还早,将《大学》拿手里熟读,一个人在学寝里从左走到右,从东走到西的,来来回回背诵了个把小时。初春天气,天黑得早,眼见着才戌时(晚七点)不到,天色就已暗了下来。学舍里是有油灯与蜡烛的,只若要点灯的话得自己花这灯烛费,每月月末自有专人来回收,若有短少了的,补上钱财即可。
  且胡沁雪还未归来,她一边等着她,一边倒是可以将就着混一下,点灯就待她回来吧。
  书纸上的小楷不点灯是看不清了,她只拿出白日买的字帖来,斗大的字儿挪到窗前透光处,看起来一点也不困难。
  她又打了一盆水来,用手指头沾了凉水在地上描摹,虽没有笔墨写出来的真实感,但能描出指下的用力、回转之感,对于她这个从未练过字的现代人来说,亦是不错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能省下好些笔墨费呢!
  只手指头用力碾磨在地砖上,久了难免有点火辣辣的疼,想着明日出去找几根竹管或羊毫粗的木棍来,先练出感觉来了再用纸笔。
  前世因农村出身的关系,也没条件专门报兴趣班啥的。工作前,江春只能写出靠每日写作业“练”出来的那么几个楷不算楷的学生字;工作后,病人太多,若再气定神闲一笔一划写学生字,后头病人已是催起来了,写急了就连笔带笔简写全上阵,硬生生逼出了一股“狂草风”;到后来,药房小妹妹都会打趣“江医生的字越来越难认了”。
  故这一世,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着急忙慌的病患催促,她想心平气和地好好练练字。
  这头正写着呢,外间学寝里传来了脚步声,因学寝门是特意为胡沁雪留着的,倒未上锁。江春|心道,这丫头可回来了。
  “胡姐姐,怎才回来,外头天都黑了,看你白日出去穿得也不多,怕手脚都冻僵了罢?我去打壶热水来给你暖暖。”说着合拢字帖,准备往学寝管理员那儿借壶打水。
  却不料久蹲后起得急了,这幅小身板又长期营养不良的,气血上不去头脑,眼前有两分发花,反倒晃了一晃,还好身后有人伸手过来扶了她小臂一把,才没摔倒。
  不过这个身高,倒是不似胡沁雪。
  她定了定神,转过头去,见是徐绍扶着自己。她颇有点不自在,忙抽出小臂来,颔首道了声谢。
  那头徐绍却未与她客气,只低下头来看了看她刚沾水写的“芳”,因天冷蒸发慢,倒是还未干透,字迹清晰可见。
  内心暗道:这小友倒是个认真勤勉的,单看这几个水写的“芳”字,也有两分“速起急收,点划峻利”的意味了,倒是难得。
  “初学者习魏碑倒也不错,只这天寒地冻的,若要练字可到古学录处借取往日老生用剩的废旧纸张,这初春的凉水还是莫沾了。”说着眼神不由自主望向她那白嫩的指尖,只见那细嫩的右手食指已是红透了的,或是凉水冻得,或是青石板上磨出来的。
  江春又多了两分不自在,买不起纸笔练字被人家看破……她只得不自在地将右手往袖子里缩了缩。可惜今日用了晚食回来,她就换下院服,只穿了平日在村里穿的衣裳与裤子混搭的一套,袖子已是短了好几分的,手也无处可藏了……
  她的脸“呼”地赤红一片,这大概就是穷人的尴尬吧。
  徐绍却道:“今晚沁雪就在家中歇了,她让我来告你一声,莫与她留门了。还让我与你带了罐鸡汤来,那丫头专门为你留的。”说着露出提着个瓦罐的另一只手来。
  只见他从容地拉开对面靠墙的凳子,将瓦罐置于桌上,找出蜡烛来用火折子点了。
  火苗慢慢地由小到大,学寝里一下就亮起来,不知可是心理作用,随着那浅黄色的光晕逐渐散开、扩大,学寝居然也暖和起来。
  他又准确无误地拿过她放桌上的瓷碗来。
  小江春脸又红了,她与胡沁雪的碗是放一处的,他能一眼就挑出自己当时图便宜买的那只大土瓷碗来……相较胡沁雪的青花瓷碗而言,自己那光秃秃无甚花色,还是烧坏了出窑沏水没沏好,外头靠碗口处有两丝裂纹……图便宜才用了两文钱买来的。
  唉!条件有限没法子啊,不然年轻女娃哪个不爱俏?
  徐绍却仿若不知她那别扭的自尊心,笑着不经意解围道:“沁雪这丫头还是走哪儿都最爱青花的。”边说边拿了她的碗过来,端起瓦罐倾下,倒出小半碗冒着热气的浓汤来,对着呆愣愣的她招手:“小友,快来趁热喝了罢,练字也不急于这一时。”
  直到半碗热鸡汤下肚,小江春还在感慨,这古代大家族培养出来的谦谦君子就是不一样,怪不得人说“富三代才出贵族”呢,这种骨子里与生俱来的谦逊有礼和高情商是需要累世的教养才能具备的。
  而以后,不论是什么样的女子嫁与他,都该是幸福的吧。
  江春满肚心思地喝着汤,徐绍则将她放桌上的《大学》翻开来看了看,见一册不甚厚的书页已被她翻过了三分之二,倒是难得地挑了挑眉头,嗯,委实是个认真勤勉的小友呢。
  两人就着浅黄的光晕,慢慢聊了些学业上的话题,直到小江春喝完满满一罐的热鸡汤,肚腹周身暖洋洋的,还舒服到轻轻悄悄打了个嗝,徐绍方嘱咐江春锁好学寝门,带上瓦罐回了男寝。
  夜了,江春一个人在学寝,也不怕打搅到哪个了,将天未黑时自己背的《大学》篇章又重新温习通背了两遍,方洗了脸脚躺床上。
  可能是徐绍兄妹俩的鸡汤“有功”吧,她居然觉着今晚这不甚厚实的被窝亦是暖烘烘的。
  作者有话要说:“四大高等院校”除太医局设定是参考《中国医学史》,武学、律学在北宋当真存在过,有《宋史》可查,太学为老胡的脑洞,巨大的脑洞。从文:私塾→县学→太学→参加科举考试,进士科分等次,入仕(后世熟知)从武:私塾→县学→武学/补武学→参加武举考试,分等次,入仕从医:私塾→县学→太医局→结业考初试合格者参加省试,考入翰林院医官局从法:私塾→县学→律学→结业考成绩合格者,直接由朝廷司法部门选拔,入仕


第44章 夫子
  第二日,外头天色未亮,小江春因着是在家早起做活惯了的人,到点儿就醒来片刻了。既是躺不住的,不若起来,收拾干净床铺,待那冰凉的洗脸水扑一把到脸上,人也就清醒了。
  既然昨晚已是点过蜡烛的,想着以后自家用功也定是要点上的,这份银钱看来是省不掉了,只能想办法怎么挣了。她也就不再摸瞎,将那剩下的大半截蜡烛点上,翻开昨晚的《大学》,趁着清晨记忆力旺盛,将剩下的一半也给通读了。
  要不怎说儿童与青少年时期是记忆力最强大的呢,感谢前世语文课本上的“熟读并背诵全文”!她这才三四十分钟就将那剩下一半也背诵下来了,趁着馆里大钟还未响,她又将《大学》全本连起来,通篇背了一遍。
  待“当当”的钟声响起,吹灭了烛火,收拾好书兜,又将胡沁雪丢在桌上的鹅黄色书兜也收拾好,一并给她背了去。
  到得外头空地上,又将《论语》拿出来通读,因初高中就学过其中好些名篇名句,像什么“有朋自远方来”“温故而知新”“五日三省吾身”读起来就熟悉多了,也不消多大会儿,只天色全亮,她就背下好些了。
  呼吸着清晨半山的清新空气,小江春|心满意足地往珍馐堂去吃了两碗小粥,趁着无人注意,又多吃了两个馒头,肚里才觉着饱了些。
  三十岁的江春扶额,她决计没想到自己也有对食堂的东西“如饥似渴”的一日。
  待她来到丙黄班,学舍门大开,里头已坐了个少年在诵《大学》了,看来也是个认真勤勉的小少年啊。
  江春与他打了声招呼,亮出细细的小白牙笑了笑。哪晓得那少年却是个腼腆的,见此拘束地招呼了声“早啊”,忙将那书册慌慌张张地胡乱塞进了抽屉。
  江春:……少年,不用害羞,姐姐已经背过了。
  她倒不觉着努力上进有甚可值得害羞的,尤其是这种勤勉的学子,她是最有好感的。为缓解他的尴尬,待坐定了她也拿出自己的《论语》,两耳不闻窗外事地诵读起来。
  那少年呆了呆,也就放开胆子地读起来了。清晨的学舍,还静悄悄的,只闻丙黄班两道清脆的读书声。
  学生渐渐来得多了,见有人在诵读,亦有几个开始摇头晃脑地读起来。嗯,这样的学馆风气,江春很喜欢!
  可惜,总有人要作这“老鼠屎”。
  “哟呵,黄毛丫头你诵这般大声作甚?”那与徐二嘻嘻哈哈一同进馆的少年从旁经过,故意逗她道。要问为何,倒不是江春真有多大声,只他本性就是个爱顽的,又与徐纯“近墨者黑”了几日,晓得她是个“牙尖嘴利”的,有意来招惹一遭。
  还有个原因,估计是男孩子的通病了吧,见着那矮小不爱说话的女学生,尤其是江春这么矮小的,坐她后首的男女同学,除了看到她那黄绒绒的两个小揪揪,只露出一片细白的耳后来,自有男学生爱逗惹她的,仿佛能将她惹哭就能成就几分似的。
  江春个满怀心事的成年人了,自是懒得与他回嘴的。
  “黄毛丫头,诵这般大声,渴否?可要相公送你杯茶水?只消你喊声‘相公’来听听。”这“相公”的不明意味,后首自有不嫌事大的男学生笑起来。
  “善!大志向!古有甘罗拜相,待你真如荆公般作了相,自是少不了一声‘相公’的。只现今你已过了甘罗之年,却没当宰拜相的,只能喊一声‘公——公’哩!”其实关于“相公”这一称谓,本是对宰相的尊称,后民间逐渐演变成了对男子的泛指。本已无人会揪着这称谓不放,也是他们太无聊了。
  这回又有几个男学生笑将起来,当然,对这种与他们性别相关的话题,自是笑得更大声了。
  “哼!果然牙尖嘴利的黄毛丫头一个!”那少年红着脸扭头而去。
  江春:就这都能脸红?战斗力不行,下次多练练再来挑事儿!
  临近开课时分,胡沁雪方姗姗来迟,进了学舍也不似往日的叽叽喳喳,见着自己书兜,只与江春道了声谢,就自个儿坐着出神。
  江春看她双目红肿得跟核桃似的,定是出了什么事的,忙拉了她的手问起来,只她也是双目含|着泪,不肯多说。正好夫子进门来了,她也就不再多话。
  今日是二十五,上的自然是九章课。本以为会进来个须发花白的老夫子呢,谁晓得来的是一十八|九的青年,班上有那十五六的,与他看起来倒更像同学了。
  这夫子道自家姓窦,乃太学九章科学生。下头少男少女一听,“呼”的一声,再加他相貌清俊,自有两分雅致气度,又是讲得一口标准的官话,就跟小地方来了个斯文的北大清华高材生一般,虽没有惊艳的形容,但还是人人激动的。
  这窦夫子讲学好生有趣,就连肿着眼的胡沁雪都被他逗笑了两回,江春佩服。其实若论内容,他讲得也浅显,就是些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这群孩子里早就会了的也比比皆是,可能还是略显小儿科的,但大家都耐着心思听完。
  一个上午的课,他正经讲课的时间只花了小半个时辰,剩下个把时辰的功夫都用来逗学生了。可能是芯子太老了,对他那些妙语连珠、隐喻双关的打趣,江春总是想扶额叹息。但其他学生皆是觉着他语言风趣,散学了还意犹未尽。
  只能感慨:人老咯!现在只想着好好掌握这时代的应试教育,三年后能顺利考上太医局,像这些与考试无关的……总觉着浪费时间。
  心内记挂着,一散了学她就忙起问胡沁雪来,这不问还好,一问她眼泪又出来了,江春忙拉着她往人少处走去。
  “不是……呃……不是……呃……不是我不说与妹妹听,委实是那家子欺人太甚。”小丫头哭得打出两个嗝来。
  胡沁雪最终还是道明了原委来。原来她昨晚是被胡英豪与林淑茵喊走的,而林淑茵就是徐绍的同桌,即“班花”同志。
  事情须得从二十五年前说起,当时胡沁雪的父亲还不是现今这个落魄的胡大夫,他是金江有名的俊俏郎君,自是倍受众女郎追捧,当中就有自己母亲的亲侄女张氏,表兄妹俩朝夕相对总还是有了几分情义的。
  但当时的“俊俏胡”却无心科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