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芳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富贵芳华- 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若是借住,却是最好不过。

    宁家因帮着修缮,用不着觉得占人便宜。庆平公主白提供这么好的地段,又不收租金,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以她的皇族身份,就算再穷,也不好把房子租出去。否则皇家的颜面往哪儿搁?

    但借就不一样了,有人免费打扫修补,她何乐而不为?皇上也挑不出她的错处。

    于是不等宁怀璧回来,宁四娘做主定了。

    她这也是有私心的。

    万一皇上追究,就说她个妇人没见识,也不好怪到儿子头上。

    郭让回头请示了公主,取来一张白纸,还与宁家正式立下一个三年的借住契约。

    于是,等宁怀璧回来,就见母亲和妻子已经请来工匠,商量起清理修补事宜。

    心知庆平公主的好意,他也不说什么,只说,“人家既没收租钱,咱们便把房子修好些,人家也能多用些年。”

    宁四娘嗔道,“还用你说?你媳妇都差人去做了。行啦,家里的事你别操心,明儿就要出门,赶紧回屋歇着去吧。”

    宁怀璧点头,才要离开,忽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爹!”

    宁怀璧抬头,却见大女儿赫然出现在门口。

    宁四娘都惊喜的站了起来,“芳儿?”

    “祖母!”宁芳本说不哭的,可数日不见,到底还是红了眼圈。

    先扑进祖母怀里,好一阵亲热,才又让父亲抱起转圈,掂量了下身高体重。

    “高了,却瘦了。”

    “哪有?我就是长高,显得瘦而已。上回狩猎,原本皇上说允我回家见见爹娘的,可到底没成。今儿皇上忽又记起这事,便放了我两天假,让我回来给爹送行了。”

    听宁芳解释,家里安心了。

    只是想想这回的团圆,却是有人要上前线换来,难免悲喜交加,五味杂陈。

    好在宁怀璧豁达,“不过押运粮草,能危险到哪里去?且我还升了官,自该庆贺才对。来,芳儿,许久没听你吹箫了,给爹好生吹上一曲。”

    怕长辈愁闷,宁茵宁芸还主动表示要与姐姐合奏,于是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欢聚了一晚。

    次日送别宁怀璧时,辛姨娘本想哭两嗓子的,却被宁四娘厉声制止了。

    “我宁家子弟虽不曾习得马上功夫,却也是七尺儿郎。此次出行更是为了保家为国,更该为他鼓舞壮行才是,谁也不许掉眼泪!”

    安哥儿顿时挺起小胸脯道,“我不哭!我等着爹爹回来,跟我们讲边关的故事!”

    顺哥儿也跟着挺起小胸脯,“我也不哭!爹爹我一定乖乖的听话,不让您担心。”

    “都是好孩子!”宁怀璧笑着接过妻子手中的壮行酒,一口饮尽,转身走了。

    宁芳死死忍着眼底的泪,一直笑着,看着父亲的身影消失在地平线里。

    转过头来,却见母亲与祖母也是一样表情。

    就算前途未知,满心担忧,可一家子相视一笑,彼此心中坚信,她们的亲人,一定会平安归来!

    永泰二十一年,七月。

    宁怀璧走后一月,边关传来消息,西征军终于打了第一场胜仗。

    打胜仗的正是消失了数月的霍通。

    他带着那队人马,没有去三川口,却是收罗了霍家军残部,悄悄埋伏,偷袭了一处被西胡人占领的村庄。

    虽然只全歼了一支百人队,却是打了开战以来,第一场胜仗。

    朝野上下,一下子又热闹起来。

    之前责怪霍通“冒进、莽撞”的官员们,好似都忘了自己之前说的话。拼命鼓吹着什么“少年英雄、家学渊源、用兵如神”,各种溢美之词犹如滔滔江水。

    与之相反,便是那位监军大人。

    因为旗帜鲜明的带着人往三川口走,所以他们遭遇了西胡人大量的拦劫。走得磕磕绊绊,险象环生。

    朝中不少人大骂,“霍小将军已经珠玉在前了,怎就不知道照做?这么明目张胆的当靶子,难怪给人打得不敢冒头。”

    兵部一位正直的李侍郎忍不住道,“若没有程监军在前头吸引兵力,霍小将军要如何偷袭?”

    但顿时有人争辩,“要说最吸引人的,那该是俞将军的大军,怎么没见他被人打得如此狼狈?可见还是监军用兵失策!”

    但有了宁芳之前那句“用人之人,该当何罪”的话打底,大家骂归骂,还是不敢触及底线的。

    只这些骂声,到底从朝中传到民间。

    百姓们不知好歹,更不知从哪儿听说,霍小将军其实是俞将军安排的一路奇兵。而俞将军本来早可以打到边关,只可惜被个书呆子监军拖累,生生的前进无门,弄得百姓也开始抱怨程家。

    “要说老英王如此英勇,怎地儿孙如此不争气?”

    “又不是亲生的,如何能有先人的本事?听说他家从前祭祀先祖都不尽心,还给陛下罚过的。”

    “啧!明明占了人家的好处,还做出这等事来,简直是猪狗不如!”

    ……

    到了九月,这样的风声更盛了。

    因为霍通时不时还有打胜仗的消息传来,但程岳走了这么久,才终于走到了三川口下。而且,还没能进城。

    因为此处已被西胡占了,他也指挥着人打了几仗,可显然全是秀才搬家——净是书(输)。

    此时,朝中已经有人出言,要换掉这个不中用的监军了。

    但说到换谁,又没人吭声。关键是没人敢去,于是此事就这么耽搁下去。

    倒是首辅王恽王大人私下跟皇上说了声,“若是战事拖到冬天,这战事可能就有转机了。”

    因为西胡人出来打仗的全是青壮,就算抢到金银绸缎送回草原,但老弱妇孺们能啃着这些东西过冬么?

    肯定不能的。

    如果要买,除了大梁,他们上哪儿买去?

    所以只要大梁掐断了粮食出境的贩卖线,西胡人留在草原上的家人,就只有一个死字。

    若父母妻儿都死光光了,前方将士还为什么打仗呢?

    所以王恽隐隐觉得,这个时候也许西胡会向大梁求和。以退兵为由,让大梁献出粮食布匹,好回去过冬。

    但要不要答应这个求和,王恽也无法决断。

    如果答应,颜面肯定受损,而且对整个大梁的士气来说,也会是极大的打击。

    但如果不答应,那就必须朝野上下,团结一心,破釜沉舟,举全国之力,把西胡彻底打趴下。让他们伤筋动骨,起码十年内没有再战之力。

    但这样一场仗打下来,对大梁来说,也是伤筋动骨的。

    看程岳如此艰难,花了将近四个月,才从庆州东边的将军山,推进到庆州西边的三川口便知,西胡人的战力还是不容小觑。

    别说程岳指挥无方,拖累大军那些屁话。如果俞志国真是个有本事的,他怎么不自己冲到前头顶上呢?

    无非没有必胜的把握,才想跟在后头捡便宜而已。

    这样的谎话,朝上有些书呆子可能会信,但王恽知道,永泰帝这样手握权柄近四十年,也经历过大大小小数场战争的帝王根本不会信。

    他不愿替程岳说句公道话,只是不想说而已。

    但这些话,就算王恽是首辅大臣,也只能看破,而不能说破。

    所以他只能把自己的分析提出来,看皇上是个什么意思。

 第391章出事

    其实西胡求和这种可能,永泰帝也早想过了。但要不要接受,他还在犹豫。

    如果再往前十年,不用说,爱面子的他,是绝对不肯接受的。如果再往后十年,可能年老体衰的他,会只求安稳,立即接受。

    但如今这个年纪,让他接受吧,觉得略丢脸。

    不接受,就只能坐视战争耗费国库,甚至有可能让程岳把军心慢慢养起来,这是他绝对不愿意接受的。

    而身为帝王,皇上能够得到的消息,其实比王恽更为详尽。

    别看程岳表面传来的消息,是一直在败,但输得并不惨。相反,他是在用尽量少的代价,消耗着西胡尽量多的资源。

    而霍通虽然能时不时打个小胜仗,振奋一下民心,但真正更能起到效果的,反而是程岳的缓慢推进。

    程岳的意图并没有瞒他,在最新送来的战报里,他清楚的写明,他的计划是在冬雪封路之前,拿下三川口,把西胡人困在大梁。然后,关门打狗。

    永泰帝知道,这个计策一旦成功,将彻底奠定这场战争的胜利,让西胡至少二十年内都没有再战之力。

    可想着若是让他胜了,要将这份功劳记在英王府,皇上又是说不出的别扭。

    他之前不是明明让乔太医带了疫病之人的衣服过去传播疫病了吗,怎么就是不奏效呢?

    不过密探发回的消息里,乔太医也没有背叛自己。

    他确实是尽职尽责的到处散播疫病了,但可能是西北天气干燥且过于严寒,就是没让疫病流行起来。

    咳咳,密探再忠心,也不可能冒着生命危险,凑到乔太医跟前去细细的看。只看到乔太医这么做了,就这么说了。

    而程岳在密折里也说,他争当前锋,原是想遵照皇上的意思,带乔太医快点散播疫病的。可谁知人算不如天算,疫病这样难传播,所以他也是没办法,才被推到这一步。

    想到这儿,永泰帝又想大骂俞志国了。

    他当初挑这个人,是想抢功。可这俞志国也实在太怕死了,硬是不敢冲在前面。

    若是他敢豁出去冲到前头,抢占三川口,永泰帝立即就能按程岳的计策配合,来个瓮中捉鳖,哪里还用纠结这么多?

    于是这会子被王恽大人问起的永泰帝,着实犯了难。

    皇上犯难怎么办?也只能采取拖延政策了。

    且搁着,看看情势再说。

    但皇上心里有了数,知道这仗不会输得太难看,便有心情操办嫁娶了。

    宜华公主下降新科状元兰廷茂,谢耘迎娶七皇子家的福慧郡主,两场婚事都办得风光体面。

    只可惜兰家就算倾尽全族之力,但毕竟与谢家这样积累几十年的权臣之家没得比。有些嘴碎的,便同情起宜华公主,觉得她委实低嫁了。

    可宫里的老人却道,“莫欺少年穷。这会子能顺顺当当嫁掉,已是福分了。”

    她们心里更加清楚,王朝战争打到后期,保不定就有和亲献妃那些破事。比起嫁到塞外吃沙子,谁还敢嫌弃状元郎门第寒微?

    但许多势利眼,包括宜华公主都是听不进去的。

    可惜到了十月,这话应验了。

    因为西胡派使臣来到京城,张口便是求和。

    不过此时因他们的情势占优,所以除了预料之中的要钱要粮,他们还要求为他们的王,迎娶一位皇族贵女,永结秦晋之好。

    而这位贵女的嫁妆,他们已经想好了,就是庆州。

    嗯,不用全部,给靠北的那一半就行。

    这让朝堂再一次炸了锅。

    赞成者有之,遥想当年前朝某位公主,也是和亲番外,足足带来了五十年和平。

    反对者有之,拿某位帝王“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说话,这割地赔款嫁公主,实在是丢脸之极。

    但赞成者会说,如果继续打下去,劳民伤财,有伤天和。

    反对者便问,若明儿有个强盗进你家,打伤你家人后,还要你家半间屋子,并送个女儿给他糟蹋,你是否如数答应?若做不到,当心“有伤天和”哦!

    ……

    朝堂之上吵得不可开交,而后宫中的未婚贵女们纷纷惊若寒蝉。

    之前那些嘴碎的人才知道,宫中老人们是多么睿智。

    大梁繁华富庶,谁愿意嫁到那穷乡僻壤去跟野人生孩子?

    按西胡规矩,上一任的王死了,下一任的王可以接受他的全部财产,包括他的所有女人。

    哪怕两位王是至亲兄弟,哪怕亲生父子,当弟弟的也可以接收大嫂,儿子也能接收老娘。

    这,这叫读圣贤书长大的中原人,如何接受得了?

    平阳侯府内。

    永宁长公主哭得妆都花了,“你是不是要娘给你跪下,才肯应允这门婚事?”

    韩祺咬着唇,眼也红了,可倔强的唇角仍勾着一抹不甘,“未必就是我!再说也有挑选宫女代嫁的先例。”

    永宁长公主急得都快吐出血来,“未必是你,但万一是你呢?如今宫中没有待嫁的公主,几位皇子家的郡主也小,这满京城里最合适,最好欺负的就是咱家!别看你弟弟如今有了官职,可到底年纪太小,能护得了谁?我也知道你不喜欢云家那孩子,可总比嫁到草原上好吧?如今趁着皇上还没发话,咱们赶紧把亲事订下。回头若皇上发了话,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