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家姝-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姑母自出嫁之后,便与苏家极少往来,这一次正好郑家这个月也忙着准备聘礼到梅家下定,苏姑母便用“腾不开身”的理由谢绝了苏家的邀请,让苏姑父带礼品前来。苏姑父有个癖好,极好看别人家丧礼,听说邻县有个大户老爷去世,今天正好出丧,于是到苏家放下礼品,着着急急赶去邻县凑热闹。

  寿辰

  苏家姑母三十三岁生辰,请帖发到大妹手上。大妹本不想去,架不住温秀才和孙大娘一个劲劝说,孙大娘还特地去城里给她扯布做衣裳。郑家是江越郡里有头脸的富户,郑夫人,必有许多老爷夫人们携公子少爷参加,温秀才和孙大娘叮嘱大妹:要留心旁边未婚的少年,看看有没有情投意合的。
  大妹含含糊糊答应,听见苏家的马车已经停在外面,于是便出来了。车夫放下脚蹬,苏甜打开车门扶了她一把。
  苏慕亭坐在车里,笑盈盈看着她,因为过了及笄礼,装束上有些变化,整个人看起来较之以前更端庄,为配合苏姑母的喜气,她今日穿了一件海棠红襦裙,披青莲色银鼠滚边斗篷,稍稍减轻些许清冷之气。
  待苏甜回来坐正,苏慕亭把手上的手炉给她,与大妹轻声切磋针法技巧。
  苏慕亭的马车与她大嫂的在东凌县城门口会合,因上次苏姑母未参加苏慕亭及笄礼,苏夫人觉得自己在其他夫人们那里跌了面子,心里一直不痛快,只是郑家财大气粗,苏家需仰仗他们的地方有很多,一时不能得罪,所以郑恒的定亲礼也只好去了。但是小姑子的寿辰,苏夫人无论如何都不想捧场,于是推说自己身体不适,由苏家三兄妹和苏大嫂代为祝贺。
  正是隆冬时节,道路两旁积雪皑皑,苏家两兄弟骑马,苏大嫂坐了另一辆马车。苏大哥驱车过来,敲开苏慕亭这边车窗,探头与苏慕亭说道:“不如带温姑娘坐到你嫂子那边去?人多一点,坐在一起暖和。”含笑与大妹点头打招呼。
  苏慕亭往前倾身,挡住苏大哥的视线,从苏甜手里拿回手炉递给她大哥道:“这个给大嫂吧?”
  苏大哥摸摸鼻子,尴尬道:“你留着用吧。”直起身子,让车夫上路。
  苏甜关了窗子,搓手眼巴巴看着苏慕亭手里的手炉,见苏慕亭把手炉递给自己,连忙接住了,手指相碰,才知道苏慕亭的手一片冰凉,忙握住一起放在手炉上,笑说道:“小姐,我替你暖暖。”
  因天上云层很厚,遮住太阳,怕还会有场大雪要来,苏大哥催促车夫加快脚程。未到午时,便进了江越郡城,乌云渐散,天又开始放晴。
  寿宴放在明天,一应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因不是大寿,苏姑母并不打算大肆操办,不过请生意上常来常往的朋友过来喝喝酒,听听戏。
  苏慕亭一行到达的时候,苏姑夫正吩咐婢女把纸扎的花朵挂在光秃秃的树梢,又嫌弃刚买的腊梅开得不够热烈,吩咐小厮去找花农换花。
  郑家还未开饭,没料到苏家兄妹会这么快到达,苏姑夫又嘱咐厨房多弄几个菜。郑恒去梅家送染坊里新染的几种式样花布,苏姑母留在染坊还未回来,不知什么时候才吃饭。苏甜心心念念街上的碗糕,苏慕亭便偷偷带她上街,因担心单留大妹一人在郑家会中大嫂的圈套,苏慕亭把大妹也给拉上。
  三人过了午时才回,而苏姑母却仍未归家,苏姑夫派去染坊的人回话说新染出来的一批布掉色严重,苏姑母正在和买商协商办法。苏姑夫安慰她们道:“没事,你姑母能解决的。”吩咐厨房把饭菜用热水温着。紧接着,郑恒的跟随小六儿也回来禀告说梅家留饭,让家里人不必等他。
  苏家两兄弟借拜访故友之名,出去另找酒楼,苏大嫂一直想和大妹单独说说话,无奈苏慕亭把大妹看得紧紧的,无法得逞。
  在碗糕也被消化完,饿得前胸贴后背之际,苏姑母总算回来了,脸上尽是疲态。
  与小辈们见过面之后,苏姑母回房梳洗换衣,再出来时,又是精神奕奕。苏慕亭她们在花厅等候,待到苏姑母入桌,便吩咐开饭。吃罢饭,漱过口,苏姑母加了件衣服,带着张婶又匆匆赶去染坊,与染布的老工匠商量残布补救之法。
  到了傍晚,天空又阴沉起来,眼看着又有一场大雪要下,苏姑夫等在门口望眼欲穿,最后领了仆人带上雨伞去染坊接苏姑母。
  郑恒与苏家兄弟从外头回来,几个小辈围着炉子烤火,不知是谁发起的话题,聊起小时候的趣事,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苏慕亭这里。苏慕亭腾地站起来,拉起大妹便走。
  气氛很是异样,无奈自己小妹这个性格打不得骂不得,苏大哥苦笑:“这个冲脾气,以后进了婆家的门可有苦头吃。”
  苏大嫂问道:“是县太爷侄子,还是秦家金坊的大儿子?公公婆婆定下来了吗?”
  “县太爷侄子家离得太远,爹娘比较中意秦家。”苏大哥轻声说道,警告诸人:“千万要瞒住三妹,要不然一场好闹。”
  生日宴开了六桌,酒过三杯,便有染坊的人来请苏姑母过去一趟,因为即将送去官府的那批布也出现了掉色问题。苏姑母同在座的诸位告罪,让苏姑父主持大局。
  近月水榭搭了戏台子,管弦呕哑,伶人甩一甩水袖,唱了一出《祝枝山嫁女》。
  大妹转头,看见郑恒就坐在近旁,宽额高鼻,全神贯注盯着台上。正晃神,大妹见郑恒对自己点头,遂微微笑了笑,便看到了李家绣庄的李娘子走过来。大妹忙扯了一下苏慕亭衣角。苏慕亭趴下身,装作寻找遗失在地上挂件,大妹和苏甜掩护着她离开。
  李家绣坊举行刺绣比赛的时候,苏慕亭捏了个假住址,拿着苏甜的名字去报名,为了取胜,最后一关用了双面绣,哪知赢者另有他人。为避免被李娘子认出,同她大嫂举报她偷学双面绣的事情,苏慕亭躲在房内一上午未出门。苏甜央求大妹同她一起去厨房拿吃的,因为两个人一道的话,可以理直气壮多要些。
  从厨房回来,天空飘起小雪朵,苏甜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屋檐下,推门进屋。大妹跟在她后面,正要跨进门槛,听见左手边第二间厢房门开,一个穿折枝花棉袄的丫头立在屋檐下,撑开油纸伞,张婶随后出来,向内探出手,柔声提醒道:“姑娘小心,当心地滑。”
  隔着一树低矮的老梅花端,大妹看见一位女子从房内出来,如海棠微雨,似芍药含春,绝世惊尘。女子手拿帕子,捂唇轻声咳嗽,帕子边角绣了一枝粉瓣绿蕊的绿萼梅。
  六出飞花入户时,青竹变琼枝。千峰笋石千朱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坠素翻乱红,将飞舞回风。冰雪着此身,朵朵淡墨痕。回映楚天碧,无受尘埃侵。减却牡丹妖冶色,不同桃李混芳尘。
  饶是多年之后,物是人非,每每看见梅花,大妹总想起那位空谷寂香般的女子。

  苏家

  孙家绣坊最近收了几个小学徒,都是六七岁的年纪,孙大娘给几位绣娘每人分了一个,其中包括大妹。看着小女孩渴知的眼神,大妹想起自己初进孙家绣坊的时候,于是裁了许多白布料,从最简单的开始教起。
  因为大妹平常话少,又不够言笑,以致于在新进绣坊没几年的绣娘心中留下难以亲近的假象,现今见她对小女孩各种温柔,一个绣娘吊起半颗颗心,拿了绣品向大妹讨教。
  大妹见她绣的清明杜鹃图用色准确,针法也逐渐熟练,只是花瓣与花瓣、枝叶与枝叶重叠的地方层次不明,像是野蛮堆积在一起,以致于整幅图看起来杂乱无章。
  大妹指着花花朵朵、枝枝叶叶交界处说道:“这里应该分出水路。”
  绣娘为难:“我试着分过,但是分了之后更难看,感觉不像一个整体。”
  大妹继续教她道:“水路不要太宽,一线之距就够了。水路与水路之间,必须匀称,看起来才能协调。”
  孙大娘从苏家绣庄交完货回来,把大妹叫进里间,问道:“苏少奶奶今天和我提了一下你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事吗?”
  大妹握了一下衣角,答道:“大概知道一些。”
  孙大娘犹豫道:“苏少奶奶想见见你爹……其实,姓文的秀才看起来更好些……”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饶是大妹嘴门再严,孙大娘还是从其他绣娘那里听到些风传。
  大妹低头妥协:“大娘,你让我想想。”
  孙大娘同意道:“那你好好想想,我外甥年后去赴考,过了七月才会商办二妹的婚事,咱们再把成亲的日子往后推一推,不会使你们父女为难的,不用着急。”
  大妹坐回到外头绣架前,手头绣针上下穿梭得飞快,听见众绣娘边刺绣,边热烈地讨论金银绣庄的金针娘娘。
  “金银绣庄原本是金针娘娘和银针娘娘一起创建的,后来银针娘娘消失,金针娘娘独自支撑着金银绣坊。”
  “没有男人可以依靠,可真是辛苦啊。”
  “可不是?!”
  一个才满十岁的绣娘怯怯猜测道:“是不是这样,才能有精力学到更好更妙的针法。”
  一帮老绣娘齐齐反对她。
  “做人做事需得往后看,你见她现下风光,便羡慕了,却不知等到十年二十年后,老得动弹不了了,仍是孤寡一个,不定怎么心酸,死了葬了都没人上香。”
  “身为女人,就要嫁人、生孩子、伺候公婆,然后再被媳妇伺候,坏了纲常,老天爷都容不得你!”
  “天空再宽再蓝,也是老鹰的地盘,咱们做母鸡的,找找虫子吃吃,定时下蛋就行,想太多没用!”
  三姑六婆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小绣娘不敢再开口。大妹绣完手头这根丝线,斜插了绣花针,去里间找孙大娘,问道:“大娘,苏少奶奶约定时间了吗?”
  孙大娘错愕地看着大妹,道:“未说,让我下次进城把你爹带上就行,你……真的不要再考虑一下?”
  大妹摇头,既然无论嫁给谁都非自己本愿,要么被家务事困死,要么挣扎脱蛹,去看看更大的天地。
  孙大娘想要留更多的时间好让大妹反悔,遂安慰她道:“左右不急,等大后天休假回去,再告诉你爹吧。”
  大妹点头,依旧出去干活。孙大娘在里间坐立不安,觉得还是应该先和温秀才通通气,苏家虽阔气,但嫁过去终归是做妾的。
  孙大娘收拾了一下,避开前面,悄悄去温秀才家。
  温秀才今天文如泉涌,听见二妹说孙大娘来了,忙搁笔从里间出来,着急地问孙大娘:“是不是大妹出事了?”
  孙大娘让他别着急,坐下来慢慢说。
  当听到苏家有意要娶大妹为妾,而大妹甚至透露看愿意的意向之后,温秀才更着急,又气又心酸道:“这个傻孩子,怎么每遇到这种事就犯糊涂呢?”
  如此一比较,温秀才反而觉得文秀才更好。
  近傍晚,大妹从绣架上拆下绣品,送进库房,正要和绣娘们一起去吃饭,听见苏慕亭在门口喊自己。走出去一看,见苏慕亭双眼通红,眼眶还留有泪痕。门外无车,她脚上的绣花鞋被黄尘染得灰扑扑的,可见是一路从县城走过来的。
  孙家绣坊往南走一段路,便是一片广阔的田野,临近春节,天气反而转暖,积雪未消,零零落落盖在野草之上,露出湿漉漉的枯黄。原野靠近路段的位置,盖有一间瓦房,瓦房无门,只三面被砖块包住,是本地乡绅行善集资所建,给田间劳作的村民避风躲雨之用。
  大妹抱了稻草放在地上,铺上手绢。苏慕亭拿起手绢还给她,说道:“我也田野间长大的,没这般金贵。”说着,眼眶又湿润起来,盘腿坐在草堆上。
  大妹默默陪她坐着。
  苏家绣庄以前只是一家小绣坊,也就比孙家绣坊稍微大些,他们在乡下有地,租给佃户种植。有家佃户在田间劳作的时候,不小心被老鼠咬了,回去没几天就发病去世,剩下老婆和女儿无依无靠。孙慕亭爷爷收了佃户老婆做妾抵债,想让她女儿也给苏慕亭父亲作通房,她女儿拿剪刀划花自己的脸,苏家方才作罢,把她放回到乡下自身自灭。
  佃户老婆有一门独有的双面绣技术,绣出来的图案比其他双面绣针法绣出来的更精湛逼真,这门技术从佃户老婆那里流传到苏慕亭奶奶和她母亲手中,苏家绣坊便是在那个时候逐渐崭露头角,并发迹的。
  家业大了之后,苏家在乡下大肆买地,建起庄园。苏慕亭爷爷老年之际,估计感知到生死的恐惧,特地派人找回佃户女儿,彼时她已经嫁人,苏慕亭爷爷便把她们两口子安置在庄园内,让她们做些收租和管理的活,按月发给工钱。
  为防止双面绣技法被外姓人学去,苏家家训里有一条规定不准苏家女儿碰绣花针。孙慕亭爷爷去世之后,曝出苏慕亭姑姑在外头偷学刺绣之事,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