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瓷骨-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杜氏词穷,找不到应对的方式,再看淮王一脸笃定,想必这陈年旧事应是证据确凿,支支吾吾道:“我,我好像想起来了,当年的确有这么一桩事……不过我也是为了王爷您啊,那商人出资不菲,我……”
  “大胆!”淮王的手猛力捶向案几,又颤抖地指着杜氏的鼻子:“你竟是从三年前,就已有如此不轨之心,你是要让整个王府都为你陪葬吗!”
  他这戏演得生动,杜氏全然被喝住,哑着嗓子道:“王爷,妾身不明白您什么意思,不过是三年前的一条地道,原本闲置着也没钱可拿,何至于牵连整个王府……”
  “事到如今,你还不肯承认!”淮王怒喝一声,将她的“所为”一一道来:“你派人模仿本王的笔迹,诬陷本王欲谋权篡位;又将地道伪装成练兵之地,意图将本王置于死地!用心如此险恶,本王岂能容得下你!”
  “叛乱?谋权?”杜氏睁大了眼睛,待反应过来,立刻伏在地上哭嚎:“不,不,我绝无此意,我是冤枉的,王爷我是冤枉的!”
  她的脸惊恐地抽搐着,发出不顾一切的咆哮,画了一半的眉毛如同一条蠕动的毛毛虫,狰狞得可怖。
  淮王衣袖一挥:“来人,把杜氏带去官府。她图谋不轨,欺君罔上,即刻押入大牢,待皇上下旨再论惩处,不得有误!”
  “王爷,王爷!”杜氏惊叫着,双腿跪着挪到淮王身前,紧紧抱住淮王的腿,又被迅速推开。她眼睁睁地看着淮王厌恶的表情,浑身都是无能为力。几个护卫走进来,要将她强行拉出,已经拖到门口了。就在这时,杜氏突然猛地抬起头,指着朱见濂咬牙切齿:“是你,都是你害我的!”
  她用尽全力挣开护卫,张牙舞爪地扑过去,可还没碰到朱见濂,便再次被拖了回去。杜氏瞪着一双泛红的眼,手脚乱蹬,嘴里不停吐出污言秽语,却全然没有对朱见濂造成任何影响。他只是站在原地,一脸从容,似笑非笑。一片凌乱的模糊之中,杜氏似乎看到朱见濂唇角微张,轻巧比出两字的口型:报应。
  杜氏霎时愣住,就在她发怔的间隙,护卫已将她带出了书房。淮王的脸,朱见濂的脸,渐渐湮灭不见,只余下阴暗的牢狱、冰冷的铁栅。 

☆、167 渐行渐远


  翌日清晨,朱见濂得到护卫回报的消息,沈瓷已安全回到御器厂,神情失落,但还算平静,并未做任何出格之事。
  “只有等从京城回来以后,再去寻她了……”朱见濂叹息一声,心中又生出几分期待:“这样也好,此后,便不需再别离。”
  出发的时辰将到,杨福如约赶到淮王府,看着朱见濂:“准备好了,我们出发?”
  朱见濂往他身后瞧了瞧:“卫朝夕呢?”
  杨福的眼色黯下来:“大清早的,她还在睡,不想让她一同去。等她醒了,休养几日,我让人送她回景德镇。”
  “也好。”
  两人带着护卫上了路。药玉色的天空,蒙着一层薄薄的雾,渐渐地,雾散了,天边泛起点点霞光,透出片片鱼肚的白,潮冷的风吹过,漫在脸上身上,竟生出几分悲壮决然之意。
  临路过卫朝夕休养的医馆,杨福不由回头,恋恋不舍地望去,心知自己此行凶多吉少:“此去,我怕是不能回来了。就算活下来,也还有沈姑娘的承诺没有兑现。烦恼世子替我转告朝夕,让她好生珍重。”
  朱见濂正欲开口应下,眼帘微抬,转而道:“看来不需要我转告了。”
  “嗯?”
  朱见濂指指前方:“你看,她在等你。”
  泛白的天色下,卫朝夕站在晨风中,只穿了薄薄一件单衣,瑟瑟发抖。她肩膀缩着,头发凌乱,只一双眼睛烨烨生辉,左右顾盼。那双眼盯溜溜地转动,直到看见杨福,突然便凝住了,转而渐渐湿润。
  杨福再也挪不动一寸,愣愣地看着卫朝夕踏着小碎步在风中瑟瑟地朝他走过来,心口像是中了一箭,疼得他鲜血淋漓。怔了好一会儿,他才翻下马,捉住卫朝夕的小手,冰凉的触觉袭来,冻得他鼻中酸涩:“你来这里做什么,你这是做什么啊……”
  卫朝夕忍着忍着,一个没憋住,眼泪如同决了堤的洪水,瞬间倾泻而出:“我怕你不声不响便这样走了,你这次走了,我便再也看不见你了……”她用手背摸了摸眼泪,可没用,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不停滚落:“你真准备就这样离开吗?就……就不愿跟我,道个别?”
  杨福哽咽着:“道了别,我怕自己便舍不得离开了。”
  卫朝夕一把抱住他:“那就别离开,留下来,那些仇恨别去管,就你和我,像之前约好的那样,我们游历天涯海角,吃遍所有的好吃的……”
  杨福心中如在泣血,好一会儿,他轻轻推开卫朝夕的怀抱,不敢看她的眼睛,摇摇头:“不能……不能了……”
  这条路,他已付出了太多,也欠下了太多,此刻想要再抽身远走,已是无望了。
  卫朝夕嘴唇发白,仔仔细细地想了想,什么是他的“不能”,为什么又是“不能了”,她想得头晕脑胀,情谊与理智始终分不清晰,唯有冲口喊道:“那就让我同你一起走!”
  杨福低下头,闭着眼摇头:“朝夕,你这是何苦……我欠下的债太多,你已经替我受了伤,这样跟着我,又能有什么好处?”
  “我不要好处,我只是想多跟你在一起一会儿。”她死死抓住他的衣袖,仿佛稍一松劲,他便会怵然离去:“时间越过越少,我从来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拥有过,也不知何时会失去。我,我从来抓不住你……”
  杨福捧着她的脸,泪滴了下来,脸上却竭力笑着:“傻姑娘,你看你,这么爱吃,家世又好,应是个有福之人的。你爹疼你,日后必定会为你择一位好夫婿。什么青年才俊不任你挑呢?你的命好着呢,等你今后成了亲,我就算人不到,祝福也一定到的。”
  他说完,狠下心转身就走。心道自己还是走了好,走了,她才能得到自由,才能放下心去找别人。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们是何时缘起,又是怎样在克制下到了今日这番境地。此生与她的约定,大抵是做不到了,可这情谊已在心底结了一道疤。想到她今后若是嫁给别人,他会痛,但又觉得庆幸。无论她跟着谁,大抵都比跟着他更好吧……
  他的步子沉滞,听见她在身后无望的啜泣声:“杨福……你要去报仇,我不拦你。我受了伤,也不给你去添乱了。我只求你,求你考虑考虑我。我不想挑什么青年才俊,也不想要你什么胡乱祝福。我这人的命好不好,就指望着你了……”
  杨福的脚步顿住,一阵微风吹过,眼里好像进了沙,如何也睁不开,有液体不可抑制地涌了出来,顺着脸颊滑入唇中,咸涩的滋味。
  卫朝夕轻声哀求:“杨福,努力回来,行吗?”
  他握紧了拳头,不敢答话,咬得唇角渗了血,也没鼓起勇气回头看她一眼。这番道别,似乎还缺了几句话没说,可他还能说什么呢?此去漫漫,不可回头,既是错缘,何必不忘……
  他翻身上马,回避她紧凝的眼,于晨光熹微中,渐行渐远……
  ******
  另一边,回到景德镇的沈瓷,并未如朱见濂所料的消沉怠工。刚回到御器厂,便招来此次运瓷的负责人,问道:“明日送入京中的御瓷,可都备好了?”
  “都备好了,运船已经靠岸,前两日已陆陆续续将瓷器搬了上去,就等着明日出发了。”
  沈瓷道:“这次运瓷,我要亲自去。”
  “啊?”
  “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只是,太突然了……”
  沈瓷担心被朱见濂留下的人阻拦,又补充道:“此事先不要声张,心中知道便好,明日我会直接登船。至于厂中的事务,我自会安排好。”
  这次运入京城的瓷器中,最重要的,便是“天字罐”。同为斗彩瓷,却是挑选了其中品质最为上乘的,在罐底下写一个天字作为底款。花纹多绘以山水纹饰,有大器风韵,却端庄秀丽,宛若大家闺秀。天字罐,敬天子。她要借机入宫,等到淮王府的恩怨解除后,想办法拆穿杨福的身份。
  纵然她在地道中无法动手,可心底的仇怨终归不能轻易放下。她恨杨福,已不仅仅因为他杀掉了她的父亲,还因为他那张一模一样的脸,逼得她误将汪直当作仇人。
  如今,真相大白,可一切已无从挽回了。
  次日,沈瓷在送行运船之后,并未下船。朱见濂留下的护卫措手不及,眼睁睁地看着沈瓷随船离开,想回去通报,却连世子都已不见。
  朱见濂和杨福在赶往京城的途中,遇见了皇上指派给杨福的九十余精兵,将之前叛乱一事解释为误会,众人一齐打道回京。他们人数众多,行路难免慢些,因而与沈瓷的水路相比,也只早到了两日。
  就在这两日,朱见濂与杨福一同面圣,将杜氏诬陷淮王叛乱一事告知皇上,皇上大怒之际又觉宽慰,感喟道:“幸好淮王并没有真的叛变,不过是妇人因爱生恨的无知之举。这妇人该罚,淮王打算如何处置?”
  “凭皇上吩咐。”
  皇上想了想,道:“此欺瞒之举,着实令人忿忿,不过念在她一介女流,见识短浅,又未酿成大祸,也不宜处置过重。不如淮王休了那妇人,且娘家一切官职全部革除,如何?”
  皇上的处置还算仁慈,不过,虽然并未处死,但那一封休书和官职全革,也足够杜氏再也翻不了身。闹了这么一遭,朱子衿那刚定下的婚事,想必也成了一场空。
  朱见濂伏身道:“皇上处置得当,臣没有疑义。”
  “话还没说完呢。”皇上道:“杜氏有如此作为,也有淮王管治不当之由,她做出这等荒唐事,居然无人发现,同样当罚。”
  此话果不出朱见濂先前预料,他忙道:“回皇上,父王身体欠佳,没有心力料理这些事。这些,都是臣在料理,有所疏忽,也不怪父王……”还未等皇上开口,朱见濂便继续道:“臣有此疏漏,愿主动让出淮王世子之位,让更有能力者担当。不知如此责罚,皇上可否批准?”
  皇上略略一惊,道:“此事并未严重到需要你让出世子之位,事情既然已解决,不需闹这么大。”
  朱见濂却是心意已决:“有错误便需承担,臣并无逃避之意。”
  皇上见他如此态度,竟觉有些感动:“这……你同淮王自己去商议吧。”皇上摆摆手,静了一会儿,似突然想起了什么,轻轻舒了一口气,唇角勾起,笑道:“朕就知道,王越是朕的心腹大臣,怎可能会参与此等谋逆之事。眼下,淮王既然是清白的,那王越也必定是无辜的了。去去去,快把朕的兵部尚书放出来,好生安抚安抚。还有你,汪直,当初和王越有关的证据是你呈上来的,恐怕伤了他的心,你快去见见他,把话说清楚,莫让他心存怨恨,怪罪在朕的头上,明白了吗?”
  杨福心中一颤,却只得硬着头皮回道:“明白。” 

☆、168 再议疑案


  杨福当然不敢去见王越,他纵然能骗过皇上及朝中众官员,却知道自己骗不了与汪直情同兄弟的王越。他按照皇上的命令放了王越后,便赶忙躲了起来,与朱见濂一同谋划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取下万贵妃的性命。
  果不其然,王越被放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寻找汪直。这些日子,他脑中总会时不时浮现出“汪直”在殿上指认他的眼神,那般疏离中带着防备的神情,每每想起,总让人心惊肉跳。是自己在山西带兵打仗时发生了什么事吗?又或是两人间有什么误会?为何他改主意放沈瓷离去,之后又将沈瓷的朋友留在府中?疑团重重,他总觉如今的汪直已非往昔,可看着那张熟悉又膈应的脸,又令他不敢朝更深处怀疑。
  可是他找来找去,奔了好几个汪直常在的居处,却没寻到他的人影。
  刚传令放自己出来,便全然不见人影。汪直……这是在故意躲他?
  意识到这点,王越更是心中郁郁,积攒数日的情绪不得倾吐,
  敛容屏气地回了府中。
  刚入府,便看见自己的亲卫候在门厅。
  “将军。”
  王越皱眉:“你怎么在这儿?我方才不是让你去查督陶官沈瓷的消息吗?”
  “已经查到了。”
  “这么快?”
  亲卫抽了抽嘴角:“她就在京城。”
  “她不是去景德镇了吗?”
  “是,刚刚才到的京城,从景德镇运了新一批的御瓷而来。”
  “她现在在哪里?”
  “刚把瓷器交给京中官员,如今下榻在客栈。”亲卫道:“按往常的规矩,御瓷按等级分给皇室和嫔妃,而最好的则交予皇上,若皇上有意,便会召见。”
  王越不耐烦地打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