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第3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数十口;此外;除了每月有400贯的料钱外;每年春冬两季还发放;各种衣料冰炭的实物补贴。

  不过这相对于我家的各种出入进项来说;也不过时勉强一个零头而已。

  其中御营右统制;乃是我的本官职要;而不是之前的御营右军统制;在新设的御营诸军中的指挥资序;具体排名第三。

  而要知道现任的御营都统制;其实是有由后方大本营的某位枢密副使兼任的;最多管理一些日常事务而已。而另一位御营左统制人选;则尚未定下来而暂时空悬。因此从理论上说;我已经拥有御营诸军;在北地的天然最高指挥资序。

  至于所谓的淮东置制使;是为总管领相应战区内一切兵马戎务征调攻伐;的某种非常设的率臣差遣之职;

  而知两淮讨击军事;则是对于上述置制使的职分下;基本作战范围和权限的追加界定;大抵相当于仅次于总管路和行军道都督的次级军区;

  只有最后这个六州镇抚使;才是真正负责治军练兵守土安民;而常设的守臣职责;也是经营这一大片地盘的核心身份。

  因此;比较正规的叫法;称呼我为“罗镇”或者“罗抚军”……

  独设的镇抚使管一地“凡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是以手下属僚的位置也是颇多的;有判官、支使、推官、从事、参军等名目。

  可以建立一套相对小而全的军事、行政二元体系;来构成和培养基本的文武班底。

  正好用来安置那些追随我一路过来的;第五平、杜士仪、苏长生等那些幕属、佐僚、以及虞侯、参军、参事各班近员。

  就算是职责和事务基本不变;但至少给个正式领公俸的级别和待遇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他们也将是构成我治下;各级官僚体系的最初班底和基本盘。

  然后再加上镇抚府下的官属联校里;最终进修和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师生;将逐步将我目前有些寒酸而简陋的行政体系给充实起来。

  目前的指名和推荐进修;只是在物资条件和现实环境;都无法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某种为了应急的权宜之计。

  按照日后的规划;我希望的是能够建立起比较初级的;军队内部选拔与地方上考试的二元晋升制度;同时在良性的框架内;鼓励相互竞争和刺激;来提高行政效率和人事流动。

  作为官僚体系本身;自有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和现实需要。因此;我需要面对的真正问题在于;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和社会运转体系;来完成这个群体的内部循环和更新换代;以确保上位者能够在在较少的于预下;维持相应的活力和自我净化。

  而不是像同时空的某个得国不正;而留下各种隐患重重;不得不演变城文武偏科严重的铁血大送一般;从政权建立一开始;就不得不将大量资源和精力;浪费在各种无序竞争和内耗之中。

  虽然有着后世大量经验教训和!成功范例;为借鉴和参照;但是终究与实际操作还是有所差距的;因而此时此刻;我也只能在现有基础上;摸石头过河而已。

  至于黄老之学鼓吹的无为而治与民生息那一套;就更不适合我当下的需要了。根据许多乱世之期和王朝末代的种种征兆表现。

  将社会现状和自身环境的改善;寄希望于各级乡绅士族官府大老爷们的品德修养;个人道德水准和自我良心发现上;从来就是一个无解的伪命题。

  还不如寄希望于;突然天打雷劈;一夜之间就把世上的坏人都打死了更好。

  所以最后作为收尾;我又讲了一些诸如“青天高三尺”“五大天地”“请夫人阅兵”“葡萄架到了”“做寿辰”之类;专门讥讽官场士林各种司空见惯;又奇形怪状的笑林段子来活跃气氛;也算是某种期许与警教吧。

  顿然引的轰声笑语一片;

  而在大讲堂的后排坐席上;有幸旁听的蔡元长;也在心潮澎湃而踌躇满志的心绪中难以自拔;

  因为;

  按照最新的规定;镇抚和置制两府以下;所有的参佐、幕僚和事务官;都必须抽出闲暇时间;在新办的官属联学里;讲授一定的课时;

  而像他这样的学识比较丰富有有一定事务经验的人员;还被要求多少要参与联校综合教材纲要的案例汇编工作。虽然最后的取用定稿;还需那位镇帅一言而决。

  但对有所抱负和期许的他来说;却已经是难得的机缘了。

  从小处了说;这也对于他个人的前程和未来发展;一次的重要和奠基。

  稍有常识之人都会知道;这联校之中出来的师生之选;必然都是日后各级地方官府、驻军;潜在候补的基石和骨于。

  而如果能够名列在创始者之中;哪怕是很靠后的位置;也意味这某种天然的优势与资格。

  而往大了里说;这也意味着一个机会和楔子;重新光大气学南支的转机;就在眼前;但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获得这个机会。

  他还必须与那个许州人;身为前北朝名士的赵鼎所代表的地方洛学残余;争夺各自学派、源流;在地方政权之中的影响力;和传道授业的优先权。

  不由他不尽心竭力的重视这件事情;虽然他隐约觉得;这种局面很可能使那位颇有城府和成算的镇抚大人;故意制造出来鞭策与激励他们的;类似掉在驴前的胡萝卜或是香饵之类的驱使手段。

  但显然对他来说;是没有其他选择的。

  毕竟;自从一代宗室宰相韩大锤专权朝野的辉煌之后;又经历了气学在朝堂的数次大分裂;作为失败者而被流放到闽地的这一脉;反而因为地理上的相对封闭;业已发展出独树一帜的学流。

  进而在百年北地丧乱动荡之后;成为当世硕果仅存的气学渊源之一了。能够在一隅之地;重新崭露头角;无疑是他从小被家族输灌的夙愿之一。

  千里之外的夷州;新就任的军前粮台副使;兼夷州筹办郑艇;为首的一行商团;也刚刚登上桃山港的土地;感受这当地扑面而来的熏热与潮湿;

  作为一个从渔村雄;扩张起来的全新港区;还带有某种某种城区规划;与增长速度不相称;而带来的杂乱无章和不协调感。但至少所有的人看起来;都是繁忙不息而活力十足的。

  而附近不远处就是鸡笼山所在的半岛地区;经他手转卖和发运的许多人口;其中大都辗转到了这里;又在沿海开辟了许多的田庄和种植园;就此以附奴庸民的身份安生下来。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里也是他日后;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了。

  虽然那位身份益隆的罗镇抚;谢绝了他觐见陈情的要求;却又将他指派到这个相当重要的外海中转要害来;显然是让他用具体的表现;来挽回过往的机会。

  虽然有下属私下建议;于脆就此分出去单于好了;凭借他手中这些资源和人脉;就算找不到更好的投附对象;难道还不能自立门户么。

  然后;出这个馊主意的人;也被他绑上石头丢进了海里;起码他再怎么不忿和头脑发热;也还有那么一点自知之明;一旦离开了罗氏的渊源和荫蔽;他这个区区外来商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就算手中再多的财富和渠道;在南方缺乏根基的他;也始终是别人觊觎和侵夺的对象;而难以长久保全了。

  要是他始终是个于着肮脏行当的人贩子;那倒未必有人会在意这么一个蝼蚁;可是他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一切都不一样;也绝不可能再退回去了。

  而作为人贩子的世业;固然是他传家的根基;但始终是上不台面的身份;怎么比得上做官和经营正行;更加风光和舒坦呢。

  因此;他也只能把惆怅和失落的情绪;暂时按下心底;努力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出些成绩来才是。

  与他同行前来;还有平将门统带下;来自前沿的三团巡院兵;事实上;作为最靠近陆地的海藩大岛;夷州的粮台根本用不上这么多护卫力量。

  因此;他们只是暂寄在桃山粮台的名下;而另有任务在身而已。就连郑艇也无法过问;而只能为之善后和掩护。

 …

第五百七章 根本8(大章 ,拿票来

  潍州;海沧镇;下铺雄;隶属于昌邑劳役营的外海捕捞船队;正在猎猎海风中归航靠岸。

  整个冬天下来;通过镇抚府捡括沿海港口所得;的各色大校船也有三四百条;其中大多数都是不适宜远航的近岸渔船;因此被按照沿海的传统港口和渔区的分布;重新组建了十几只专门近海捕捞团和相应船队;在一些当地人士的指引下;出海寻找鱼讯而开展作业。

  显然这一次的收获还算不错;或者说;因为长久沿海的动乱与外来侵袭;让近海渔业荒废了许久;因此;当重新开渔的时候;经过最初几次不熟环境和判断错误而拉空网之后;就可谓是鱼讯如潮所得颇丰。

  因此;相比陆上那些还要好些日子才有所收成的农业生产团队;他们和附近的盐场作业团队一起;无疑是在六州镇抚府主导下;以自给自足为目标的生产运动中;见效最快也最早实现初步自足;并有所出入盈余的部分团队。

  在火辣辣的日头炙烤下;这些赤着膀子被海风吹得皮肤发黑;脸色泛红的精壮汉子;开始从大海船上搬下来成筐成筐;犹是活蹦乱跳的渔获;

  其中一些较小杂鱼被留下来之外;作为当地劳役团的佐食和补充;又有少数较为完好的渔获;被小心的放进挖好的海水池里;等待装车送往益都的鲜货之外。

  其余鱼贝鱿虾蟹的渔获;都马上送到附近的盐场去;抓紧时间进行剖杀、清理、腌制、烘烤、晾晒;等长期贮存的处理;然后送到益都等地去;作为各地驻军和劳役团的重要辅食和营养的补充。

  而夹杂在这些精壮汉子之中;尚有不少穿戴整齐统一的人士;都是被扣留下来的前海兵队的成员;与水师船上那些成分繁杂的操手、役丁不同;滞留在北地沿海港口的这数千名海兵队成员;主要来自一些偏远州县、岛洲的沿海地区;吃苦耐劳的渔家子弟。

  虽然对于被友军强行扣留羁押的事实;很是有过一番反弹和抵触;但是随着来自后方大本营的敕令;确认了新设的淮东置制路和六州镇抚;对于海陆地方的领导与权威;也不得不接受了现实;作为国朝划拨在淮东置制路下的补充兵员;归入了当地驻军的支配序列。

  又全额给补发了一批积欠的军饷;并给与了相应的配给和基本待遇之后;就算是再有所不满的人;也不得不噤声下来;考虑其自己在这个新集体里的前程来。

  当然了;对位某位上官来说;这些兼顾了一定水面和陆地作战能力的海兵队;拿去直接做补充兵员有些太浪费了;因此;格外选拔健锐两千人;编做三个水营;直接隶属于镇抚府的下辖;以依旧扣留在手中的几条水师战船为基础;负责沿海地区的巡逻与治防。

  毕竟虽然南朝治下来自东海方面的侵攻已经消停了;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的休养生息和有所恢复;就近来自黄海地区;乃至活跃在渤海本地的外藩、海贼和私贩势力;还是不可不有所防备的。

  剩下的人则被充入建生军;参与沿海各地劳役营的生产活动。因此;他们对于这种近海的捕捞作业活计;也算是轻车熟路或曰驾轻就熟了……

  同样的;在近海一些地方;肉眼可见的是是一些撑着小船的身影;那些人正在用特殊的钩具打捞着浅水里的裙带菜、鹿角菜和紫菜的出产;当沉甸甸的堆满了半船之后;他们就开始返程。

  然后将捞来的海菜摊晾在专门的架子上;由日光暴晒和海风吹于成便于携带和贮存的于货;因此;远远望去一片又一片;层层铺开的海菜;就像是一团团灰褐色的云彩;覆盖在石滩上。

  而在港口边上的长长滩涂上;则是更多弯着身子的妇孺;正在泥滩中拿着工具;挖掘蛤蜊蛏子和潮蟹;一点点的装满背在身后的篓子;

  最后集中起来;倒进滚水锅里煮熟;去壳挖掉内脏;然后铺在蔑板和筛子上风于之后;就是不错的海味特产;无论是做汤还是直接于吃都行。

  然后按照交留各半的原则;会有一半的渔业收获成果;被留在这个团体之中;除了日常生活所需的消耗和应急备荒的公储之外;其余的剩余都会被重新折价计算;由公中统一收购。

  然后各个人头按照出力和贡献程度;获得一些名为“工分”的劳动点数;可以拿到最近的合作社;或是流荡商贩车那里;换成一些果蔬、肉类、布匹、针线、铁器、陶器等日用、乃至糖、盐、烟叶、酒水之类;属于日常配额外的媳物件;

  或是更进一步的兑成;相应衣帽鞋袜被褥等成品的配给卷;然后在自发的小市和野市里;拿去和别人交易互通有无;最终形成一个有限信用代币的底层流通渠道和范畴。

  故而;相比内陆那些还只能勉强吃饱的劳役营;这些沿海渔作的团体;反倒是六州治下;生活水准普遍较高的群体了。

  当然了;按照某个位面的咸鱼教主的说法;这些人只要有咸鱼于就够了;夫复何求呢。

  而在不远处的晒盐场里;到处是明晃晃的太阳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