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民族:浩瀚大陆是赌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狼民族:浩瀚大陆是赌场-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惜这些忠君爱国的诸侯全被周幽王耍了,褒姒见到诸侯大军手忙脚乱,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不由得拍掌大笑。

原来哄褒姒一笑就这么简单。

周幽王找到了法门,就经常点燃烽火,戏弄诸侯,逗褒姒大笑。

在褒姒妩媚的笑声中,周幽王不知道,亡国的威胁已如那滚滚狼烟笼罩在西周的国土上。

周幽王的王后原本是申侯的女儿,自打褒姒受宠后,周幽王就废除了申侯的女儿。

申侯的女儿气不过,就跑回了家中。申侯认为这是极大的耻辱,立誓杀死周幽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申侯认为雪耻的时机到了,他和犬戎结盟,举兵攻打都城镐京。

情急之下,周幽王忙命人点燃狼烟,号召其他诸侯来救驾。

诸侯们早就对狼烟讯号麻木了,以为周幽王又在跟褒姒玩游戏。

诸侯们看到滚滚狼烟,纷纷叹气抱怨:“你以为这种游戏好玩儿吗?好你个周幽王,你虽贵为天子,但也不能这样戏弄我们。你跟你的褒贵妃玩儿吧,我们才懒得理你。”

尽管狼烟越燃越浓,滚滚烟气直冲天际,但是诸侯们一概按兵不动。

犬戎大军杀进镐京,周幽王吓破了胆,带着褒姒逃到骊山。申侯哪能放过周幽王,指示犬戎追杀周幽王。

犬戎很快就在骊山找到了周幽王,乱刀将周幽王砍死,并顺手俘虏了褒姒。

自此,西周王朝彻底灭亡,中原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

灭亡西周,犬戎一战成名,在中国的地位和势力得到很大提升。但是,犬戎毕竟只是边荒蛮夷,其军事和政治实力还不完善,依旧不能占据主导地位。

西周虽灭,但其残余势力在洛阳建立了东周。而犬戎则占据周国的焦获地区,以此为根据地不断对中原进行侵扰。

东周建立以来,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史称“春秋时期”。自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史称为“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中国各方诸侯割据,每一方诸侯的势力都不容小觑。而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各自为政,建立了诸侯国,各国势力各有千秋。

虽然犬戎灭西周后实力高涨,但它能够在春秋战国年代立稳脚跟吗?犬戎在东周以后的诸侯混战年代中该何去何从?

第三节李牧站在那里

胡服骑身寸

犬戎灭西周,虽然掠夺了一些财物,占领了一些地盘,但并未取得战略上的胜果。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周国力再不济,也不是小小的犬戎能撼动的。不过,东周在中原的地位一直摇摆不定,很多诸侯自立为王,彻底与东周断交,迫使东周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诸侯割据,势力分散,反而为犬戎进军中原提供了便利。

春秋初期,犬戎本性不改,时不时就来侵扰中原势力。

公元前706年,犬戎越过燕国攻打齐国,齐鳌公带兵与犬戎在齐郊大战,犬戎大败而逃。

四十多年后,犬戎卷土重来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告急,齐桓公出兵北伐犬戎,最终把犬戎打跑了。

又隔了二十多年,犬戎攻打周襄王。此时的东周正处于内乱之中,周襄王面对内忧外患,只好逃到郑国避难。郑国请晋国帮忙,晋文公重耳派兵大败犬戎,把犬戎赶到了洛水流域,迎接周襄王归国复位。

犬戎为了报一箭之仇,在晋悼公时期出兵犯晋。

迫于形势压力,晋悼公采取怀柔政策,与犬戎和平相处,互不侵犯。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此时的犬戎部落中突起了一股比较强大的力量,叫做义渠。

义渠仗着军力强大,时常攻打秦国的领地,双方各不相让,互有胜负。到秦昭王时期,其母亶太后摄政,亶太后用美人计诱杀了义渠首领。此后,秦国攻占了犬戎很多地盘,秦国在战国七雄中扶摇直上。与秦结盟,还乘机袭秦,大败秦人于李帛之下。秦穆公为政时,广纳贤才,励精图治,征服了犬戎八个部落,为秦国开辟了千余里疆土,秦国由此一跃成为中原霸主。战国年代,弱肉强食。秦国强大了,就想打一些弱国的歪主意。秦国的邻国赵国正处于衰弱时期,自然就成了秦国的攻击对象。赵国的赵武灵王继位后,不甘受秦国欺凌,决心改革军事。

改革是件麻烦事,改不好要遭人骂,改得好也一样遭人骂。赵武灵王的改革事项,主要致力于将汉服改为胡服,将步兵改为骑兵。改革刚一开始,赵武灵王就遭到了叔父赵成的唾骂。赵成是个老顽固,看不惯胡人的所作所为,极力反对向胡人学习。

赵武灵王怎么说也是赵国的帝王,纵然赵成是他的叔父,也要遵循君臣之礼,不能说骂就骂。这是犯上之罪,要砍头的。

不过,赵武灵王胸怀宽广,非但没治赵成的罪,还顶着骂声苦口婆心地给赵成做思想工作。

赵成虽然一时糊涂,但也算是个顾全大局的人,终于被赵武灵王感动了,支持他学习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趁热打铁,号召臣民百姓改穿胡服,并积极招募勇士、训练骑射。一时间,赵国掀起一股“胡服骑射”之风。

通过胡服骑射,赵武灵王终于训练出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征服了中山、林胡、楼烦等地,修建了一段起于阴山止于高阙的长城,设置了云中(内蒙古托克托县)、雁门(山西右玉县南)和代(河北蔚县)三个边郡,防备来自北方的犬戎。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称得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先行者。这一思想,直到清代才被思想家魏源明确提出。

赵武灵王这一番改革,大大提升了赵国的军事能力。然而,此时的犬戎也不是等闲之辈,经常越过赵国的长城,对赵国进行侵扰。

在犬戎看来,中原列国没什么可怕的,只要犬戎高兴,想打谁就打谁。虽说匈奴也吃过很多败仗,但他们往往越挫越勇,只要稍有实力,就会攻击周边的国家。

直到有一天,犬戎遇到了赵国的一位大将,被这位大将打得落花流水,这才领教到中原国家的厉害。

这位赵国大将是谁?强悍的犬戎是怎样落败的?下面,就将看到那段精彩的历史。

悍将李牧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有效地制约了犬戎的侵略。但是,到了赵孝成王时期,犬戎各部的军事力量逐渐强大起来,不断侵扰赵国北部的边境。

这个时期,中原人给犬戎起了另一个名字——匈奴,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沿用了这个称呼。

赵孝成王远没有赵武灵王有气魄,在他当政初期还得依赖老娘赵太后主持大局。不过,赵孝成王也算是个贤君,他对匈奴的所作所为非常气恼,便派大将李牧镇守雁门关,封锁匈奴进兵赵国的人口。

李牧来到雁门关后,仔细考察了当地的地理民俗,发现这个地方比较荒凉,人民生活水平不是很高。

这一情况让李牧犯了难,打仗需要充足的军资,粮饷、武器、军工……都得花钱。可是,当时的赵【“文】国面临强秦和燕国【“人】的威胁,赵国的主【“书】要军资都用在了防【“屋】备秦国和燕国上了,赵孝成王拨给李牧的军资少得可怜。

俗话说,人为财死。战国时期经常发生战乱,很多百姓流离失所,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那些参军打仗的兵将,无非是图个温饱,挣点军饷。

军队没钱,哪儿还有兵将给你卖命啊。总不能一边喝着西北风,一边拼死杀敌吧,兵将们还没傻到那个程度。

李牧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军资问题。他灵机一动,向赵孝成王申请了两项权利。

第一个权利是,李牧独揽雁门关一带的军政大权,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第二个权利是,李牧掌握雁门关一带的税务权,当地的田赋税收都归军队所有,用作军事开支。

赵孝成王也感觉到拨给李牧的军资确实不多,就批准了李牧的申请。

有了权,也就有了钱。大把大把的银子涌进了李牧的帅府。

不过,李牧一两银子也没贪,他把这些钱都用在了军政建设上。

李牧是个杰出的军事天才。他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大致包括:将边防线的烽火台加以完善,派精兵严加守卫,同时增加情报侦察人员,完善情报网,及早预警。

李牧这套措施,在几百年后的欧洲新罗马帝国得到了推广。可见,李牧在备战方面确实很有一套。

只加强军工是不行的,打仗还得靠战士去拼杀。接下来,李牧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抚恤士兵。他规定:每天都得宰几头牛犒劳士兵,每逢月底按时发给士兵军饷。

这么好的待遇,很令士兵们感动。大家天天夸赞李牧,李将军真比我们的亲生父母还要好啊。

动嘴皮子简单,舞刀弄枪就难了。士兵们受了李牧的恩遇,也不好意思偷懒耍滑,个个身先士卒,积极练习骑射作战技术,很快就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雁门关镇守了一段时间,士兵们发现了一个问题。李牧对他们这么好,让他们加强训练,不就是为了抗击匈奴嘛。可是,李牧竟然下命令说:“一旦匈奴入侵边境,所有兵将都要立即退人城堡固守。哪个胆敢逞英雄与匈奴交战,格杀勿论。”

对于李牧的这条命令,士兵们感到很蹊跷,但也没人细究。毕竟,这样的命令对士兵们很有利。

就这样,一晃三四年过去了,士兵们一直严格遵守李牧的命令。虽然李牧手下的兵将们没有杀敌立功的机会,但也没有任何人员财产的伤亡和损失。如此备战,何乐不为呀!士兵们对李牧的战略部署没有丝毫成见。

不过,赵孝成王听说了李牧的所作所为,就不高兴了。好你个李牧,我给了你特权,是为了让你给匈奴点颜色看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么多年来,你非但不举兵攻打匈奴,反倒龟缩在帅府里,这让我堂堂大赵国的脸面往哪儿搁呀。

赵孝成王便派使者到雁门关责备李牧,要他振作一些,好好跟匈奴打几仗。

匈奴也对李牧很有看法。什么赵国大将,纯粹就是个胆小怕事的缩头乌龟,你这样的人根本不配与我匈奴交战。匈奴就经常到雁门关骂战,但李牧一直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总之就两个字:不战。

匈奴被李牧惹毛了,多次强攻雁门关,但始终攻不破李牧的防守。

赵孝成王也终于被李牧气坏了,李牧啊李牧,你真是丢尽了赵国的脸,你干脆回京城吧,别在雁门关耗着了。赵孝成王召回了李牧,另派了一名大将前去代替。

新将领一到雁门关,立即全盘否定了李牧的战略部署。每逢匈奴入侵,他就出兵迎战。可是,匈奴兵将实在太强悍了,新将领每次都出兵不利,损失惨重。

一年下来,这位新将领不但没压制住匈奴的气焰,反而让赵国损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糟糕的是,自从新将领与匈奴交战以来,雁门关一带的百姓们就没过上安宁日子,连日常的耕种和放牧都没法顺利进行。

这件事传到京城,赵孝成王权衡一番,觉得当初李牧的战略还是不错的,起码不受损失,便想再次启用李牧。

没想到,李牧摆起了架子,故意装病,拒绝面圣。

赵孝成王火了,派人下去跟李牧说,只要你剩下一口气,也得去雁门关带兵。

李牧让来者向赵孝成王传话,我去可以,但还是老话,雁门关的军政大权归我所有。

赵孝成王没辙,只好准了李牧。

李牧到雁门关复任后一如既往,按兵不动,只顾守关。

匈奴听说李牧回来了,感到很失落。哎,碰到李牧这个闭关不出的胆小鬼,匈奴的威风都被他耗尽了。

李牧真的胆小怕事么?当然不是,这其实是李牧的韬晦之计,目的是先麻痹匈奴,再以待时机痛击匈奴。

李牧雄才大略,早已制定了诱敌深入、设伏歼灭的计划。他对匈奴佯装软弱,却鼓舞手下将士们伺机杀敌。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李牧发现匈奴经常骚扰雁门关一带的居民,有时竟然明目张胆地到关口耀武扬威。他们认为,以李牧的为人,根本不敢出来迎战。

这番情景让李牧认识到,匈奴已经彻底被他麻痹,赵军奋起反击的时候到了。

李牧很快把将士们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以前我以逸待劳,从不出兵匈奴,是以韬晦之计麻痹匈奴,现在时机已经成熟,该轮到我们大展手脚了,大家有信心誓死杀敌吗?

李牧手下的将士天天受到犒赏,早就下定了誓死效忠李牧的决心。现在听说时机已到,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冲上战场跟匈奴大干一仗。

但是,李牧并未急于杀敌。忍了这么多年,也不差这一时。他精选了战车一千三百多辆,骏马一万三千多匹,强兵悍将五万余人,优秀射手十万人,开始进行严格演练。

一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