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08远东狂人- 第3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室副官的军衔不高,但是前途无量,现在的独立骑兵师师长就是当初侍从室的一名副官。

  “总统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的意思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要把你外放,让你去基层部队里表现表现。说吧,你是想做参谋部的工作,还是想做部队主官?”蒋方震问道。

  “职部不敢挑三拣四,参谋长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朱瑞也是机灵。

  “你对李协和这个人怎么看?”蒋方震话锋一转,询问朱瑞。

  朱瑞迟疑片刻,说道:“我与此人只是有过一面之缘,说不上了解,不过听说此人性格刚强,是那种宁折不弯的汉子。”

  蒋方震点了点头,说道:“我的意思,让你去协助李协和整顿部队,先把他的部队改编为国防军,然后再回过头来整顿许司令的闽军。”

  蒋方震的安排倒是有些让朱瑞惊讶,李协和就是李烈钧,此人也是同盟会高级干部,在对待“广东事变”的问题上,他要相对积极一些,不似许崇智那般“中庸”,至少抢在报界公开报道“广东事变”之前拍发了一封通电,谴责龙济光发动武装叛乱,并号召同盟会员响应中枢。维持广东和平局面。

  李烈钧的部队目前分散驻扎在杭州周遍地区,还有一支部队进驻了南京,要想整顿这支部队的话,就必须先将其收拢起来。

  “参谋长的意思是,现在就着手整顿?赣军不去福建?”朱瑞问道。

  “闽军回福建,赣军不去福建,而是留守杭州,迎接南京那支北洋军过来接防。”

  蒋方震的话让朱瑞明白过来,现在中枢决定将徐宝山、孟恩远的北洋部队调到杭州接防,再从江西调一部分阎锡山的赣军到南京,弹压地面。如此这般调动,基本上就算是把这些地头蛇的根基给动摇了,到了杭州,人生地不熟,北洋军就成了飘萍,中枢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徐宝山、孟恩远也就别想蹦达了。

  但是徐宝山和孟恩远会不会派军队到杭州呢?很难说,所以,蒋方震才要把李烈钧的赣军部队留在浙江,看住北洋南进第一军,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只调许部闽军去福建,这兵力是不是单薄了些?”朱瑞问道。

  “许部闽军万余人,兵力确实稍显单薄,但是别忘了,福建的留守部队已被同盟会调走大半,用来进攻广东,现在福建空虚,万余人的部队就足以应付局面了,如果入粤闽军调头返回福建,我们的目标就达成了,没有必要与之硬碰,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我们的战略目标就是拖住那些忠于同盟会的闽军部队。”

  “但是,许司令肯不肯带兵去福建呢?”朱瑞问到点子上了,这让蒋方震也是迟疑了一下。

  “中枢命令在前,浙江协饷在后,许汝为不敢不去。另外,到杭州之后,你马上赶去李协和那里,务必尽快将他的赣军收拢起来,整编为国防军,我们带的这批军火,也优先分给赣军。”

  蒋方震向朱瑞亮明了自己的意图,朱瑞也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他的意思,点了点头。却也没再说什么话。

  ……

  这艘客船全速航行,很快就驶入了钱塘江,五个小时后,终于看见了杭州。

  由于南京方面与杭州船局联系不畅,沿江码头都停满了船只,没有泊位,这艘装运着军火、军装的客船不得不继续向杭州上游江面驶去,并在南星桥码头找了一个泊位抛锚。

  蒋方震指挥几名副官,从附近召集民船,开始将军用物资往码头上搬,与此同时,杭州城防司令部也接到了船只抵达的消息,于是派人过来接应。

  许崇智没有亲自赶来,只是派了他的几名副官,并带来了一个步兵营,保护军用物资。

  蒋方震留下几名副官指挥卸货,然后带着朱瑞进了杭州城,赶去城防司令部会晤许崇智。

  但是到了司令部,才得知许崇智刚刚离开,去笕桥兵营巡视去了,于是蒋方震又赶去笕桥,但是到了那里还是扑了个空,再问,许崇智又去了高桥兵营,这一下,蒋方震悟过来了,许崇智这根本就是在躲他,不想现在见他。

  带着一丝疑虑,还有一点点的火气,蒋方震和朱瑞赶回了城防司令部,让参谋们将最近两天的报纸、电报都找来,两人仔细一看,这才明白许崇智为什么神龙见首不见尾。

  就在昨天,中枢已正式宣布“广东事变”为“武装叛乱”,并已调遣各路大军南下广东,海军也已行动,而发动叛乱的龙济光也已被宣布为“叛乱分子”,参与事变的同盟会会员也享受了同样的待遇,都成了民国的叛乱分子,更为重要的是,就在今天上午,国会再次开会,通过决议,正式宣布“同盟会”已成为历史,今后,谁敢再以“同盟会”名义活动,谁就是在分裂这个国家,他就是共和的敌人。

  难怪许崇智躲着不见蒋方震,感情他这是在闹意见呢。

  蒋方震放下报纸,淡淡一笑,将一名许崇智的副官叫了过来。

  “去,告诉你们许司令,就说晚上我请他吃饭,薄片火腿、干菜焖肉、鱼烧豆腐、叫花童鸡、糖醋里脊、鸡火蹄筋,都是他最爱吃的钱塘菜。我等他到晚上八点整,过了八点之后他还不来,那么,我就回武汉去了。”

  副官有些为难,但蒋方震脸一沉,副官只好离开司令部去找许崇智。

  朱瑞问道:“参谋长,如果许司令不过来,你真的回武汉?”

  蒋方震苦笑,说道:“就算他真不过来,我也不会回武汉。不过我相信,他一定会过来的,我了解这个人,只要他耍起了性子,那就是说,他的内心在做着激烈斗争,这个时候,也就是劝他转变立场的时候。”

  第一卷 时代先锋 第439章 铁路雄心

  第439章 铁路雄心

  秋意渐浓,北方已显出几分萧瑟。铺满街道的枯枝落叶更增添了这种肃杀的气氛。

  这里是北京,冠盖云集之所,政令所出之地,天子脚下,就连百姓走起路来,也带着几分傲气。

  天气渐凉,街上的行人也是渐少,偶尔几个熟人在路上碰了面,也依旧是前清时候的礼节,打千、碰肩膀,说几句吉利话,或者干脆还是那句“吃了么?”,总之一句话,老北京还是老北京,并没有随着共和时代的到来而发生根本改变。

  街上的馄饨摊也依旧使用的是前清时候的布幡,只不过有些讲究的摊主在那布幡上写上“铁血共和”这四个字,这与**军的战旗上的那四个字是一模一样,所图的不过就是为了多招揽些生意,现在青年人开口“铁血”,闭口“共和”,见了这“铁血共和幡”也就格外亲切一些。于是,这些馄饨摊的生意也就比其它的馄饨摊好许多,所以,越来越多的馄饨摊掌柜也学会了这一手,这老北京的馄饨摊到底是沾染上了些新时代的气息。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食客都会特意选择这种“共和馄饨”尝鲜,尤其对于那种很不讲究吃喝的人来讲,这大冷的天,喝碗热乎乎的馄饨,就是为了暖暖手脚,也暖暖这颗不知是凉还是热的心,这年头,能喝碗热乎乎的馄饨,就已经是很满足了。

  作为一个不怎么讲究吃喝的人,此刻,詹天佑先生就坐在一个没挂“铁血共和幡”的馄饨摊前,捧着碗热乎乎的馄饨,正喝得痛快,旁边坐着他的几名助手,也是捧着海碗大口的喝着热乎乎的馄饨。

  詹天佑,字眷诚,出生于清咸丰十一年,即公元1861年,广东南海县人氏,但是祖籍却是安徽婺源县,当年詹氏曾祖一辈为了经营茶叶买卖,于清乾隆年间举族南迁广东,并在广州辖下的南海县定居下来。曾、祖、父三代均经营茶庄,算是半商半儒的小康之家,但是传到詹天佑父亲这一代时碰上了“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爆发,国门洞开,詹氏茶庄的生意也遭到冲击,经营不下去了,家道也就此中衰,供养詹天佑读书已是非常吃力,迫不得已,在詹天佑十一岁时将他送往美国读书,因此,詹天佑也幸运的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公费留学生。

  当时的满清朝廷有感于外国船坚炮利,急于“师夷长技以制夷”,因此在沿海地区公开招考有资质的少年去美国留学,由于家境较好的人家不愿爱子去外国吃苦,因此,中国的第一批公费留学生基本都来自贫寒家庭,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到了美国之后,詹天佑寄居在康涅迪格州威斯哈芬海滨男生学校校长诺索布先生家中,与他一同住在那里的还有一名中国留学生欧阳赓。两个中国少年在那里一住就是六年,即使中国留学生都搬到了留学生事务所集中居住管理,但是詹天佑和欧阳赓却依旧住在诺索布先生的家里。

  在读完了预科学校和高级学校之后,詹天佑本欲报考美国海军学校,但是却遭到拒绝,在诺索布一家的建议和鼓励下,詹天佑改变初衷,转而报考耶鲁大学理工科土木工程系,这一决定无论对他本人来讲,还是对中国来讲,都意义深远。

  在耶鲁大学苦读三年之后,詹天佑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哲学学士学位,他本欲在美国继续深造,但由于清廷发现留学生思想过于“离经叛道”,遂决定终止留学计划,并命令所有留学生立即回国,詹天佑不得不放弃了深造计划,与欧阳赓跟着留学生们一同返回国内,而这时,他们离开故乡已经差不多十年了,而且,在回国的所有留学生里,也只有这两个人获得了大学学位。

  回国之后,等待詹天佑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歧视和冷遇,即使是洋务派领军人物李鸿章,也对留学生们剪去辫子的行为很是不满,但是不满归不满。洋务派还是需要技术人才的,于是,李鸿章大笔一挥,在美国学习铁路工程的詹天佑就去了福州船政局,做了一名轮船驾驶员。

  之后的七年间,詹天佑一直与铁路无缘,直到1888年,为了从开平煤矿向北洋军港运输煤炭,清廷决定延长唐胥铁路,修建芦台至天津的铁路,并在天津设立中国铁路公司,任命伍廷芳为公司经理,也正是这个伍廷芳,才真正使詹天佑学以致用,从此,中国的铁路事业终于出现了中国铁路工程师的身影。

  从唐津铁路到唐古铁路,从唐古铁路到古滦铁路,詹天佑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而那座滦河铁路桥的修建更使他声名雀起,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也正式将他吸收为会员。

  但是国家的衰微不是个人力量可以挽救的,甲午战争的战败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使得中国更加虚弱,作为一个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也无法对抗历史大势,从1895年到1905年这十年间,他仅仅参与或主持了萍醴铁路、关内铁路、关外铁路、西陵铁路等数条零星铁路的修建工作,这些铁路的总长度加起来也不过九百余公里,与詹天佑铁路强国的目标相去甚远。

  日俄战争爆发之后,出于国防需要,清廷决定利用关内外铁路的余利修建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但是由于关内外铁路的余利都存在英国汇丰银行,英国公使要求清廷在修建京张铁路时雇佣英国工程师,可是另一方面,俄国又借口与清廷签有条约。规定长城以北的铁路不得由中、俄两国之外的第三国修建,必须雇佣俄国工程师,英国与俄国相持不下,清廷谁也不敢得罪,最后干脆咬了咬牙,决定使用中国工程师修建京张铁路,于是,詹天佑再次得到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为了修建京张铁路,詹天佑殚精竭虑,不过没等铁路完工,“戊申**”爆发了,京张路工程随即停工,清廷完蛋之后,京张路工程仍是迟迟不能复工,原因很简单,经费无着,北洋集团连军费都无法保证,哪里还有资金去修铁路?

  直到徐世昌下野,赵北接任民国大总统之后,京张路工程才得以复工,在赵大总统的督促下,财政部以罕见的高效率完成了关内外铁路余利划拨工作,现在,这笔修路资金归詹天佑直接掌管,铁路的修建进度自然也大大的加快了。

  本来,按照詹天佑的意思,京张铁路不全线通车,他就绝不越过长城南下,但是他毕竟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不是国家元首,什么时候调他回京述职,这得赵大总统说了算,而现在,詹天佑就是到北京拜会民国大总统赵北的,这也是两人第一次面对面的说话。

  现在京张铁路基本上已经全线完工,但是尚未举行通车仪式,此次詹天佑南行北京。他是坐了一列工程车赶过来的,这时刻表是没有的,一路走走停停,竟然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几个小时赶到北京,结果到车站接他们的人没去,詹天佑只好带着几个助手在馄饨摊前先吃顿早饭,并等候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