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伐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伐天下-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他们都是暂时性的,赵抗同时规定,赵国国内所有的奴隶均为暂时性的,最长期限为三十年。其实就是强制劳动而已,伙食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赵抗派专人负责并亲自过问,对这些北方人来说,生活水平甚至不降反升。而只要劳动三年便可以成为赵国的国民,享受应有的各种待遇,甚至还发给每人十亩质量还可以的耕地。由于奴隶制的出现,赵国被判处死刑的人倒是大大减少,他们也因此多了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但若重犯的话,那就会被立即处死。
  但是对于有劳动能力(几乎全部都是,没劳动能力的根本不会带到南方)却抗拒劳动的人,赵抗处罚起来可是毫不手软的,第一次鞭二十,再犯就立即处死。这些当初的“顺民”听话得很,前后也就只杀了几十个立威。赵抗宣布官府可以出借低息小额贷款,以救居民之急,而年利率超过二成的高利贷将不被法律承认,所以被利滚利逼得走投无路的情况便很少有了。但是南宋(好像整个宋代都这么规定)法律中借款无论时间长短,利息不得高过本金的规定,则被赵抗废除了。因为蕃客的财富之所以能迅速增值,很大程度上就是钻了这个空子。他们每次出海前,必定会向官府大量举债,以增加本钱,如果航海中遇难,人都死了,自然还款就谈不上了,如果没出事,以航海贸易的惊人利润,还钱还不是小意思?结果这样一来,宋代官府的人道做法,反而令蕃客们轻易地一本万利,在不长的时间内发展成为足以动摇南宋根基的庞大势力。而由于航海的高风险性,宋代官府的贷款亏损严重,当然,其中也有相关官吏受贿而对求贷者审查不严的因素。
  赵国的新规看上去完善了很多,但是,由于从官府贷钱太容易,很快便有人借钱花光后赖帐,这些人还为数不少,于是赵抗很快又规定,有这种行为的人全都贬为奴隶。借债形成的奴隶最多只有十年,而那些游手好闲、整天想靠别人养活的人,则要吃些苦头了,如果还顽固不化的话那便是死路一条,这样一来,没过多久赵国的风气就硬是被扭转了过来。
  于是,不管之前欠债多少,只要向官府申明无力偿还,并将所有家产赔付完毕后,再去当最多十年奴隶便都一笔勾销,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平衡。这只是对他们还不起债的惩罚,至于欠债,放贷人就自认倒霉吧,官府可是不会代还的,反正你获得收益,便也得承担些风险不是?
  

第二百一十七章 挥金如土
更新时间2010…8…15 11:23:37  字数:2403

 岛内造船业的奠基人刘明,在建国后不久来找赵抗,他也不客套,毕竟刘明也是老资格了,来台湾时又年轻(所以受礼教影响小,当然,出身低贱也是一个原因。),而且又没在赵抗的直接领导下干过,所以面对赵抗并不怎么犯怵,很快便提出了他的要求。刘明的来意很明确,要钱的!
  “什么?你要五百万金币的开发经费?”,赵抗一听之下立刻站了起来,差点就破口大骂了,“你干脆抢钱去好了!”
  “不光是开发经费,还包括几艘样船的建造费用,以及那些损毁船厂及码头的重建费用,三百万可能够用,五百万肯定够。”,刘明答道。
  赵抗很快便冷静下来,沉声问道,“你打算搞什么东西,居然要这么多钱?”
  刘明的眼中射出炽热的光芒,“我们要造出能够抗御台风的超巨型船!”
  赵抗对新事物始终有着很大的兴趣,一听之下就来了劲,“有点意思,说来听听!”
  “主要是两种船型,一种是轮船,目前我们的轮船长宽比小,耐波性较差。所以这种新型的轮船在宽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加长,达到四十八车,速度也比以前更快。唯一的缺陷就是转向性略有下降,但对于以远程攻击为主,又天然克制小船的轮船来说,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而根据陛下上次视察时提出的改进意见,我们调整了舱位,这样大的船体标准载员只有五百人不到,上面装备巨型床弩八十张,并且按陛下的要求下设转盘,使得那八十张床弩可以向同一方向射击,威力极大。这种新型轮船一艘的战斗力就相当于三艘老式轮船,但造价仅仅比老式轮船高三成而已,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兵员数量。”,刘明越说越兴奋,简直是吐沫横飞,“话说回来,要不是船厂被毁,我们也下不了这个决心,毕竟新建一个船坞的代价还是很大的。现在反正得重建,正好干这个!”
  “好东西啊!”,赵抗根本没注意到刘明的吐沫已经飞到自己身上,他再次站了起来,不过这次却不是因为生气而是因为高兴了,“新式轮船要多久才能定型?”
  “其实已经基本定型了,只要钱一到,立刻就可以开始建设新船坞进行批量生产,陛下当初关于标准化和细化分工的指示真是太英明了,现在我们造船的速度比以前快了足足一倍,成本也降低了两成多。”,刘明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由于在局部结构上我们也进行了改进,新型轮船的结构强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抗住台风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除非运气太差,驶入了风力最强的区域。。。。。。”
  “好啊!对了,你刚才说是两种船型,还有一种呢?”,赵抗兴奋得直搓手。
  “新型轮船是战船,而另外一种则是军民两用的了,它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帆船,按目前的设想,船长会超过五十丈,宽度则超过十五丈,有效载重可以达到十万石,如果用于运送兵力,水粮由其他船只供应的话,一艘载人五千也不是不可能。”,刘明尽量描绘出美好的蓝图以吸引赵抗,毕竟没他投资一切都是空谈。
  “还能造得更大吗?”,赵抗突然问道。
  “造得更大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再想增大的话成本会急剧上升,船的坚固程度也会受到影响,反而不划算。”,刘明解释道。
  “这样啊,等等,照你一开始的意思,这种船也一样可以抗住台风?”,赵抗眼神闪烁不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是的!”,刘明信心十足地保证道。
  “好,那我就拨五百万金币的经费给你,可不要令我失望啊!”,赵抗终于下了决心,他还真是舍得。。。。。。
  自江晨星走后,赵抗一直有点担心,因为在南洋的密林之中作战是很辛苦的,中国古代很多名将都在这上面栽了跟头。但是,事实证明赵抗多虑了,近卫师的捷报很快便送来了,他们几乎是在以每三天就灭亡一个国家的速度急速推进,这实在是太夸张了!
  最后,南洋叛变的众多岛国除了实力最强的三佛齐以外,全部被灭,累计斩首超过三十万之众(含抵抗平民,以后简述大战结果时都是如此,不再赘述)。而忘恩负义、一度反水的三佛齐在见识到近卫师的恐怖战斗力,确认他们比当初居鹏率领的联军更为可怕之后,也立即献上了降表,并将爪哇岛割让给赵国,立约说愿意永为赵国藩属,万世不变。而江晨星考虑到近卫师虽然连战连胜,但是士卒都已经极度疲劳,便同意撤军回国。于是南洋的战事暂时结束,而近卫师的将士们也可以回去和他们的新婚妻子补完蜜月了。。。。。。
  赵抗最后还是接受了三佛齐的降伏,因为如果对南洋国家采取斩尽杀绝的态度,那么中南半岛上的国家肯定会团结起来防范赵国,而一直臣服于赵国的那些铁杆附庸也会离心,对以后的军事行动可是很不利的。再说赵国目前虽然人口大增,但还不足以完全控制如今已经相当广大的国土,暂时把金州留给三佛齐,多个听话的仆从国也算不错。赵抗比较奇怪的倒是江晨星怎么可能如此顺利地就大获全胜,毕竟他对当初居鹏的南洋攻略只有着粗略的了解。
  经过江晨星的解释,赵抗感到自己亏欠居鹏的实在太多了。当初居鹏的南洋攻略,一方面锻炼出了军队在雨林中作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当地人心中留下了无法战胜的恐怖形象。再加上当初南洋攻略后,南海各岛国之间开始变得猜疑和不信任,即使后来齐刷刷地背叛,也没能团结起来。江晨星以强大的实力,收拾失去地利且异常分散的弱小之敌,取得这样的战绩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靠着赫赫战功,江晨星已经成为了赵国的第二号人物,其升迁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江晨星自己也很兴奋,权力欲颇强而且相当好战的她几乎有些飘飘然了,却没想到她这样的地位并没持续多久。。。。。。
  虽然公务繁忙,赵抗还是尽量抽出一些时间到学院去教课。因为时间有限,赵抗也不可能传授多少知识,所以他很明智地选择了杂学课。主要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形成合理高效的思维方式,这样对他们将来更有利。赵抗现在也正式开始传授“天骄”营武功,在赵抗和江晨星等超一流高手(比赵抗强的都算超一流高手。。。。。。)的言传身教之下,这群年轻人的武功进步神速。而赵抗一直关注的赵训,在武功上的天赋放到“天骄”营中只能算中上,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仇恨的力量,他练习是最刻苦的,进步也是相当地快。
  

第二百一十八章 学院事务
更新时间2010…8…15 18:17:34  字数:2308

 就学习的情况而论,赵抗收养的那些小孩,天分上似乎比起皇族出身的“天骄”营要差上不少,这也在赵抗的预料之中。在他看来,当筛选面进一步扩大之后,平民子弟中的佼佼者会比皇族成员更具潜力,但目前还不行,毕竟只是按二十取一的比例筛选的。要是这样就能胜过皇族成员的话,赵宋早就该亡了。不过那些收养来的小孩也有他们的优势,因为此前他们没受过什么系统教育,便更容易接受赵抗的观点,而“天骄”们则首先需要克服他们原有的道德观念,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赵抗收养的小孩中,已经超过十五岁的少年由于年龄较大,成长空间和可塑性要小得多,所以他们只接受一到二年的实用技能学习,便要开始工作了,其中的绝大部分是进入军队,有些成为战士,有些则成为军医。而年纪较小的那些人,则会学习更长时间,他们的未来也更光明,至于具备成为忍者潜质而被选走进行特殊训练的小孩,快乐则几乎注定与他们无缘了。但他们也是赵抗最关注的对象之一,当他们成长起来后,将被委以重任,并不仅仅是作为忍者。
  不管是轩辕学院,还是地方上的一般学院,教学都围绕着两大主题:“效率与实用”。因为摒弃了诗文书画等在乱世并不实用的课程,教学时也紧密结合实践,所以教授的速度比一般情况要快了数倍。一个资质还可以的少年,只要接受三年教育,而且自己还算努力的话,就可以成为很不错的人才了。唯一可能欠缺的大概是社交能力了,但是在赵国,像本土那样将精力过分投入到社交中,是没有多大必要的。因为在极度追求效率的氛围下,重视应酬的人将因为浪费时间而被其他人远远甩在身后。这在赵国残酷而有效的制度下,已经渐渐成了一种风气,大家也开始从最初的不习惯中适应了下来。他们这才发现,原来把那些虚假的表面文章抛去之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竟然会提高那么多,而求助于人也不再需要借助于复杂的人际关系,直接给出交换条件即可,赵国的官府则很好地起到了中介的作用,因此各项事业的进度都快得超乎大家的想象。而且这样一来,也同时限制了利益集团的出现。但遗憾也是有的,人与人之间显得冷漠了不少。不过在时间紧迫的特殊背景下,这点代价还是值得的。
  在扫除文盲的运动中,赵抗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汉语的方言实在太多了,在他想来,这与汉语缺乏标准的注音有莫大的关系。于是赵抗便和几个手下的读书人一起进行了总结,以汉语官话的发音为基础,设计了一些符号对汉字的读音进行标注,并大量印刷后散发到全国各地,这样一来汉语的方言问题总算有了解决办法。语言相通后,汉人喜欢内斗的老毛病,估计会得到较大的缓解吧。
  要做到这一切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因为陆续加入的新移民会不断将本土的不良习惯带来。可赵抗将自己的影响力发挥到了极致,最后不但那些新移民没能改变赵国的风气,反而是他们被同化为朴实而勇敢的人。当然,这只是赵国官方的说法,若没有赵国严酷的律法和强大的军力,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赵抗在这段时间内还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他对原有的四大情报部门进行了重组,以前由相璋管理的组织原有的情报部门已经转交给了赵抗,这一个部门赵抗没怎么动,现在他们主要负责从各国官方渠道获取情报。而“泰和珠宝行”则与“四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