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汉-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丽国皇

这种分裂行为自然是愤概得很他下令部队前去攻果却接二连三的吃了败仗只好向大汉天子求援。

正因为如此刘常满才把第一场练兵的位置定在了百济国。

历史上中国曾经多次攻打朝鲜半岛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标准的侵略行为从汉到唐除了宋朝不与高丽接壤之外几乎其他各朝代都打过朝鲜半岛。

然而朝鲜半岛却一直圪立不倒自始至终人家都做为一个完整的国家存在原因何在?就在于它的地形。

朝鲜半岛和中国之间隔着大江大山易守难攻不说和中国接壤的这一部分国土之内还到处都是崇山峻岭掌握了地形优势的朝鲜人当然是占尽了上风。

而且在历史上朝鲜半岛上的居民虽然广泛的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甚至直到七几年的时候韩国的教科书里七成都是汉字。(不过后来人家去中国化把这些都弄掉了……)

但是高丽作为一个民族却是实实在在的一个独立民族因此它具有民族独立性所以一直未曾被征服。

可如今对于刘常满来说机会来了。

既然高丽国王向大汉联邦圣天子求援刘常满没有理由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于是他当即下令让大汉国第五防区主将周勃带兵前往百济国协助高丽国王平息内乱。

大汉国第五防区虽然只有三万常驻部队但战斗力却精悍之极带兵的又是大汉国有名的猛将周勃因此到达地方之后仅用了短短半个月就彻底的平息了百济的叛乱度之快让高丽举国上下都瞠目结舌。

但打下百济之后大汉国的军队并没有撤离。

按照大汉皇帝的说法因为百济这个地方“民情殊异民风凶悍恐大汉队撤离后仍成盗贼渊。”因此他建议高丽国王将百济原来的地方划成一个自治领由高丽、大汉国、百济三个方面组成联合部队在此维持安定局面。

高丽国王正忧心此事听大汉皇帝一说当然同意——其实他不同意也没办法别看周勃这次前来只带了两万人马但想要灭掉高丽国那也算不得什么难事。(那时候高丽国只有大概如今朝鲜半岛的一半百济更是只有一角。)

在百济驻军之后大汉皇帝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考虑一件事情:东征扶桑。

要东征扶桑先当然得找一个借口不过百济的叛乱已经给了大汉皇帝一个极好的借口:在平叛的过程中现不少扶桑国的人在帮着百济人。

要说起来如果不是后世对于日本人的印象太坏按这个时候的形势刘常满是没有理由前往征服扶桑国的。也正因为如此大汉国所有的臣子都不明白大皇帝这到底是要做什么。

要说起来日本的神武天皇正是徐福所以扶桑国也算得上中正宗的中华藩国。虽然它加入联邦的时间比较晚但怎么说也不到罪至讨伐的地步。大汉皇帝的那个说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借口。

不过要说起来大汉皇帝可没说自己要去征服扶桑国他的诏令里说的是:“朕闻扶桑之国民众甚少而地旷狭故令大汉将军周勃率兵两万、百济、高丽役夫三万前往屯田。”

可是中华联邦名下的各属国根本只是名义上的你大汉国跑到人家扶桑国屯个什么劲的田?这不明摆着侵略吗?…bsp;可是大汉皇帝的态度极其坚决。“他就得从现在开始就让这些日本人知道在老祖宗面前他们得老老实实的!他们侵略中国时候不是鼓吹要建立什么狗屁的大东亚共荣圈吗?今天老子先去把他们给共荣了!”

“凡我大汉子孙须得在扶桑国常驻精兵两万人由各藩国轮流向扶桑国输入罪犯著为永例!”甚至到了最后大汉国皇帝的遗诏里还专门有这一句。令大汉国臣子都茫然不解不明白大汉皇帝为何如此在意这偏处海岛的区区小国。



第五卷 盛世 第三十四章 扶桑攻略之分裂

朝鲜半岛因为它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在文化状态上一直保持半独立状态的话那么日本四岛就更因为它偏处海上所以一直保持了一种相对比较独立的文化展状态。

不过在大汉国的时候日本的文化状态还完全没有展到后来独立于中国母文化进而反哺中国文化的地步。(朋友们别骂我日本文化展到后来在很多方面已经反哺母文化了这是史有明征的。比如我们现在运用的很多词汇如演绎、综合、干部、主义等词都是由日本文化里反哺回来的并非我国创造的。)

那个时候整个日本国的人口也不过二十几万人而且在徐福渡海前往之前日本国基本上处于一种比较原始、蛮荒的状态全靠徐福到达日本后带去了中国的科技文化日本国这才稍有展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国家。

大汉皇帝明白凡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老百姓们对于生儿育女那都是非常热衷的因此上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小日本从汉朝时候就解决那才是最好的。…电脑小说站bsp;倘若过了几百年以日本人的繁殖度倘若全国有了上百万人后。那个时候形成地力量就不一定是大汉国所能够制的了。毕竟以这个时候的战舰条件隔着汪洋大海的话很难再去征服日本。

不过这个时候不一样大汉皇帝只需要派出两万军队只要能够顺利的到达日本就足够征服整个日本了。其实大汉皇帝也不是想征服日本。他只想限制着日本国。让它永远不可能展壮大也就是了。

毕竟日本国远离大汉本土。想控制飞地那是很不现实的想法。

大汉历二十九年周勃率领的批五千人终于顺利到达扶桑国。扶桑国此时的“天皇”乃是徐如意——看样子如意这个名字在汉初地时候也算得上是好名字了正是徐福地儿子。

听说大汉天子派将军前来日本“帮助”日本开土地。徐如意当然有些抵触不过看了大汉国地军威之后徐如意甚至根本没有号召自己的部队。

徐如意这个时候能控制的实际地盘其实也就只有本州岛上很小的一块儿纵然召集部队也不过几千人罢了。

可他召集的那几千人都只不过是些渔民。拿什么来和大汉国有名的天军相对抗?因此徐如意审时度势。当即决定按照大汉皇帝的意思把这支部队先接过来再说。

待周勃地消息传回长安已经是半年以后了。

“太尉臣周勃敬禀大皇帝陛下:自到扶桑国后。除五千军队外又6续有高丽国民夫八千人百济国民夫五千人前来。如今日本各地人口稀少土地闲置极多因此臣奏请皇上增派罪犯、民夫前来军队可不必再派矣。”

“按扶桑国共分四岛如今扶桑国王徐如意自居本州岛南臣居本州岛北。臣以为可让高丽国人居于九州岛百济国人居于北海道岛而罪犯囚人则居于四国岛。再请皇上册封一位亲王前来统领扶桑国。”

接到周勃的汇报之后刘常满扑的一笑。要说起来周勃年龄也已经六十多岁了但却依然害怕自己把他扔在扶桑国不让他叶落归根因此这才请自己派一位“亲王”前去统领扶桑国事宜。

听周勃的意思如今在扶桑国内日本四岛上周勃的势力竟然占了大部分。想想也是人家日本这个时候总共就只有二十几万人而被徐如意真正统一的连十万人都没有算到大汉国也仅算得上是一郡之地的人口。

不过派一位“亲王”前去统领扶桑国事宜的想法刘常满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在刘常满地意思中他是要让日本四岛永远地分裂成几个小国家最好是一个岛上就有三四个国家让他们一直处于内乱当中无瑕展壮大。

而让他们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日本岛上造就几个价值观念极难融合的族群了。

于是大汉皇帝决定令新齐国、新燕国都将国内实在难以收服地印第安人部落全都送到日本四岛上让他们也住在本州岛上。

又从西域各小国中招募了一批人把他们也运到日国岛。

最后大汉皇帝又册封徐如意为“扶桑国主”然后册封在日高丽人的领为“日本国主”在日高丽人领为“九州国主”在日印第安人部落的领为“本州国主”大汉国在日部队领为“扶桑总督”。

而西域去的人因为人数较少则被分别封为“阿瓦亲王”“阿刺亲王”“阿依亲王”“阿罗亲王”分别居于四国这么一个小小的岛上。

这样一来再加上分封的七个日本土著大部落小小的日本四岛上竟然有十六个势力同时共存而拥有全国范围内权限的也有三四个势力。

“小样儿的小日本你们不是说要把中国划成七块分别吞食消灭么?那好得很我们走着瞧看到底是谁做得更好!”大汉皇帝在心中想道。

果然不出大汉皇帝所料就在分封后不到半年时间中日本岛上就开始争斗了起来。而身为扶桑总督的周勃因为处理这些事情没有什么经验因此大汉皇帝严令他不得平息干戈只是让他不管谁被打得只剩最后一口气时就出面救下然后暗地里资助于他好帮助他东山再起。

照大汉皇帝估计照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这些国家之间就会陷入长期的仇恨和争斗当中到那个时候这个扶桑总督其实也就没必要再存在了。毕竟大汉国要遥控一个手握重兵的总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而且只要日本陷入战乱之中而且又给塞了这么多民族进去那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呢?

“也可能我这么做也解决不了以后出现小日本的事情。毕竟对于日本国来说在这个国家的内心深处一直存在着一种恐慌这完全是因为那种孤悬海外的无依无靠感产生的只要它展壮大了就一定会想办法往大6展的。”

“造成它这种思路的乃是一种先天性的毛病实在没法治呀!但老子又没那个本事真的把日本岛给炸沉了。只要日本岛上有人有国家它就一定会犯这个毛病的。”虽然占据了日本国大汉皇帝其实心里更苦恼了。

这日本国这个时候甚至连雏形都没有但大汉皇帝一想到后世日本人对中国所做的一切就禁不住更要想办法把它所能造成的危险消弥于无形。

“大汉国皇帝、中华联邦天子诏令:维扶桑四岛虽属大汉藩国却孤悬海外交通不便故大汉国皇帝有令倘若四岛之中有出类拔萃之士皆可到扶桑总督申请加入大汉国。一旦申请获得通过即可由扶桑总督派船送往大汉国居于大汉国本土钦此!”

这是一条釜底抽薪之计一旦扶桑国出现很优秀的人才大汉国便可以将这些人才都抢到大汉国去;而另外一条计策便是源源不断的把各国最重刑的罪犯都改为“流配海岛”大都送到了扶桑四岛让四岛的形势更加的混乱起来。

因此后世说起来在大汉皇帝治下中华联邦几乎各个国家的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档次唯有作为大汉藩国的扶桑国却成了真正的“垃圾场”各国各种各样的罪犯都被送到了扶桑岛岛上的情形一直混乱不堪。…手机小说站bsp;终大汉一朝扶桑岛的展一直被牢牢的压制着而日本的“天皇”则因为大皇帝的关系只产生了“神武天皇”徐福“平武天皇”徐如意。而徐如意的“平武天皇”仅仅做了二十年就接受了大汉皇帝的封号“扶桑国主”自愿上放弃了“天皇”的称号扶桑国的天皇传承从此不复存在。

而大汉皇帝其实也为扶桑国做过好事。

除了源源不断的往扶桑岛送罪犯之外大汉皇帝还把许多儒生都送到扶桑岛上让他们去“教化”这些蛮横无礼、混乱不堪的国民。

“儒家文化是阉割尚武精神最彻底的文化但在这个时候却是最先进的文化。慢慢的看着吧我就不信这些日本小鬼子会不中招!”刘常满在心里恨恨的想。



第五卷 盛世 第三十五章 扶桑攻略之文化篇

“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这是三字经里的内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是千字文里的内容。

经过儒家文化的长期浸淫中国文化里已经渗满了儒家文化的内容。儒家文化虽然在巩固封建统治方面颇有建树但另一方面它就象是慢性毒药一样慢慢的将中国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彻底的阉割掉了。

从汉到唐尚武精神就开始慢慢的消失。而到了两宋的时候尚武精神就完全的被消灭了中国人变得软弱怯战脆弱不堪后来竟然先被金后被元两次灭国“崖山之后无中国”不能不说与宋朝程朱理学不无关系。

到了明朝朱家王朝的时候出身底层的皇帝朱元璋已经连“外儒内法”都不相信了他决意抛弃儒家治国不行儒家所谓的“仁政”而是创造了一套利用宦官和特务互相制约的办法来进行一种彻底的“法治”。

可是这样的法治最后也失败了。而且没有了儒家思想的支持朱明王朝最后以一种极不体面的方式结束了:大明最后一任皇帝在闯王兵临城下的时候敲响了景阳钟。满城军民竟然没有一个人肯来助他于是他只好一个人孤零零地吊死在煤山上了。

反观在大明王朝之前的宋朝虽然末代皇帝蹈海而死随从赴死的却有军民十余万人与明朝皇室谁优谁劣。治国需要不需要儒家文化。那却也难说得很。

然而对于尚武精神来说。儒家文化是彻头彻尾的慢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