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汉-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代所以能提倡男女平等实在是因为工业化的展使得劳动对体力的需要降到了最低点之故——但实际上男女依然是不平等的这一点人人都心知肚明。

“治大国如烹小鲜”呀!老子的话一点都没有错。做为一个大国的统治者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得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才是。哪怕这样会导致政策有些滞后哪怕这样会显得过于保守拘谨可那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象女子参政诏这样的事情最多也就是天下臣民都象路上遇到的那个大嫂子一样听完之后哈哈一笑只当是听了个笑话。

可倘若不是这样的诏令而是其他诏令呢?会不会引起巨大的变故呢?刘常满心里有时候还真没有把握。

就象这抑商重农的政策吧历史上实行了上千年必然有它的原因在内。

刘常满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多聪明古代的顶尖人物也绝对不会比现代人笨蛋。很多时候他们实行的政策在后世看来很莫名其妙但在当时大部分却都是最佳选择甚至有的时候根本就是唯一选择。

就象儒教刘常满无论怎么想都想不出在农业时代还有什么教派能象儒教这样创建“君权神授”“大一统”“仁爱”等等学说来确定君王统治的合法性合理性确定皇帝管理天下的方法论的。

“可能我也算不得什么大本事的人吧!但只要我小心翼翼的做去总还是能把我的汉朝改变得更好的!”看着城内城外们脸上都洋溢着喜气刘常满的心里不禁也高兴起来了。

是呀单父城比起那个时候来面积扩大了一倍不止城里的百姓也都比秦朝时候过得看上去好多了。

“不管怎么说我大汉国的百姓们比起先前秦国的时候过得好了数倍吧?嘿嘿这总该算上有老子的一份功劳才是!”刘常满在心里笑着。



第五卷 盛世 第十七章 小康生活?

大梁城出来后一路上虽然是走马观花刘常满的心高兴。

百姓们生活的变化甚至不用进入百姓的家中询问单是看百姓们的房子脸上的神情身上的衣裳出行的车马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就象如今我们看电影时候英美等达国家的生活一眼就能看出来那是富裕的生活;而古巴、朝鲜这些国家几乎就是贫困的代名词虽然我们连这些国家的电影也不怎么看到但只要从报纸上时常布的“古巴近期开始放开国民自行购买手机、个人电脑等物品”“朝鲜人民共和国生饥荒六百万人挨饿”之类的报道中就可以想象得到它们的情况了。

按照我国后来的区分国民的生活可分为温饱以下温饱小康富裕等标准刘常满不知道现在自己的百姓们生活水平应该怎么划分不过好象应该达到温饱是没有问题的吧。

汉朝的百姓们一天都是只吃两顿饭的——实际上一直到元朝末年中国人都是只吃两餐的据刘常满几次故意闯到百姓家混饭吃得来的印象百姓们的日子还是过得的。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刘常满还很小的时候常常听奶奶叹息道什么时候能一顿炒上两三个菜衣裳都穿的确良的那可就是天堂了。而爷爷当时也还活着他老人家的最大梦想。就是顿顿能吃上几片牛肉一天能喝上二两烧酒。

要是照奶奶地标准刘常满觉得自己这些百姓们可比八十年代初时候很多农村的百姓们日子过得好多了。“的确良”布这个时候当然是没有的可是每人每年用上一两匹绢做做衣服还是可以的。

至于吃饭时炒的菜刘常满现。普通百姓的生活。普通也达到了九十年代时候农村的生活标准——每顿至少能用油炒上一个菜下饭。

刘常满记得很清楚。八四年地时候地刚刚分产到户不久农村才能每天吃上一顿白面。年刘常满上初中地时候农村地日子过得还是极艰苦的。

他出生的地方就是河南省巩义的山区里条件当然算是比较差的。不过全国农村拉起来算刘常满家的地方当然算得上是中等的了。

可年刘常满上初中时候因为全乡只有乡政府所在地地村子——那时候还没升镇所以不能叫镇上——有一所初中而刘常满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地所以当然只能住校。

住校的情况下吃饭当然也只能在学校内解决了。那时候。学校的大伙房里。每天早上供应的是河南话俗称为“稠糊汤汤”(前一个汤读如糖后一汤儿话音读如汤儿)。中午供应面条晚上供应的是“稀糊汤汤”和馒头。

所谓“糊汤”是玉米面的俗称所以稠糊汤汤其实就是玉米面稠粥而稀糊汤汤自然是玉米面稀粥了。那时候的玉米可远不象现在吃的那样是去了皮地精细玉米。没有一点油滋润地情况下那玉米粗难咽得很。

而中午的面条更绝吃过大伙饭的都知道一般大伙里卖地面条多半都是煮成一小段一小段介乎面糊糊和面条之间的东西了。但刘常满小时候吃的远不止这样那面条里根本没有一根菜就连个菜星也没有只是纯白色的面条里加了点白盐!

唯有晚上的馒头要好一些。有些朋友说了那学校怎么安排的馒头怎么能晚上吃呢?可原来出身农村的学生们都知道农村的初中特别是寄宿的初中晚上要上两节晚息早上又有一节早自习还要出早操活动量大得很这晚上吃馒头正是最佳的安排。

要说起来玉米里没有菜也就罢了馒头没菜也罢了可那面条里一点菜星也没有确实是让人极难下咽的。

刘常满记得很清楚刚进初中时候有一个小胖子胖得那叫一个厉害学校教学的台阶他都上不去只能一级一级的挪动。可等到毕业时候小胖子已经变得跟普通人一样了可见这学校的伙食减肥效果有多么的上佳。

可那个时候刘常满从来不觉得学校的饭有什么难吃的因为家里平时吃的也是这种白饭甚至可以说学校的生活比家里还要好一些因为每天都能吃上一顿馒头而在家里通常只有农活繁忙的时候才能吃到。

生活真正好起来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到了九二九三年了那个时候全乡才出现了第一个沿着公路贩菜的菜贩子人们想吃点自家地里没有的菜时才有地方买到——

然也在公路附近但距离最近的市集也有二十多里路是很难的。

说到这里又有朋友问了那为什么他家不种点菜呢?说起来一菜二瓜三庄稼种菜是极费力气的事情不说而且种菜对水肥土种的要求都极高。

刘常满家里每个人平均只有分地还都是山坡地有赖于农药化肥地里的产出才勉强够一家人吃饭却拿哪儿的地去种菜去?再说种菜一般都需要水浇地刘常满家住的地方也缺乏这种条件。

至于穿的刘常满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直到他上高中的时候也就是九二年刘常满根本就不知道“内衣”是个什么概念。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的朋友们可能也都还记得那个时候农村孩子穿衣服都不讲究当然一年总共就两身衣服不论春夏秋冬都一样也没那个资格讲究不是?

夏天热点倒也罢了刘常满印象最深的是冬天。那个时候身上穿的衣服在农村俗称“空筒子棉裤空筒子祅”所谓空筒子也就是说是把棉衣棉裤直接贴肉穿着里面不着内衣外面没有外套。农村做的衣服又都是直筒的裤脚袖口开的也都不小冬天西北风一吹果真是极为凉爽的。

不过幸好小孩子屁股三盆火刘常满小的时候竟然也无病无灾的长大了。等到九二九三年之后农村的生活这才真正的好了起来。

农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能够出外打工赚钱了;而农村内部的经济也活跃了起来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起了新房原来的土坯房子几乎完全绝迹;不管谁家到了吃饭时候厨房里飘出来的香味肯定都是炒菜的味道;人们身上的衣服也开始分出一年四季了一到晚上家家都传出电视机的响动。

刘常满不知道那算不算“小康”不过日子确实是比原来好过得太多了。想想小时候经常吃黑面时不时的妈妈还得上山挖点野菜——她当年就是忍受不了这个才带着姐姐改嫁的——的日子刘常满心里觉得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不过后来随着学越上越高生活自然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好了。或者说按照当时的标准刘常满每月挣的钱虽然不多还远远算不上“小资”但“小康”应该是肯定能够达到的。

一路上刘常满不光是在城市和官道旁走也带着三个手下到那些比较偏僻的地方去看过结果现如今的百姓们的生活应该是处于温饱和小康之间不过总体上比较偏向小康。

举个例子说吧单父城内的百姓就不用说了一般生活得都比较好——当然这个和单父城是吕嘉的封地而吕嘉这个人虽然肥钝无用却对家乡的父老们不错从来不干横征暴敛的事情甚至基本上不管单父的事情因此单父城内的生活当然要好了不少。

不过城外的农村里基本上就只有有地三百亩以上的人才能过得比较好了。这个数字听起来很不容易达到其实在农村里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能达到这个标准因为大汉国授地的标准就是一丁百亩一般人家都有两丁所以只要家里无病无灾又稍微努力些的话很容易就能达到这个目标。

“这么看来现在我大汉的百姓们生活标准已经过了温饱阶段准备迈向小康了?他也想不起来当初党中央国务院是怎么促进经济的了不过就是记得也不见得就能用上了现在我上哪儿搞开放搞活去?”一路上听着百姓们的欢声笑语刘常满心里想着。

“不过搞不了开放搞活但扩大内需好象还能搞那么一点点?另外看来棉花得推广了还有回长安之后得告诉魏子让他想想办法尽快改进用棉花织布的法子了。”刘常满看着百姓们的穿着还是差得很远以麻布为主心里颇有些不舒服。

“萧尚你帮我记住回到长安后一定要尽快把棉花的事情搞好这可是以后咱大汉国百姓衣裳的最大来源了!”刘常满笑道。



第五卷 盛世 第十八章 南方大开发(一)

服出行的日子很快就过完了算算日程夏候婴带着就到彭城了刘常满也早早的就在彭城外等着与他会合。

毕竟了彭城就到了楚王刘交的地盘虽然刘交是叔叔不过如今君臣分际他是必须要出城迎接的。刘常满如果不在军中势必无法出来接见刘交这在礼貌上也太说不过去了。

想想后世看过的电视剧“戏说乾隆”还有“康熙微服私访记”之类的人家那些皇帝出来微服私访很简单的就能遇上三五个七八十来个美女必定这美女还得生点什么正好给皇帝他老人家处理的事情——当然这世上皇帝处理不了的事情一般不多纵使有人家电视里也不演是不是?

而后自然是美女爱英雄英雄上美女的狗血情节观众大呼过瘾演员们一个个大红大紫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跟在起点写书混稿费那是一个手法。

可惜当了皇帝之后刘常满就现当皇帝的想真正一个人不声不响的出宫去游逛一圈那可能性微乎其微能象自己这样带着三四个人出宫就算很不错的了所以戏说乾隆上的戏份基本不可能出现。

至于到处都有美女等着被自己掘而后还正好出点事儿来让自己摆平最后投怀送抱的事情刘常满也根本没有现过。美女倒是现过几个不过现在这世道女孩子十六七岁就出嫁的居多。上哪儿找能看得上眼地美女去?

要说起来刘常满这家伙的审美观点绝对是有问题的。他最喜欢的一般就是二十三四五岁这个档里的女人反正低不能低于二十岁高不能高于二十八岁再小的他看不上眼再大的呢他觉得有点老了。

不过在大汉朝。说实话这个阶段的女子。几乎全都是名花有主地了。而且刘常满是出来巡视地又不是出来采野花儿地上哪儿找那种艳遇去?

并非世上所有的男人都是看到美女就走不动路的。而且男人到了刘常满这个心理年龄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这世上该你的才是你的不该你地。强求也没有用。

所以刘常满根本不会去没事儿了做那些非份之想而人一旦没有了这非份之心那天上掉下来的艳遇之类的就绝不可能在你身上生。

不信大家都可以试一试如果大街上突然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女人可不一定是美女哟毕竟大家的审美标准不一样说芙蓉姐姐好看的也有。很亲热的和你打招呼。那不是卖保险的就是搞传销地再不就是别有用心地。

因此大汉皇帝的第一次微服出行。就以平平淡淡开始又以平平淡淡结束一路上只看了看百姓民生便在进入彭城之前回到了夏候婴军中。

过了彭城就是淮南王刘长的国家了。淮南王刘长是刘常满诸兄弟中年龄最小地一个说起来他的身世甚是可怜因此刘常满待他却是很好。

从某种意义上说刘长算得上是一个私生子。

当初刘邦征讨代地时曾经从赵国经过。当时的赵王还是尚未与刘乐成亲的张敖见准岳父大人从此经过张敖自然是大力巴结的。

刘邦好色的毛病那是天下皆知的他曾经说过自己无法“鳏睡”也就是不抱着女人是睡不好觉的。因此到了张敖这里张敖自然不便让他睡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