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汉-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历史事实也证明了儒术在农业社会里确实是一种很适合治国的方法。可是在刘常满心里对儒术有着一种本能的抵触和反感。

儒术所以是一种很适合农业时代治国的方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并非凭空产生的思想而是孔子孟子等人对农业时代生活的总结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就成为了儒术。

或许世上地哲学思想和治国的方法论。都是这么产生的但儒术和中医一样其中的经验和总结的意味更重一些真正的理论基础却比较那啥。

在国人的传统思维中对于“前辈”、“圣贤”的尊重。其实也就是对于权威的尊重达到了变态的境界。建国后关于“两个凡是”地辩论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刘常满看来儒术的本质其实就是对日常生活的总结和归纳并从中提炼出一些通行的东西。

然而后世对于儒术和儒家经典的研究应用很多时候。是极为教条根本看不到儒术地本质的。他们不是去按照儒术的本质从生活中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应用之。而是死搬孔子孟子这些人的话——甚至他们自己有些话也自相矛盾的。

当然任何一个思想体系取得压倒性优势后它自然会抑制其他思想体系的展。所以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其他思想体系就慢慢衰落唯剩了一个儒术。

而没有了竞争没有了“从生活中提炼知识”这个根本给儒术输送养分儒术就在那里慢慢的腐烂一直到宋明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地口号将儒术的根本彻底斩断儒术终于烂成一堆臭狗屎为止。

而在儒术本身的系统之内确实也有许多维护权威的说法。“为尊者讳为亲者讳”就是其中著名地一条。

皇帝干了错事是要替他隐讳的;自己父亲杀了人那是绝对不能去告官的。本来这种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确实说不上对错但等儒生们把它推而广之那就颇有以偏概全之嫌了。

再等儒生们把它最大化“为尊者讳永远正确为亲者永远正确”时上位者、前辈的权威被无限放大之后儒术就开始变成了一种具了。

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刘常满甚至有意的撇开儒家的东西治国。但当了这些年皇帝之后刘常满已经深深的现“儒”在中国它并非完全是儒术、儒生甚至不完全是儒家、儒教它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观念从远古至今几千上万年来缓慢养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俗。

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并非创立了儒教而应该说他总结出了儒教。

孔子总结出来的那些东西是避不开绕不过的因为它就流淌在每个人的。不管怎么样中国最终都要走到儒教的道路上民族性格和生活习俗决定的绝非人力可以扭转。

“既然这样那就只能对儒教作一些改良了。幸亏这个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的腐儒更没有那么多皓穷经的无聊傻冒老先生这个时候离孔子的时候还近应该还来得及吧?”刘常满心里想着。

见皇帝站在峭壁前望着鸽子飞进飞去。就是不言声三个臣子也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好了我们出吧今天晚上还要在单父吃饭呢!”站在自己最初起事地地方。刘常满终于想通了一个很大的关节心里顿时觉得舒畅了不少。见三个臣子都看着自己便笑着说道。

丰沛两地认识他们的人实在太多刘常满既然是微服当然无法前去。

不过单父可就不同了。虽说当初吕泽是单父县人但其实早就搬到了沛县起事后刘常满虽然去单父帮过一段时间的忙。可那个时候他只有不到十岁现在已经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倒也不虞有人认出。

单父的城市明显地比原来漂亮了不少。不光是城里城外的人口密度也明显的得到了增长。一路上看看庄稼的长势倒也还好刘常满的眉头慢慢的舒展了开来。

“大哥转秧呢?”刘常满大声的问着一个正在给春红薯转头一遍秧的农夫。



“是呀。公子有什么事情要问么?”见刘常满诸人衣饰不凡。那农夫连忙停下手中地活计站起来问道。

“大哥我就想问问你这红薯现在一亩地能产多少斤呀?”见到自己推广的红薯种了很大一片刘常满心里挺高兴。当即问道。

“我这一片地都是沟滩好地又是春天种的侍弄得好的话一亩地产个一千多斤问题不大!”那农夫答道。

“那现在粮食够吃了吗?”

“够了够了!自打那年种了这田候瓜我们全家老老小小七口人就没再挨过饿!”那农夫笑道。

“那就好。什么时候等你红薯一亩收一千五百斤了我到你家吃蒸红薯去!”刘常满笑道。

“嘿。要是一亩收一千五百斤了我就磨了粉请你喝凉粉!”那农夫听他善颂善祷出言吉利。也很高兴的笑道。

要说起来大汉国的吃食这几年可是丰富多了。

这个红薯的产量既大种植面积又广推广开了不久刘常满就尝试着让人做了些红薯粉条来吃——这玩意在农村村村都会做非常简单。

不过磨出来粉之后刘常满当然就想到了当初在街上吃的“胖子炒凉粉”还有夏天在凉皮米线店里吃到的凉拌凉粉等等吃食当即就让御厨房里照自己说的样子做了出来。

要说这大内地御厨房果然不同凡响很快就将凉粉做好。于是从此之后的“寒食节”里京里的王公贵族们又多了一道美味。

不过制凉粉粉条的手艺实在简单得很很快就在民间流传开了随着红薯——也就是百姓嘴里的田候瓜了的扩大种植慢慢地全国到处都能吃到了。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一点不错。等老百姓用较小的努力就能够吃饱时他们的创造力当即就暴了出来。

先表现出来的当然还是在吃上。

汉十五年的时候因上年淮南两季都是十二成大熟百姓们的粮仓个个堆得满满的。谁知第二年阴雨连续数月许多家的粮仓都过了水。

有一家百姓地急忙把过水的粮仓腾出来后现底部的大豆都被水泡得胀鼓鼓的了。

阴雨天也没地方晒该百姓就开始全家吃煮豆子。可是湿了豆子地实在太多该百姓吃了数天也没吃完。顿顿吃同样的东西不免厌倦了于是他便把豆子扔进了磨面用的石磨里准备磨一下看会怎么样。

要说这石磨也是大皇帝从西域专门引进的百姓们脱粒磨面才有了更好的工具这一磨之下倒不要紧竟然把那些湿豆子磨成了浆!

该百姓一看这浆流了出来心想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只管煮煮看吧!谁知一煮之下现这东西吃起来很不错于是就告诉了邻居一来二去的就传开了。(河南名吃豆沫就是这么做的嘿嘿)。

再后来有人觉得那豆渣吃着不舒服又用细纱把它过滤一遍于是豆腐便被做了出来。

不光是豆腐自从刘常满教导百姓用油炒菜后许许多多的吃法都渐渐被现了出来。



第五卷 盛世 第十六章 巡狩重典(四)

“豆腐脑豆腐脑热腾腾的蒸豆腐脑!”刚进单父县城就听到城西门上一家豆腐脑铺子的老板正扯着嗓子招揽生意刘常满不由喷的一笑。

想想真快到了汉朝竟然已经十几年了!

不过比起刘邦刚刚起兵那会儿单父城的模样已经完全变了。

原来低矮的黄土城墙已经变成了整体都用青砖砌成的城墙城里的百姓们原来住的房子都很破旧现在也多半是砖瓦结构的房子了很明显单父人的生活过得比原来好得多了。

街市上做各种各样生意的店铺也都多了起来时近晚饭到处都是一片喧闹之声刘常满边走边仔细的观察着。

先秦时代的城市和现在的大不相同。那个时候居民区也就是“里”和商业区也就是“坊”那是严格区分的。

但刘常满即位以后不甚至他还没有即位的时候就在建设长安城的时候刘常满就和长安城的总设计师、墨门子魏无相商量把这个区分给去掉了。

最早的时候里和坊所以要严格区分。最重要地原因就是要突出“士农工商”中商人地位的低下。

“士农工商”号称四民在我国的农业社会时代长期以来都是社会的主体构成部分。请注意这是“四民”贵族和统治者是不包括在内的。

“士”一般是有特殊技艺的平民当然也是最接近贵族。最有机会成为贵族地在民众之中处于最上层的地位。而工也是掌握某些技术的因此工匠的构成和人群比例也都相对稳定。

农业社会既然称为农业社会那“农”当然就是社会的根本基础历代统治者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为了稳固基础历代统治者多半采取了一种措施:重农抑商。

在农业社会。其实大量的“工”人们都是由农民兼职的专职的工匠与农民地数量比起来很少而且工匠也都非常辛苦又需要一定的技术所以统治阶层从不担心工农之间的转换最起码在大机器生产没有到来之前他们是不用考虑工把农给拉走了的。

而士的要求更高对于没有机会受教育的百姓来说想成为士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统治者也不用担心这一条。

但唯有“商”这一道最容易把农业人口转化走。而且商业获得同样的利益要比从事农业轻松数倍因此统治者对于弃农经商一种抱着极大的担忧心态。

正因为如此在宋朝以前历代都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劝农抑商”。

商人和农、工比起来。最大地特点就是富裕钱财多。因此但人家又是正当经营所得政府无法剥夺所以就从政治上进行打压。

象秦朝时期一直到汉武帝时都还有“天下七科”的说法所谓七科。就是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婿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市籍七。其实仔细一看就可以看出后四种都是贾人。

“行商坐贾”在历史上商和贾其实是不同的所谓行商就是专搞流通、批的那些大商人们这些商人们的社会地位其实很高。

但“坐贾”就不同了所谓坐贾就是在城市坊间摆摊卖东西的小商贩们。很多时候这些小商贩都是罪犯被“籍没入官”地家属中落比较轻的那些所以政治地位一直很低。正因为如此秦始皇帝和汉武帝征的“七科”里才会有这么多小商贩和小商贩的后裔们。

不光如此就算是在日常生活中小商贩们和平民也不能住在一起。小商贩们被集中居住在“坊”里而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则被称为“里”。

但在刘常满眼里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简直就是笑话。

小商小贩们卖的多半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现在把商贩集市和居民区完全分开有地百姓甚至买点盐巴也得跑上几里路这算什么事儿?

于是在建造长安城里刘常满特意和魏无相商量要把坊和里建设在一起。等长安城落成各地的诸候郡守前去观礼之时当然就现了这个情况。

“城中好高髻。城外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城外覆半额;城中好大袖。城外全束帛。”这是一汉朝的民歌可见喜欢流行

贵族阶层的习惯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地传统了。建设本来就有些作为样板示范城市的意思。

于是很快的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开始放宽了坊和里之间的限制允许居民区和商业区进行混合这才有了刘常满在单父城里看到的一幕。



刘常满还曾经颁下诏令不管是在哪儿只要百姓们有需要都可以向各郡县长官申请按期在各地举行“墟市”、“草市”也就是民间自的物资交流会。

当初刘常满颁布诏令的时候想的最多的是这样做能够很好的方便百姓。

虽然汉法并不禁止百姓日常聚会但经过秦代的严酷法律百姓们的思想已经被限制得很厉害了。

想想吧八十年代初我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的时候不但百姓们心里没底就连政府官员心里也都没底不知道什么东西算是姓“资”什么东西算是姓“社”呢刘常满刚即位时民间的心态和这个时候很有些相似。

在秦朝的时候人们已经在“三人无故聚饮”即为犯罪的日子中过了好多年现在突然放开政策百姓们一时之间根本想不到噢原来自的形成一个小市场既能方便自己又能创造额外收入。所以刘常满当时用政策引导了一下。

这样的政策引导显然非常成功单父城的西门外就是一个草市左边是牛马市右边是卖刀具、木叉、盐巴、旧衣服等各种各样物品的人们临时凑起来的的一个集会看起来生意还非常兴隆。

而且刘常满这样的引导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商业活动中之后原来那种岐视小商小贩的心态在民众中大有缓和而商人的地位虽然还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但刘常满相信在不久之后人们就会对“四民”一视同仁了。

颁布过女子参政诏后刘常满心里其实也有些后悔:因为自己做得太莽撞了。

男女平等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男女在经济上都能拥有独立能力。然而在农业种植为主的社会时代男子的体力条件更好决定了男子在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女人是无法快获得和男人一样的地位的。

现代所以能提倡男女平等实在是因为工业化的展使得劳动对体力的需要降到了最低点之故——但实际上男女依然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