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之穿越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羽之穿越日常-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管宗儿是何原因由解元降为亚元,但这个信号我们要警醒。便是今上再是重视董轩的学问文章,或是今上重视武勋之家的信号,或者以后会有开疆拓土的想法,这些于我们而言都不重要,只要我们站稳了自己,自身四平八稳,再是什么牛鬼蛇神都是难以撼动!”

    老侯爷的意思很明白,一言以概之,就是自己的桩子要扎稳。

    “是,儿子谨记父亲的教导,也会严格要求他们两个,行事需要更为谨慎。宗儿到底年轻,还很是需要一番历练,于人情往来,交际思考问题上,终究还是差了许多。”

    谭嘉心中对这个小儿子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如果没有此次更改名次的事情发生,便是儿子直接得了亚元,也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有了名次调整一事,终归让人心里有些不平。

    “祖父父亲不用介怀,孙儿能考中这个成绩已是得了祖宗保佑,孙儿再是想不到能考这样好的成绩,自无什么不满意的。

    祖父、父亲也不必将此事想得过于复杂了,羽之的名次也是被改动过的,这又能说明什么呢?不过是皇上看了那篇文章更顺眼一些罢了,若是真的不中意孙儿的文章,想来这个第二名也是不会给的,祖父、父亲请细想。”

    谭宗没有他们那样的政治觉悟,也不觉得应该想这么多,只直言劝慰道。

    “弟弟说的有理,祖父、父亲也无需忧虑,只一切照旧,皇上有时的心思那是能让人这么好猜的!”谭耀自然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并不认为皇上这是意有所指。

    “罢了,多说无益,你们也都去吧!我们自己的态度先要淡定下来,该庆贺庆贺,但只是不要大肆铺张浪费,大过奢靡。”谭老侯爷发了话,最后敲板定论,众人自然应诺,答应的去办。

    谭父又叫了二人回来自己院里,父子三人又议了议,再及布置一应的应酬事宜,自不必详提。

    。。。。。。

    与谭府的谨慎不同的,董将军府里的热闹可谓是毫不遮掩。

    消息一经传出,阖府上下俱是欢欣鼓舞,府里上下人等像那炸了的油锅一样,沸腾起来。

    董府里此刻连丫鬟仆妇、小厮家丁,俱是个个抬头挺胸,一派与有荣焉的景象。

    董老将军现在对自己的儿子董成鹏是十二万分的看中,这个儿子武职只是个骑督尉,是个不中用的,但他为自己生了一个好孙子!孙子以前就是个好的,阖府寄予厚望。但这也比不上顺天府解元公这实实在在的功名,更是在天子面前挂上了号!顺天府解元可是极有可能冲击明年会试状元及第的,将军府里出个文状元,这是何等的荣耀,何等光宗耀祖。

    董氏族人多是武勋供职之人,自来武官都是被文官略压一头的,盛世治国平天下,靠的是文人执政,武官自然退居一射之地。现在呼剌剌地于武勋族里冒出个文人来,众人的惊奇欣喜,已无法言语表述。

    董氏族人大多是直爽率性而为的武人,早就热闹开来,大宴宾客,亲朋好友齐齐聚首,摆足了宴饮月余的架势。

    董老将军自然也带着儿孙有些私密详谈,京城这么大的地,蛇有蛇道鼠有鼠着,仔细些,一些消息不难知道。

    “孙儿,你给我们董家祖宗长脸了,几代人才出了你一个!不容易啊!你们以后要多行善事,为祖上积德纳福。我们武人多造杀孽,武勋世家常盛不衰不易啊!”董老将军说话间已是潸然泪下,十分激动的样子。

    “父亲,大喜的日子,您何苦说这些个,轩儿有今日多赖父亲的悉心教导,以后我们府上也是有希望了,不妄府上生养教导他一场。

    现在战事渐歇,四海生平,武人用武之地已不多,轩儿入仕为官,我们阖府上拼个全力也要保他在文官圈子里站稳脚跟。”

    董成鹏也不是全无成算的,以后府里的资源势必要全部用到儿子身上,自己的仕途之路恐怕再难有增益,这对于一般的为官之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看不到希望了。

    “父亲,儿子会努力的,明年会试后入职翰林院,倒是用不上祖父、父亲额外谋划。便是谋划,也得在翰林院熬上些年。”

    董轩并不想父亲为了自己,仕途止步不前。

    “呵呵,你们父慈子孝,祖父甚感欣慰。成鹏也不必灰心丧气,你说现在战事渐歇,四海生平,武人无用武之地,此话为父并不以为然!今上锐意改革,进取心已现端倪,民生稳定,国库渐丰,诸法革新,功勋卓著,试问,以上种种施行,国力强盛,之后呢?你们可曾想过?”

    董老将军眼中精光闪烁,领兵打仗的将军也是要脑子的,草包是当不了将军的。

    “这个,不会是?儿子不知,愿听父亲教导!”

    “呵呵,成鹏你素来是个聪明的,但独缺了些运气,这是命也,但这人一时闭不上眼睛,谁能断清自己的命运到底是好是坏?

    轩儿的例现成摆着,为父以前又何曾能想到呢!

    成鹏,这解元易主轩儿,为父看到了我董府气运转动了,你的机会怕是要来了!”

    董老将军话说的深沉,董成鹏父子二人俱惊。

    “父亲,父亲此言怎讲?”董成鹏急问道。

    “今上年富力强,又是在四海生平,盛世之下登基为帝,但为父观圣上登基后的动作,不是个仅满足于守成的帝王,这样的圣人在位,岂不是我董府的机会?

    你们又焉知皇上不是出于抬举武勋世家,才拉起轩儿,拉我们府上出头的?

    这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试水,更是一种对董府的考验。”

    董成鹏隐约有些明白父亲的意思了。

    董老将军见儿子若有所悟,欣慰的笑容爬上年老的面上。

    。。。。。。
………………………………

第二百三十七章 鹿鸣宴

    九月十一日,此日与往常不同,今日朝廷于丰豫楼设下“鹿鸣宴”,新科举人谒见主考、监临、学政、房官,同年人俱赴宴拜见。

    同科举人一律称主考官为“座师”,称同考官为“房师”,称其馀考官为“受知师”。

    大雍朝士子皆重科举出身,惟由秀才而举人再进士者方为正途。其他纳捐荫监或以鸿博(于国家正式考试之外的额外取士)授翰林者常被呼之“野翰林”。于官场,凡无进士功名者则视为非科班出身,本领功劳再大,亦总觉矮人一头。

    举人功名既有了入仕为宦资格,例有三年一次“大挑”。由王公大臣挑选验看,“大挑”一等,分发各省任知县。二等回本省补缺。其馀可考宗室、景山官学教习或国史、实录各馆誊录等,得保举则简放外官。再有举人可捐纳郎中、主事等(非实缺)。

    考中举人可参加次年的春闱,若再能得中进士功名者,更是扬名显赫乃至荫及子孙,足可谓光宗耀祖。

    参加鹿鸣宴者,皆是今科一百五十多名新科举人,一朝得中,无论名次如何,俱是春风得意。

    顺天府尹为外帘官,主持此次的鹿鸣宴,此时却是还未到,俱是下面的师爷、门人、衙史们按制张落。

    今年的乡试几乎成了国子监与岳麓书院的主场,国子监除董轩中解元第一外,又有第三名的李朝桢,第六名的江子墨,另中举者十余人。

    岳麓书院除了林羽之四人中举外,另有六人高中。

    丰豫楼里渐渐的人越聚越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闲谈。

    各色人等衣着不同,有的打扮光鲜的,有的穿着最简单大褂袍子的,具是书生打扮。年龄也是不一的,但二三十岁样子的居多,像四五十岁大器晚成的寥寥无几。一般三十多岁屡试不中的,也多早已找到其他营生去谋生活了,现实往往残酷,除非是十分富裕之家,想要供养一个读书人的花费是很大的。再说生活是可以磨淡意志的。但像孔乙己那样,一贫如洗的情况在古代社会也不少。

    人以群分是有其道理的,有共同语言的人往往其处境性格会有类似之处。

    一些穷书生们都各自聚在一起闲聊,其中对穿着华丽的书生投去的眼神带着羡慕嫉妒恨。

    “袁兄,我等吃了多少苦,才有今科这样的成绩!看看那边那一伙子人一起都吹捧的那几个衣冠楚楚的家伙,就那样的穿着,必是世族乡绅的子孙,我等若是有这样好吃好喝好的笔墨纸砚供奉着,早就中举了!何至于等到现在?

    旁边那起子人,看着也不像是有真才实学的,必是靠了家族的蒙荫,走了门路才能中举的,实在让人鄙夷。”

    此位身上穿着破旧蓝色衣裳大褂儿的新科举人,正给旁边的一位学子絮叨着,点评自己看到的其他诸人。

    “路兄,你这也是一家之言,你确实不知。呵呵!我到是对那两伙人略知一二。

    左面站着的,为首的三人乃是国子监今科新出的十几位举人中的领军人物,新科解元董轩,另二为才子李朝桢、江子墨等人。

    右边站着的,则是岳麓书院的亚元谭宗,学子蔡冒、林羽之,俱是本次前五名的经魁。”

    这位袁姓举人是个通晓人情世故的,不是只知埋头苦读圣贤书的书生,京中有些才名的学子了解了不少,以备结识之用。

    “路兄,他们可是有真才学的,今科的行卷我是必要抄录细阅学习的。啧啧,必然是锦绣文章,文气流畅、清真雅正、理法兼备。”

    和几人近日才交际应酬后略熟悉的一位孙公子,带着仰慕钦佩的心情发出感慨,目光看向国子监等众人,眼含渴望。

    “我前几天可是去奇文书局听到一则好消息,嘿嘿!”袁举人也神秘一笑,嘿嘿的说道。

    “什么好消息?难道还有比中举更好的消息?”路举人有点不屑一顾地说道。

    孙举人推开了路举人,好奇的问道“袁兄勿理会他,直管说来!”

    “嘿嘿,路兄,这你可就别抬杠了。奇文书局可是揽了今科乡试闱墨卷的刊刻,更会有知名大家作评,众兄便可一览中举才子的锦绣文章了,岂不是一大快事!”

    袁举人于科举后到处走到,倒是听到了不少消息。

    “妙哉妙哉,界时我自要去买来品读!确是个好消息。”又一举人点头称道。

    众人皆随声附和,一时间,欢声笑语传出,引得其他人纷纷侧目。

    “制艺之道虽为考取功名的,但若经义不精,史事不熟,纵然文章作的锦簇花团,终为无本之学。”林羽之与岳麓书院众生一起,谈论的却是怎样去理解科场经艺文章。

    “羽之所言极是,理应把书中之理理一理,再动手作文章,方为读圣贤书应有的态度。”谭宗也笑着说道。

    “作文之法,开合、流水、顺逆、虚实、浅深、横竖、离合,向背往来,起伏呼应,顿挫跌宕,其功力非一日一时之功,在坐诸位能有今日成绩,实是十年寒窗苦读之功。”

    蔡冒也悠然的说道,乡试已定,终不负多年苦读之功。

    众人又是一番大加点评,再及一些闲话乱语。

    国子监一众新中举人,俱是围着董轩身边,谈笑风生,大力追捧,俨然已是国子监一众学子文人的领袖。

    董轩性情直爽,又略有些不拘小节,于众人面前侃侃而谈,意气风发,令人艳羡。

    众新举人们等侯了有半个多时辰,就有礼官传话“戊子科主考高季文高大人,副主考朱彦成朱大人,顺天府尹路富贵路大人,及众同考官、监试官到,众新科举人见礼。”

    随后众考官入内,于考官主席分次入坐,新科举人谒见主考、监临、学政、房官后,然后依次入座开宴,演奏《诗经》中的《鹿鸣》之章,作魁星舞。鹿鸣宴这才算是正式开始。

    。。。。。。
………………………………

第二百三十八章 书院宴饮

    主考官高季文当仁不让发言勉力,这是他作为主考官的荣耀。

    戊子科顺天府乡试中举之人俱是高季文的门生。座师与门生是天然的师生关系,其中的说头自不必细述明说。

    拉拢提拔自己看中的人才,也算是一种长线投资。

    “众士子能得高中,自然是于文章一途十分精道的,于此上我并无什么可以额外教授大家的。只为了举人,便是入仕的第一步了,举人更可谋求简放为官,圣贤之书乃为基石,为官当为民做主,多务实办实事,于国家社稷方有助益,上为君分忧,下安民之事,乃我辈为官之旨也,本官与众同勉。”

    高季文的勉力之言,不论众人心中做何感想,但面上俱是一派心悦臣服、虚心受教、深以为然之色。

    “学生谨记,谢老师教导!”众生应和,同饮了一杯。

    高季文点头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