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城美食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安城美食录-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夫人自是没有说不好的。
  又点了几块四时糕点,秦夫人品着茶,细细打量座下这间酒楼。
  清贵大气,典则俊雅,客人不少,却迥乎寻常喧闹嘈嘈的酒楼——熏的香也很好闻。
  她问旁边站着的陈平:“你可闻出是什么香了?”
  “似乎是鹅梨香。”陈平略一思索,“应该是点了没多久就收起来了。”
  秦夫人点点头,“怪不得这般淡雅。”
  片刻,林稚把小吊梨汤、冰糖烤梨、还有一碟子糕点端了上来。
  “夫人慢用,我就不打扰夫人了。”
  秦夫人本想叫他一起吃,但看他似乎还有事要忙,便也没留他。
  林稚走后,她对陈平道:“你也坐下吃吧。”
  陈平颔首:“是。”坐了下来。
  两人吃完香甜的烤梨,喝完清口的梨汤,又细细吃了几块糕点,都觉得有些意犹未尽。
  秦夫人叹道:“怪不得……”
  陈平点头赞同:“怪不得。”
  忙碌一天,林稚把庖厨成堆的梨核清扫出去,洗净双手,走到院子后面吃晚饭。
  暮食是阿蓝做的,简单的羊肉炖白萝卜,再揪些面片放进去,汤汁清淡却鲜浓好喝。
  沈小七啃着羊骨头,感叹:“这几日的饭食都是肉!真好。”
  “快过年了,本来就是吃肉的日子。”林稚道。
  说着往窗外一看,几个迫不及待穿上新衣的小孩正好跑过去,手里拿着几角鞭炮,外面红红火火一片。
  林稚喝了口羊肉汤,想,真的快过年了啊。
  作者有话要说:
  ①鹅梨香的做法参考网上


第83章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四是祭祀灶君的日子。
  说祭祀其实不大准确; “收买”一词更符合本朝人民对灶君的态度。无论是纸钱纸马,还是饴糖糖瓜,都能用来收买灶君。
  因灶君是掌管灶台的神仙; 与他们这些开酒楼的更是息息相关; 是以二十四着实是个大日子。
  天还没亮,林稚就和阿青阿蓝他们便吃完了朝食; 开始做起灶君喜爱的甜蜜小食。
  林稚做胶牙饧,阿青做米饵; 阿蓝做糖豆粥,沈小七也没闲着; 在一旁勤勤恳恳地准备一会儿需要的猪头、鲜鱼等供品。
  胶牙饧就是麦芽糖。麦芽前几日就开始养着了,担心温度不够; 林稚特意把它放到屋里; 和桌案上的栀子摆在一起,如今已生出了不少小芽。
  林稚做了两小盆; 打算一盆用来做麦芽糖,另一盆就当作盆栽。
  把约莫一寸长的小麦苗连根取出; 用清水淘洗几遍,挑出未发芽的种子扔掉,剩下的麦芽用捣锤碾碎。
  碾碎的麦芽倒进煮好的糯米饭里,翻拌均匀,等其自然发酵; 滤出来的糖液; 熬一个多时辰就差不多好了。
  熬制糖浆的过程中不需特别搅拌,是以尽管一开始的碾磨麦芽比较费事; 林稚却是几人当中最先完成任务的。
  闲着无聊; 他负着手去参观其他几人的战况。
  米饵是用蜂蜜拌成的糯米丸子; 阿青已经把团好的糯米丸子煮了出来,就差淋上蜂蜜糖水了。
  糖豆粥就是用赤小豆熬成的粥,林稚去看时,阿蓝正在往锅里加红糖。
  “小郎君是想吃甜些的,还是没那么甜的?”
  林稚道:“既是甜灶君的嘴,自然是要甜些才好。”
  这时候用各种甜食当祭灶供品,是希望灶君吃人嘴短,回天庭述职的时候能多多美言几句,说些甜蜜的话。
  阿蓝道了声“好”,果然往粥锅里加了多多的红糖。
  “店主郎君——”
  几人一回头,见酒楼门口站着一个披红戴花的女郎,正是那日问如何堆雪人、又买下五盒四时糕点的小娘子。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
  林稚放下手中活计,“女郎是要买什么东西?”
  那女郎抿抿唇,“今日祭灶,母亲忘了准备祭灶用品,便让我出来买些。”
  “我在街上转了几圈,从食铺子的糖豆粥和欢喜团都差不多卖完了,这才来店主郎君这里碰碰运气。”
  “女郎好运气。”林稚道,“我们这里确实刚做完米饵和糖豆粥——胶牙饧却是还要再等等。”
  那女郎笑着福身一礼,“米饵和糖豆粥……那真是太好了。”
  给她盛了几碗米饵和糖豆粥,林稚又把本想当作盆栽的那盆麦芽端出来,“女郎若是实在寻不到卖胶牙饧的地方,用这麦芽现制也来得及。”
  “小郎君可否详细说一说制法?”
  女郎不好意思地掩唇一笑,“不瞒小郎君,家中母亲不通厨艺,往年制作的胶牙饧无一次成功,这才每次都出来买,谁知昨日却忘了。”
  林稚道:“无妨。”把麦芽糖的制法告诉了对方。
  最后做总结道:“其实不难,就是费些时间。”
  那女郎自是谢了又谢,给了林稚好大一笔小费,这才提着食盒、抱着小苗,急匆匆地跑回家中了。
  整理好祭灶的供品,沈小七看着那女郎的背影道:“这女郎阿娘的忘性可真够大的。”
  林稚道:“她爹的忘性也不小。”
  做完这单生意,麦芽糖也熬得差不多了。
  用筷子搅起一块,粘稠香甜,还带着余温,有点黏牙。
  不必等到完全晾凉,这么温热着盛出一碗,再加之前做好的米饵、糖豆粥,还有猪头鲜鱼等物,供品就算准备完成了。
  就在这时,林稚请来诵经的僧人也到了。
  那僧人便是腊八那日来化缘的小和尚,听说对方会诵祭灶经,林稚便把诵经一事提前定了下来,免得今日抓瞎。
  他笑道:“有劳小师父了。”
  小和尚合起手掌鞠了一躬,见屋中供品已准备妥当,一面敲起木鱼,一面诵起经咒。
  林稚听了一会儿,没听太明白,索性也双手合十,闭上了眼睛。
  片刻,经咒诵完,剩下的“醉司命”和烧纸烧马需得主家自己完成。
  “醉司命”就是将酒糟涂抹到灶门之上,据说这样可以让灶君晕头晕脑,不会做出对人不利的汇报。
  林稚拿起木勺,舀了一勺清酒,细细淋在灶门,酒算喂过灶君了。
  他收起木勺,又把灶君的画像从墙上请下来,与纸钱纸马放在灶门口,一同烧化了。
  恭送灶君上天的仪式就这么结束了。
  小和尚低声道:“阿弥陀佛。”
  “小师父辛苦了。留下吃个饭吧?”
  那小和尚腼腆得很,怕他不答应,林稚又道:“就是这些祭灶供品,没什么其他旁的吃食,小师父不必思虑太多。”
  对方终于同意了:“多谢施主。”
  吃完香甜的糯米丸子和糖豆粥,那小和尚终于说了除了“多谢施主”、“阿弥陀佛”之外的话,“很好喝。”
  其实林稚很想再问一句“寺院的吃食如何”,但看对方多说了一句话就腼腆得不行的样子,到底是忍住了。
  沈小七却没能忍住,问对方道:“你们寺庙祭灶都做什么?”
  小和尚双手合十,“寺中会举行法会。”
  “哦”了一声,沈小七点了点头。
  小和尚离开之后,林稚带着阿青他们把刚刚烧完的纸灰扫走,摆出来的供桌复原,猪头和鲜鱼拿下来留着晚上吃,剩下的糖豆粥和米饵便是几人的午饭了。
  虽然让阿蓝放了多多的红糖,这糖豆粥喝起来却并不齁得慌,甜度正好,里面的赤小豆煮得软糯无比,阿青那碗蜂蜜糯米丸子也香甜可口。
  吃了这么多甜食,林稚后知后觉,孟琼舟应该挺喜欢祭灶仪式的吧?
  祭祀灶君没什么固定的时间,大多在早上,但也有过了中午才不紧不慢送灶君上天的,比如林稚现在遇见的这位。
  对方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儿郎,来过酒肆几次,并不脸生,“店主郎君这里可还有祭灶供品?”
  他有点懊恼地道:“一路问了好几个从食店,都说没有了。”
  晨间那女郎起得那么早都没得卖了,更何况是现在?
  “有是有,不过只有胶牙饧了。”林稚道,“小郎君可还需要?”
  那小儿郎叹了口气,“好吧,也只能这样了。”
  林稚给他盛了一碗,装进食盒,又拿出之前的烧烤竹签,额外给他搅了一串麦芽糖。
  看他一身明显的举子打扮,林稚笑道:“郎君若是明年金榜题名,一定记得二十三就准备这些祭祀供品,不然就卖没了。”
  “我记着了,多谢小郎君。”那人接过那晶莹剔透的胶牙饧,终于笑了出来。
  今日人们都在家中祭灶,除了这几个“漏网之鱼”,酒楼迎来了难得的清净,林稚他们四人一人举着一棍麦芽糖,坐在胡床上小口吃着。
  丝丝缕缕的甜,并不十分浓烈,一点一点地浸润口腔,有股淡淡的麦芽香气。
  “把这种糖熬得稀点,再放些白糖和冰糖,熬出来的糖稀可以做成各种糖画,可以做出各种花鸟鱼虫,孔雀,狮子,老虎,金鱼……”
  看见沈小七明显憧憬起来的神情,林稚补充上后半句话,“可惜我不会做。”
  沈小七顿时泄了气,但又很快给自己充好了,“没事,无非是形状不同,我吃这糖也是一样的。”说完又低头咬了一口。
  林稚点点头,心想这也算透过现象看本质了。
  中午吃了太多糖,晚上的小年夜饭便都是些咸口菜肴,猪头肉拌胡瓜、翡翠鱼片卷、虾仁蒸蛋,还有一道羊肉签——就是也上过《玉食撰》的那道菜。
  羊肉拆成细丝,加蛋清调和成馅,用猪网油卷成细长筒状,下油锅炸至金黄,外脆里嫩,香酥可口,因外形像寺庙里求得的签筒而得名。
  林稚吃着觉得挺好,外香里鲜,有点像炸小酥肉。
  其他几道菜也很好,猪头肉细嫩而有嚼头,咸汁入味,翡翠鱼片滑嫩鲜美,虾肉蒸蛋更是细腻鲜滑,特别是里面的虾仁,肉质厚实又甜爽。
  总之林稚又吃撑了。
  累了一天,他今日困得格外早,不到亥时就回了屋子。
  还没放下床帷,有人敲门:“小郎君?”阿蓝的声音。
  林稚起身给他开门,还没开口,一盏灯递了过来,“小郎君忘了这个了。”
  于是林稚想起来,腊月二十四这天,要在床底下点一盏小灯,以驱秽邪。
  接过那盏灯,林稚笑道:“还是你想得周到,我差点忘了。”
  阿蓝也笑:“小郎君是贵人多忘事。”
  两人又说了几句,阿蓝又去给其他两人送灯了。林稚心道他这个院子真是卧虎藏龙,个个都是贵人。
  重新回到屋里,他把点燃的灯放到床下,脱了衣服和靴子,躺到床上,忍不住把孟琼舟送他的汤婆子拿出来看。
  盯着上面的芍药花纹看了许久,他轻轻出声:“你现在在做什么呢?”
  作者有话要说:
  ①祭灶仪式参考《过一场风雅的宋朝生活》、《东京梦华录》
  ②羊肉签做法改自羊头签


第84章 蝴蝶华胜
  大庆殿内; 各簪着花的文武大臣莫不喜气洋洋——要领“年终奖”了。
  凡国有大庆皆有大赠,元正这样的大节更是概莫能外。猪羊牛三牲自是少不了的,除此之外; 还有各种绢帛、金银器; 以及晏钱。
  孟琼舟倒很淡定,只安静听着。
  魏之远和身旁的范侍郎聊完“今年都破获了什么奇诡案件”; 扭头巡视一遭,忽然道:“琼舟这花簪得不错。”
  新年前最后一次上朝; 官家照例要赐花,孟琼舟就被赐了一朵栾枝。
  栾枝花朵小; 花瓣淡红,没那么鲜艳; 却是等级较高官员的必簪之花。
  孟琼舟瞥了一眼对方花白鬓发间的那朵艳丽大红花; 淡声道:“不及魏廷尉。”
  魏之远哈哈一笑。
  在“元正启祚,万物惟新”的开场白下; 肖继光执着御签,一一念完诸臣百官的新年赐礼。
  听到那“牛二十头”; 孟琼舟想,又可以给阿稚送去牛肉了。
  然后是文武百官回礼:“元正令节,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
  新年前的朝会便这么结束了——结束之前,还有一项事宜。
  肖继光捧着一盒金光闪闪的物件走来; “请魏廷尉和孟少卿亲挑华胜。”
  华胜是用丝绸和金银丝制成的头饰; 既有各式花朵造型,又有老虎、燕子、雄鸡等动物造型; 镂月裁云; 精妙绝伦。
  过年时; 官家赐给大臣华胜,意在消灾避祸、克敌制胜。
  魏之远向来对这些物件感兴趣,伸手摸了一支燕子造型的,笑道:“臣谢过陛下。”
  又道:“今年的华胜甚是精妙。”
  肖继光笑着称是,又冲孟琼舟道:“孟少卿请。”
  孟琼舟垂眸沉思片刻,伸手取了一支蝴蝶华胜。
  他拿起来,那蝴蝶华胜便在手中金丝乱颤,双翅颤动,仿佛要飞起来的样子。
  孟琼舟沉声道:“谢陛下。”
  肖继光微微一笑,继续去给下一品级的官员分发华胜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