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勇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七勇者-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研究道家修道之理论,一言概括,必须把握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丹经理论中贯穿始终,无物不论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用者不见,见者不用。如龙虎、乌兔、铅汞……等等,不胜枚举,皆阳中之阴,阴中之阳。大而言之,都是修真性命双xiu的基本物质。研究者、实修者只要高屋建瓴的研习,则不难纲举而目张也。
  修真要诀云:“大道无为本自然,功夫不到不方圆。三岔路口寻真种,八卦炉中炼性天。没底法船能渡海,随身药物可延年。刑中藏德人难测,害里生恩心要专。四象调和归本面,五行攒簇长金莲。有增有减方为妙,知吉知凶始入玄。脱尽牵缠尘垢物,全成父母末生前。修仙作佛皆由此,余二虚悬俱是偏。”
  道家内功法术之研究,与内炼金丹术息息相关,“内炼成丹,外用成法”。外用者,主要是运用元神也,运用真炁乃是初级层次之法术。高级之内功法术,就是调炼元神和变神之法也。但出神必假于命基,命基不固,所出之神必然阴重于阳,不堪用。故修炼法术,必重性命双xiu之法,而偏重于炼性。但炼性之法中,由于调炼五脏以应外五行,故命功亦含于其中。此乃正宗功法中的主次分明,包容相间处也。”
  

100-102
更新时间2011…10…23 1:30:16  字数:7901

 第一百章莎士比亚拜师
  更新时间2010-6-282:45:59字数:3831
  莎士比亚听完这两师徒的对话,恍然大悟。谁也没想到,就因为今天这番话,他回到西方界以后,开创了新一代的西方修真派,打下了新的辉煌。
  此时此刻,莎士比亚激动地对那糟老头道:“师傅!您真是高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您能不能传我一些简单的修真之法,我以后也可以去练一练啊!”说完,他居然跪下连磕几个头,算是拜师了。
  看见莎士比亚这么诚心,糟老头欣慰道:“呵呵,欢迎欢迎,修真大道,东西不限。既然你有心学,你且听好了!
  入门之法
  吾人求学,当以真理为依归,不可随世俗相浮沉,况且此等学问本是对上智之人说法,不是拿来普度一般庸愚之士,因为此事非普通人所能胜任。试观历史传记,每一个时代数百年间,修行人何止千万!结果仅有少数人成就,可以想见此事之困苦艰难,谈何容易!
  造化弄人,要人有生有死、有死有生,而修道者偏要长生不死,或永死不生,以与造化相抗。设若你没有超群的毅力、绝顶的聪明、深宏的德量,结果定归失败。
  古人学道,有从师二十余年或十余年者,如阴长生、白玉蟾、伍冲虚之流,皆是师与弟子同居一处,实地练习,随时启导,逐渐正误,然后能收全功。今人志气浮薄,作事无恒,所以难于成就;其狡诈者每喜用市侩手段,旁敲反激,窃取口诀,以为一得口诀立刻登仙,不知所得者乃死法耳。而真正神仙口诀皆从艰苦实验中来,彼辈何曾梦见!敬告读者,若有所得,务要小心磨炼,努力修持,否则得与不得等。
  道家筑基功法
  筑基,是道家修炼的入手功夫。就好角盖房子一样,先要打好地基,才能修造完成,因此谓之“筑基”。筑基坚牢,房子才能造得稳固高大,喻之丹功,先要坚固自身形体,充实本元,然后修到高深层次,才有足够的保障。因此筑基功法,为内丹修炼之关键,直接关系到今后修证的高低成几,十分重要。
  筑基功法,通常说是“百日筑基”、“百日功灵”。意思是说城要一百天的时间,才可以完成筑基的功夫。但只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随着每个人身体素质和悟性(理解能力)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就是一百天,也可能两个月、四个月或一年不等。
  对于一般人学道而言,作为修炼筑基的实际行持考虑,从事这步功夫,可以进行一百天的时间作为保障,一般能够达到筑基的预期效果。
  一、静功总说
  道家修炼筑基法,先从开始。其实修炼过程的每一小功夫,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无论是起初入手、最末了手,还是蹭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每一个不同层次和同一层次的不同侧面,都是静功在起主导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炼总的称为静功。
  静功,在道家修炼功法之中,是最为基础的东西;而在气功之中,属于高层次的功法。内丹与气功的层次之差别,由此可见。
  二、静功之道
  1、静功的外在动作
  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气、神三宝。因此外在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静功的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态式做好之后,开始炼功。对于外面动作,行修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利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觉察,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现在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能进入放松的状态。
  (2)双目垂帘,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舌顶上腭,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在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故此炼功必须堵信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4)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着静功程度的为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5)两手抱诀,两手的掐诀,道家称为“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又称“太极诀”,这个在从前都是师徒这间秘密相传,因而世人罕知。两手抱诀这时,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为男子左的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的居内。外面阳手的大拇指交叉,就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气接通之效。
  2、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
  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气、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气”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地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无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时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于两眉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
  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是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亿;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发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收摄之,凝定之,即以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愚昧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有表现,观光即知自大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生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强,从波动鸸以光定,从片片而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息;无光之光,谓之真光。由此参悟真静。
  “观光”的方法,在古代道书上面又叫“回光”;听息之法,在古代道书上面又称“调息”。因此此入所讲的静功修炼法,古人又称为“回光调息”。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论述“回光调息”说:“其法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齐收来’是也”。
  回光之法,还有另外的含义。是在观光之后,还要将此光照入下丹田,进一步再去做炼气的功夫,这个须要和筑基的第二步功法――吐纳结合练习,在吐纳法中再作论述。
  四、静功止念法
  静功的关键,在于入静;入静的关键,在于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杂念,然后一心一意地去做静功。往往有的人,平时不觉自己脑海之中存有杂念,及至静坐之时,什么念头都来了。只有通过静功止念之法,去除杂念,才可能把静功做好。”
  第一百零一章老子之道
  更新时间2010-6-282:56:01字数:1796
  莎士比亚与新拜的师傅交流期间,我闲得无聊,跑到不远处吃饭去了。
  虽然神仙不会肚子哦,可是只要有美食,那一样也要品尝的。
  还别说,这个叫龙门客栈的地方客人还真多,因为这里的菜特别好吃,又香又爽,入口即化,吃完一遍还想再吃,第六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