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需要找一个主媒人提亲,这人的身份不能低。黛玉是钦封的清宁县主,没有宗室方面的长辈。如果成亲,需要向宗人府的宗正提亲,然后报给皇后,得皇后的准许,才能成亲。
薛蟠在自己心中过滤了一遍人选。
汪岩?不行。汪岩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其身份是太监,对于宗室来说,属于奴仆之流,万万没有插手主子婚嫁的道理。
司徒澈?司徒澈的身份倒是够,但是薛蟠不想在这上面欠诚郡王府的人情。
贾家?薛蟠从来没有指望过。贾老太君估计还在做将宝玉和黛玉撮合在一起的美梦,他们不给自己使绊子就不错了。而贾赦的身份,不方便出面。
只有做着礼部侍郎的刘弘刘叔叔还可以。不过他的官位,稍微有一点低。
薛蟠正在想着这些,就见一个小太监走到他身边,问道:“大人可是今科状元薛蟠薛大人?”
薛蟠忙站定,说道:“正是,不知道公公何事?”
小太监说道:“皇上宣你觐见!”
薛蟠听小太监这样说,连忙穿上官服,跟着他一起进宫。
作者有话要说: 注1:资料引用自百度百科:传胪。
传胪——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隆重典礼。殿试阅卷后次日清晨,銮仪卫设卤簿法驾于太和殿前,乐部和声署设中和韶乐于太和殿檐下两旁,设丹陛大乐于太和门内两旁。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在丹陛上,文武各官在丹墀内,都身穿朝服,按品级排位,诸贡士穿公服,戴三枝九叶顶冠,按名次排立在文武各官东西班次之后。礼部、鸿胪寺设黄案两座:一于殿内东楹,一于丹陛正中上。礼部鸿胪寺官设一黄案于太和殿内东旁,由内阁学士捧黄榜置于黄案之上。又设云盘于丹陛下,设彩亭御仗鼓吹于午门外。辰初时分,礼部尚书便到乾清宫奏请皇帝具礼服出宫,近侍导引入太和殿升座。这时中和韶乐奏隆平之章,一卫士执鞭到屋檐下。连舞三鞭之后丹陛大乐奏庆平之章。经三跪九叩礼之后,鸿胪寺官开始宣《制》:“某年月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宣《制》毕,唱第一甲第一名姓名,鸿胪寺官引状元出班就御道左跪,唱第一甲第二名姓名,鸿胪寺官引榜眼出班,就御道右稍后跪,唱第一甲第三名姓名,鸿胪寺官引探花出班,就御道左又后跪。一甲三人姓名,都传唱三次。唱第二甲第一名姓名等若干人,唱第三甲第一名某人若干名,都只唱一次,并且不引出班。唱毕,中和韶乐奏《显平之章》,诸进士行三跪九叩礼。而后由礼部堂官捧榜,用云盘承榜,黄伞前导,出太和门、午门。此时,皇帝还宫,诸进士、王公百官皆随榜而出,至东长安门外(今□□东侧)张挂。状元率诸进士等随出观榜。所有金榜,于张挂3日后,照便恭缴内阁。
第90章 赐婚
薛蟠跟着小公公一起来到皇宫的御书房。小公公进去禀报; 薛蟠在外面垂首等待。
除去这几次和新科进士一起觐见皇上,上一次和皇上单独奏对,还是自己转交林大人密折的时候。
那时皇上还在东宫居住; 而他还是一个举人。三年过去,皇上坐稳了皇位; 自己也成了状元。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三年多过去了。不知道皇上还记得不记得自己。
虽然之前和皇上见过几次; 薛蟠是状元; 站在新科进士的前排,但是薛蟠猜测皇上并没有看清楚自己的面容。至于之前的一面之缘,自己这种小人物; 皇上估计早就将自己忘记了,更遑论认出自己。
这次是一次机会,如果自己表现的好,并顺利的让皇上记起自己和黛玉的关系,很大可能能让皇上给自己和黛玉赐婚。
过了一会儿,皇上宣他进去。
薛蟠跪下行礼; 皇上立即就叫了起。
这几天,皇上将理藩院送来的其他国家的信息都看了一遍。
之前皇上自诩大庆朝是天朝上国; 万国来朝,从没有将这些外邦放在眼里。如今换种眼光看; 才发现,他本来以为的蛮夷小国已经发展到了这种程度。
其中有些国家,更是不容小觑。比如佛郎机国,离大庆朝有万里之遥,隔着茫茫海域,而佛郎机人乘坐着钢铁大船; 来到大庆。
佛郎机人的钢铁大船,船上还安着佛郎机炮。这些佛郎机炮比大庆朝的红衣大炮小了很多,射程也不如红衣大炮,但是佛郎机炮比红衣大炮灵活多了,可以安在船上,也可以用小车拉着,四处移动,简直是攻城时候的利器。
红衣大炮就没有这种机动性。
而且,理藩院还报说,广州那边还出现了一些传教士,传播他们的信仰,比如上帝。
之前皇上并没有在意,如今将这些消息汇总起来,皇上心中悚然而惊。
大庆朝将主要的兵力都放在北边,防止鞑子的劫掠,将鞑子视为大庆朝的心腹大患。而对于南方的一些倭寇作乱,一般都是当做芥跻之癣,不太重视,因为他们只是小股匪患,不伤大庆的根本。
茫茫海域,就是大庆朝的天然屏障!
没有想到,如今已经有人突破了这层屏障,在大海的对面,对着大庆朝虎视眈眈!
这种事,皇上绝不能忍!
如今大庆朝如今国力强盛,还能震慑这些国家!如果有一天大庆朝国力不如现在了呢?如果有一天佛郎机炮的炮火范围超过了红衣大炮了呢?
想着大海的对岸有一些国家在快速的崛起,而且对大庆知之甚深,而大庆对其完全不了解,皇上就觉得不安!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皇上想起大海彼岸有着广袤的土地,心里也有些火热。开疆扩土,是每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的夙愿。谁不想自己的功绩和秦皇汉武并列?如今有机会,皇上自然是要试一试!
最起码,要将这些外族人的底细打探清楚。
皇上让理藩院去打探外邦的信息,他们的国家、风俗、地理外置、国力情况、船只大小、多少、有无火器等等。将传教士和佛郎机人找几个过来,皇上要亲自见见。
皇上将这些都安排下去,想起最先提出这个问题的状元郎薛蟠,就让近侍将薛蟠宣了进来。
皇上让薛蟠将自己的策论,还有他所知的外邦的情况,详细的介绍一遍。
薛蟠上一世也曾经往广州那边做过生意,见过一些外邦人,因为好奇,也了解过一些。
薛蟠的亲叔叔薛鹏曾亲自去往西海沿子,和真真国和佛郎机国人都做过生意。薛鹏和薛蟠详细讲过自己的经历,薛鹏很羡慕佛郎机的船只和火炮,如果没有禁海令,薛鹏也想到外面闯一闯。
正因为想到这些,在看到海疆这道题后,薛蟠才会写这篇策论。
薛蟠将自己所知所想如实说了,他和皇上的想法不谋而合。
皇上问道:“对于海疆,你是如何想的?”
薛蟠奏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外邦不远万里来到大庆,自然是因为有利可图。微臣家中以前是皇商,这世界最挣钱的生意,就是贸易,将别处有而此处稀缺的东西来往买卖。这些外邦,最喜欢大庆朝的丝绸、茶叶和瓷器,想来这些东西,在他们的国家也是奢侈之物。他们运过来的胡椒、玻璃等等,在大庆朝也能卖上天价。这就是利!这也是他们来往大庆的根本原因!”
薛蟠看皇上听得认真,就接着说道:“这些外邦之人敢跨越重重海洋,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经过海寇众多的岛屿,来到大庆,多数都是敢打敢拼之人。微臣家中曾和佛郎机人打过交道,据说他们国家的很多人都喜欢在海上探险,如果在沿海遇见一些小国家,就搞殖民主义,在海上遇见他国的商船,有时就会变成海盗,劫掠一番。在大庆朝他们还算是规矩,因为我大庆军备强盛,国富民强。”
“因此,海上这些人是不讲什么礼义廉耻,仁义道德的,只讲弱肉强食。如果皇上想发展海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水师!只有我们的武力能压过他们,有水师在海疆保驾护航,自然天下皆可去得!”
皇上笑道:“好一句天下皆可去得!薛卿当真是状元之才!”
薛蟠连忙谦虚道:“微臣惶恐!”
皇上觉得薛蟠的思路和自己差不多,组建水师,而后派船队下西洋。
皇上也有一点和薛蟠想的不同。
皇上只想着扬大庆国威,再刺探外邦的情报。皇上犹豫的是,这养水师和船队的钱,所用不菲,又要增加一笔国库开支。
天下人都以为皇上富有四海,却不知道皇上也会为了国库的银钱发愁!
不过如今薛蟠的一番话,却给皇上打开了思路。
外邦之人,到达大庆是有利可图,那么大庆的皇家船队到了外邦,是不是也能够不花钱,反而将钱挣回来!
如果这样,皇上就决定干了!
皇上问道:“你确定船队能挣到钱?”
薛蟠回道:“只要选对货物,选对航线,不迷失在大海,自然有利可图!”
薛蟠一番奏对,觉得皇上是个明君,不像是会因为臣下言语不当,以言定罪的,就稍微放开了一些。听皇上话中的意思,有想放开海禁的想法。
薛蟠看皇帝为了钱犯愁,想了想,大胆谏言:“皇上,万国来朝,说的是朝贡,其实我大庆朝的赏赐,远远比他们的贡品值钱的多。他们其实是打着朝贡的名号,和我朝交易,而且还是稳挣不赔的交易。因此,微臣想,何不开放交易,在几个海口开放互市,也可增加一笔税收。就如同和鞑子互市一样。”
皇上笑道:“薛卿好想法。你回去将自己的想法写一道奏折递上来。”
皇上看着薛蟠越看越喜欢,问道:“薛卿可有婚配?”
薛蟠心中一紧,回道:“尚未婚配。”
薛蟠心中暗思:皇上不会是想指婚吧?自己该如何将话题引到黛玉身上?如果皇上指婚的不是黛玉,自己又该如何拒绝,才能不触怒皇上。
皇上看着薛蟠,仔细打量了一番,青年才俊,挺拔俊秀,言之有物,状元之才。只是可惜自己没有适龄的女儿。
皇上看着薛蟠,总感觉自己以前见过他,就问道:“薛卿,朕之前可曾见过你?”
薛蟠打算跪下直陈自己和黛玉的情谊,求皇上赐婚,但是又怕损害了黛玉的清誉,有些举棋不定。听皇上如此问,心中一松,皇上主动提起,比自己提起要好的多。
薛蟠忙回道:“回皇上,微臣三年前替林列侯送密折,曾瞻仰过天颜。”
皇上笑道:“原来是你!怪不得朕看着你面熟。”
皇上想到林列侯,不由想到清宁县主。
皇上算算时间,清宁如今已经出了孝。
皇上问自己身边的公公苏胜:“清宁如今多大了?”
苏胜刚刚听见薛蟠说到林列侯,就将和他相关的事情在自己心中过了一遍,听皇上问起清宁县主,连忙回道:“回皇上,清宁县主如今十六岁了。”
皇上对着薛蟠说道:“朕记得你家和林家是世交,你又千里奔波,不顾自身安危替林列侯送信,可谓忠义。如今你尚未婚配,朕打算将清宁县主赐予你为妻,不知你意下如何?”
薛蟠听到皇上这样说,狂喜,连忙跪下谢恩道:“臣谢主隆恩!”
皇上微笑,看来这状元郎和清宁之前的关系也不简单呀。朕真的是火眼金睛,玉成此事。
这状元郎以后是要大用的。
至于清宁的婚事,当初林如海将清宁托付给了自己,自己自然要负责到底。林列侯的奏折上希望清宁以后“嫁人为妻,夫妻和美”,如今朕将她赐婚给状元郎,也不算是辱没了她。
林探花的女婿是状元郎,以后也是一段佳话。
皇上也不耽搁,直接写了一道圣旨,给状元郎薛蟠和清宁县主林氏赐婚。等一会见皇后时,让皇后给清宁备一份嫁妆,将清宁风风光光的嫁出去。
想到清宁,想到银子,皇上就恨,那些欠了国库银钱的老臣,真的是倚老卖老,拖着欠银不还,一个个的都说自己没钱。
呵!
想当初嫔妃省亲,修建省亲别墅的几家,哪个不是有泼天的富贵?修建的省亲别墅都赶得上行宫了!
朕也不指望你们如同林如海一样将家产全部捐了,最起码将欠银还了吧!
想到此处,皇上也没有心情在和薛蟠谈什么了,交代道:“回头你递一份奏折上来,将南疆的情况细细都说一遍。赐婚的旨意,朕一会就下。”
薛蟠晕乎乎的就出宫了。
如果考上状元,算是微醺的话,如今,薛蟠像是踩在云朵上一样,感觉自己完全飘了起来。
两辈子,自己终于能名正言顺将黛玉捧在自己的手心中!
皇上写了圣旨,让苏胜去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