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间到,众贡士的卷子被收了起来。
  南疆战事,朝堂也讨论过许久,并没有辩出结果,皇上也一直都没有表态,没有想到这次成为这届殿试考题。
  这批阅卷官对南疆的问题知之甚详,也好奇在此届新科进士对南疆是如何看待的。
  几个阅卷官将众贡士的策论传看了一遍。
  主战的、主和的都有,几个阅卷官笑着摇头,文采斐然,内容空洞。这些策论如果放在早朝之上,只要说出口,就会被对方连续追问,直至抓住把柄。
  其中一个阅卷官看见一份策论,轻咦了一声,说道:“有点意思。”
  他看完后,在上面画了一个圈,递给主阅卷官礼部尚书,说道:“这份考卷倒是另一份思路,季大人看看。”
  季尚书接过,看完说道:“没有想到南疆的事情,竟然有人联系到海禁上。”说完,他也不知道这份卷子该如何判。
  说他跑题吧?皇上给的题目,确实是只提了海疆,并没有点名是战事。但是这些进士都是明眼人,这事本来就是心照不宣的。
  如果因此将这份策论罢黜,实在有些可惜。而且,这文采和结论,实在是深得他心。
  季尚书也是主和派的。他并不是不支持打仗,而是南疆之患,在他心中,不过是芥跻之癣。如今太上皇虽然放权了,但是忠顺亲王还在蛰伏着。而且北边的草原鞑子虽然这两年安稳了些,焉知大庆和南边打起来后,北边会不会来添乱,鞑子才是大庆朝的心腹大患。
  季尚书觉得,如今还是□□。南疆那边暂时退让一下,也没有什么。朝局稳定最重要。
  皇上初初掌权,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他忍了太上皇,忍了忠顺,憋屈的厉害,面对小小南疆,弹丸之国的挑衅,才会不想忍了,想打一场。
  大庆的国力远超过南疆,但是大庆的兵士却多是旱鸭子。因为禁海的原因,大庆的水师不行。因此,这战胜负实在五五之间。
  季尚书考量了片刻,皇上雄才大略,因此,这份策论也算是搔到痒处。季尚书在上面画了个圈,放在前十那一沓策论中。
  等到阅卷完毕,书记官将名次一一写下。
  季尚书想着那个写海禁的贡士是谁,一看竟然是今科会元。
  季尚书抚须微笑,觉得正该如此。
  名次定下来后,季尚书将写着名次的卷宗和所有考卷呈交给皇上。
  皇上将名次看了看,先放到一边。
  他拿起第一份策论,皇上眼前一亮的同时,心中悚然一惊。
  禁海是从前朝就留下来的国策。
  前朝开国的时候,前朝开国皇帝占了江山,与其对抗的一路义军失利躲到了海上,做了海寇。再加上当时倭寇盛行,为了防止海寇与倭寇滋扰沿海地区,前朝出了海禁的政策。
  本朝延续了前朝的海禁政策,却比前朝宽松很多。
  因此,周边的国家除了朝贡,还有些商人带着他们国家的货物进了大庆朝。
  民间的私人贸易,朝廷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太追究。但是在政策上,还是禁海的。
  如今这份策论上说的,也有道理。
  皇上看着御书房墙角那座两米高的自鸣钟,这是佛郎机进贡过来的。同时进贡过来的,还有几个小点的自鸣钟和怀表。
  工部拿走了一个自鸣钟,让最精通机械制造的工匠拆开看了。最后虽然成功的组装了起来,工匠却说其中的几个零件,大庆暂时造不出来。
  当时皇上遗憾了一阵子,就将这放下了,并没有往其他方面去想。
  对于南疆,说实话,皇上并没有太看在眼里,不过是弹丸之国。也正是因此,他才越发不能容忍他们的挑衅。
  如今,从这策论的角度来看,这世界的疆域,远远比之前自己以为的要大的多,也丰饶的多。自己不应该妄自尊大,一直抱着大庆朝是□□上国的念头!这是危机,同时也是机遇。
  皇上让身边的公公去传自己的口谕,让理藩院将历年来大庆朝朝贡的国家和贡品,以及这些国家的所有信息整理一份交上来,然后才开始看其他的策论。
  看来看去,不过是一些老生常谈。
  皇上将薛蟠的策论点为状元,将其他的卷子稍微变动了一下顺序,就让礼部发榜了。
  如今,皇上一脑门的都是广阔的大海,和大海外面广阔的疆域。
  如果能在海外开辟一片大庆朝的疆域,那么,自己的文德武功,将不输秦皇汉武!


第89章 状元
  皇上御笔朱批; 将薛蟠点为状元。
  次日清晨,太和殿前,定进士名次; 开传胪大典!
  王公勋贵,文武百官; 身穿朝服,按品级排列。此届贡士身着公服; 头戴三枝九叶顶冠; 按名次站立在文武百官之后。
  辰时初刻,礼部尚书季敬奏请皇上,近侍导引皇上入太和殿升座。阶下众官员和贡士行三跪九叩之礼。
  鸿胪寺官宣《制》:“大庆朝明德七年四月九日; 策试天下贡士,其中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九十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两百零七人; 赐同进士出身。”
  鸿胪寺官唱一甲三位贡士的名字。每唱一名,由数名卫士接力; 大声重复着,从太和殿殿内传向殿外广场; 连唱三遍。
  第一甲第一名薛蟠,赐进士及第,为状元!
  第一甲第一名薛蟠,赐进士及第,为状元!
  第一甲第一名薛蟠,赐进士及第; 为状元!
  声浪层层,薛蟠听着自己的名字一声声如波涛般的传出来,有些微微的眩晕。他没喝酒,已经有了几分醉意。
  薛蟠走出班列,走到太和殿前的御道之上,叩首谢恩。
  其后,榜眼和探花也在唱名之后,分别跪在薛蟠的左右后方。
  鸿胪寺官接着唱二甲第一名,名为传胪,只唱一遍。唱完后,鸿胪寺官将金榜递交给传胪,让传胪接着往下唱名。
  所有名次唱完,众人再行三跪九叩礼。金榜由礼部堂官捧着,出太和门、午门,至东长安门外张挂。
  新科进士和众官员跟在金榜之后,一起出宫。(注1)
  新科进士在前,众官员跟在其后,皆走到御道的两边,唯有状元、榜眼、探花三人,成三角形,走在御道之上。
  御道,专供皇上行走。皇上大婚之时,皇后可以从御道上面行走一次,由午门正门抬入宫中,被称为正宫皇后!除此之外,只有新科的状元、榜眼、探花在传胪大典之后,引领众进士和官员出宫之时,走在御道之上,由午门正门出宫。其余人等,皆从午门掖门出宫。
  这是皇家给新科一甲进士的殊荣。
  薛蟠走在御道之上,脚步平稳,每一步都像是用尺子量过,礼仪标准,器宇轩昂。但是唯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内心远不如表面这样平静!
  状元!他是状元了!
  虽然拿到会元的时候,他就有了些心里准备。但是当自己的名字被人一遍遍的传唱出来,当自己走在御道之上,薛蟠还有些不敢置信,就像是做梦一样!激动、狂喜、又惧怕这只是自己的一场梦,种种情绪交揉在一起,薛蟠的指甲掐在手心上,才勉强平静下来。
  出了宫,早有人牵着金鞍朱鬃马等着。马头上挂着红绸做的大红花,有人来给薛蟠也戴上了大红花。
  薛蟠踩着马镫上马,驭马向前。榜眼和探花也一一跨上马,随着薛蟠往前走,众多进士和同进士也骑上马匹,跟着他们身后。
  长安街上,路两旁站满了人,都是来看新科进士的。旁边的酒楼也早就被人包了下来。很多家有适龄女子的人家,也会包一间酒楼,来这里看新科进士。等着他们游街结束,好榜下捉婿。
  薛太太,宝钗、甄太太、英莲也在长安街上包了一间包厢,在这等着新科进士跨马游街。
  宝钗一直坐在窗口,往外张望。远远的听见喧哗之声,看见一队人马列队过来,宝钗连忙回头叫道:“他们来了!”
  宝钗眼好,往前张望说道:“哥哥走在最前面,是状元!”
  新科进士从长安街上过,不时的有人拿鲜花、手绢、香囊往他们身上投掷,薛蟠左躲右闪,不让这些东西掉到自己身上。
  身后的榜眼笑道:“文龙真是不怜香惜玉呢,如此,岂不是辜负了美人恩情。”
  薛蟠也笑着回道:“齐兄,我实在是消受不起。”
  薛蟠转身看着,他自己身上干干净净的。榜眼身上也有几朵鲜花,手帕和香囊极少。榜眼已经年过四十,自然很少有小姑娘往他身上扔手帕香囊。而探花郎身上的东西是最多的。
  探花郎,自然是个俊俏少年郎!
  探花郎刚刚弱冠,长得是一表人才,而且他不像薛蟠一样无情,为了不使姑娘们伤心,但凡有东西掷来,都笑呵呵的接住,还不时的给周围的人挥手致意。
  如今他的公服上,已经挂满了东西。
  几人说说笑笑的驭马往前行去。薛蟠突然听见有人唤道哥哥。往那一看,就看见宝钗站在酒楼的二楼窗边给自己挥手。薛太太、甄太太也含笑看着他。英莲有些不好意思,站在偏后一点的地方。
  薛蟠忙往那边挥手。
  宝钗看见薛蟠身上干干净净的,身上的东西没有探花多就算了,竟然还没有榜眼多,连忙反身从桌子上拿了几朵鲜花,往薛蟠身上扔去,口中叫道:“哥哥接住!”
  薛蟠哭笑不得,连忙接在手中。
  探花郎看见宝钗,惊鸿一瞥,忙问薛蟠道:“文龙兄,那是令妹?”
  薛蟠回头打量了探花郎一眼,看着他身上的东西,心中有些嫌弃,口中却笑道:“正是舍妹!”
  说完,就不在接话,驱马往前行去。
  男子和女子不同。男子的事业在家宅之外,彼此之间的竞争光明正大,野心也明明白白。
  而女子,她们的“事业”更多的是宅门之内,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她们一边争,一边又要表明自己的贤德。可能男人觉得自己多纳一个妾,多找一个通房不算什么,如果妻子有异议,就是善妒!所以,她们的争斗,更多的是他们最为亲近的男子带给她们的。而且,争或者不争,伤的都是自己。
  这探花郎,如此多情,以后的后院,还不知道要伤多少人的心呢。
  相比探花郎,还是司徒澈这种专情之人,更得他心。
  薛蟠正一边漫无边际的想着这些,一边躲避扔过来的东西,喧闹中,听见前面有传来一道声音:“状元郎!”
  薛蟠听着这声音很耳熟,是黛玉的声音。
  薛蟠霍然抬头,往声音的方向看去,就看见黛玉带着面纱站在前面的酒楼窗口,眼睛弯弯的,往自己这里看来。
  薛蟠连忙向她招手。
  薛蟠手中还拿着宝钗掷给他的牡丹花。一挥手,红色的牡丹在空中划过一道红线,雍容华贵,张扬艳丽,黛玉看见,眼睛中的笑意有些淡了。
  薛蟠连忙解释道:“这是我妹妹给的!”
  黛玉听见才又高兴起来。黛玉将手中的香囊掷下,薛蟠连忙去接,正正好落入薛蟠的怀中。
  薛蟠拿着香囊,用手摩擦了两下,小心的放到怀中。
  马蹄哒哒,已经离开了黛玉所在酒楼的窗口。
  薛蟠转头去看,黛玉还站在窗口,一直望着自己的方向,薛蟠频频回头。
  榜眼和探花看着薛蟠的动作,在他后面相视一笑,怪不得不收其他姑娘的东西,原来是心有所属了。
  新科进士走到长安街,然后拐到东大街,再转回宫门前,这一趟游街就结束了。
  有人等在这里准备榜下捉婿,薛蟠连忙躲了。
  晚上,新科进士要去参加恩荣宴。皇上也来了,勉励了众位进士一番,赐了御酒,和众进士一起举杯共饮,祝诸位进士大展宏图,为朝廷效力,然后就提前离席了。
  等皇上走后,礼部众位官员和新科进士,互相敬酒。
  薛蟠是状元,来敬酒的人颇多。他不能倨傲的不喝,都是客客气气的喝完,最后实在是喝不下了,就找了理由,躲了。
  第二日,休息了一天。
  第三日,新科进士去了礼部,官位已经赐了下来。薛蟠被赐了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被赐了翰林院编修,其余人可以考翰林,也可以寻求外放,外放一般都是从知县做起。
  薛蟠得了自己官服,官印,还有两个月的回乡探亲假。
  虽然他和薛太太都在京都,不过薛家的祖坟、宗祠和族人都在金陵。
  薛蟠考上了状元,需要回乡祭祖,在族谱上面记载此番盛事。然后还要在薛家住处的坊街街口建上一座进士牌坊,以显示薛家的荣耀。
  陆安考上了进士,也要一起回金陵。
  薛蟠想趁着自己状元头衔光辉还在的时候,将他和黛玉的亲事赶紧定下来,再往金陵去。
  他需要找一个主媒人提亲,这人的身份不能低。黛玉是钦封的清宁县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