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谢地。
繁琐的仪程前半段没有什么好说的地方,真正的精华都在陈云甫登台之后。
因为陈云甫要颂表封天祭文了。
这所谓的封天祭文也可以理解为属于陈云甫的‘登基诏书’。
“孤惟华夏之裔、中国之民,运起江直,奋有天眷,乃逐夷狄于塞外、平洞蛮于湖广、治世兴国于南北西东。
时至今朝,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业者有其产,海清河晏法理昌明,仕禄者鞠躬于庙堂、百姓者安耕于田里、匠作者醉心于坊间、商贾者通达于四方。
内安江山社稷、外抚诸夷番邦,乃有岁库盈丰、煊赫国威,运势升腾日上、国家安定繁荣。
番邦各国闻之心往,欲承王化,三韩旧地归依王土,复归华夏,惟欣纳之。
今猥承中夷内外、士农工商各界贤达合辞拥戴、尊孤晋于王位,号为禹王重定华夏九州,以主内外夏裔夷民,诚意拳拳、勉循众请,于熙和三年六月初十封禅于泰山之阳、即王位于山南。
划定天下为九州,改年历为九州新历,熙和三年为九州元年。
立九州社稷坛于南京,册封元妻邵氏为王后、长子景和为王太子。
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整篇封天祭文看下来,其实就是陈云甫对自己功绩的表述,不排除一些自卖自夸的因素在,不过总的来说夸张的倒也不多。
核心意思呢,就是我老陈作为华夏后裔,中国之民,这些年从江南直隶出身开始,一直都很努力的在奋斗才走到今天,当然也有苍天的眷顾。
如今,我是外平番夷,内抚国民,让士农工商各界人士都很满意,于是国家发展的非常好,三韩之地的番邦之民看到都很向往,主动要求重回华夏爸爸的怀抱里。
如今,内外中夷百姓、各界代表都共同推戴我老陈当禹王,重新规制一个九州,让我做九州的共主来领导华夏后裔和番邦之民,我老陈只能勉为其难的同意,这才来泰山进行封禅。
以后的天下就是新九州,大明所使用的熙和年号要停用,从此改为九州元年。
这篇文章毫无疑问是出自杨士奇之手,这家伙不愧是大明朝眼下第一笔杆子,写的非常好,把谦让和虚伪发挥的淋漓尽致。
诵读完祭文,陈云甫把祭文往熊熊燃烧的鼎炉中一抛,火光中带出袅袅青烟升天,整个仪程到这就算是进行了九成九。
为什么说是九成九呢,因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陈云甫来为搬上来的九鼎重新赐名。
中州、辽州、越州。。。。。。
一尊尊鼎有了新的名字,等到赐名结束后自然会有工匠来把九鼎抬走进行刻字,完后供奉进九州社稷坛。
赐名之后,就是玲儿带着一大班女官上前,为陈云甫奉上那至尊无上的九彩十八毓禹王冠冕。
陈云甫双手捧起戴到自己的头上,同时接过象征着自己禹王身份的印玺和佩剑,高高向着祭台下的文武百官。
虽说士农工商阶级平等,不过这种场合,还是只有士阶级。
这么重要的中央典礼现场,什么时候会真的去请几个商人、几个工匠、几个百姓参加?
杨士奇本来是想开这个先河的,不过一想到这么做的麻烦,最终还是算了。
这种先河还是让陈云甫自己开吧。
随着陈云甫面冲百官,百官们则齐齐作揖下腰。
“臣等拜见禹王,大王万寿无疆。”
从千秋无期变成万寿无疆,从太师改口称禹王,从下官改口称臣,一切,都是如此的丝滑顺畅。
这一刻,陈云甫这位九州共主已经具备了法理上的正统性。
仪程完全结束之后,剩下的自然是赐宴百官,不过现在没有了大赦天下这一条,好像少了一些‘与民同乐’的味道。
不过现在这功夫,显然陈云甫没时间去关注,仪程一结束,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脱衣服!
“花了几十万两做出的衮冕服,就那么让你看不上吗。”
邵柠看着陈云甫捂嘴笑,后者就很是不乐意的嘟囔。
“花钱买罪受,眼下是六月三伏,我穿个十几斤重的衣服在身上,也就得亏身子骨好,要不然非中暑不可。”
“你看,今天是吉日子嘛,钦天监选了好久呢。”
“行了行了,你抓紧时间洗洗,百官军民都还在泰安府等你呢。”
邵柠说完话就走了出去,随后便是玲儿带着几个女官进来为陈云甫沐浴更衣。
一番洗漱之后,陈云甫却并没有急着登上仪辂返回泰安府,而是唤来杨士奇,自己卧在躺椅上闭目养神交代着。
“给蓝帅写信,请他和参谋部尽快拟定一份向草原动兵的作战计划及详细草案。”
“另外以孤的名义请军政院尽快规划辽州建制问题,包括辽州与中州之间界线的划定、辽州的详细府县编制、对原朝鲜现辽南地区的道府改制,写一道草本送来。”
“第三件事,给常茂写一道敕命。”
陈云甫睁开眼的同时也坐直了身子,双眸炯亮:“孤念及常帅征战有功,敕封其为辽州之王,自辽州建制之日始,常帅即为辽王,着其尽快抽时间来京,莅席九州会。”
自己今天登了禹王的王位,那么,今天必须要做的事中,毫无疑问一定有给常茂的封赏!
毕竟,大家心心念念了那么多年,今天,可算是到了分蛋糕的时候。
第四百零一章 来,孤拉你一把
封天大典的活动虽然只持续了一天,不过陈云甫却还是没法当天就从泰山回京,因为整个封禅要等到刻石留书之后才算是全部完成,因此耽误了几日光景。
直把所有的一切都忙完,陈云甫才得以起仪辂回南京。
他这次回京,阵仗要大的多。
不单单是自己的排场,连带着迎驾的排场都十分浩大。
连几年没出皇宫的小皇帝朱允熞都露了面前来迎驾。
“拜见禹王。”
帝拜王,这也算是开中国历史的先河不是吗。
不过说实话,王和帝都只是一个称号而已,压根不存在两者之间有上下级的关系。
只是因为秦始皇太牛,他称了帝,显得王就比帝小了一等。
上古时期三皇五帝的最后一位是帝虞舜,他将帝位禅让给了大禹,自禹帝始,夏商历代君主都是称帝无称王者。
只等姬发推翻了殷商,给帝辛上了纣王的谥号,中国的统治者又称之为王。
周公定礼、分封诸侯,从而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所以,王显得同样至高无上。
这里不用纠结朱允熞和陈云甫在头衔封号上的差异,只需要知道,朱允熞这位大明的皇帝,并没有资格领导九州。
陈云甫入城的时候拉起朱允熞同车,在车辂里,后者显的很是拘束和紧张。
他窝于后宫三年多,此番出来,却发现连年号历法都变了,属于他或者说属于大明朝的存在感已经越来越稀薄。
朱允熞有时候都在想,陈云甫这次泰山封禅回来后,会不会直接改朝换代,废了他这个皇帝?
“几年没见,允熞都长那么高了。”
见朱允熞实在是紧张拘束,陈云甫只好主动寻话题来放松,开口说起往事来:“孤到现在还记得当年你才刚满月的时候,太宗给你办抓周宴时的场景,一晃十几年就过去了,时间可真是快啊,现在都长成大小伙了。”
朱允熞打了个哆嗦,胆战心惊的抱拳道:“我长大了,禹王您是不是就该废了我。”
车厢里陡然寂静,陈云甫瞬间变脸道。
“这种话,谁和你说的。”
朱允熞嗫嚅难言,连连摇头。
“谁和你说,我会废了你,谁又和你说,我会害你?”陈云甫的情绪陡然有些激动,甚至是有些愤怒。
“太宗于孤之感情,倾五湖之水不可填,孤怎么可能会害太宗的孩子!是谁说的,孤势必杀之!允熞,告诉叔父,是谁和你说这种胡话。”
见陈云甫坚持不懈的追问,慑于陈云甫自身威势所带来的压力,朱允熞胆战心惊说出几个名字来,都是朱明的宗亲。
陈云甫点点头,直接冲外间喊了一声。
“世群。”
穆世群推门走了进来,抱拳躬身。
陈云甫冷着脸把朱允熞刚才说出的几个人名复述给了穆世群,森然道:“拿下斩了。”
穆世群面无表情的点头,转身间要离开,又停下脚步问了一句。
“大王,那他们的。。。。。。”
“只诛首恶,余者不纠,抄没家产便是。”
“臣遵命。”
朱允熞没想到自己一番话,就害了几条人命,此刻便更加惊惧,唯唯诺诺的直打哆嗦。
见其这般反应,陈云甫叹了口气,坐回到朱允熞的身边,伸手就握住了后者的手。
“允熞,你是个帝王,该长大了,岂能因这点小事就如此惊恐失措。”
“这次孤回京来,会有很多大动作的改革,你也大了,该学着从深宫里走出来,要亲身介入这大世,感受国家的变化,这方便你将来更好的领导这个国家。”
朱允熞颇为不可思议的看向陈云甫,如听天方夜谭一般。
什么叫将来更好的领导这个国家?
“孤当年就说过,中州,是孤留给你朱家的,孤从不食言,说到的事就一定会做到。”
“你知道九州会吗。”
朱允熞茫然摇头,他还真没听过这个会,毕竟九州会到现在只开过一次。
“你是中州的王,以后也来参会吧。”
陈云甫很是温和的笑笑,并用手轻拍朱允熞的肩头,抚顺了后者因惊惧而颤抖的身体。
“在未来的几十年时间里,你会知道我说的是不是真的,会明白九州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会明白什么是政治,等你学会了,我会取消军政院,把这个国家交还给你。”
“大王。。。。。。”
“你我之间,还是叫我叔父吧,我听着更亲切。”
“我都听叔父的。”
陈云甫便很是欣慰的笑了起来:“这就对嘛,比起你那些心怀鬼胎的宗族,我,绝对更值得你信任,因为你的父亲,是我这一生最尊重的人,也是亏欠最多的人,这些恩情,我是一定要还的,不然,我怕我将来死的时候会有很多遗憾。”
“叔父!”
朱允熞遽然泪崩,一时间泣不成声。
爷俩又在车辂里说了一番话,仪辂稳稳停下,车辂外的杨士奇喊了一声。
“大王,进到皇宫了。”
陈云甫这才起身,冲朱允熞伸出手。
“来,孤拉你一把。”
来,孤拉你一把!
这句话在很多很多年前,老大哥曾和陈云甫说过,他也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个承诺,直到死亡。
如今,陈云甫说了同样的话,对老大哥留下的孩子。
朱允熞颤抖着伸出手,握住陈云甫的大手,那一瞬间,他唯一能感受到的,便是炽热和踏实。
爷俩前后脚走出车辂,陈云甫看到了奉天殿外乌泱泱躬身一片的百官,拾级而下谓杨士奇:“让百官们先散了吧,所有行走暂时留下,孤要先开军政院会议。”
“好。”杨士奇点点头,随后又小声问了一句:“那今晚的大宴?”
“照旧。”
陈云甫交代完走向百官迎候班列,第一个扶起的便是蓝玉,满面开怀笑容的说道:“蓝帅,快快快,随孤入殿叙话。”
“恭喜大王了。”
“诶,这话说的,应该是同喜才对。”
陈云甫压着声音说道:“也不知道老常现在收没收到孤给他写的信。”
“他小子要是收到,铁定开心死。”
“哈哈。”
两人大笑间,陈云甫把住蓝玉手臂往奉天殿里进,路上还不忘问道:“你这边呢,准备的怎么样?”
“我让戴次申先去了东胜做准备,您这边一声令下,我随时可以出发。”蓝玉意气风发、自信十足的说道:“您要说别的俺老蓝不行,打仗,那就完全不在话下,尤其是打蒙古人。”
“哈哈哈哈。”
陈云甫当即仰天大笑。
“有蓝帅这句话,孤心里就踏实住了,等老常回来,咱们开完九州会,您就出发。”
“成。”
奉天殿里备好了会席,穆世群带着锦衣卫守护在殿外,神情肃穆且威严。
在他的背后,决定这个国家未来走向及命运的一场会议,即将开始。
第四百零二章 大刀阔斧动教育
奉天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首位坐下的陈云甫身上,屏息静气,静静等着。
谁心里都清楚,这次的会,很重要。
至于陈云甫到底有多大的动作,在场的人心里就没了底。
“人都齐了吧。”
杨士奇环顾一圈点了下数,点头说道:“除了常帅还在朝鲜之外,其他的都齐了。”
“那咱们开会。”
确定人齐之后,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