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太师- 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於邵柠的緊张和驚惶自然也是伪装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衬托出陈景和这个孩子的临危不乱。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而陈景和的人生,又哪里是一个上将军可以的。
  “今天蓝玉他们俩联袂登门,为的必然是说徐辉祖等人图谋不轨的事。”
  “娘带你出面,你只要表现的好,他们就会对你父亲更有信心。”
  “大九州,不是你父亲一代人可以完成的伟业,你要让那些外臣对你有信心,相信你将来可以挑起你父亲的大旗,将这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完成,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一直坚定不移的追随你父亲、追随你。”
  “他们的后人、他们的下一代也会对你父亲、对你忠顺服从,不敢生出丝毫不该有的分裂叛变之心。”
  “这些人将来可都是土皇帝啊,要压服他们,要让他们几代人都不敢反。”
  “如此两代、三代人之后,我们陈家,永远都是九州的共主。”
  “你父亲是禹王,而你,也一定会是禹王!”
  “但景和,你要记住,你父亲真正想要的,并不是天下宗周,而是六国归秦!”
  “九州的将来,只能由我陈家的后人,去实现那伟大一统!”
  陈景和握着母亲的手,仰头看着一脸严肃的邵柠,便笑道:“娘,儿听说父亲当年许给你一个愿望,你便是想要做女帝也可以。”
  “傻孩子,娘就算做女帝,不也是爲了你,只要你能成才,比娘做女帝更值得开心。”
  陈景和就嘿嘿直笑,最后默默的小声说了一句。
  “娘这么做,也是为了让弟弟们将来不敢再和我作对吧。”
  “你说什么?”
  “啊没事。”陈景和随口遮了过去,松开手跑回后院:“娘,我去做功课了。”
  邵柠望着远去的小不点背影亦是一笑,面上满满的幸福。
  上天赐给她一个顶好的夫婿,又给了她一个聪明的儿子,她可比武则天幸福多了。
  而远在辽东的陈云甫在收到京内送来的信后,也给出了自己的批示。
  “抓!”
  “启程,咱们回京了。”


第三百五十八章 流放
  逼仄阴暗的囚室内,一名健壮锦衣卫将一桶凉水,狠狠泼在一名被捆缚住囚徒身上。
  后者呻吟一声,幽幽醒转过来。
  眼帘微微抬起,模糊的场景逐渐清晰。
  “辉祖兄,近来还好否?”
  这个囚徒,竟然是曾经大明的魏国公,先开平武宁王徐达的嫡长子徐辉祖。
  而站在这徐辉祖面前的,更是当今大明朝权力的巅峰。
  太师陈云甫。
  “逆贼!畜生!”
  徐辉祖这人也没什么素质涵养,对着陈云甫就是破口大骂。
  后者一不气二不恼,往椅子上一坐就这般坦然的和徐辉祖对视着。
  “为什么要反我?”
  “逆贼,人人得而诛之!”
  “姑且就算我死了,那你们这么做,最终目的总是要有一个的吧。”
  徐辉祖大义凛然的说道:“自然是还位于陛下!”
  “朱允熞?还是朱允熥、朱允炆。”
  陈云甫不屑的嗤笑一声:“辉祖兄,你怎么总是那么单纯,难道你认为他们掌了皇权之后,就会对你感恩戴德吗,你们聚众谋逆把我铲除,把蓝玉、常茂他们都杀了,重新掌握京营,军变扶持这三位中的而某一个人登上皇位。
  他们心里就踏实了不成?不会的,他们会怀疑你是第二个陈云甫,一样会暗中想尽办法诛杀你。”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徐辉祖可谓把愚忠表现的淋漓尽致:“我徐家世承太祖太宗之恩,便是为大明朝粉身碎骨,那也是为人臣子之本分!”
  徐辉祖的愚忠和岳飞有的一比,但这是值得歌颂的愚忠,绝不应该被鄙视或者嘲讽!
  知恩图报,是华夏民族文化中,值得褒奖的一种美德。
  若是从这一种感情上来说,那陈云甫,甚至都不配给徐辉祖提鞋。
  “你提到报恩,我陈云甫,难道就没有报恩过吗。”
  “当年太祖兴起郭桓案,导致浙江、直隶、江西三省府县政务空殆,各种小到鸡毛蒜皮的事都要太子爷亲办,我陈云甫天天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每日夙夜不寐的一件件去办。
  这不是在报太祖太宗的恩吗?
  新婚燕尔,我放着娇妻美妾、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不去陪伴,天南海北的到处去督办地方政务,这不是报太祖太宗的恩吗?
  湖广、贵州、两广、云南、辽东、陕甘,这些动乱不止的省份,哪一个不是我陈云甫绞尽脑汁,呕心沥血去想尽办法给安抚下来、发展起来的,没有我陈云甫,哪有现在国税超过四千万石、税银过八百万两的大明朝!
  你眼瞎吗,你看不见吗,你知道现在西北的物价有多低吗,你知道现在云贵川老百姓活得有多滋润吗,你知道现在浙江、江西等士绅大省的治安有多好吗,你知道一个广州市舶司每年为国朝带来多少财税吗。
  你知道山东旱灾,老子一个月连六十个时辰都没睡到,天天住在荒郊野外喂蚊子,才换来一百多个县百姓不被活活饿死、渴死!
  你知道自从中原复兴计划之后,河南如今的发展是如何的欣欣向荣,是如何一日千里。
  你知道全天下有多少老百姓念着老子的功、念着朝廷的好!
  我不像你们天天就知道满嘴的仁义道德,我为这个国家做出的贡献,比你们这群人整天只会说空话的人,绑在一起都大!”
  陈云甫的怒斥让徐辉祖稍微冷静许多,但他还是不屑一笑。
  “你有功,我们从没有否认过,但是有功,就能让你心安理得的去造反、去谋逆了,是吗。”
  “造反和谋逆这两个词我陈云甫当不上,更不敢当,不过我知道,你这种人,我没本事劝说你改变。”
  陈云甫挥挥手:“来人,把辉祖兄放了吧。”
  几名锦衣卫上前给徐辉祖解开锁链,后者晃了晃发酸的手腕和脖子,兀自冰冷的看向陈云甫:“你不用假模假樣的释放我,就算放了我,我一樣會反你。”
  “随便你吧,你去广西反我吧。”
  陈云甫冷笑一声:“你一家会被流放到广西,那里还有朱棣一家子陪着你,你们说不准可以找到共同的话题来反我。
  包括耿炳文、郭英两家都会跟你一起,不过辉祖兄,我提醒一句,去了广西之后,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下说反我,不然,广西的老百姓会把你们生吞活剥的。”
  “去看看广西的大好局面,看看那里的老百姓活得怎么样,再好好考虑你们还没有资格反我。”
  撂下这句话,陈云甫直接起身离开,再也懒得去看徐辉祖一眼。
  他不像曹操那般,需要杀干净任何一个反对者,他更比曹操要自信的多。
  这些愚忠朱明皇室的人,已经所剩不多了,只有苟延残喘的寥寥,就算全抱成团又如何,把他们往广西一扔,就掀不出什么风浪来。
  當然也可以扔到山东去。
  主要陈云甫担心,扔到山东去没多久,山东那些感情质朴的百姓真会把徐辉祖一家给分食个干干净净。
  万家生佛的感恩,就是对陈云甫当年救灾最大的褒奖。
  天下有那么多的人感念陈云甫的恩德,便是有寥寥些许如徐辉祖这样的人,又如何呢。
  由他们去吧。
  陈云甫要回自己的家,好好的陪陪媳妇孩子,至于这些人,流放是他们唯一的归宿。
  只不过这次流放的名单中,不包括徐辉祖的亲弟弟徐增寿。
  因为就是他,把确凿的情况,暗中通报给了陈云甫。
  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一如历史上,徐辉祖因不愿服从而被朱棣杀,徐增寿却一直暗通朱棣。
  朱老四舍得杀自己的大舅哥,但陈云甫却不舍得杀徐达的孩子。
  他甚至都不舍得杀朱棣的,但没办法。
  徐辉祖比起那些言官要好很多,只是气不过谩骂陈云甫而已,没有口无遮拦的乱骂。
  全当他放屁就是。
  至于原金吾右卫指挥使范聚、原驸马都尉郭镇两个人就没那么好命了。
  他们的归宿只能是五马分尸。
  总需要两个倒霉蛋来杀鸡儆猴。


第三百五十九章 分封和集权的真正本质
  “那日和蓝玉他们说的话,是谁教你的。”
  书房内,陈云甫看着自己面前的大儿子陈景和,微笑着问了一句。
  小家伙有些紧张,面对自己的父亲,他说话便不由自主的有些底气不足,更不敢隐瞒。
  “是,是母亲。”
  “嗯。”
  陈云甫早就猜到了结果,所以丝毫没有什么意外,反而笑的更开心:“那你母亲有没有告诉你,为什么要你这么说?”
  “母亲说,父亲的伟业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蓝玉、常茂他们将来都会是土皇帝,如果他们觉得父亲没有一个优秀的后继者,就会对我们陈家失去信心,从而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你母亲说的是对的。”陈云甫点点头,随后叹了口气:“九州,可能需要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才能实现,为父活不到那个时候,所以需要你,更需要后面的子孙一代接一代去做。
  你母亲担心也是对,我们陈家需要给他们信心,只有他们对咱们有信心,他们才能永远坚定支持咱们,只有齐心协力,如此伟大的功业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陈景和舒了一口气,知道自家老爹不是责怪后踏实许多,胆子也就大了起来,小心翼翼的问道:“爹,母亲说您,从未想过天下宗周,而是、而是六国归秦。”
  陈云甫正准备倒茶的手悬住了半空,虽然很快就恢复,但那一刹那间的失神还是让陈景和捕捉到,他瞬间就知道了自家老爹在想什么。
  “这也是你母亲告诉你的?”
  “是的,不过儿自己也是这么认为。”
  陈云甫一笑:“胡闹,你一个孩子知道什么叫天下宗周,什么叫六国归秦吗。”
  “当年武王姬发分封诸王,将诺大一个九州分成了七十一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无不尊奉周王室,这便是天下宗周。
  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征伐,最终归为战国七雄,始皇帝奋六世余烈,横扫六国行大一统,这便是六国归秦。”
  “你说的只是历史典故,本质呢,本质是什么意思你懂吗?”
  陈景和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天下宗周是分封,六国归秦是集权。”
  “父亲您重定九州就是分封,将来九州一统就是集权。”
  陈云甫呵呵一笑,而后又问道:“那你觉得,当年太祖皇帝将自己的儿子分到外面做藩王,算是分封吗。”
  “当然是。”
  “愚蠢!”
  陈云甫直接斥责道:“如果你的见识只是如此浅薄,如何继承为父的大业。”
  “当年武王姬发伐灭殷商,从本质上来说,和为父如今篡夺皇权,是一样的,是以小吞大的行为,他不是一国灭一国。
  即使殷商亡国,姬发依旧尊殷商为大商邑,而称周为小国,甚至都不敢给自己父亲姬昌上谥号,称自己为太子发,从未称过王。
  他以太子发的名义,将前来帮助他一起灭殷商的各路诸侯分封到各地建国,比如宋地、卫地、陈地,这些地方在当年,都是中原人口密集的地方,而把姜子牙、周公旦等有功之臣、兄弟手足分封到齐鲁、楚夔等地,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湖广、川蜀。
  你可知,在商末周初,山东还叫做东夷,是殷商王朝抓奴隶的地方。
  最富庶的地方,姬周王室甚至都无法染指,而纣王的兄弟微子和箕子都分到了人口最稠密的中原大邑做国君。
  分封,与其说是一种制度,更像是一种妥协。
  当这各路会师灭商的诸侯们心满意足离开后,姬发才给自己的父亲姬昌上了文的谥号,称文王,那时候距离姬昌的死,已经过了十几年之久。
  也是到了天下平定之后,姬发才敢把自己顶了十几年太子发的名义换成王,记住,是王,而不是帝。
  纣王的姓名叫什么还记得吗。”
  “子受。”
  “对,他叫子受,子姓名受,那他父亲叫什么?”
  “子羡。”
  “祖父呢。”
  “子托。”
  “那他们祖父三辈登基后用的历法年号还记得吗。”
  陈景和就一一背书道:“子受的历法年号叫帝辛、子羡的历法叫帝乙、子托的年号叫帝太丁,帝太丁的父亲是帝武乙。”
  “商朝历代君王,除开国君主子汤外,所有的后继之君,都是以登基那年的天干来做历法年号,甲乙丙丁戊戌庚辛壬癸,因为是帝君,所以前面缀上一个帝字。
  殷商统御全国,故而称帝,到了周朝,反而称王,缘何,因为姬周,并不是天下共主,姬发自己也清楚,天下各地的诸伯侯共尊周王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