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之于古人,恰如今日之于今人,祂都是一种新鲜的文裁,今人尊奉古典而鄙今文,非是今文不如古典,而是因文人相轻,今人不愿承认今人所著之书能做传世经典。
后人自亦如此,则两千年后,太师您所著的可就于周易不分伯仲了。”
常琦小小身子,执礼甚恭一揖:“古有三圣,伏羲、文王、孔圣,迭至后世,太师可为其四。”
陈云甫呆怔片刻,遽然仰首大笑起来。
谁能想到常家世代行伍,倒是出了个巧舌如簧的孩子。
这番话说的,谁听了不心花怒放。
这小子,以后能成大事。
第三百五十二章 军事贵族和政治贵族
虽然对常琦这个小家伙很感兴趣,不过陈云甫最多也就是聊几句,就把这孩子交给了常茂府里的佣人。
他还有正事要和常茂、常昇兄弟俩,连着蓝玉没聊明白呢。
“俞以丰说,辽东已经准备好第一批军粮,共计一百五十万石,等到秋收之后,余下的一百五十万石就会很容易。”
陈云甫冲杨士奇招手,后者把随身携带的辽东地图取出来,摊放在光滑的石桌上。
“这次动兵,数不会少于二十万,其中骑兵是五万,够吗。”
常茂连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足够了。”
二十万征一个朝鲜,常茂怎么想,都觉得问题不大。
“李成桂戎马几十年,也算是个开辟之君,你不能小觑。”
“太师放心。”
见常茂信心十足,陈云甫也不好多劝什么,就把话题引申到这次出征的选才上。
“这一次征战,你们兄弟俩是正副主帅,也都是深谙兵法的名将,不过有道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二十万大军总是需要一些帮手的。
从五军府遴将吧,有愿意和你们一起去辽东的,本辅都准,另外,打下一个地方后勤治理必须跟上,一些文官也需要随军,你们兄弟俩这段时间可以在府门外挂个牌子,招募人手了。”
自己遴将,自己选官?
这可真是开中国几千年王朝史的先河了。
常茂兄弟俩听的新鲜,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就望着陈云甫听后者继续说。
“所有愿意随军和你们一起去朝鲜战场的,等战争结束后,就直接留在新辽州,你们看着安顿。”
常氏兄弟俩瞬间明白过来。
这意思就是说,愿意随他们去的,将来就是辽州常氏王朝的官!
从此,五军都督府中随军出征的将领摇身一变就成为了辽州的军事贵族,而那些大胆跟着上前线的文官,就好比是政治投机客。
要么在辽州功成名就,要么就死在朝鲜战场。
陈云甫心中的宏伟蓝图已经露出了一鳞半爪。
这边的蓝玉有些困惑道:“征朝鲜抽调一部分,将来再征南越诸地、草原、亦力把里,五军府的将领和朝廷官员,数能够用吗。”
“所以要改制。”
陈云甫一笑:“等到今年底,地方都司各自成立好税卒司后,五军府就裁汰掉,我打算将五军府改成军事学院。
将翰林院和国子监合并,改成行政学院,全面废除科举制。”
又是大动作。
成立军事和行政双学院的操作很好理解,比如常茂打辽东,需要军官和文官,那么这两个学院里的学生报名参加,以后就携家带口到辽州政权从政从军。
等以后冯胜家族率军打南越诸国,也要从这两个学院里招募人手,愿意跟随的人,就去越州政权落根。
这两个学院就相当在为九州输送源源不断的军事、政治人才,是一个军政官员的培养基地。
一個未曾设想过,完全和传统中央集权制度背道而驰的改变。
“新九州,本身就不是中央集权的框架,祂属于大分封,类似于周王室分封天下诸侯国,因此,分封要有分封政策,集权要有集权政策,五军府和内阁都属于集权制度。
五军府是军事集权机构、内阁是行政集权机构,这就和九州战略格格不入,因此必须要废除掉。
科举制度是为中央源源不断的选拔官员,便于中央固化权力,但我们现在不是要为中央选拔官员,而是为九州选拔官员,那科举制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以后的百姓想要当官,两条路。
一从军、二从政。
从军,识字者入军校,毕业做军官,报名参加远征赴九州,走军事贵族路线。不识字的入伍,在沙场杀伐立功,一步步向上升迁。
从政者,自县学始,一直读到中央行政学院,自己选择不同的学科去工读。
所以教育的方式也会随之而更改。
以往的教育形式,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后朝廷就考什么。
后面呢,本辅要会同吏部、礼部一起重新编修教材,把学科分类,做官,要学的东西五花八门,比如专门学税法的,以后做官可以去税司衙门。
学商业经济的,做官就去商司衙门。
刑司管治安、吏司搞组织、户司搞民生,学生自己选修不同的学科,将来做不同领域的官,想留在大明的留在大明,想去九州的报名去九州。”
随着陈云甫的娓娓道来,那未来便清晰许多。
所谓的九州,将会走军事贵族路线和政治贵族路线。
但这个贵族非传统意义贵族,因为寒门学子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以往的官场重视人情,谁家有个亲戚大官,升迁自然容易,至于以后?
官宦子弟和平民百姓都在一个学校里学习,朝廷又不考官,谁成绩好,谁先毕业,谁才够资格报名去九州。
那些成绩差的吊车尾学生,就算报名,蓝玉和常茂这种九州王也看不上不会选。
很容易理解吧。
就好比常茂做了辽王之后,觉得自己的辽州缺官,找到陈云甫寻求帮助,想从中央行政学院选五百名学生到辽州做官,然后中央行政学院有三千个学生报名这五百个名额。
你说常茂会考虑这三千名学生的家庭背景吗?
他只要成绩最好的前五百名,其他的连看都懒得看一眼。
谁的能力好谁当官。
想让自己摇身一变当贵族,简单,好好学习比啥都强。
再也不用感慨寒门难出贵子了。
陈云甫定下九州大蓝图,做出了一块巨大的蛋糕,同样也送给了全天下百姓一块最大的蛋糕。
那就是公平!
去努力学习吧,去建功立业吧,无论是从军还是从政,你只管努力的去学习、去强大自己,一定会得到苍天的馈赠与青睐。
九州,出不了祁老厅。
“今天就到这,你们兄弟俩几年没见,好生聚聚。”
陈云甫说完就走,几人跟着起身相送。
目送陈云甫登上车辂后,蓝玉这才收回目光,艳羡的打了常茂一拳,笑道。
“你小子这次算是捡着了,操,第一个封出去的竟然是你。”
“嘿嘿。”常茂傻乐:“舅父,以后等我做了辽王,请你来辽州喝酒。”
“先把朝鲜定了再说吧。”
常茂点点头,眸子里似有火在烧。
“您放心,朝鲜,我吃定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 完善新教育体系
常府门口挂了征讨朝鲜的牌子,南京城一下就热闹起来。
这不是朝廷指派,而是愿者报名。
风,从南京传遍整个直隶。
谁想去辽州开创基业,那就报名跟随吧,只要仗能打赢,常茂这位将来的辽王,自然会论功行赏。
这算是投机还是淘金呢?
或许纯粹些,便只是功利旳驱动,去辽州的口号一下传遍了整个南京城。
常茂只感觉一觉睡醒,自己的家门口就排起了长龙。
何止是常茂家,五军府里现在也是热闹的紧,连带着京营。
很多中下层的将校收到风,纷纷写信往五军府里请愿,想着能参与到明年的朝鲜战争中。
“以前打仗,朝廷指派,大家听命服从,现在打仗,大家打破头的往前挤抢着去,这积极性和热情劲,算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了吧。”
杨士奇带着通政使司十几个文书做了简单调研,看到的场景让其由衷赞叹。
长见识啊。
要说军人积极参与打仗,文人积极参与辽州建设还能理解,那商人的参与才是真让杨士奇大开眼界。
南京城四大粮商之一的范家,竟然能跑到常茂府上,提出要赞助一百万石军粮还三十万两军费!
为的,只求以后能将产业搬到辽州,在辽州扎根经商。
“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往朝廷要有什么大动作,商人个个吓的藏起来,生怕朝廷摊派到头上,从他们腰包里掏钱掏粮,这上赶着往朝廷送的,还真是头回见。”
无商不奸,常茂虽然感慨,但也能明白。
辽州一旦建制,意味着将是一个政权诞生,这得是多么令人眼热的巨大利益。
虽然辽东很大人口却很稀少,但若是真把朝鲜平定下来,那就相当于一口气多出七八百万丁口,加上辽东的地理优势和广袤疆域,百年后,辽州,有个两三千万人很难吗。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辽州的未来,是很值得投资下注的。
常茂忙着选拔人才统计名单,陈云甫也没闲着,开辟朝鲜战场是大九州战略迈出的第一步,既然第一步已经决意要踏出去,那么后续所有的事就势必要紧锣密鼓的开始上马启动。
由此,陈云甫先后到了国子监和翰林院。
“国朝的藏书一共有三万九千余本,可谓是涉及百家,编修教材的工程,很浩大啊。”
国子监丞黄观陪同介绍:“这里面,最少的类目是匠书,只有五十九本,最多的类目是文集,一共三千八百二十九本。”
听到匠书只有五十九本,陈云甫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心中不免叹了口气。
古人对奇技淫巧的成见,深植于心啊。
“等等,让工部把这五十九本书带走。”
“这些书留在国子监,本辅估计也没多少人喜欢看,不要放在书库里蒙尘了,工部很快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学院,国朝将会大力发展工匠业。”
广州市舶司复市之后,广东招募了一百多个阿拉伯来的船工,停滞多年的造船业开始重新蓬勃发展,陈云甫不能在造船业、航海业两个领域落后太多。
毕竟,中国在这两块领域已经落后阿拉伯几百年了。
四百多年前,阿拉伯人已经开始绕着欧洲、非洲沿海开始跑马圈地,促进奴隶贸易繁荣至极,这是多好的机会。
大明只要把握的住,就必然能开辟大航海时代。
另外一点便是藏州也需要航海业的支持。
不然,大明的军队想要打到印度实在是太难。
至于印度的重要性还需要多说吗。
大九州的伟大蓝图能不能成,印度连着安南、暹罗等诸国,最少起到一半的作用,甚至要比大明这个中州本土占比还要重。
因此,随着广州市舶司的复市,陈云甫也在大力支持广东当局,引进大量的阿拉伯人技工人才,投身于造船、航海两大领域。
专门的海事学院也会很快就会筹备成立。
想着想着,陈云甫的思绪就不由的跑远,黄观在身边看的真切,嘴里的喋喋不休也就跟着停了下来。
好在陈云甫很快回过神,同黄观连着几十名翰林学士寻了间明堂落座。
“本辅这次来,就是专程为了国子监、翰林院合并的事,同时劳烦诸位编修新教材。”
“新教材要明确详细的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各位都是大儒泰斗,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比起本辅来那是强了不止一星半点,这件事,还得仰仗诸位先生。”
众人齐齐拱手口称不敢。
“在新的学科中,儒学的地位不会变,依旧是作为主学科之一,毕竟,儒学是咱们的根嘛。”
细心的人会发现,十几年前的陈云甫尚对儒学不屑一顾,如今却有了很大变化。
不好说陈云甫是真的改变了思想还是虚与委蛇的安抚,但这话,实打实是从陈云甫嘴里说出来的。
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在座众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儒学呢就是国学,四书五经、经义子集都将归类于国学系,余下的,便是史学系、地理系、数学系,《食货志》、《会典》、《会要》等涉及经济、商业的书,要汇总编修,成立经济学系。
通政使司把本辅这些年提到过的有关于经济的一些讲话和想法也都整理了出来,大家可以放到一起比对一下,见缝插针嘛。
另外,律集类、刑学志类等历朝历代关于律法、案例的书整理在一起,做法律系教材。
《西山政训》、《县令到任须知》、《吏学指南》、《州县提纲》等指导为官施政类的书,包括通政使司这两年整理出本辅早先提到过的《谈为官施政》,这类书整理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