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重塑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重塑盛唐-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第十九章 人才

    第十九章 人才

    海无影道:“希夷先生。虽然岐晖大师也算是一代异人,但似乎对高祖争夺天下的帮助并不是很大。”

    陈抟“嗯”了一声,说道:“陛下,在刘邦登基以前,谷中现世之人都是守护使,所以对于新君新朝的帮助很大,远的不说,守护使最后一次现世是在秦末之际,那白蛇也是得道成精之物,正是因为守护使大人显神通,斩白蛇,才让刘邦坚定了争夺天下的决心,同时也让当时的民心向着刘家。之后,包括岐晖前辈在内,现世之人都没有守护使大人那般神通,好在陛下之先祖英明神武,上承天命,才立唐代隋。从秦末之后,于在下所说的两个条件里,世间圣人的作用乃是决定性的,帝王谷现世之人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也就是说,陛下要重塑大唐盛世,主要还得靠自己。反过来,陛下的圣灵之气还可以影响现世之人,使得现世者有机会可以借助陛下之灵,修炼至守护使的境界。师尊令在下出谷寻找圣人,其目的有二,一是希望能够找到圣人,助其一臂之力,早日结束天下之动荡纷争,二是希望能够得到圣人之助,让在下成就守护使的境界。”

    海无影想了想道:“希夷先生,那你们如何确定朕就是你们要找的圣人呢?”

    陈抟笑笑道:“陛下,我帝王谷之人精修术算和武道,三年前,差不多是在黄巢之乱结束时,堂主大人集我谷中之人共同推演天道,得出结果,天下纷争已起,堂主遂令在下出谷找寻圣人。前两年,在下四处云游,几乎见过所有的节度使和有名望之人,这些人中,有不少具有王者之相,但都没有拥有帝王之相的圣人。一年前,在下路经凤翔,见郭家庄紫气隐显,似乎有王者之相,便告诉岐墨道长,三日之内必有贵客光临郭家庄。在那三日中,就只有陛下驾临,在下隐于暗中,岐墨道长则在明处,替陛下查颜观相,陛下虽有帝王之相,却无圣人之相,而且,而且在一年之中还有大劫。当夜,在下彻夜无眠,在郭家庄外的老爷岭之巅再次推演天道,在演算中,在下看到那郭家庄隐约缭绕的紫气似乎找到了归宿,但却在等待着什么?最终,在下恍然大悟,和所推演的结果一一对应,原来此相名为‘不破不立’。”

    岐墨赞道:“希夷先生术算精妙,远在我楼观观主之上,贫道佩服之极也。”

    “不破不立?”海无影道:“是不是指朕必须去到鬼门关走上一遭?”

    “可以这么讲。”陈抟认同道:“如果陛下能渡过此劫,则可为圣人,这就是不破不立,如果渡不过,则天下就会有大约一甲子之乱了。”

    一甲子就是六十年,按照历史的进程,赵匡胤会在公元960年建立宋朝,结束五代十国之乱,距今的时间大约就是六十年左右。

    岐墨接着道:“陛下,希夷先生将结果告诉贫道后,贫道便立即和郭溯商议,决定让秀蓉入宫侍奉陛下,以增加陛下渡劫的几率。”

    海无影点点头,默默想道:“在古代,女人只是政治的牺牲品。好在这唐僖宗对于其妃子还算温和,加上自顾不暇,后宫嫔妃又少,并没有出现残酷的后宫争斗,是以郭秀蓉的生活还算过得去。至于郭秀蓉可以增加那李儇的渡劫几率,这也太过玄乎了,或许是岐墨、郭溯等人希望及时了解唐僖宗的状况之故吧。”

    想到这里,海无影并无点破,听那陈抟继续道:“离开郭家庄后,在下到了华山,并在山巅一处洞穴中进入睡眠状态,这一觉直睡到今年的三月六日,才被一阵雷声惊醒。之后,在下找到了岐墨道长,一同来到长安。就在刚才,在下为陛下再次相面,这一次的结果显示,陛下就是在下寻找了三年的圣人也。”

    说罢,陈抟突然起身,上前两步跪下道:“属下陈抟参见陛下。”

    岐墨见状,也跪在陈抟身边道:“属下岐墨参见陛下。”

    “免礼,两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对于海无影来说,现在最缺什么?人才,忠于自己的人才,所以,海无影毫不犹豫地称他两为爱卿。陈抟是人也好,是仙也罢,总之是史上留名之异人,必定有其特殊的本领,而出自楼观的岐墨,同样也非常人。

    “希夷先生,岐墨道长,你们怎么和那杨复恭搭上关系的?”

    “这都是希夷先生的主意。”岐墨笑道:“陛下,当时属下准备直接入宫,但希夷先生道,为了日后行事方便,让杨复恭引荐更为合适,只不过,可惜了那副王羲之的《初月帖》。”

    “道长放心,《初月帖》只是暂时寄放在杨复恭处,最多三年半,此贴就会物归原主。”

    “先生吉言,贫道自是放心。”

    听完岐墨的讲述,海无影赞道:“希夷先生,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计谋,不愧是帝王谷之人也。”

    “陛下过奖。”到了这时,陈抟总算露出一丝年轻人的羞涩。

    “两位爱卿,你们都有何本领,告诉朕,好让朕给你们加官进爵。”

    岐墨笑道:“陛下,属下乃一炼丹道士,讲经论道尚可,做官参政却非所长,不过,属下练过几天武艺。虽然不如希夷先生,但这天下嘛,也少有对手。”

    “道长谦虚,若论步战武学,道长足可名列前茅,依属下之见,陛下就任命属下二人为御用道士即可,至于具体事务就由陛下安排,属下莫敢不从。”

    “岐墨大师乃武学高手,希夷先生更胜一筹,岂非天下之绝品?”

    “陛下,天下之大,属下自是不敢称第一,如果不算谷中之人,属下认为,这世上能和属下比肩或者胜过属下者不会超过三个,而且应该都是上年纪之人了。”陈抟看着海无影,正色道:“属下可以保证一点,即便在千军万马中,属下也可护得陛下之周全。”

    “好!”海无影心下大悦。
………………………………

第二十章 考验

    第二十章 考验

    乱世之中以武为先,能够拥有象陈抟这种绝世高手,自是令海无影兴奋不已,甚至连海无影自己也有一种拜师学艺的冲动,艺成之后,便可亲自去会会那些唐末的名将了。如果能够回到后世,对外言道,自己乃是陈抟老祖的弟子,那是何等牛叉之事。

    海无影相信,以陈抟之名,自是不会做那招摇撞骗之事。

    三人在御书房中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至深夜。

    次日一早,海无影在朝会正式开始之前宣布道:“各位爱卿,我朝自高祖时起,便以道教为先,朕登基以来,虽有杜光庭担任过御用大师,但其执意留在蜀中。为此,朕决定秉承先祖之意,重新招募宫中御用道士,大家有无异议?”

    心领神会的杨复恭首先出列道:“陛下,我朝历代先帝都在宫中设有御用道士一职,讲经论道,铸鼎炼丹,以彰显我天朝之盛。对此,臣无异议。”

    对于宫中御用道士,本就是皇室私事,绝大多数大臣都是持着无所谓的态度,此时又见杨复恭率先赞同,也懒得表态。就在海无影以为大臣们不会出声反对时,却见靠后面的文官班中闪出一人道:“陛下,不可。”

    “恩?”海无影定睛看去,原来是刑部侍郎孙揆,隧道:“孙爱卿,为何?”

    文质彬彬的孙揆奏道:“陛下,昔高祖举兵之际,楼观鼎立相助,始开我朝崇尚道门之先河,后又有叶法善等道门大师为先帝解惑答疑,传为一时佳话。但遍观我朝历代先帝时期之御用道士,却多以炼制丹丸为主。臣以为,这种所谓的金丹尽是慢性毒药,陛下龙体刚愈,不可沉迷于其中,以免,以免为丹药所害。”

    “孙大人,你之所言未免过于武断了吧。”杨复恭当即反驳道:“丹药一道是否有害,并无定论,况且御用道士并非只是铸鼎炼丹,你自己也道,我朝有叶法善等大师入宫为先帝们解惑,难道世上就只有叶法善一位大师吗?孙大人,你也是进士及第,自然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朝地大物博,人才济济,只要用心,还担心找不到大师吗?”

    “这。。。。。。”孙揆承认,杨复恭所言很有道理。

    “杨爱卿,孙爱卿,此事就不必争论了,有关御用道士的的人选,朕已经确定。”海无影一边说,一边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孙揆,继续道:“孙爱卿,你是好意,朕心里当然清楚,但杨爱卿所言更合朕心。日后有机会,朕会让你见见朕所确定的御用道士。好了,各位爱卿,今日之朝会正式开始,有本请奏。”

    杨复恭再次出列奏道:“陛下,枢密院于昨夜收到西川节度使韦昭度大人之奏折,请陛下批示。”

    “韦昭度韦太尉?杨爱卿,呈上。”

    张浪狗从杨复恭手中接过奏折转交给了海无影。

    “臣蒙陛下厚爱,于中和四年(884年)末受命入川,节制蜀中各军,然,原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不遵王法,拒不从命,庇匿田令孜,诱杀高仁厚,骄横日甚。臣于蜀中数年经营,于邛州、蜀州、黎州、雅州等地募得军士为永平军。月前,臣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利州刺史王建商议,计划出兵成都,以克陈敬瑄,请圣上恩准。”

    看完奏折,海无影心里直骂李儇,都是这个荒唐皇帝干的荒唐事,竟然弄出个赌球定官的故事,让马球技艺高出一筹的陈敬瑄出任西川节度使,使得蜀中也不宁也。

    陈敬瑄乃是大宦官田令孜(入宫前本姓陈)的亲哥哥,后在田令孜的庇护下,一路高升,最终担任了西川节度使。中和四年六月,朝廷下令,欲将陈敬瑄免职。但由于当时的田令孜依旧大权在握,陈敬瑄并没有把朝廷的命令当会事。光启二年(886年)四月,田令孜失势穷困,知道自己已不为天下所容,遂自任为西川监军使,到成都投靠了陈敬瑄,两人狼狈为奸,不尊朝廷号令,并多次与顾彦朗、王建发生摩擦。韦昭度到任后,对此毫无办法。在朝廷击败了朱玫、李昌符叛乱后,王建和顾彦朗终于妥协,愿意听从韦昭度指挥,共同出兵攻打位于成都的陈敬瑄。

    按照史书记载,韦昭度胸无韬略,因怯阵而避敌,是以久攻不下,后被王建设计“劝回”了长安。

    和前几天朝会的议题不一样,这是大事,可以说是对海无影的第一个考验。虽然海无影记不清韦昭度出兵的结果,但却知道,蜀中最终被王建所占,并在唐朝灭亡后建立了后蜀政权。

    “各位,你们的意见呢?”

    杨复恭道:“陛下,川西陈敬瑄、田令孜不尊朝廷号令,公然抗旨,此风不可助长也。今陛下既已平息朱玫叛乱,重返京师,自当是时候整治了。”

    “陛下,臣杜让能附议。”宰相之一的杜让能道:“那田令孜常年深受皇恩,却不思图报,恃宠横暴,颛国煽祸,惑小人计,交乱群帅,与陈敬瑄狼狈为奸,实为首恶也。”

    “臣孔纬附议。”

    “臣张浚附议。”

    。。。。。。

    这一次,南衙、北司的所有大臣难得地一统言词。由此可见,田令孜在朝中是极其不得人心,无论是同处一个阵营的宦官,还是三省六部的南衙官员,都对其十分不满,在其失势之际,自是联合起来痛打落水狗。

    尽管在李儇的意识中,对田令孜还有一份旧情,但海无影当然不会为了李儇的这一点点旧情就与殿中大臣交恶。

    只不过,海无影无法判断,这件事对于自己或是大唐社稷来说,是否有利?

    略作思考后,海无影想道,就先以朝臣的意志来做决定,至于是对是错,却是无法权衡了。

    “各位爱卿,既然大家意见统一,那朕也并无意见。杨爱卿,传朕旨意,加封韦昭度韦爱卿为行营招讨使,顾爱卿、王爱卿为招讨副使,出兵成都。”

    “是,陛下。”

    海无影继续道:“各位爱卿,朕之大明宫被乱臣贼子弄得残破不堪,如今,宫中各处皆在整修之中,人工混杂,已经影响到朕的日常生活,朕担心,这些人工中是否混有逆贼之细作,会对朕不利。为此,朕打算设立御前卫,以拱卫皇宫之安全。”

    话音刚落,就听杨复恭反对道:“陛下,京师有神策军镇守,何须再设御前卫?”
………………………………

第二十一章 交锋

    第二十一章 交锋

    “靠,老子弄点私兵也不成吗?”

    海无影暗自骂了一句,脸色却是依旧如常道:“杨爱卿,神策军乃军中主力,既要拱卫京畿重地,又要出外讨伐逆贼,实为我朝军中之擎天一柱,朕可不想影响之。朕所说的御前卫只是守卫皇宫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