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重塑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重塑盛唐-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之间就到了文德元年三月十九日,也就是海无影穿越到唐朝后的第十三天。

    这天,朝会刚刚结束,杨复恭便道:“陛下,臣有一事,需单独启奏。”

    海无影愣了一下,心道:“这杨复恭意欲为何?”
………………………………

第十七章 圣地

    第十七章 圣地

    “杨爱卿,那就随朕到殿后说话吧。”

    “是,陛下。”

    延英殿后面有好几处小型建筑,分别是皇帝上下朝休息或者是单独召见大臣议事之地。

    在张浪狗的带领下,两人一前一后进入其中的一间屋里。

    “狗子,门外候着。”

    “是,圣上。”

    海无影坐下后道:“杨爱卿,何事?请讲。”

    杨复恭微微一笑道:“陛下,我朝自高祖时起便确立了以道教为先的政策,历代先帝在宫中都有御用道士,他们为皇室讲经论道,推演天道,又或铸鼎炼丹。自陛下登基后,前有黄巢作乱,后有朱玫逆反,在宫中之时日有限。今陛下洪福齐天,终得返京,加上又得太宗大帝之垂青,势必可以稳坐宫中龙座也。因此,臣提议,重设御用道士,以彰显我朝重道之策,二来也可为陛下炼制丹药,谋求长生之术。”

    “这是唱的哪一出戏?丹药?岂不是要让我慢性自杀?”海无影暗自想道,不过脸上却依旧如常:“杨爱卿,朕之大明宫被那些逆贼弄得残破不堪,朕之首要任务是要整修皇宫,却是无暇顾及招募道士之事,要不。。。。。。”

    “陛下圣明。”杨复恭打断道:“整修大明宫乃是头等大事,需要陛下亲力亲为,但招募御用道士之事却无需陛下亲自过问,微臣愿效犬马之力,为陛下物色人选,到时,陛下只需确认即可。”

    海无影心中微怒,这杨复恭也太是嚣张,竟然随意打断自己这个皇帝的言语,况且丹药之说只能愚弄那些意图长生不老的古人,自己这个后世之人怎会相信?

    这时,只听那杨复恭继续道:“陛下,丹药一道是好是坏,臣也难以确定,但以太宗大帝之圣明,也认可此道,想必有其可取之处,陛下曾言,太宗帝驾崩后已为上苍之神,或许就与此有关吧。”

    尽管杨复恭之言词并不犀利,却是有理有据,不得不令人认同,这点和田令孜的霸道比起来明显更胜一筹,而且还似乎揣摩出李儇有些惧怕丹药的心理。

    “杨爱卿,那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吧。”海无影想了想道:“杨爱卿,目前有适合的人选了吗?”

    “回陛下,臣正好物色到一位故人,说起来此人还和陛下颇有渊源。”

    “是吗?和朕还有联系?”

    杨复恭点点头道:“陛下还记得一年前在凤翔郊外的郭家庄遇到的岐墨道长吗?”

    “岐墨道长?”海无影大吃一惊,突然觉得一股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只是不知这岐墨为何不直接入宫,而是走了杨复恭的后门,又是如何和杨复恭搭上桥的。

    海无影摇摇头道:“杨爱卿,朕记不清了,好像是有这么一人。”

    “陛下真乃贵人多忘事,呵呵。”杨复恭笑道:“当日,陛下在郭家庄将郭家小姐收为嫔妃,那岐墨道长还作为女方证婚人出席了宴席呢。”

    一年前,正值唐僖宗落难,因此郭家庄庄主郭溯提议,就在庄内举办一场简单的民间婚宴,杨复恭作为男方主婚人,女方证婚人则由岐墨道长担当。当时,唐僖宗心情不佳,但又贪恋郭秀蓉美色,急匆匆地结束了婚宴,是以对岐墨并无多少印象。

    在大被之下的坦诚交谈中,海无影知道了岐墨的来历,而郭秀蓉言及,就在近日,那岐墨便会入宫,却没想到竟然是杨复恭亲自举荐。

    按耐住心中的兴奋,海无影装模作样的想了想道:“即是故人,就这么定了吧。杨爱卿,让那岐墨下午入宫,朕先了解下他的道行如何。”

    “是,陛下,臣遵旨。”

    下午申时末(五点),杨复恭带着岐墨和希夷进入宫中。

    在御书房中,杨复恭指着年长的道士:“陛下,这位就是臣和陛下提及的故人,岐墨大师,另一位是大师的师侄希夷道长,两位大师精于炼丹之道,必会对陛下有所帮助。”

    岐墨和希夷行礼道:“贫道岐墨(希夷)参见陛下。”

    “免礼,两位道长,平身。”

    “谢陛下。”

    杨复恭介绍完后道:“陛下,臣先告退。”

    “好,狗子,送杨爱卿出宫。”

    待杨复恭走后,海无影道:“两位,坐吧。”

    “是,谢陛下赐座。”两名道士坐下后,目光齐齐看向海无影,那名叫希夷的年轻道士更是毫无顾忌地端详起海无影的面相来。

    海无影目光如炬,同样没有回避,看了看岐墨后,将眼神定格在希夷的眉心。

    一时之间,屋里的三人脸色肃穆,均未说话,都在相互观察,场面冷峻,就连空气似乎也变得凝固起来。

    良久后,岐墨看见希夷点了点头,随即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看到这丝笑容,岐墨松了口气,暗自想道:“看来是找对人了。”

    “陛下。”希夷终于出声道:“贫道受师门之托,出世寻找圣人,历经三载,今日方得正果。”

    岐墨跟着言道:“陛下,贫道的来历想必那郭家秀蓉已经告诉陛下了吧?”

    海无影点点头道:“岐墨道长出自楼观,朕已经知道了,这位希夷道长也是吗?”

    岐墨笑道:“不是,希夷先生并非道长,而是出自一处神秘之地,楼观老观主岐晖大师就是神秘之地的记名弟子,至于那处神秘之地的名称,贫道也不知道,楼观的历代掌门都将神秘之地称为圣地。”

    “圣地?”海无影嘀咕了句。

    希夷开口道:“那处圣地名叫帝王谷。”

    “帝王谷?”海无影和岐墨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不约而同地重复了一句。

    希夷微微颌首道:“陛下,希夷知道陛下心中有无数疑问,等希夷先给陛下把脉后再为陛下解惑。陛下,请伸手。”

    海无影不知道希夷意欲何为,但还是毫不犹豫将左手伸出。

    那希夷并未移动,只是手臂一抬,海无影就觉眼前一晃,手腕上已经多了一丝金线。只过了片刻,希夷已将金线收回,随即言道:“陛下之圣体已经完全康复。”

    “这么快?”海无影还在朦胧之际,就听希夷接着言道:“陛下,在下陈抟,师尊赐名希夷,乃帝王谷外堂弟子,陛下

    有何疑问请讲,在下必定知无不言。”

    “什么?陈抟?”这个名字让海无影顿时惊讶得叫了起来。
………………………………

第十八章 神话

    第十八章 神话

    陈抟老祖的大名在后世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们将其视为神仙,尊其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陈抟主张以睡眠的方式休养生息,时常一眠数日甚至上百年,因此也被称为睡仙。

    有关此人的传说实在太多,几乎所有的传说都将陈抟说成是无所不能的神人,但归根到底,在这些传说中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陈抟的预测能力超准。

    由于传说太多,使得陈抟的生平事迹真伪难辨。海无影当然知道陈抟老祖,是以会大吃一惊。这惊叫声反倒让陈抟感到奇怪:“陛下莫非知道在下之名?”

    “非也。”海无影大笑道:“古时老子曾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朕看见希夷先生,就像是一觉醒来突然看见一位多年未见的故人般。”

    陈抟笑笑:“家师因在下嗜睡,所以赐名希夷。”

    “希夷先生,岐墨大师,朕之疑问甚多,不知从何问起,不如就由两位先给朕说说这帝王谷之事吧。”

    “好。”陈抟爽快应道:“陛下,说起帝王谷,就要先说到上古时期的轩辕黄帝了。”

    “轩辕黄帝?莫非这帝王谷和轩辕黄帝有关?”

    陈抟点点头道:“陛下,华夏一脉最早的传世古籍《书经》中的记载是从尧虞舜时代开始的,但在这之前,我华夏一族就已经开始在九州大地上繁衍生息了。据帝王谷中的一本典籍记载,大约在四千年以前,远古的人类分为上千个大大小小的部落,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水源及食物,几乎是每日一小战,每月一大战。在数百年的争斗中,上千个部落逐渐被三个大部落所统一,这三个大部落分别叫做轩辕氏族黄部落、神农氏族炎部落和九黎氏族姜部落。后来,这三大部落各自出现了一位英雄,并担任了部落的首领,一是轩辕氏族的公孙轩辕,也就是后人尊称的轩辕黄帝,一是神农氏族的伊耆神农,也就是后世尊称的炎帝,还有一位是九黎族的姜蚩尤,在后世被尊称为战神。”

    “这三人朕知道,可以说是我华夏一族的人文始祖。”

    “正是。”陈抟继续道:“有一年,神农氏部落遇到天灾,无以为生,便向南迁徙,却与南方的九黎族发生了战争,并被九黎击败,后求助于轩辕氏。轩辕部落的首领公孙轩辕当即决定与神农氏联合,并在涿鹿与九黎族展开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最终,轩辕氏和神农氏的联军大获全胜,那姜蚩尤不知所踪,而炎黄两部落形成的联盟就构成了华夏民族最早的主体。百年后,轩辕黄帝在即将飞升之际,预感到后世我华夏一族将会陷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现象中,而无论是那种形态,都会给华夏之百姓带来灭顶之灾。尽管轩辕黄帝无力改变这种局面,但却在其师广成大师的帮助下,以其佩剑为媒,创造出一个独立于世的空间,并将其最小的一个儿子公孙怀素封印在其中,这个独立的空间就是后来的帝王谷,而公孙怀素则是帝王谷第一代堂主。”

    “原来是轩辕黄帝一手建立的。”海无影和岐墨一同想道。两人知道,陈抟的故事还没讲完,都静静地继续听下去。

    “轩辕黄帝的用意是,每当乱世出现之际,就由谷中之人寻找可以尽快结束纷争的圣人,以领导某一方面的势力去统一九州,将百姓受到的伤害降至最低。夏朝末年、商朝末年、秦朝末年、隋朝末年,都有我谷中之人现世,以加速促成改朝换代的格局。”

    海无影精通历史,问道:“希夷先生,那春秋战国的群雄割据、东汉末年的三国鼎立、晋代末年的五胡乱华都是时间很长的乱世,你们帝王谷怎么无人现世?”

    “陛下有所不知,这必须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我帝王谷要有现世之人,二是世间要有上应天命的圣人。”陈抟苦笑一声,详细解释道:“陛下,我帝王谷乃独立的空间,起初时,凭借轩辕剑的灵力,谷中之人修炼至极致之人甚多,这些人也就是被世上之人称为神的人,我们叫做守护使,意思是取守护人类传承的使者,他们可以不受封印的限制,自由出入,所以在夏商周之际,朝代更换的时间很短。后来,随着轩辕剑的灵气逐渐减弱,世上的俗气则越来越重,就使得谷中的守护使越来越少。到了秦末,谷中唯一的一名守护使挥剑斩杀白蛇,助刘邦登上了皇位,而这名守护使天分极高,竟然超越了前辈的成就,突破虚空,肉身成仙。”

    “成仙,那不是好事吗?”岐墨忍不住问道。

    “是好事,但也给谷中带来了传承上的断层。陛下,岐墨道长,你们有所不知,成仙后必须进入仙界,也就是说,仙人是不能留在原来的世上的。那名守护使前辈在成仙的瞬间知道了此事,为了延续帝王谷的使命,守护使大人便施展神通,在帝王谷和仙界之间劈开了一处新的空间,称其为内堂,而原来的帝王谷就叫做外堂。守护使大人将其一缕灵识留在了内堂,并道,内外堂之间会在特定的时间内,让有缘之人出入。只是,这有缘二字是何等艰难、何等深奥也。”

    “这就像是一个神话传奇故事啊。”海无影暗自想道:“不过,如果陈抟所言是真,那就难怪在夏商周之时会留下许多神话传说了,或许就是那些所谓的守护使留下的痕迹吧。”

    陈抟继续道:“自最后一名守护使大人飞升后,帝王谷也开始走向衰败,有能力现世之人越来越少。二百多年前,也就是隋朝末年,我帝王谷中终于出现了一位有缘之人,这位堂主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进入了内堂,得到守护使的传授,学会了帝王谷外阵势的破解之法。就在那时,岐墨道长的先祖岐晖大师正好被困于谷外的那座九回阵中,堂主施法将其救出,收为记名弟子,并传授其术武之道,之后,便令其出谷相助陛下之先祖。”
………………………………

第十九章 人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