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侄儿拿我毫无办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帝侄儿拿我毫无办法-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徐熙胡闹那日的晚饭后,纵有千百个不情愿,我还是往东宫去了。
  彼时较之害怕,还是疑虑多些,只当太子殿下身为储君,与我这等无人在意的小皇子并没什么好说,最多就是看我今日表现得好,勉励几句就罢了吧?
  去时,谢时洵正在喝药,他虽唤我进去,却没有理我,我见东宫侍者人数甚多,却个个屏息凝神,静得仿佛此处只有谢时洵一个人。
  我亦不敢打扰,只得学了,在内堂角落垂手站着。
  待谢时洵喝完药,方看了我一眼,而后,他自案上丢来三本书,道:“三日之内背熟,且,需穷源竟委,不可糊弄蒙混,本宫会亲自抽查。明日起,你按上学时辰来东宫,平日这里上课议事,你便在旁听着,听不懂的放课后问本宫。本宫这里规矩多,你仔细着些。”
  他没说若是没背下来会怎样,但是我不敢问。
  见我不答,他不悦道:“明白了么?”
  我又是一呆,结结巴巴道:“这……太子哥哥,为、为什么是我……”
  “问得好。”谢时洵点头道:“手伸出来。”
  我惊愕之余却不敢违背他的命令,只得颤颤巍巍地伸出手端平。
  他略一抬手,身边那个清秀的小太监就会意奉上戒尺。
  一道破空之声,我冷汗顿冒。
  疼,怎么那么疼,我之前看伴读们挨打时,他们虽然都神情扭曲,但都还能撑住再来几下,约莫是都没有我今日这般疼,只这一下我就握着手缩在怀中,疼得俯下身去。
  但……问得好为什么还要打我……
  我哀怨地看了他一眼,这次却打死不敢问了。
  “你虽是个早慧有天资的,但小小年纪却凉薄无情,顽劣狡诈,念及你为母寻琴的孺慕之情,本性倒是不坏,只是若无人管教,以你的性子日后定将行差踏错步入歧途——既然师傅不敢打你,本宫来打,师傅不敢管教你,本宫来管教。若是以后改了,这下权当白挨的,可听明白了?”
  我心中巨震,日间在假山中与徐熙的口角竟是被他听了去!
  蓦然间心底凉了一片,按平常我本是不敢的,但是一想到若此时再不说,以后便真按他所说那般过下去,未免形同炼狱。
  我沉吟了一下,艰难笑道:“谢太子哥哥,只是师傅们说,东、东宫学的是治国御民之术,臣弟愚钝,觉得……旁、旁听不妥。”
  这下谢时洵连理都不理我了,起身便径自往后面去了。
  他身边那位清秀小太监走过来,对我低声道:“太子殿下已将此事回了陛下,陛下道‘修身治国平天下,既然是要教化万民,自幼弟始也是佳话’。殿下……您还是回禀了娘娘,明日早来吧……奴才名唤程恩,日后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那一日,我失魂落魄地走出东宫,不知走了多久,忽地跌足道:“要什么柏琴!要什么柏琴!”
  苏喻叹道:“原来是这样一番过往。”
  他又望着我膝上的柏琴良久,温言道:“既然一切皆源于此琴,也系殿下的一丝善念,今日殿下于此寻得,许是冥冥中自有定数,望殿下莫失,莫忘……莫要辜负先太子殿下一片苦心。”
  我笑道:“只听这两句,苏先生在道学上的造诣,倒是比国师更透彻些。”
  苏喻只道“不敢不敢”,随后他深深地看了我一眼,告辞离去。
  我望着他的背影,也叹了口气。
  这个苏喻哪都好,他们苏家的性子是祖传的刚烈耿直容易得罪人,但到了他这就没了这臭毛病,他不但没有,甚至在从容不迫这点上,可谓天下无二。
  他虽不是皇室宗亲,但因着是苏大儒的嫡长孙,赶上逢年过节宫内开宴等诸事,他也偶尔随他爷爷进宫,故而我们很早便见过。
  苏大儒一代忠良,太子三师之一,天下头号东宫党,因此这个苏喻也是在太子时洵面前露过面的。
  我总是隐隐觉得,他当年小小年纪,在苏家那么严谨的治学下,光是功课都要念到深夜,竟然还有闲心去读医术,约莫是与太子时洵有些缘故。
  事实上,太子时洵并不是天生就爱和小孩子过不去,除了我之外,即便他对旁的弟弟们,或是如苏喻这般身份的世家子侄某些行为看不过眼,也不会直说,只叫来管事之人训斥两句,命人回去严加管教罢了。
  好像就有那么仅有的一次,是一次宴席散后,苏大儒带着他来与太子时洵请安,期间说了些闲话,恰逢苏喻那时刚学了《左传》,不知怎么聊到狼子野心这个典故,苏喻便说道:“小狼纵然年幼,纵然自幼与犬混养,然狼就是狼,狼子野心本性难移,终有一日将对主人舐喉相向,既如此,留之遗患无穷。”
  一听便知,这哪里是孺子的回答,这老气横秋的口吻明明就是苏大儒借着嫡孙之口的劝告。
  太子时洵闻后没什么反应,突然叫到我,道:“前些日子,你也读到此篇,你有何见解?”
  我当时正因为旁的事走神,只听了个大概,被骤然叫到,心中戏谑道:苏大儒亲自教的嫡孙还能教错?于是张口就道:“臣弟以为苏世弟说得……鞭辟入里,一语破的。”
  苏大儒拈须一晒,而太子时洵也是冷笑一声。
  他对苏喻虽算不上和颜悦色,倒也没有为难,只是简短道:“读书须由师父传道授业解惑不假,但若只是一味盲从,也不过是拘儒之论,不求甚解罢了,你回去再读。”
  苏喻道了“是”,叩了头,退到苏大儒身边,我正望着苏大儒垮下的难看脸色直笑,就听太子时洵声音一厉,对我道:“至于你,是本宫让你近来的日子好过了些?回去把此篇抄一百遍,若是无新见解,明日你小心着些。”
  半大的孩子被这般当众训斥,那时我的脸皮远没现在这样刀枪不入,一时间只觉得丢人现眼,顿时垂头丧气起来。
  倒是那个苏喻,同样是被轻责了,他面上不但没有颓丧之色,反倒眼中隐隐透出一分喜色来,以至于出了东宫他还一步三回头,我纳罕地看着他,当时就觉得此人是个心胸开阔的,当真是个人物,日后定会青出于蓝,雏凤清于老凤声啊。
  现如今看,果真如此。
  又养了些日子,不知是苏喻妙手回春,还是玉和那道符起了作用,待背后的伤结痂,倒也没落下什么后症。
  ……想想玉和那不靠谱的样子,多半还是苏喻的功劳。
  眼看临近年关,宫里面临两件大事。
  一是除夕将至,惯例要祭祀天地和列祖列宗,普天同庆佳节。
  二是太子时洵忌辰,在除夕的前不到半月。
  这两样与我关系不甚大,届时人到了就是,反倒是玉和忙得不可开交,毕竟皇室陵寝就在京郊的栖云山畔,不论是祭祀祖先还是祭祀太子时洵,都是要去的,而栖云山上护国观的掌教真人,就是国师玉和了。
  趁他赶回栖云山,诸事缠身没空来烦我,我在东宫又住了些日子,到行动彻底无恙了,便遣程恩回了谢明澜,准备出宫回府。
  程恩去了半日又回,与我道是太后召见我。
  我怔了一下,太后……我方想起是以前的太子妃,我的大嫂,也是谢明澜的生母,她没当过皇后,直接成了太后,很久没有人和我提起她了,今日乍一听,差点没反应过来。
  既然太后召见,我只得去了。
  到了慈宁宫,我在屋外行了礼,进屋再跪,一抬头发现谢明澜也在,他见我进来,只看了一眼就移开目光。
  太后居于内堂,与外间隔着一层纱帘,她让我坐了,与我隔着帘说话。
  其实也无甚要紧的,她只问我身体如何,可有甚需要的等等闲话家常,我知道那日之事,宫中对外没提狎妓与杖责一事,统说是我旧伤复发,好在当时在场的那几个人都是嘴严的。
  不然的话,谢明澜下不来台,我也没面子……若是非要较真,那还有五六十杖记在账上呢。
  不知太后知不知道内情,反正她端端庄庄的问话,我也恭恭敬敬的回答。
  中间再隔了一个面无表情端坐着的谢明澜,我们叔嫂侄三人简直挑不出一丝毛病来。
  其实……以前我与她倒也没有这样生分,她对我一向不错,还差点把她那有天下第一美人之称的表妹嫁给我,只是后来因为一些缘故……这桩亲事没有成。
  她十四岁嫁给太子时洵那年,我刚进东宫读书,偶尔也能见得到面,我在她眼中是个五六岁的幼童,她于我看来也就是个半大的漂亮姐姐。
  最后一次与她亲近,应该是我十五六岁那年,有一日,东宫三师斥责我明里暗地里与鲜卑勾结,意图乱政,他们又把“狼子野心”这个典拿出来反复说,太子时洵却不置可否。
  他只问我多年过去,对这一词可有新的见解,我仍是没有答上来,挨了一顿训,又被罚抄了百遍,直抄得都快不认识那些字了,还是无甚新解,想到第二日不知要被太子时洵怎样发付,又急又怕。
  正巧遇到这位当今的太后,当年的太子妃,她见我着急,便拉我坐下慢说,待她听了缘故,也陪我一顿好想,后来见我实在想不出,她便柔声对我道:“太子殿下今日不知为何饮了酒,正在御花园亭内纳凉,他微醺的时候最好说话,九弟不妨趁现在去请教他。”
  我谢过了她,半信半疑地去了,果然依她所说,谢时洵在亭中。
  时值夏日傍晚,他少见的穿了一件素白的,半倚半躺在一张藤椅上,轻摇着折扇,正如太子妃所言饮了酒,较之平常,他目光多了些许钝色,少了许多凌厉。
  在程恩的默许下,我上了前去,半蹲半跪在藤椅前与他说话,放软了口气道是抄是抄完了,但仍旧没有想通。
  太子时洵闻言,俯视着我许久,他轻晃着藤椅没有说话,修长的手指一折一折地收起了折扇。
  我紧张地盯着那扇子,总觉得下一刻就要敲上我的头。
  而后,他的确扬起扇子,不过却是轻轻点在我额头上,他自念了一遍“狼子野心”,然后不甚在意地笑了一下。
  后来,他露出我仅见过一次的温柔笑意来——那是平时绝不可能见到的,只一眼就知道他是将醉未醉的那一种笑。
  他手中的折扇从我的额头滑至鼻梁,嘴唇,最后抵着我的下巴微微一扬,迫使我直视着他,随后道:“狼子野心……首先养的得是狼,才有后面的可说——谢时舒……你是小狼么?还是小猫?嗯?”
  ……那我就不能是个人吗?
  彼时我已经在东宫呆了十年左右,早被他管教得服服帖帖,即便心中有些莫名,却也为他难得一见的微醺觉得好笑,不忍拂他的兴,我只得别别扭扭道:“臣弟……只是猫罢了。”
  后来回去路上又碰到太子妃,她问到如何,我照实说了,她许是也觉得太子这样说我很没道理,就对我好一顿安慰,还带着我吃了点心……准确的说是吃了她最爱的绿豆糕,噎得我半晌没咽下去。
  而对绿豆糕……我如今再有两三年都当而立了,那之后愣是再也没有吃过这玩意。


第3章 
  “九弟喝茶,再用些点心吧。”帘后的太后这样说到。
  我道了声是,看了一盘子绿油油,心想她这个口味真是多年未改……
  正要勉强伸手去取,却被谢明澜抢先一伸手,连盘子一起端走了。
  我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他却不理我,只将盘子递给程恩,低声道:“去换些咸口儿的来。”
  说完他又正襟危坐着,对我问询的视线视而不见,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又像是与我赌气。
  我与太后又闲话不久,吃了两块程恩新换上来的点心,见天色不早,正欲告退,太后忽道:“九弟,还有一事……”
  我只得又站了,太后沉默良久,道是她近来身子不爽,栖云山虽然坐落京郊,但去一趟也是舟车劳顿,故而她今年去不得栖云山了,叫我代她遥祭那位表妹。
  我应后,她幽幽叹息道:“这事也是难为你了,不过时至今日,也没有旁人可代哀家去了,九弟多辛苦些。”
  我口中只道“分内之事,分内之事”,便告退离去了。
  谢明澜与我一道退出来,他挥退了步舆和侍者,只留程恩在身边,他略略地走在我前面,却不理我,只与我不远不近地走了一路,一语不发,我看着神色也是阴晴不定的,着实让人捉摸不透。
  我见程恩向我使眼色,那意思看着是叫我与他说话,我只得搜肠刮肚地想了半天,这才想起一事,道:“陛下,臣的伤已大好了,多谢陛下关怀,只是苏先生大才,如今因臣私事拖累了他……臣心中也多愧疚,按察使一职公务繁忙,恳请陛下放苏先生去忙国事吧。”
  程恩的脸渐渐皱成一团,拭了拭额头。
  谢明澜脚步不停,像是没听见般,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