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满京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琉璃满京华- 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是像前些日子那样宾客盈门,今日上门贺喜的人,有多少诚心还不好说。

    但现如今的状况,在没有邀约的情况下,能主动上门贺喜,那差不多就可以算是患难之交了。

    方朝生和夏晏清打了这么长时间交道,再加上他们刚开始接触时,那老头儿的臭脾气很是让夏晏清不爽了一段时间,邵毅已经替她把方朝生的家底翻了个底朝天。

    杨氏自然也知道方朝生的家眷是哪位,迎过去时,已经笑吟吟的称呼:“真是稀客啊,多谢陈夫人能给小妹贺喜。这两位是方大人府上的嫂子吧,怎么没把孩子带来?大家一起热闹才好。”

    方朝生虽然有七品的官职,但终究是工匠出身,陈氏和两个儿媳并没有多少贵妇的气派,倒是多了些淳朴和爽朗。

    这时再看杨氏过来,并不用多做介绍,便清清楚楚叫出她们婆媳的身份,显然是知道她们的,也是心下感动。

    人夏家可不是一直走背运的。夏珂出身夏氏大族,那是正经经过科考入仕的读书人,仕途也走的顺当。可人家却是知道她们,还能一口叫出“陈夫人”,显然没有很多读书世家那样的清高。

    “早就听我家老爷提起夏姑娘,说夏姑娘又美貌又聪明,是真真的旷世奇才。好容易有机会来夏大人府上,和夏姑娘攀攀交情,这不,我们就颠儿颠儿的来了吗?”

    陈夫人话说的爽朗,但却没忘了礼仪,声音是压着的。听起来,竟像是多年的知交一样,很是亲切。

    杨氏感觉这位夫人分外对脾气,忙笑着把三人往后院迎,一边亲热的说着话,一边在心中感叹自家小姑子眼力不错,只看陈夫人的说话做派,就知道方家一家子的行事风格了。

    因陈氏和夏家诸人都不相识,杨氏怕她在这里没有相熟的人,会觉得不自在,便一路把她领进夏晏清的院子。

    待进到房里,提起这位就是方大人府上的女眷时,夏晏清也着实惊喜了一下,老头儿这么给力啊。

    只是,她今日身份不一样,要扮恬静羞涩,自是不好开口。

    由苏巧上前,热情的招呼着:“是陈夫人和两位少奶奶啊,真没想到您几位能来。方大人也真是,咱们通常都是一起做事的,他也不懂提前打个招呼,我们也能早早安排丫鬟在门口招呼您。”

    陈氏婆媳自然知道,夏家姑奶奶身边有位皇宫出来的大宫女。这时一看,这位的举止气派,一准就是那位了,连忙也是一番客套。

    然后,陈氏才看向夏晏清,一边认真端详这位名声赫赫的女子,一边还在由衷的称赞,聪慧过人、貌美如花、端庄大方什么的很是夸赞了一番,一点儿都不吝惜溢美之词。

    房间里有之前就来了的两位女眷,还有随后进来的一位,听到陈氏的爽朗言辞,也都随性起来。

    一时间,房间里很是热闹喜气。

    好一阵哄闹之后,房间里诸位夫人和大姑娘、小媳妇们,才被姜夫人等人请去一旁喝茶闲话,让夏晏清有了一阵的喘息时间。

    夏晏清从穿来这里,就没把时间和心思用在京城女眷的交往上。

    这些来贺喜的女眷,有她曾见过一两次的,有几个则是从未谋面,虽然她现在是新嫁娘的身份,并不用说话应酬,但在这么多人面前保持端坐状态,也着实累人。

    喘口气的松闲时间很是有限,紧接着,一个两个的贺喜之人来到,都会走马灯似的来她这里看上一看。

    就这样,时间渐渐过去。挨到午后,夏家真正热闹起来,媒人和男方家里的人开始过来,来往通报两家如今的准备状况。

    虽然今日的这份热闹有限,但夏家本就家底薄,并没有大家族那样七八进的宅子,应酬这些宾客,却也是刚刚好。

    眼看着太阳西斜,门外响动大起来。

    迎亲队伍来了。

    鼓乐手闹出喜悦喧天的大动静,隔了好几道巷子,就清清楚楚的传了过来。

    迎亲花轿花团锦簇,但也没出了正常规格,最显眼的是迎亲队伍。

    新郎的邵毅自不必说,人家基因就优秀,父亲是亲王,老妈是难得一见的大美人,作为儿子的邵毅,样貌绝对拿得出手。

    如今又是一番着意打扮,真的是英俊挺拔、玉树临风。

    另外,陪同的四个,是展七和丁博昌几人。大户人家的庶子,一样的美人基因,加上自小就和邵毅一起厮混,根本没有庶子的畏缩和内敛,端的是器宇轩昂、嚣张跋扈。

    虽然高矮胖瘦略有差异,但这几个凑一块,又是正经打扮,那绝对是翻了好几倍的养眼。

    这几位走的是英俊挺拔的路子,另外还有四位,是邵毅在兵马司的同僚。这四位展现的是粗犷豪迈的武将风格,走在迎亲队伍中,那是毋容置疑的威风凛凛。

    娶亲,自然是要带娶亲礼的,穿着喜庆的挑夫们,挑着大份额的喜饼、喜糕和四色礼,挨个儿在人们的注视中走过,看起来趾高气扬的自豪。

    还有一个亮眼的物件:娶亲时,必须要有的“雁礼”。

    通常娶亲,所谓的“雁礼”,可以是各种东西雕琢而成的大雁。但邵毅此来,奉上的却是真正、活生生的大雁,是邵家万能的护卫出去替他抓到,一路护送回来的。

    夏家这场亲事,很多街坊邻里其实也都在观望中。

    在养眼的迎亲队伍到来时,却是让他们各种观望的人惊艳了一把,纷纷议论,夏家父子这几年的官没白当,已经落寞到如此程度,二嫁的女儿居然也能有这等排场,很不容易了。

    男方娶亲,女方总是要拦门表示一下的,要让男方知道,自家女儿那是很金贵、娘家舍不得送出去的。

    但这份舍不得,也是略略表示一下便可,两方只虚应了两个来回,夏家便让了路,把迎亲队伍让进门去。

    门外远远近近看热闹的人,看着迎亲队伍一股脑进了夏家,感叹的感叹,撇嘴的撇嘴,将将要转身,打算去做自己的事情时,又有斑杂的马蹄声接近。



    第五百八十八章 反转了啊

    “啥情况?啥情况?”打算离去的人纷纷停住脚步,往街道的尽头看过去。

    马蹄声响的这么嚣张,不会是朝廷来人捉拿夏珂进大牢吧?

    若是这样,夏家嫁女的这场喜事,那可就热闹的紧了啊。

    同为热衷于八卦事业的人,既然有热闹看,那就说什么也不能错过,大家齐齐停下离开的脚步。

    于是,各种闲散人士呈现出各种形态,或慢下脚步,以龟速挪动着。或者两三人相聚,似乎恰巧遇到,正在闲谈着。纷纷彰显他们是有素质的,不是那等闲着没事做的无聊人士。

    其余那些大概的确没素质的,就不顾这些了,眼睛冒着精光,一脸兴奋的驻足路边等待着。若不是怕错过了热闹,恨不能立即赶回家,把小板凳搬出来,再抓两把瓜子,沏一壶茶,占个固定的位置,看好戏开场了。

    别家的盛极必衰,那好歹也得维持十几、二十个年头。更有好几个百年大族,经历那许多年的兴盛,却依然屹立不倒。

    夏家倒真是个例外了,这才红火了几年,连三年都不到吧?这盛极必衰的时间之短,大概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呢。

    在众多人士的各种期待中,在初春的暮霭中,一行车马从街角转了出来。

    看那些骑在马上的人的衣饰,还有中间一辆马车眼熟的标识,掀起车帘的马车上坐着的那位,手上托着的那一抹明黄色

    这分明就是皇宫里出来的人啊,明黄色,妥妥就是圣旨黄卷的颜色啊。

    各种猜测出炉:

    不会是夏珂所犯罪责已经查实,太过罪大恶极,所以皇上动怒,要立即捉拿问斩了吧?

    好像不对呢,马上要捉拿问斩的话,来人一定是气势汹汹、兼凶神恶煞的。可这一行的十几号人明显不是,看脸上神色,寻常得紧呐。

    着什么急?等着看等着看,这不是马上就要走近夏家大门了,结果还会远吗?

    在众人期待的瞩目中,皇宫出来的一行二十几人,哗啦啦从众人眼前经过。

    女儿成亲的大日子,夏家安排的看门人当然很尽责、很勤快,不住留意着府里府外的情形。

    在这一行人转出街角的时候,已经有人飞奔进去禀报。

    皇宫来人将将走到夏家大门处,夏珂已经带着人,疾步迎了出来。

    夏家宅子不大,宫中来人也没想着直接打马,在夏家宅子里驱策。而且他们知道这一趟差事的目的,任谁也不敢在前途不明的情况下,对夏珂托大。

    一行人在夏家大门处停下,小刘公公手托黄卷,踩着脚凳从马车上下来。

    看到夏珂迎上,小刘公公连忙把圣旨交到身旁一个小太监手中,和夏珂见礼问好,口中还乐呵呵的道喜:“瞧瞧咱家这运气,果真是好得很呢。原本没机会见识贵府四姑奶奶出嫁的,可巧就领了皇上这份差事。恭喜夏大人了。”

    夏珂连忙还礼:“夏某戴罪之身,能得公公上门贺喜,荣幸之至。刘公公里面请,各位里面请。”

    一同出来的夏梓希、夏梓堂,还有夏珂的两个知交好友,也忙着上前招呼众人。

    小刘公公先给这两位见礼,笑眯眯的说道:“两位大人能在这种时候帮衬夏大人,着实是性情中人呐,杂家钦佩。”

    两人连连拱手,口称惭愧。他们的确是朝廷命官,从地位上来讲,比太监不知高了多少倍。

    但小刘公公是为数不多的、能在御前行走的人,还是皇宫首席大太监孙从山的徒弟。别说是他们这些三四品的官员,就是阁部的几位阁老,遇到这类人,那也得客气几句。

    门外等待看大戏的人,这时已经瞠目结舌,都在面面相觑。

    夏家家主夏珂,难道不是皇帝金口玉言,让他停职,在家等候传讯的吗?

    这妥妥的带罪之身啊。

    这种情况下,皇宫派出人来,和夏珂一团和气,欢声笑语的是怎么回事?

    还用问吗?有皇帝的圣旨在,太监还能和接旨之人如此和气,圣旨内容铁定是好事。否则,来宣旨的内侍就是和皇帝唱对台戏,他们不要脑袋了吗?

    小刘公公这次带来的,不单单是一卷圣旨,还有皇帝赐下的一幅画,是前朝大师的真迹花间锦绣。另有两柄玉如意,宫锦、贡缎、镂花绡纱若干。

    画卷、玉如意和若干布料的体面自不必说,那圣旨也不是白下的。

    虽然圣旨没有很实质的内容,大约就是说,夏氏有此前的锦绣打底,如今嫁做人妇,亦当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云云。

    这种没实质内容,但依然要下一份圣旨的态度,可比实质性的赏赐更能显示皇帝对夏氏的重视和恩赏。

    娶亲队伍还等着呢,马上就是娶亲的吉时,小刘公公自然不会耽搁大好时间,宣旨之后,便催促娶嫁程序赶紧进行,他也能着实凑个趣。

    于是,娶亲程序继续。

    很快的,情绪高涨了若干倍的娶亲队伍,吹吹打打的从夏家开了出来,气势鼎盛。

    门外看热闹的人还跟哪儿等着呢,比刚才多了好些。

    看到此情此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一时间,惊叹的、羡慕的、嫉妒的、没看到权贵落马而感到失落的,各种人在各种复杂情绪中沉浸着、议论。

    随着娶亲队伍出门,小刘公公喝了杯喜酒,袖着丰厚的茶钱,带着一行人,乐呵呵的离开。

    宣旨的速度很快,娶亲队伍离开的也很快。等到这个消息传到京城各家时,夏家的喜宴已经在进行了。

    这之前,各种趋炎附势的人,花了大把精力,联络和夏家的感情。最终,却是怕被夏珂牵连,今日没有上门贺喜。

    这时听闻这个消息,那都是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已经铺垫好的、拉关系的大好开端,就这么没了。若夏珂以后能进入阁部,他们这次的损失可就太大了,相当于主动送上一个让夏珂认清他们的机会。

    还没想好接下来怎么补救,是否应该往邵家走一趟时,又有消息传来。

    皇宫大总管孙从山亲自去邵家贺喜。虽然没带圣旨,却有皇上赐下的一尊珊瑚摆件,据说是多年前琉球国进献的贡品。



    第五百八十九章 自家兄弟

    孙大总管观看了拜堂的全过程,很给面子的在邵家喜宴就座,喝了两杯喜酒,还尝了桌上的几个菜肴,赞叹一番,才告辞离去。

    众人闹哄哄的站起,争相送他出门,一直看着马车拐出街巷,这才唏嘘着回到各自的席位上,继续接下来的宴席。

    有孙公公前来贺喜,大家那是打心底里高兴。很多人不单单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