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满京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琉璃满京华- 第2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朝生瞟了夏晏清和邵毅一眼,神色间很是得意,还参杂着明晃晃的不屑:“夏姑娘担心有人拿到关家作坊的技术资料,然后以此为基础,把排烟系统的难题解决掉吗?”

    “是啊。”夏晏清点头,她接触了曲江、方朝生和一众将作监工匠,很钦佩这个时代的手工业者。

    尤其顶尖的这些,无论动手能力、还是想象力,都不容忽视。只要有些许的的点拨,即使是很复杂的东西,也能被他们弄出来。

    方朝生面上的不屑更甚,说道:“这个嘛,夏姑娘就不用担心了,老朽可以给你保证,如果咱们的引风技术不泄露出去,又没人做出点拨,给他们一百年时间去琢磨,他们也找不到门道。”说着话,更是两眼望天,显示出万分的傲慢不屑。

    “真的吗?”夏晏清和邵毅同时开口。

    方朝生有一百个放心打底,很肯定的说道:“放心好了,这种机构,如果没人点拨并给出构想,就是手艺再好的工匠也想不到的。”

    说着,又瞥了夏晏清一眼,继续道,“也就是夏姑娘这样,不曾真正从事过工匠行,没有工匠思维的局限。却又做过一些家务,才能把这种冷热交替现象和工匠技术联系起来。”

    邵毅侧目。原本前面还说的好好的,他也颇替自己媳妇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可方朝生这个不讨人喜欢的,才两句话就转了调调。如此高精尖的技术构想,被他说得如此浅白,好像撞大运般的容易。

    方朝生看着邵毅不忿的神色,没一点不好意思,反而乐呵呵的继续说道:“老朽这话说的没问题啊,实情就是这样。若夏姑娘能真正潜心于工匠行,大约这种说法就不会再有了。”

    夏晏清无语,这位到现在还想把她拉入工匠行。

    想什么呢?若论手艺,八个她绑一起,也比不上将作监随便划拉出来的一个工匠。

    做工匠行?那是自曝其短好不好?

    哪有她现在这样惬意,随便看到什么,说不定就联想到现代的什么技术可以搬过来。然后说几句话,就能大肆赚钱。

    如此悠闲富足的日子,给个皇帝公主都不换啊。

    “那行,这方面还是方大人权威,有方大人的话,小女子我就放心了。您先忙着,我就先走了哈,下半晌再来。”夏晏清打着招呼。

    方朝生看着她满不在乎的离开,心中全都是遗憾。有此等天赋,想象力绝佳,不在工匠行有所作为,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啊。

    眼看着就是午时的饭点,方朝生便也招呼众工匠收工。

    窑场有专门的厨房,凡在这里做工的工匠和各种杂工、学徒,都包一顿午饭。正常情况下,午饭都是一大碗炖菜,主食两个窝头或者粗面饼子。

    每十天会改善一次伙食,窝头会做成合了白面的馒头,炖菜里面能看到几片肉。

    夏晏清本身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枚,大烩菜她是能吃的,如果厨艺不错的话,烩菜还是她挺喜欢吃的家常菜之一。

    但窑场做的炖菜也就一般般啦,因为今天邵毅会来,夏晏清这天中午不回家,午饭在窑场解决。

    于是,这天窑场也改善伙食,每盛出来两大勺炖菜,总能看到几片五花肉。

    夏晏清这里还有杨氏一早就安排厨房装好的两个食盒,心秀去厨房领饭的时候,和绮翠一起把食盒送去厨房,顺便热过。

    夏晏清和邵毅从作坊回来不多会儿,午饭已摆上桌。

    除了厨房领回来的两碗炖菜,另外家里带来的银芽炒蛋、糖醋里脊、清蒸狮子头、排骨蒸笋,主食是一碟银丝卷和一碟梅菜肉包,一碗热气腾腾的鸡丝银耳汤是最后上桌的。

    邵毅一边在夏晏清对面坐下,一边看着桌上的饭菜,笑道:“不错啊,我以为今日就是凑合一顿了,没想到还是四菜两汤这么丰富。都是从家里带来的吧?”

    夏晏清把一双筷子放到他面前,说道:“二嫂听说我今日午饭在这里吃,一早让人准备的。”

    邵毅笑道:”等我下次见到二嫂,一定好好谢她。”

    夏晏清斜了他一眼,切,瞎套近乎。那句话叫什么来着?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她转头对苏巧和绮罗、心秀几人说道:“你们也去吃吧,一会儿咱们一起吃完,也好一起收拾下去给厨房送去。”

    苏巧迟疑一下,想到他二人也许有话要说。加上夏晏清说过,尽量不要因为她给厨房添麻烦,便也招呼丫鬟在窗边的一张桌旁坐下。

    她们也有食堂领回来的炖菜,另外有家里带来的足够的银丝卷和肉包,夏晏清桌上的菜品也各拨出来一半,给她们分食。

    邵毅的确有话和夏晏清说。

    看着苏巧几人远远围在窗下的那张桌旁,一边吃饭一边低声交谈,邵毅也压低声音,把他见到刘协之后的猜测告诉夏晏清。

    “我觉着,皇上大概要收网了。”

    夏晏清用眼角扫一眼苏巧、心秀的方向,低声问道:“要收拾那位郡王了?”

    邵毅点了点头:“大约还有靖王,估计也是要敲打一下的。”

    “早就该管管了。”夏晏清说道。靖王做事着实不够大气,不论玻璃还是乌金石,见到好处就要伸手,筹划还不上心,真不是个大格局的人。

    就算他这一世发展的不很好,那也不能乱七八糟什么人都收拢吧?就像那位李博远,白担了个很显赫的身世,出手还不如柳大富的格调高。

    邵毅继续说道:“争夺皇位的隐患消除之后,咱们就能放心做生意,能安享富贵了呢。”

    夏晏清撇他一眼,听听他把“咱们”这两个字说的多顺溜,一定还有后续。

    她吃着面前的炖菜,味道尚可。让她有些怀念大学食堂的大碗烩菜,也是油水不足,但胜在价格便宜,是扶贫价,据说是学校补贴的一个菜。

    邵毅一点儿不在意她的目光怎样,依然笑盈盈的说道:“之前伯父说过,等到池窑技术完成,就准备咱们的婚事。你看,我要不要现在就开始做准备?”

    夏晏清偷偷撇了撇嘴,就知道这家伙在动什么念头,原来是这个。



    第五百五十七章 对比之后很悬殊

    夏晏清夹起一个包子,放在他面前的碟子里,“你尝尝这个,梅菜肉包,很好吃的。”

    “是吗?那我可得尝尝。”媳妇夹的包子,那是一定要好吃的。邵毅把包子夹起来,他还真没吃过梅菜馅儿的包子。

    “还真是好吃呢。”包子小巧,邵毅一口就吃下去一半。梅菜和肥瘦相间的肉馅充分融合,咸香味浓。这就不是狗腿了,是真的好吃。

    夏晏清又给他夹了一块子笋干,“这个也不错,熏制的冬笋干,和排骨一起蒸,混合了排骨的油脂,很美味。”

    不知是真的味道好,还是邵毅的心理作用,无论梅菜肉包还是排骨蒸笋,甚至连厨房领来的炖菜,都有着别样的可口味道。

    还有夏晏清不时的,就会给他夹一筷子菜,也让他非常享受。

    夏晏清把饭桌上的菜,挨个给邵毅夹了一遍,邵毅也非常享受的依次品尝,一种叫做幸福的情绪油然而生。

    就在夏晏清以为她成功转移了邵毅的注意力,可以把成亲这事儿再拖一拖的时候,邵毅又说话了:“既然晏清不反对,那我今日回去就让母亲做准备了。”

    额,夏晏清刚咬下半只包子,就听到这么一句。

    虽然饭桌上只有他们两人,没有“食不言”这么严格的规矩。但她有什么话,也得把包子嚼了,咽下去才能说。

    这家伙果然狡猾,夏晏清一边咀嚼,一边在心里疯狂吐槽。用现代的话来说,她的事业正做得风生水起,不能让她再过过瘾吗?

    趁着夏晏清的包子还没咽下,邵毅给她盛了一小碗汤,很小心的说道:“丁博昌的女儿就快满月了。”

    额,夏晏清再次汗,心里也是一软。

    好吧,她努力把包子咽下,又喝了一口汤,才很含糊的说道:“这样啊,那好吧,看在你一大把年纪的份上,那就这样吧。”

    比邵毅大一岁的丁博昌都一儿一女了,其余那几个纨绔,不是儿子、就是女儿,各自都有能和邵毅炫耀的资本,连年纪最小的张小五也在去年年中成亲了。

    邵毅这光棍打的,好像的确有些尴尬。

    唉,夏晏清长叹一声,本来还想多玩几年的,这种互相扶持的爱情长跑,其实也挺不错的,怎奈时代和世俗不允许啊。

    她现在很想知道,邵毅上一世遇到的自己,也就是那个什么阿灿,是怎么忍心看着邵毅三十大几四十岁了,还能让他打光棍。

    邵毅这边已经美翻了,本以为要花好多口舌,给媳妇说明成亲后的诸多方便。没想到准备好的说辞完全用不到,一心要做大事、赚大钱的晏清,在他刚说了个开头,就很痛快的答应了。

    只是可惜了他肚子里准备好的那么多说辞,有点儿憋得慌啊。

    于是,邵家就真的开始联系媒人,和夏家商议成亲事宜了。

    这个消息也是瞒不住的,好像当时邵夏两家议亲的时候曾说过,请期这个程序要先放一放,待到玻璃技术完成研制,夏氏女不用经常去作坊做事再成亲。

    关家作坊火灾之事还没定论,朝堂上很多官员,都在要求追究关家作坊管理不善的责任。

    这种时候,怎么夏家女就要商议成亲事宜了?

    难道清韵斋有内部消息,可以确定关家作坊会在近期修整复工?还是邵毅和夏氏女认为那什么连续投料技术已经无望,所以不等了?

    成郡王和姜翰等一众部从,更是想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姜翰甚至领命,再次组织人手,把关家作坊拿回来的资料重新翻阅一遍,仔细研究是否有什么地方是他们疏忽了的。

    与此同时,清韵斋的池窑作坊正式投入运作。

    投料、升温、融化、冷却,出料到保温槽,再进行各种形状的玻璃加工,两座池窑、两条流水线一气呵成。中间没有间断,不需要停顿,可以操作的玻璃液源源不断的输出着,供玻璃工匠提取制作。

    清韵斋窑场的坩埚窑已经停下大半,平板玻璃和对开模玻璃器皿,全部都由玻璃池窑供给玻璃液。

    方朝生等人虽然早有心理准备,知道一旦池窑能够正常运行,产量必然很大。

    但是,这时看到仅仅两座池窑所出玻璃液,就能抵得上那么多坩埚窑的产出,所有参与的人,都是压抑不住心中的狂喜和震撼。

    这还是池窑的第一次研制,由于没有经验积累,不敢把池窑的面积做大。有这次的成功垫底,接下来再研究池窑的扩大化生产,那产量必将更加非凡。

    这么巨大的技术更新,就在他们手上完成了,原来玻璃这种神物真的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梁朝一种寻常物品。

    从这种神奇的透明物品出现,到现在才多长时间,这种仙境才会有的神物,就能走入百姓家中了。

    所有能够参与池窑研制的人,不论工匠、还是打下手的,包括烧火工,在这一刻,都与有荣焉。他们是见证了历史的人,见证了堪称神物的玻璃是怎样做到的平民化。

    在不为外界所知的情况下,连续性池窑在清韵斋窑场不间断的稳定运行三天。

    三天之后,夏晏清开始整理池窑运行记录和单位产出等各种数据技术件。

    第五天,北河府关家家主关本和,带着关云升和他的两个孙子抵达京城。

    风尘仆仆的关云升刚下马车,不及歇息,就和康掌柜一起,把连续性池窑技术件上交户部,宣布池窑技术研制完成。

    这又是一次震动,池窑技术研制不是在关家作坊吗?为什么关家作坊还在查封中,池窑技术忽然就研制成功了,而且还是经过运作验证的成功?

    负责池窑技术的户部官员万分诧异的打开上报件,明白了,池窑正式运作地点在清韵斋。原来池窑研制并非只有一处,清韵斋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户部官员看不懂制作玻璃的技术参数,但他们能看懂其中的比较数据。

    关家和清韵斋上交的件中,有一部分是专门把坩埚窑各种数据,和池窑的数据做对比。

    两者的对比结果:用工非常悬殊,产出非常悬殊,占地面积非常悬殊,木材乌金石等辅助材料的耗费非常悬殊。

    有这么多对比之后的悬殊,已经足够了。



    第五百五十八章 路人皆知

    这是皇帝亲自督办的事,自然要第一时间上奏。

    终于,在正月十五骚乱发生之后,皇帝第一次有了些喜意。这也是户部各级官员不顾朝堂上质疑池窑技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