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还有人说,若是夏氏男子,只怕也是能读取功名,光耀门楣的。
夏氏说的不错,想要在读书上有所成就,那不但要十年寒窗苦读、还得看才气和天赋。而学规矩,却是什么人都可以学、都能学会的。
她本以为这是夸大其词,就算夏氏聪明,这么多年窝在乡野之地、被人奴役,就算她聪明,只怕也别怯懦压得,没剩下什么了。
她绝没想到,夏氏胆大包天,竟敢在她面前说这些话,而且如此咄咄逼人。这就是间接的在她面前炫耀,她是有读书天分的,她看不起教养嬷嬷所教授的规矩和礼仪。
唐嬷嬷一大把年纪,经见的事情多,心中虽然气恼且嫉恨,面上却看不出很多情绪,只阴沉了脸,冷声道:“老身听明白了。听二奶奶的意思,是不需要接受教养了。既是这样,奴婢这就向贵府夫人和大奶奶请辞,绝不敢耽误二奶奶的正事。”
说着,浅浅施了一礼,转身就走。
夏晏清犹豫了一瞬,度量着,要不要给唐嬷嬷一个台阶下,先把她稳住。
那边,李嬷嬷已经着急,连忙上前拦着,“嬷嬷莫气,莫气。嬷嬷也知道,我家二奶奶之歌直性子,没那等委婉心思,只心直口快而已。绝没有不敬嬷嬷的意思。”
奇!书!网!w!w!w!。!q!i!s!u!w!a !n!g!。!c!co m
她一边给唐嬷嬷顺气,一边向着夏晏清,猛使眼色。
唐嬷嬷自持身份,被拦下之后,并没有和李嬷嬷揪扯,而是冷冷看着夏晏清。
她这还真不是拿乔,就算她在王家无功而返,也不过只教导了夏氏十几天而已。
她这些年在宫里宫外的名声,可不是这短短十几天就能够抹杀的。
相反,只要她从这里走出去,夏氏以后的名声可就不好挽回了。有这样一个儿媳和女儿的王家和夏家,也一样没脸。
夏晏清也想到了这层因素,这事如果闹僵了,唐嬷嬷怒而离开,让她在外面说些什么,那她和王晰的约定,只怕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可能了。
人家王晰可从未说过不和她同房,他二人的关系若是闹开了,王晰就算捏着鼻子,也能和她同房几次,最后吃亏的却是她自己。
而王家,在唐嬷嬷离开之后,很可能会给她再请教养嬷嬷,没准儿还会告知娘家,和娘家统一战线。那样子,她里外不讨好,可就惨了。
于是,夏晏清只犹豫了一瞬,看到李嬷嬷递过来的眼神,立即就打消了任由唐嬷嬷离开的心思。
她重重的“嘿”了一声,从榻上站起身,对唐嬷嬷屈膝一礼,放软声调说道:“想来嬷嬷知道我如今的处境。徐姨娘才貌双全,很得二爷喜爱。我身为二爷的正妻,总要有些长处,让二爷看重于我。徐姨娘规矩本就极好,所以我只能从才学上下功夫,往嬷嬷能体谅一些。妾身这里给嬷嬷行礼了。”
说着话,夏晏清又福了一褔。
她言语软和,姿态也放得很低,可她看过去的眼神,却和唐嬷嬷如出一辙,很是从容平静和冷淡。
两人眼眸交汇,立即就明白了对方的虚与委蛇。
唐嬷嬷看出,夏晏清之所以能说出这几句话,只是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并非肺腑之言。
可那又如何?这世上,心口不一的人和事多了去了。
她更是心下冷笑。那位徐姨娘,的确是正经人家的女孩子。但既然沦为妾室,那就是她自己的命运不济,怪不了旁人。
以后,徐清慧只要安心做她的姨娘,侍奉大妇,别的就不是她一个小老婆能够肖想的了。
可如今,唐嬷嬷不这么想了。夏氏这个正妻当得名不正言不顺,那就怪不得妾室心有不甘。哼!谁说姨娘就一定不能上位的?
她做教养嬷嬷许多年,名声可好得很呢。否则,王家也不可能用别人两倍的月银雇用她。
如今,若只短短十几天,她就被夏氏挤兑,最终不得不离开王家。她很没面子,也很不甘心。
而且,一旦离开王家,就算她能利用人脉和便利,诋毁夏氏的名声,但那种伤害的力度终究要差些。
留在王家就好多了,不但能赚取丰厚的报酬,还能在关节时刻,给夏氏来个釜底抽薪,把她彻底击溃,让她再无翻身的机会。
如此美妙的结局送到眼前,何乐而不为呢?
夏晏清和唐嬷嬷各自转着不同的心思,却奇异的在继续教导夏晏清规矩这件事情上,快速达成了一致。
唐嬷嬷脸色缓了缓,兴趣缺缺的应道:“既然二奶奶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若奴婢不答应,倒显得不通情理了。那就依二奶奶所言,二奶奶继续原本的课业,但行事必须要有度,不能再任意妄为。”
夏晏清欠身,诚挚道:“多谢嬷嬷体恤,我以后一定谨遵嬷嬷教导,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事情就这么简单,只是晚了两刻钟,夏晏清就带着心容和心秀,从自家院子出来,向后转,去到白先生暂住的客院。
这次,是白先生亲自把她迎进院子的。
一见面,白先生就急着问道:“那位唐嬷嬷,可是为难二奶奶了?二奶奶以后的课时是否有变动?”
制作玻璃的事情才开始筹划,若是被教养嬷嬷横插一扛子,一定不让夏晏清继续,那么,这事儿就真的够呛了。无它,只因为这事情,压根儿就不是后宅女子应该做的。
夏晏清笑笑,安抚道:“没事,暂时依照原来的时间安排作息。”
“暂时?”白先生有些不安,这么说,此事以后还有变动?
“嗯,暂时。”夏晏清的声音略低,“我看那位唐嬷嬷眼里,满是暗藏的嫉恨,以后若是有机会,只怕她会坑我一下。”
“这可怎么好?”白先生立即就皱了眉,身边埋了这样一个钉子,怎能安心。
心容和心秀也是一惊,二奶奶的意思,以后若是有机会,这位唐嬷嬷会给二奶奶使绊子?
夏晏清扫了心容和心秀一眼,对她们二人的反应甚是满意。虽然这几个丫头是世家望族的家生子,却依然能维护不走寻常路的主子,还知道替主子担心,算是达标了。
她不甚在意的摆摆手,“没事,我整日只窝在自己院中,并不参与秋月苑外的事情,没有被人下绊子的机会。咱们还是说正经事,窑炉怎样了?烧的还好吧?”
夏晏清的这句话,成功转移了白先生的注意力,她的回答充满了不确定,“倒是没断了火,因着二奶奶说,这是预热期,所以没敢猛烧。只是,这火候,着实不知道够不够。”
第五十一章 很多事情不一样了
夏燕青自己也不了解陶器。她的上一世,只是做销售的,不是玻璃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或者工人什么的。
所以,严格说起来,她也不懂玻璃制造的具体细节。只不过,作为艺术玻璃的营销人员,为了应付顾客偶尔的提问,大体的工艺流程,她是清楚的。
而如今这个遮人耳目的制陶过程,则是她和白先生一起商议着来的。
陶土、生坯甚至釉质颜料,只要多花些银钱,就能买到。可是制作陶器和烧制过程,却没有工匠肯告诉外人。
唯一庆幸的是,工艺陶瓷和艺术玻璃同属观赏品,夏晏清曾留意过陶瓷,在她的记忆里,还有一些陶瓷烧制的粗浅知识。加上白先生在书中的找到一些记载,两人商议着,才确定了烧制过程。
经过昨天一整天的准备,到晚上酉正时分,才把干透的陶器生坯放进窑炉,生火预热。
夏晏清看了看时辰,已经是巳时过半,也就是早上九点多。昨晚八点到现在,预热时间超过十二个小时,应该可以了。
“要不,咱们现在就加大火力升温烧制?”夏晏清对白先生说道。
白先生摇头苦笑:“这个我可不在行,二奶奶看着办吧。最多这次烧不好,咱们记录清楚,作为经验积累好了。”
“先生这个话说的好,我喜欢。”夏晏清笑道。白先生还真是个能合作的人,心态平和,并不急功近利。
她这时才看到白先生眼底的青色,“先生看起来有些疲倦,是否昨夜没怎么睡,跟着心淑和巧儿看炉灶了?”
白先生摇头,“那倒没有,只是照看着她们,怕她们打盹儿断了火,或者把柴禾掉出来,引燃别的东西。”
夏晏清再看灶前添柴的心淑和巧儿,大概因为年纪还小,她二人精神倒还好,只是脸被烟火熏得灰扑扑的,几乎看不出本来肤色。
看来,只她们这几个人,怕是不够用,需要添人了。
既然是摸索阶段,还有机会尝试,夏晏清不再纠结,她吩咐心秀和心容,把心淑两人换下来歇息。
她没让白先生上手,只自己换了衣服,和心秀两人一起,添柴、拉风箱,给窑炉升温。
直折腾到将近午时,夏晏清觉得烧制时间差不多了,安顿心秀两人减少添柴次数,保持降温状态六个时辰。
她这才净面洗手,换了衣物,回秋月苑去。
午睡之后,唐嬷嬷如常教导礼仪,两人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一教一学,很是心平气和。
但两人心里都明白,很多事情不一样了。
晚饭后,夏晏清再去客院,看了灶火情况,又和白先生计划下次的陶器样式。
玻璃的事情还急不得,总要时不时烧出几样看得过眼的陶器,才能足够掩人耳目。
子夜时分,白先生看着心淑和巧儿熄了火,三人各自洗漱睡去。
第二天,当所有参与制陶的人,看到她们烧出的几样陶器时,具是大喜。
夏晏清也没想到,第一次尝试,居然就有如此好的效果。
这炉一共做了三个小招财猫、两个空心球、一个陶罐。
陶罐的器形还算不错,除了罐底处有点儿小褶皱,其余都好。白先生一时兴起,点了几朵梅花在陶罐上,这时看起来极有灵气。
三个招财猫却只成功了一个,另外两个都有裂纹,有一个的裂纹极大,几乎不能成形。
反倒是夏晏清不寄予希望的空心球,居然是烧的最好的。两个空心球都是成品,而且一点儿没走形。
即使烧坏了两个招财猫,几人也很是高兴了一通。
尤其那鸡蛋大小的招财猫,因为个头小,又是选的现代最经典的形状,萌萌的非常讨喜。
烧出来的成型物件都放置在房间的桌案上,几个人围在一处,细细打量着。
心秀和巧儿年纪小,两人的眼睛,差点儿就粘上去挪不开了。
“二奶奶,咱们把这只小猫拿回去,摆梳妆台上吧。”心秀满心向往的建议,费了老大劲儿,才把目光从招财猫上挪开。
巧儿闻听,立即失望。她忽然发现,心秀姐姐一点儿都不亲切、不可爱了。
心容笑着接话:“好像拿回咱们院子,你就能多看几眼似得。还不如搁在这里,由着你可着劲儿的看”
也是哦,心秀连忙点头:“对对对,就放这里。咱那院子,再好的物什也没了灵性。”
巧儿这才高兴了,忙不迭的点头附和,眼巴巴的看向夏晏清。
夏晏清失笑,这才哪儿到哪儿啊?陶制的小动物、小玩具多着呢,若她们的手艺到家,都能做出来,怕是她会喜欢不过来吧。
白先生怕夏晏清随口答应了,忙道:“这是二奶奶第一次烧出来的物件,这招财猫不但小巧可爱,寓意还好,年纪大的人一定喜欢。还有这两个空心球,也一并送给刘夫人才好。”
巧儿刚刚兴起的情绪,又一次低落下来。和心秀姐姐单纯喜欢玩意儿不同,白先生这话说的在理,更是为了二奶奶好,二奶奶一定会听从。
果然,夏晏清就点了头,吩咐心淑:“回去找两个匣子来。”又对白先生说道,“一会儿早点放学,我给婆母送去。”
有了这两样东西,她制作陶器就名正言顺,以后试制玻璃也不会引人注目了。
夏晏清过去萱北堂的时候,袁氏去照应厨房的午饭,没在。
王嘉玉因为年纪不小了,所以这些日子袁氏理事的时候,都是带着她的。
所以,萱北堂刘夫人的房间里,只有徐清慧陪着她说话。
刘夫人虽然对夏晏清加课时颇有微词,更不喜她摆弄那些泥土东西。可是,看到萌萌的陶制小猫,面上也露出惊奇之色。
再听说这东西叫做招财猫,更是喜上眉梢。
夏晏清看着刘夫人的神情变化,心里直后悔取错了名字。如果取名叫做官运亨通猫,是不是效果更好?
“这两个空心球做的也甚是灵巧。”刘夫人随口夸了一句,再次拿起招财猫端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