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满京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琉璃满京华- 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从山答道:“邵校尉从东溪回来了,已经去兵马司报过道,此时正在宫门外,若陛下无事,他就回邵府了。”

    皇帝一摆手:“回什么回?让他进来回话才是正经。宣!”

    宣什么宣?邵毅一边往进走,一边腹诽。他此来只是走个过场,告诉皇帝一声他这个不记名的宗室子如期回来了,这是规矩。

    他还打算赶着去一趟清韵斋窑场呢,结果被皇帝叫进来了,简直无语。

    看着一声风尘的邵毅大礼参见,曲江是松了口气,来了个真正应该替清韵斋说话的,他的担子就轻多了。

    皇帝说了平身之后,直接问话:“东溪那边的情形如何?”

    “还好,莫洪在矿区坐镇,做事的矿工如常出工,矿区事务一切正常。唯一麻烦的矿区通往管道的乡间道路,有一段被毁坏的不成样子,车辆难以行走。”邵毅答道。

    说完,看看小心站立的曲江,猜出皇帝心情不好。

    但他一路风尘,又没做错事,便试探道:“圣上不给微臣赐个座吗?”



    第四百八十六章 话还能这么说

    皇帝正打算就清韵斋和夏晏清的事,好好责问邵毅一番。结果听到他这么一句,意外之余,颇觉好笑。

    这小子还真没有一点当臣子的自觉啊,在皇帝手下讨生活,第一要务难道不是要察言观色、看皇帝脸色行事吗?

    难道他现在的神色,看起来是心情很好、情绪很高的样子不成?居然还敢这么大大咧咧。

    “邵毅,你可知罪?!”很突兀的,皇帝就来了这么一句。

    邵毅当然有做臣子的自觉,先别说他有没有罪,是否搞清楚状况,通常情况下,只要是皇帝开口,只要有这么一句喝问就够了。

    刚刚站起的邵毅又麻利的原地跪倒,然后才困惑的抬头,困惑的问道:“微臣微臣有点不明白?”

    同样不明白的还有曲江。让皇帝不痛快的是夏晏清,想用轴承技术赚朝廷银子的也是夏晏清。可现在,皇帝要把这事强加在邵毅头上,是不是有点不妥啊?

    曲江偷瞄着皇帝。

    孙从山和房间里的宫女太监,却一脸的理所当然。他们近身伺候皇帝,当然知道很多曲江不知道的事情,就冲这邵校尉在皇帝面前屡次表达非夏氏不娶,而且最终得偿所愿的事实,皇帝这满心的不乐意,不找他找谁?

    当此情形,陛下只能找邵毅这个自家人发发火,连找夏珂念叨此事都显得不妥。

    难道把人夏珂找来:你闺女弄出来那轴承,朕觉得很好用,但又不想付钱。可你闺女居然敢威胁朕,朕还不得不考虑这威胁的厉害,所以只得找你来责骂一顿这也太丢份儿了。

    所以,此事责难的对象邵毅当为首选。

    邵毅把房间诸人的反应都看在眼里,心里纳闷不已。这都什么情况?房间里除他之外的五个人,除了曲江,其他四人那深以为然的表情是怎么回事?

    他离开才几天,居然还闯了什么众望所归的祸事不成?

    “陛下,微臣是真不明白,求陛下给微臣说说,让微臣能当个明白鬼。”邵毅非常恳切的表示。

    虽然这勉强算是自家孩子,可皇帝张了张嘴,好像还真不好开口。

    他转向曲江:“你来给他说说轴承这事儿。”

    曲江满脑门子的不明白,但也简略讲了几句,就把事情说清楚了。

    这里自然不能说那些让皇帝丢面子的话,只说清韵斋改进马车的轴承技术很得用,对朝廷运输物资很有好处。但清韵斋不愿转让技术,硬是要一笔转让费云云,巧妙的避开皇帝的态度,着重强调清韵斋不够忠君爱国。

    邵毅这边一听就明白了,皇帝又在谋算他媳妇儿的技术,可又不愿付银子。天下是皇帝的,全天下的人都是他的子民,能被皇帝看中的物品,物品的持有者应该感到荣幸。

    可他媳妇儿哪里是这种人吗?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哪里会让到手的银子白白溜走?

    还有曲江,皇帝能把马车改造知道的这么清楚,跑不了这位详实的禀报吧?

    他虽然跪在地下,可是侧脸看向曲江时,眼睛里满是审视和猜测,把曲江看得那叫一个心虚。

    轴承的确是他给皇帝说的,可皇帝已经知道清韵斋在改造马车,问到他头上,难道他还敢不说实话?

    当此情形,他又不好和邵毅解释。好在他已经对夏晏清分说明白,至于眼前这小子怎么想,曲江完全可以不甩他,他又不需要和这小子讨论什么工匠技艺。

    经过一番心理建设的曲江淡定的转头,继续小心翼翼的保持了对皇帝的第一注意力。

    “原来是这事儿啊,”邵毅把曲江看退,才回答的皇帝,语气相当轻松,“夏氏晏清,小女子嘛,陛下您想,她一个做生意的小女子,自己弄出来的东西,当然希望卖个好价钱。那就给她好了嘛,只要哄的她开心了,能时不时整出些新东西,得益最大的不还是陛下您嘛。”

    噗话还能这么说!

    曲江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他煎熬了这么些天,思前想后的铺垫了多少,结果还是把皇上说的满心怒意。

    看邵毅这小子是怎么应对的?就这么简单几句话,如此轻描淡写,他听下来,立即就觉得这完全不是个事儿。甚至给夏晏清银子,那都是为了能持续的占大便宜,完全就是占据主动的一方啊。

    人和人果然不能比啊。

    这时,曲江再看这个前京城第一纨绔,心情就不一样了。能在权贵遍地的京城占据纨绔第一的位置,果然不一般啊。就冲人转型之后,短短两年就连升五六级,那绝对不是靠的裙带关系,妥妥的有实力啊。

    看来他刚才想的可以不甩这小子的想法,很有可能是错的。这小子这么会说话,瞬间就能哄得皇帝高兴,将来没准会混到什么地步呢?

    没错,皇帝虽然现在还说不上高兴,但刚才那阴沉的像要滴下水的脸,是真的在转晴的。

    皇帝面色转晴的同时,心里也在深深的自我怀疑中,这么简单的事儿,他刚才怎么就那么想不开,还跟那儿生那么大的气呢?

    一定是昨晚上没睡好。

    嗯,还是不纠结这个问题了,皇帝果断否定了自己智力不够的怀疑,撇开这个话题,转而问道:“说说东溪的情况吧,你亲自去看了,东溪乌金石储藏量到底如何,民风又是怎样?如今路途不便,你将如何保证工部和玻璃研制作坊的乌金石使用?”

    邵毅还在地上跪着呢,他那张年轻的面孔上浮现出一种一言难尽、很悠长的神色:“这个啊,说起来事情就多了”然后眼巴巴的看着皇帝。

    皇帝皱眉,看了他好半天,“起来回话吧。”

    “是是是,谢陛下隆恩。”邵毅连忙起身。

    站起之后,还甚是诧异的看看曲江,再看看一侧曲江刚坐过的那张椅子,“曲大人怎么站在这里?您可是惹皇上生气了?”

    曲江欲哭无泪,可不就是惹皇上生气了吗?不会说话嘛,让皇上没来由的生了好大的气。

    皇帝被这家伙插科打诨闹的没了脾气,摆了摆手,“行了行了,都坐吧。赐座!”



    第四百八十七章 无规矩不成方圆

    两人坐下,邵毅略去望远镜部分,讲述此次东溪之行。

    乌金石的储量自不必说,邵毅亲自看过了。之前他派去寻找乌金石的人,挖掘的那几处矿坑,很容易看出乌金石储量丰富,矿坑已经挖下去很深,依然是漆黑的矿层,并无杂质。

    至于当地民风,那就真的一言难尽了。

    “因地域偏僻、土地贫瘠,当地村民少有和外界接触,的确需要教化。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因为穷,一旦东溪设置了朝廷机构,扩大开采之后,采矿运输等诸多佣工,以及周边将会兴起的买卖字号,也能让他们有工可做。一旦有了收入,村民教化也就容易了。”邵毅如此说道。

    他是真觉得不怎么难。

    都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无所有的人,才有各种想得开,才有各种豁得出去。人生于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活着,一旦能通过做工挣来温饱,原本桀骜不驯的人很容易就能接受管束。

    皇帝听着却微微皱了眉:“你说的这些教化,那是以后的事。如今运输道路难行,你可想过,如何保证京城的乌金石供给?”

    给邵毅派兵将开路吗?皇帝可不愿因此劳师动众。既然邵毅在有众多竞争者的情况下,做开采乌金石的差事,他就得自己把这事处理妥当。否则,他这个皇帝都不好对那么多上折子的人交代。

    听到皇帝把问题集中在京城所用乌金石上,邵毅略迟疑一下,才说道:“这个,微臣和莫洪等几位管事商量过,还是想等矿区有了足够的乌金石储量,然后再试试和当地村落沟通,看能不能把乌金石运出来。如果沟通无果,再想其他办法。”

    他在东溪的那几天,曾去矿区周边村落转了转,尤其运输道路两旁的村落,更是多走了几处。

    那些村落的村民日子过得的确贫寒,只有在太阳大好,没风的日子,才会有人裹着破旧的棉衣出来晃晃,晒晒太阳。等到太阳偏西,太阳直射的那丝热气消散,村落里就少有人走动了。

    邵毅就是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在几个村落见了些村民。

    大概是他们一行人衣着显示他们并非当地人,还有陪同邵毅的莫洪几个,很可能被村民认了出来,村里人虽然没敢对他们怎样,却也各种没好脸色,像是见到了大反派。

    其中一个村子出来了一个族老,是那日去过矿区谈判的,倒是上前和莫洪等人打了个招呼。这人看着也是过着苦日子的,但态度依然倨傲不逊,似乎断定他们是来服软,是来祈求和解的。

    这种情形,邵毅说的沟通怕是没戏。如今只指望早些揪出幕后黑手,有确凿证据之后再想办法。

    他回来,京城这边已经有人在城外迎着他,路上把前几日朝堂上的事情对他说了。

    乌金石已经在朝廷管控之中,找到幕后黑手之后,再把朝廷抬出来,再看看周边村子是否有退让。

    如果还不行,那就只能矿区再退一步。

    通过展康那几家,疏通顺城府,不走原来路线,用新式马车运送乌金石,经东溪县,然后绕道顺城府,再返回京城。

    这样走,会增加近一半的路程,但有新式马车增加装载效率,这样运抵京城的乌金石依然保证少量收益。用这样的办法,先把过年前后这段时间应付下来。

    最后这个办法其实也不错,能彻底解决周边村落的问题。

    根据乌金石的开采量,如果只满足冶炼作坊和两个玻璃研制作坊使用三个月,用不了几天,矿区的储存量就足够了。

    试着和村落沟通不畅之后,矿区就有充足理由,把所有矿工和杂工辞退回家。

    十一月中旬一直到正月底,两个多月的时间,足够让这些村落里的人想明白一些事情。只要矿区开工,周边村落的农户家中,差不多每户每月都有一两银子左右的收入。

    和分没有的生活水平相比,每月收入一两银子,那日子,绝对是极大的飞跃。

    而辞工回家的矿工和杂工,只赚了一个半月试用期的工钱,这点工钱绝不可能被用来改善农户生活。

    所以,他们一回去,面对的就是以往很多年如一日的贫寒交加。甚至在矿区过了一个多月日日吃饱饭的日子,回家之后,每日那被汤水灌得半饱的状态,会显得更加饥饿。嗯,还有失去矿区工作服的之后,感受到的寒冷

    这种状况下,村民们和矿区并没有深仇大恨,且回到家之后,再做对比就能深切体会,矿区带他们不但不苛刻,甚至还相当不错。

    等到来年矿区开工之时,重新招工时,条件就得由矿区来定了。

    邵毅把这些计划对皇帝一一道来。

    皇帝知道民间疾苦,也知道偏远贫瘠的地方更加严重,可听到邵毅的讲述,心情还是复杂了许多。

    在他治下,依然还有很多三餐不济的贫寒百姓啊。

    从这个角度来看,东溪地区发现乌金石矿产,并且有展康几家牵头,在矿区近处堆积出一个大的生活区,对于周边百姓其实也是福音。

    “嗯,去试试吧。虽然百姓的日子艰难,很是可怜,但也得让他们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些出格的事,是不能由着他们胡来的。”皇帝如是说。

    邵毅则偏过头,微不可查的撇了撇嘴。那些人是皇帝的臣民,教导他们知道规矩方圆的不应该是皇帝吗?若皇帝肯让当地官府和顺城府不远处的驻军干涉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