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这地方偶尔会出现几块的黑漆漆的石头,居然就给东溪县、给顺城府带来如此大的进账
看着那让人头晕的银票,一笔笔的荒地卖出记录,这些原本白给都没人要的土地,居然有人买了,所得银两,大约抵得上整个州郡好几年的税收了吧?
不知这笔银子交上去,算不算他们今年官员的考评?
其实无论算不算关系都不大,考评上去了,说不定就要调任呢。照着乌金石矿的发展势头,这地方以后是有产出的地方,肥得很呢,调出去未见得是好事。
还有,那五家来买地的时候,东溪县知府和办理地契的小吏心下是狐疑的。京城这五家那都是在京城扎根的家族,来这里买地,一定有缘由。
很多人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都跟着或多或少投资了一笔。如今看到京城这么多人都来赶场子,他们买的地皮一定是赚了的。
顺城府知府大人姚启明也是买了的,只不过他得避嫌,买地并非以他的名义,也没敢多买,生怕被人揪住辫子,狠狠参上一本。
世事无常啊,原来鸟都不愿意来拉屎的、很有些破败的东溪县县衙,如今塞满了衣着光鲜的大族管事,闹哄哄的,几乎要把县衙大堂的房顶掀起来了。
看着如此纷乱的场面,姚启明终于忍不住了,大力一拍桌子,一边甩着拍得生疼的手,这边还不耽误正事,哗的站起,喝道:“吵什么!似尔等这般吵闹,这公事还能办吗?!都回去,什么时候能好好说话了,什么时候再过来!”
说完,呵斥门外守候的衙役:“把他们给本官打出去!”
“是!”衙役们答应的很敞亮,但谁也没敢当真。他们虽然是衙门里最底层的人,但消息不见得不灵通。这段时间在东溪县衙进出的人,更是让他们多了些眼力劲。
知府大人让他们打出去的这些人,虽然其中有商人,但大部分都是京城贵人府里的管事。
这些人哪里是他们能打的?他们前脚把人打出去了,后脚人家主子找来,虽然下令的是知府大人,但最后顶缸当替罪羊的,一定是他们。
衙役们痛快的领命,但进来之后却都分外的小心客气,好声好气的往外请人,什么隔壁房间炉火烧得极旺,什么屋里有刚烧好的汤品点心嘴巴都说干了,才把一众大爷请了出去。
“怎么办?”东溪县知县苦着脸,向知府大人讨教。
姚启明看向随他过来的钱粮师爷。
师爷一早就看出,这样哄抢下去不叫个事儿。
“限量吧,限量购买。今日已经这样了,县衙今日就不办公了,先派人去东溪略略丈量一下土地,看还有多少可用。每家排一个号,可以买五十亩地。想继续买,必须重新排队领号。”
东溪县知县面带忧色,那些管事背后可都是大人物,五十亩地怎么打发得了这种人家。
姚启明却点了点头:“朝廷也没给咱们个指示,总不能把这里的土地都让大族买了去。不论什么地方,总要养些平民百姓才好。若单凭世家大族和富豪,这片地怎能繁华得起来?”
东溪县出台的这个政策,立时让汹涌过来的人们叫苦连天,其中也不乏叫骂声。
但知县官小,那也是朝廷任命的。若人家不惧权贵,这片地就是在任知县说了算,更何况此地还有州府来的知府坐镇,总要镇得住场子才行。
虽然来人个个都不情愿,却也只能照办。好在大家买的之后还可以互换,顶多再交衙门一些办理地契买卖的手续费。
各位大人着实没想到,这种限制购买的条款居然还能带来另一项收入,着实是意外之喜。
东溪的格局终究没变,还是以五个家族为主导。
清韵斋买地就没有这些困扰了,康掌柜这次是亲自来的。他排了号,也不跟人争抢好地段,分次领了几个号,在边缘些的地方买了二百多亩地,居然还都是挨着的。
知道买地的是清韵斋,人们还着实往深入里考量了一下,难道这片地也有什么大来头不成?这是清韵斋出手啊,这地底有乌金石?还是干脆埋有银子?
不过打听之后知道,这里是要修建玻璃作坊,因作坊大,不便在热闹区域,所以才选了边缘地带,众人这才打消了跟风的念头。
人多了,乱七八糟的事自然也就多了。此时已进入冬月,不是经营房屋买卖的时候,各家在各自的地盘做了标记,人便撤回去了,只等来年再来做详细规划。
人是走了,但这么多人来这里走了一朝,了解的情况却也更多了。
乌金石这种东西,不用寒来暑往、春种秋收,也不用一针一线、辛苦织作,更不用像别的矿石那样,需要经过炼制锻造才能使用。在这里,只要有足够的人,能够把东西挖出来、运出去,那就能变成银子。
这世间还能找到如此赚钱的事项吗?绝对找不到!
乌金石的巨大利益,又一次被热议,从东溪到京城开始向周围扩散,乌金石的话题被各种圈子议论,其中不乏想来东溪试试运气的人。
邵毅担心的矿区安全并未发生,但矿区外围和运输路线周边的村落却闹起了幺蛾子。
已经签订书面协议的村落并未反悔闹事,而是各家出了代表,说通各村村长和里正,希望矿区能分发那些矿工家属一些乌金石,让他们在家中缺少壮年劳力、无法砍伐足够柴禾的情况下,能度过寒冬。
一家两家提这种要求倒是没什么问题,无论答应与否,都不算什么。即使十家八家也无所谓,但出面的提要求的人家却是太多了,虽不是百分百,但十之八九却是有的。
第四百六十一章 有没有这份仁心
并不是所有村民都来了矿区参与交涉,但此次涉及到的大小十多个村子的村长,还有村里族老,以及六个里正,再带几个能言善辩的青壮年。只这些人,就把莫洪的办公房挤得满满登登。
就这样也没把人全部放下,门外里三层外三层围的也都是破衣烂衫的村民。
这时的莫洪,完全没有在京城当大管家的仪态,对着一屋子前来讨情的各色人等,莫洪一脸平静,安然靠在一张椅子上,双脚交互搭在面前厚重的桌案上。
他的身边站着两个虎视眈眈的年轻护卫,护卫脸上像是挂了一层冰霜,锋利的目光泛着寒意,盯着面前的人群,手已经放在了腰间佩刀的刀柄上。
人常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人若真穷到了一定地步,那是什么都豁得出去的。
东溪的爷们没白担了民风彪悍的名声,一群衣衫褴褛、穿的乱七八糟的人,面对莫洪和两个他亲手调教出来的护卫的威压,他们只是在初始时,慌神了那么一瞬间。然后再和同伴们对了对眼风,那丝惧意便也没了。
他们如今的态度,虽说不上在和莫洪三人对峙,却也没落了下风。
不多会儿功夫,人群后面有了骚动,随着“让一让”“让一让”的声音,几个管事满头是汗的挤了进来。
“怎么回事?你们怎么来这里了?”首先发问的是威远侯府管事,他认出这群人中站在前排的两人和他办过书。
那两人一个是周边村落的族长,一个是管着三个村子的里正。
里正还算恭敬的给管事行了个礼,说道:“张大爷,我们这也是实在没办法。村里各家各户都把体格最好的劳力送来这里,如今寒冬,家里连个能出门砍柴的人都没有,咱们这不是没办法吗”
“是啊,是啊,各位大爷体谅我们这贫苦百姓。我们的日子苦啊,苦的您这些贵人们根本想象不到”
“求求各位大爷了,不过是每户两百斤乌金石而已”。
“是啊,是啊,您几位运货途中扔下一些就够这个数了”
“我们可是知道的,咱们的孩子,一日就能挖出几百斤乌金石”
“”
各种人、各种言语,都是说着哀求的话,都在述说他们的贫寒和艰难。
再看这些人的面色及衣着,若是和莫洪等人相比较,那真是鲜明的对比。这些村民没说瞎话,他们的日子的确过得艰难。
在几位管事进来的时候,莫洪已经收起脚,站起身来。
待到面前的村人叫了一阵子苦,声音低下来,他才问几位管事:“各位签的书都拿回来了,在下也看过了。不知各位找村里老乡画押时,可否把书内容讲述清楚?”
东溪这些村民面对莫洪没有惧色,可这些管事看着莫洪,却都是发憷的。
听了邵毅的问话,很有些恼火的转向村民们:“各位,当时雇人时,你们可是千般答应、万般愿意的,约定不再滋扰矿区和运输车队。那书咱们可是说的清清楚楚的,咱两方各执一份,你们手里也有一份的,矿区绝不曾哄骗各位。这才多长时间,各位就食言了?”
“这怎么能算食言?”当先一个族老说道。
他的衣着在众人中算是好的,一件黑色棉袍虽然已经显旧,很多地方看起来灰扑扑的。袖口和领口还有些油腻。但看起来还算整齐,只在手肘处有块补丁。
没等众管事开口,这位族老继续说道:“咱们也没来滋扰你们做事,只是来替自家讨个情而已。这若不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咱们也不会来不是?我们也没别的要求,只求各位贵人给我们贫苦百姓一条生路。”
一个跟着管事进来的小厮听不下去,插言道:“你这老丈好没道理,今年有我们在这里采矿。若没有,你们的日子难道还不过了?”
族老立时怒了,呵斥道:“你一个毛头小子懂什么,过惯衣食无忧日子的你们,怎知我们农人的艰难?你们不来这里,我家人也就不用来这里做工,家里自然有人伐木砍柴,日子过好过歹,我们不找你们。”
“你!当时你们都上赶着来做工的”小厮当时是跟着自家管事做事,亲眼见的雇工过程。
族老却淡然道:“有工做当然好,但家中老小也得活不是。”
“你们这是不讲理!”小厮怒道。可是,哪里有人听他说话。
“是啊,咱们家里人也得活啊”
“你们把他们哄来倒是吃饱穿暖的,可我们家里老小可怎么办?”
一众人又是震天般的叫起苦来。
展府管事高安对着莫洪摊了摊手,说道:“莫大管事你瞧,这事儿,真不怪咱们。”
这些人承认签了书,也承认他们答应不滋扰矿区经营。但人家就是来了,就是来求矿区发善心,伸手要东西,怎么办?
莫洪也是利落人,当下也不含糊,对几位管事说道:“时辰也不早了,今日早些收工,把人都喊回来。咱们当打对面,把有要求的人都核实一遍。”
几百号人一起说话,屋里是不行了。
莫洪转出桌子,一边往外挥手,一边说道:“出去说话,外面不是还有你们一起来的吗?还有你们来这里做工的各自的家人,大家一起都说说。省的有没说到话的,最后都是麻烦。”
村人们怡然不惧,那些向他们买乌金石的人说了,乌金石矿区赚银子的根本,就是他们家的劳力替他们挖矿,还有运输路途顺利。只有这样,乌金石才能变成银子,那是好多好多白花花的银子。
他们要的这点儿,根本就是不值一提,只看这些为富不仁的富豪有没有这份仁心了。
不对,即使这些富豪没有仁心,他们也得让步。否则,大家都别赚银子,他们这才多一点儿,采矿富豪损失的才叫多,看谁更心疼!
矿工回来的很慢,过了近半个时辰,矿工们才陆续聚集在一排管事房前。
初时看到村里人来了,有几个还看见自家父亲、祖父和兄弟的,这些刚从矿坑爬上来的人还愣了愣。
村老等人却是没有第一时间认出自家人。工人们都穿着棉服,刚从矿坑出来,个个身上脸上都黑乎乎的,有的连捂着口鼻的口罩还没取下,完全看不出谁是谁。
第四百六十二章 亲情牌没用
虽然矿工们穿戴和他们之前在家是不一样,口鼻和头上又有防护的帽子和口罩,但矿工们这一上来相认,爹啊、叔啊、祖父啊这些一喊出声,谁家亲人当然一下子就认了出来。
这场面,立时就成了认亲会和观摩认亲会。
来这里谈事的终究是少数,绝大多数矿工的家人还在家里窝着呢。这些人颇有些羡慕的围上去,看和自己一起做事的工友们欣喜的和家里人问好交谈。
虽然一群大老爷们,场面还颇是温馨。
家里的壮劳力出来一个月了,说实话,留在家里的人多少还是有些担心的。大冬天的,在外面给人做工,也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