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满京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琉璃满京华- 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欲哭无泪的感觉。

    把刘协好一通为难,庆元皇帝的心情也好转了很多,“成郡王图谋之事,就像他现在培养的那个孩子一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事的。”

    想到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就被安排了这样的用途,庆元皇帝觉得浑身上下都透着不舒服。

    皇帝知道这两年刘协那里人手紧张,说道:“李姓寡妇那里,想来成郡王为了稳妥,如果不是必要,他是不会和那边联系的。你不用花太多人手盯着,隔段时间让人留意一下便可。”

    皇帝说着话,心中却很有些怅然。这件事终究还是有风险的,否则,一直留着成郡王,看玩意儿一样的看他折腾,一边不经意的折断他培植的羽翼,看他紧张补救并颓丧,也算个百无聊赖之中的消遣。

    刘协见皇帝语气终于正常,很是松了口气,连忙答应:“是。”

    皇帝继续说道:“不是说,成郡王府可能还有一条地道吗?再查查,把那条地道也掌握了,做好准备,寻个他们在一起聚集的时间,把他们拿下吧。”

    虽说晚些收拾成郡王很有好处,但弊端也是很大的。

    一些朝臣,如果没有这样的引诱,这一辈子循规蹈矩把差事做下来,说不得,最后也是个替朝廷尽心做事的好官儿。

    至于忠诚度什么的,如果诱惑力足够大,甚至再加上什么意气相投,并许以重利,最是能动摇人心。

    每一次改朝换代,能随着旧王朝覆灭、喋血尽忠的官员终究是少数。这就是人性,最是经不住考校。

    还有就是这成郡王谋算着实太过深沉,而刘协又不可能盯住承郡王府所有的主子下人。若不是邵毅察觉不对盯梢下去,谁能想到成郡王居然还在市井之间埋下这么一步棋。

    如果全靠刘协盯着,照着成郡王如此谨慎、如此迂回的做法,怕是监查处再盯上两年,也不知道成郡王还有这么一步致命的暗棋。

    还是早些处理了吧,正所谓树倒猢狲散。到时候把主犯缉拿,底下听命行事的喽罗们没了主心骨,又没了银钱支持,就像李寡妇这样的,拿什么来培养她的女儿?最后也就是个不了了之。

    成郡王府的人也并不是全都是硬骨头,逼供之下总有吃不住刑讯的,成郡王真有别的暗线,十有八九也能被挖出来的。

    因为发现李寡妇的事,皇帝改主意了,谁知道成郡王是否还培养了别的女子。不把人拿下,他那众多妃嫔的后宫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刘协听到皇帝吩咐,则是大喜,意外啊!

    花了两年的时间,动用那么多人手,盯着一件事。无论他,还是下属,都是够疲惫了。现在终于有了一个结束的目标,可算是苦尽甘来。

    “微臣一定竭尽全力。”刘协表决心。

    “嗯,”皇帝虽然不想继续这个游戏了,却也不是太在意,“只要不让主要人犯漏掉即可,时间到是不用太过计较,早些晚些都可以。”只要不是拖着,让女童长大到能送进宫中这么长时间就行。

    刘协连连点头,早些把事情结束,他也就轻松了,更能腾出大量人手,大家也都歇歇。

    至于皇帝希望的晚一些。那是他老人家还在惦记着查封柳大富生意之后,把生意转出去,所得银两能多些。

    这个就算了,恕他不能体谅。成郡王心机太深,拖下去太过凶险。

    皇帝不着痕迹的斜了孙从山一眼,果然见孙从山手里的拂尘也不抖了,神情从容平静,看着甚是安心。

    看来有人虎视眈眈盯着他的皇位,让这几个知情人很有压力。不知邵毅那小子有没有这份良心,也能对他的安危和江山上心一二。

    刘协面见皇帝的第二天午后,清韵斋窑场大门被人叫开。

    看门人探头一看,立时就是一个激灵,一边缩回头招呼另一人进去禀告东家和乔管事,一边急吼吼的把大门拉开。

    门外站着曲江和工部侍郎乔忠旭,两人身后跟着几个低品级官员。

    一行人,光是穿官服的就七八个。这阵势,着实把看门人吓了一跳。

    别说看门人,夏晏清和乔辰生听到禀报,也是愣了愣。

    此时,他们正在池窑作坊,查看工人们做准备工作,准备再次投料玻璃池窑。

    如今已是九月下旬,天气渐凉,可作坊内依然热气弥漫,方朝生身着单衣,正绕着池窑巡视,仔细查看池窑每一部分的温度以及连接隔断。

    他倒是听到进来通禀的是什么,却只抬眼往他们这个方向看了一眼,便继续他的事务了,一点没做理会,很倨傲,也有点嚣张。

    可夏晏清很安心,技术工作嘛,心无旁骛那是最好的工作态度。



    第四百二十九章 立即就变了气势

    这么多官员驾临,东家和窑场管事自然要出面相迎,夏晏清从心容手中接过披风,一边往外走,一边系上领口系带。

    另一边,乔辰生也正在往身上套外袍,一边走一边整理。

    “怎么忽然来了这么多官员?”乔辰生边走边问,看起来很是担心。

    夏晏清也不明所以,“不知道啊,出去看看再说吧。不是说曲大人也来了吗?应该没什么问题。”

    看门人只认识曲江,然后说和曲江一起的还有一位大官儿,其余的也都身着官服,却不知到底是什么品级。

    总之,都是朝廷官员就是了,无论品级高低,对上他们这些工匠行和做生意的,都是上位者,得敬着。

    “这么多人,若是来看咱们池窑研制的,该当如何?”乔辰生忧心。

    “没事。”夏晏清很不以为然。现在这个时候,最怕池窑技术泄露出去的应该是皇帝。

    皇帝还等着把这项技术归功于将作监,用来收取高额赋税。

    至于别的玻璃制作就更不用说了,那是朝廷严格管制的产业。无论什么人把技术看去,想要投入生产,那都得过朝廷那一关。

    而据曲江的内部消息,现在朝廷已经严格限制新的玻璃产业。除了已经掌握玻璃技术的四家,加上和清韵斋合作的关家,朝廷近些年不再允许任何人生产玻璃,免得管制过程中出现疏漏。

    即使现在已有的玻璃生产商想扩展生意,地点也得由朝廷指定。

    可以说,现在除了同行业之间互相偷取技术,至于别的人,无论看去多少都没用。

    夏晏清和乔辰生急步赶回窑场待客厅时,曲江等人已经被掌管后勤的管事迎进去了。

    两人进到屋里,很是眼花了一下。真这么多官员啊,他俩还真没一次性见过这么多身穿官府的人呢。

    “民妇夏氏草民乔辰生见过各位大人。”两人对着就坐的官员团团见礼。

    “免礼,免礼,起来吧。”说话的人自然是曲江。这么多官员在座,曲江的品级最高,很有话语权的样子。

    两人再次行礼谢过。

    这帮人搞出来这么大的阵仗,看起来还真没什么事,曲江说话很是随意,见两人直起身来,乐呵呵的指着一旁的座位:“坐吧,坐下说话。”

    夏晏清趁此机会,把在座众人飞快扫了一遍。

    其他人却也罢了,和曲江并排就座的那位,应该就是看门人说的大官儿,五十岁上下的年纪,官服大约七八成新的样子,头戴官帽,面容严肃,颌下胡须有些花白。

    曲江显然不怎么在意那位的严肃面孔,见夏晏清看过来,主动介绍道:“这位是工部侍郎乔忠旭乔大人。”

    “哦,见过乔大人。”夏晏清再次屈膝。

    站在稍后位置的乔辰生跟着行礼,也偷瞄一眼这位五百年前一家的官员。

    听曲江说这位是工部侍郎,夏晏清大概猜出他们这一行人来窑场干什么了。

    邵毅派出去寻找煤炭的人,在八月初已经把第一批煤炭运回来。

    当时的池窑还没有完成修建,煤炭是在普通坩埚窑试用的。

    试用这个词其实很不贴切,一次性成功,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妥妥的就是正经使用。

    当然,这种出乎意料,只限于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夏晏清来说,用煤炭作原料那是最正常的事情,绝对在意料之中。

    大概是夏晏清的运气足够好,找到的煤炭品质着实不错,虽然够不上无烟煤,但比半烟煤都要好。

    煤炭虽不如木材容易点燃,可一旦烧起来,无论热量还是加入频率,比木柴那是强的太多,着实让作坊里的工匠震惊了,差点儿造成轰动。

    同样震惊的,自然也包括曲江。曲江知道使用煤炭让坩埚窑烧制玻璃的效率增加,便急急赶来查验。

    看过煤炭燃烧、以及燃烧之后的灰烬和渣滓,曲江极其兴奋,立即断言,这乌金石一定可以在更重要的领域应用。

    当天走的时候,曲江这位三品大员也不嫌煤块乌漆嘛黑的,寻了个麻袋,在夏晏清的指点下,亲自挑选了半袋子,让随从扛回去了。

    这已经过去一个多月,邵毅的第二批乌金石都运到,曲江这才领着人过来。

    夏晏清大大的翻了个白眼,这效率可真够慢的,让她刚才猜了好一阵他们的来意。

    曲江挨个给夏晏清和乔辰生介绍了随行官员,除了那位工部侍郎,别的官员对夏晏清二人还算客气。

    如此就很明显了,这帮人来窑场,那就是取经来的。

    看着二人就座,曲江先给夏晏清戴高帽子:“夏姑娘大才,居然看一本游记就能从中寻出乌金石这等高效燃料,着实令我等从事工匠业的人汗颜。”

    想来乔忠旭因为担着朝廷差事,见曲江把姿态放得这么低,只好也跟着“嗯哼”两声,算是表明了态度。

    夏晏清也很客气,谦逊道:“大人过奖了,各位大人都担着朝廷的繁忙事务,自是没闲工夫琢磨这等闲事。民妇也是运气,才偶然看到乌金石可以燃烧,便和清韵斋另一东家提了提,没想到真的寻来了。运气,着实是运气。”

    曲江一个做实务的,自然不会在这些没营养的客套中打转,紧接着就说明来意:“本官和诸位大人此来,是想看看乌金石的燃烧情况。顺便再取些乌金石和乌金石燃烧后的灰烬渣滓,回去试试,看能否另做它用。”

    要从她这里拿煤炭?还是顺便,您这顺便太随意了吧?这么远的路,如此沉重的东西,又是挖矿、又是拉运的,不费功夫的吗?

    夏晏清满眼警惕之色,把曲江和乔忠旭等一众官员挨个打量了两个来回。

    她对他们客气,那是给他们面子,并不表示她就缺了胆气,可以让他们在窑场想怎样就怎样。

    试验?另作他用?煤炭最直接的用处就是冶炼,往冶炼炉里投放煤炭,那是一麻袋、半麻袋能解决的吗?

    一众大小官员看着这位从进门就谦逊守礼、恭敬有加的女子,一句话之间就变了气势,很是怔了怔。



    第四百三十章 矿产

    这些官员当然也知道,夏晏清对他们谦逊有礼,那是给他们面子。

    人家就是把身份放到最低,那也是朝廷四品官员的女儿。而且阁部已经有了调动书,那位大理寺少卿的夏珂,不日就会去中书省任职。

    这位夏氏的身份自然水涨船高,以后就是从三品参议的女儿。

    可人家还有比这更高的身份,人那是接过皇帝专门颁发圣旨的人。

    他们这是在作坊见的夏氏,如果在夏氏家里,人家手托那卷圣旨,一个不好较起真来,他们还得朝着圣旨跪拜呢。

    还有名誉天下的玻璃以及玻璃制品,也让夏晏清的名字享誉天下。

    和这样的人端架子,还真有些难度。

    更何况他们此来,还真是有所求:要从人家这里拿数量不菲的乌金石回去。

    其实,如果时间允许,朝廷可以拿着书,派人去接管那处乌金石矿产。但皇帝现在就要看用煤炭冶炼铁矿的结果,指点他们走清韵斋这个捷径。

    他们不是想看夏氏一个年轻妇人的脸色,可他们不敢违抗圣命。

    说话的是曲江,内容有点过分,但是夏晏清和曲江打交道这么长时间,最起码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而且多次接触下来,曲江也不是那等贪得无厌的人。

    “各位大人应该知道,这乌金石得来不易。不但要在当地雇人挖掘,还要组织车队人手拉运进京。价格倒是其次,只是运输过程,着实坎坷”

    夏晏清把话停下,看向上坐的这几位。

    乔忠旭面上显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其中还带着些许的不屑,把视线转开了。

    其余官员好似没想到这个问题,听到夏晏清的话,都怔了一怔,都是没想到一家买卖字号,居然敢对朝廷定下的事提出质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