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满京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琉璃满京华-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也可以了,很快。”夏珂说道,“你这琉璃瓦做成了,为父说什么也得去看个新鲜。”

    在这之前,因为有朝廷对官员经商的限制,不管夏晏清弄出什么新东西,夏珂为了避嫌,从来没去看过。

    可这琉璃瓦被夏晏清说得极其诱人,他还真有兴趣了。

    “对对,这个真得去看看呢。”夏梓堂附和。

    夏梓希却说道:“你这琉璃瓦可不要做的太通透了,若是把镶嵌琉璃瓦的稻草泥都显现出来,那就着实不美了。”

    虽然是开玩笑的话,却也是在变相提醒夏晏清,千万不要把琉璃瓦弄的太通透。

    “我知道。那通透的是玻璃,咱们做的是琉璃瓦,不会有那种情况的。”夏晏清说道。



    第三百四十五章 合作研发

    事实上夏晏清在和夏珂谈过之后,就开始在窑场的琉璃作坊,进行小规模的琉璃瓦配方试验。

    在现有琉璃配方的基础上,调配出好几个配方,力争用最低的成本,制作出保证硬度和色泽的琉璃瓦。

    试了七八种原料配方,最后确定,即使用那种成本最低的原料配制,制作出来的琉璃瓦依然光泽明亮,和这个时代的所谓琉璃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父亲若是想看大批琉璃瓦出炉景象,那就只能去作坊看现场。但若只是想看琉璃瓦的品质,咱们窑场现在就有不同质地的琉璃瓦,明日晏清就可以拿回来给父亲瞧瞧。”夏晏清说道。

    夏珂一听就明白了:“哦,是你这些天试验的结果吗?那就成功的、不成功的都拿回来,为父也看看你到底做了多少事情,各种试验过程出的琉璃瓦又都是什么品质。”

    他是朝廷官员,往女儿掌管的生意去,很有帮女儿撑场面的嫌疑,也是要冒一定风险的。这若是被人揪住小辫子,还真说不清楚。

    夏晏清欣然应道:“行,明日晏清把试验品全部拿回来给父亲看。”

    夏珂点头,又问道:“价格怎么样?”

    “如果大量生产的话,我想着,每块琉璃瓦的价格最好能控制在二两银子以下。”

    “这么便宜吗?”夏晏清的回答很是让父子三人吃了一惊。

    玻璃那可是二十两银子一块的,琉璃摆件就更不用说了。可这琉璃瓦,却能低到如此程度,琉璃摆件的价格不会因此受影响吗?

    “这么低的价钱,能做下来?”夏梓希有点担心。

    他很怕夏晏清只是因为这件事是皇帝提议的,就不计成本和收益。虽然世人都看不起商人谋利,但在这世上行走,不牟利的话,世人的衣食住行又是从哪里来的?

    “能,”夏晏清的回答很肯定,“寻常砖瓦一两钱都能赚钱,琉璃瓦制作虽然复杂一些,但二两银子也足够做下来了。顶多就是寻常的利润,不像玻璃和琉璃摆件那么暴力就是了。”

    玻璃?暴力?夏梓希和父亲、四弟对视一眼。

    怪不得小妹贴补家用的时候,会那么大手笔,一点也不在意,原来玻璃真的是暴利啊。

    夏晏清被这父子三人看的有点尴尬,干笑一声,解释道:“这个,我说的暴利,其实也只是相较于它本身的价格。二十两银子一块,普通百姓的确买不起。但若按照正常生意的收益来算,降到十两银子一块,百姓一样买不起。”

    皇帝郑重其事找她老爸商议,希望把玻璃的价格降下来,让天底下的百姓都能享受阳光沐浴。

    而他老爸回来也是郑重其事和她谈,并且得知她暂时没办法的时候,还叮嘱她多在这上面用心。

    结果她给爆出:玻璃是暴利生意。

    这要是不解释清楚,她的人品可就有问题了。对自己掏心掏肺的老爸和哥哥,她都藏着掖着的不说实话,她亏心不亏心啊!

    夏梓堂先笑了:“你这心虚个什么劲儿啊?一样都是做玻璃,如果玻璃真是一两、二两银子的成本,京城那两家玻璃作坊哪至于经营的那么艰难?怕是早就把玻璃价格降下去,和你的清韵玻璃行打擂台了。”

    “就是嘛,”见夏梓堂立即说到了关键,夏晏清底气就足了些,“这也是你家小妹我懂生产,要不然,玻璃绝对不止二十两银子一块呢。”

    说白了,还是她的管理经验和玻璃制作程序比较先进,才能把玻璃价格压到二十两银子。

    如果纯粹就是那两家玻璃行,只是按正常生意来定价格,玻璃绝不止二十两银子。

    父子三人被夏晏清的得意逗笑了,很是敷衍的连连附和一番。

    “那个,还有个事儿想和父亲商量一下。”有了这个由头,夏晏清想起她还有正事。

    “什么?”夏珂示意她说。

    夏晏清说道:“之前,您不是让我想想降低玻璃价格的事情。我这些日子琢磨了一番,觉着仅凭清韵斋窑场的实力和技术能力,这个事怕是做不下来。”

    “嗯嗯,是有什么难处吗?有难处尽管说,咱们一起想办法。”夏珂见她说得郑重,显然是经过认真思量的,心中燃起希望。

    “将作监的工匠一定都手艺精湛,经验丰富。晏清想和将作监合力研究,看看是否能在玻璃技术上有所突破。”

    这些天夏晏清的确很认真的回想过提高玻璃产量这档子事儿。

    方法自然是有,但她只知道有一种叫做蓄热连续式窑池的熔制玻璃方法。但具体是怎么使用,还有窑池的细节情况,她却是一点儿不清楚。

    这东西可不像弄个坩埚,连续不断的添柴加热就可以。里面牵扯的内容和技术很多,需要一个多工种、多结构的研发团队。

    放眼天下,大概只有将作监和工部有这样的人力资源。

    而工部下辖的作坊和工匠比较分散,手艺也不如将作监工匠那样顶级。

    于是,夏晏清就把目光放在了将作监。她对于朝廷的运作细节不太了解,不知道此事是否可行。

    果然,她就看到夏珂皱起了眉头。从夏梓希和夏梓堂的神情上看,似乎也不看好她这个提议。

    “怎么了?不成吗?”夏晏清问道,很有些失望。

    “用了将作监的人,等到你说的新式玻璃做法成功了,可以大批量制作玻璃。那这生意由谁来管控?所得银子又该如何分配?”

    很显然,夏珂立即就把握到夏晏清的意图,她想用的是将作监的工匠,才决定和将作监合作研究。

    和朝廷这样庞大的势力合作,怕是以后的玻璃作坊就由不得夏晏清做主了。

    甚至玻璃作坊直接归属朝廷也说不定。

    夏晏清刚才很是失望了一下,以为将作监的机构性质不能和她合作呢。原来只是为了生意的话语权和所得利益的分配。

    这个就简单了。

    “这个得看研究有没有成果,如果真成了,”夏晏清笑着说道,“当然还是有晏清来掌管生意,至于所得银子分配嘛?晏清觉得,朝廷的话,还是不分比较好。”



    第三百四十六章 单独赋税

    这气魄夏珂三人愕然的愕然,呆滞的呆滞。

    他家晏清,这到底搞没搞清楚状况啊?老话说的,店大欺客、客大欺主那句话,那可是经过时间检验的。

    朝廷这个店够不够大?

    合着她面对朝廷这个最无敌强大的合作者,居然想把人家该得的利益抢了。

    夏梓堂都想伸手摸夏晏清的额头,想看看她是否发烧烧糊涂了。否则,一向聪敏伶俐的小妹,怎么会说出这样昏头的话?

    “小妹,你确定你是在说真的,不是在开玩笑?”小妹大了,夏梓堂终究没去摸她额头,而是问道。

    夏晏清斜了他一眼,不乐意道:“当然说真的,你看我像开玩笑的样子吗?”

    “咳咳,”夏珂轻咳两声,很是语重心长的对夏晏清说道,“这个事情,晏清你大概没有体会,国库的银子其实挺吃紧的。你也说了,和将作监那是合作关系,既然是合作,那就得有主有辅,赚了钱也是要分朝廷银子的。”

    闺女你这想法很成问题,完全就是无视朝廷、无视皇上的节奏,很危险啊。

    夏晏清很无辜,摊手说道:“分银子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见得一定要往生意里掺和嘛,我也没说不给银子啊。”

    夏梓希夸张的抹了把额头,“还好小妹你没打算把朝廷应得的那一份也吞了。”

    夏晏清再次翻白眼:“我哪会那么想?难道嫌自己命长吗?”

    夏珂却暗自摇头,终究是女孩子,年纪又轻,很多事情有些想当然了。

    “你得明白,你要打交道的是朝廷,将作监和你一个民间作坊合作研制玻璃,又岂会把主动权交付于你?自然是朝廷来定合作的条条框框,容不得你讲条件、讲方式的。”夏珂委婉的提醒。

    夏晏清当然明白这个,只不过

    “女儿现在只不过有个意向。合作方式及利益分配可以商量,能商量妥,就继续做接下来的事情。若是商量不妥,那就不合作了嘛。”。

    顶多她再慢慢打听,在民间搜罗能工巧匠,也就是用时多些,自己把这件事拿下好了。

    她进一步解释道“做生意这事儿吧,着实不能交给朝廷。正常情况下,年收益一百两的民间生意,若是交到朝廷手中,怕是年底结算时,连十两的收益都没有。”

    夏晏清撇了撇嘴,如果做的年头长些,怕是好端端的生意也会赔本呢。

    很显然,夏家父子三人没一个是理想主义者,就连夏梓堂这个武夫,也瞬间明白了夏晏清的意思。

    夏晏清暗叹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简单,才说了个开头,这父子三人就都是一副了然于胸的神情。

    “至于合作生意的分成,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分成银子,谁知道会有多少人经手,中间又会有多少手续?与其这样,不如由朝廷对合作生意设立单独的赋税标准,把分成银子改为赋税。”

    和朝廷合作的生意,自然要有朝廷官员进行监管。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来钱的职位,相关部门会人为的让更多官员、更多机构参合进来,美其名曰加强监管。

    无论是平日里的监管,还是真正结算的时候,那么多人、那么多的心思,她这个名义上的生意掌事人该怎么做事?

    太严谨、太较真儿,那就是在得罪人,断自己的生路。

    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那些人中饱私囊,不但自己的生意受损失,而且还有同流合污的嫌疑。

    她可不想好端端的生意不做,没事找事的给自己埋一个定时炸弹。

    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这部分银子以赋税的形式,向朝廷缴纳。

    朝廷对赋税的监管一项严格,在这上面伸手的人,查不到也就罢了,一经查到,那就是抄家、掉脑袋的大罪。

    所以历朝历代,真敢在朝廷赋税上大肆伸手的人,还真不多见。

    夏晏清这一番话说得夏珂连连点头。

    夏梓希也甚感意外,“没想到小妹对官场上的人情世故也了解的这么清楚,真是小瞧你了呢。”

    夏晏清得意的扬了扬下巴,“那是,我的父兄是朝廷官员,清韵斋又有邵公子参股,可日常去店铺和窑场办差的衙役和官吏,掌柜和管事都得陪笑脸奉承着,再多多的孝敬茶钱。由此可知,这些人面对普通商贾时,那是怎样的态度和做法。”

    玻璃这么大一个行业,如果蓄热连续式窑池研制成功,继而投入生产并在各分号推广技术,这里面的利益得有多大?

    牵扯到大家伙儿的利益和收入,又有朝廷大义当大旗,夏珂这个朝廷官员也得靠边站,得看大多数人的脸色行事。

    到那时,进驻玻璃行的监管职位立即就成了肥缺,大家会争着抢着谋求这个职位。

    那个时候,她的生意就会成为一只待宰的羔羊,最后被分食的骨头渣也不剩,最终以倒闭而告终。

    夏珂想了想,终于点头了:“你说的也是,那就为父给皇上写个条陈,把你寻求合作的意向以及收益分割方式,在条陈里分说明白。”

    夏晏清摇头:“不用了。这种官场上默认的灰色地带、灰色收入,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却没人肯揭开。父亲还是不要掺合的好,您就当不知道这档子事儿,我自己联系曲大人好了。”

    经过望远镜研制材料的交接,还有之后的讨论。夏晏清和曲江也算是熟人了。

    很多话,她可以当做不懂人情世故,就那么说出来。而真正为难的却是曲江,怕是他对皇帝讲述官场这些不好见光的勾当,却是有些为难的。

    夏珂父子还是第一次听到“灰色地带、灰色收入”这样的词,但很奇异的,他们听懂了。

    第二天,夏晏清没急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