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别的地方,殿下就不要想了。殿下能平安长到这么大,殿下的母妃一定操碎了心,若因你玩性大发,让自己出些意外,殿下的母妃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太孙本来不习惯有人摸他的头,很有些抗拒。可是听邵毅把一番话说下来,便低垂下头,沉默不语了。
把太孙送入之前的那个宅子,邵毅看了看天色,还未到午时。他没再耽搁,直接吩咐车夫,转道往皇宫过去。
皇帝本来已经结束了上午的工作,打算舒缓一下筋骨,歇息之后就传膳了。
却听太监报上来:邵毅求见。
寻常的从七品官员,自是没资格得到这么及时的通传。只不过,邵毅如今担的差事不一样,宫门当值的太监得了大太监吩咐,但凡邵副尉请求觐见,皇帝见不见的,一定要把消息传进来。
皇帝听到是邵毅,皱眉问孙从山:“不是说一切顺利,燕王已经回那座宅子了吗?怎么报平安的消息刚到,他就过来了?”
孙从山也不明白,但皇帝问话,还是要答的:“燕王这时应该已经回府,安全上没问题。邵副尉行事向来有分寸,这时请见,许是别的重要事情。”
皇帝扫了孙从山一眼,邵毅的人缘儿,居然还挺不错。
“那就宣吧。”
邵毅进入殿中,跪拜之后站起,规规矩矩侍立一旁。
从他进门,一直到跪拜平身,站在那里。看起来从容镇定,丝毫不见焦灼,应该是没什么大事。
没有了不得的大事,大中午的扰人清静?
皇帝没赐座,问道:“可是有什么紧要事?”若事情不紧要,要不要打他几板子以示惩戒?
邵毅躬身:“微臣今日知道了一个重要的器物,此物关系甚大。所以微臣才急着求见,找陛下打个商量。”
打个商量?皇帝眼睛微眯,胆子不小,敢和他这个九五之尊说,要打个商量?
孙从山飞快瞄了帝一眼。贴身伺候皇帝的两个宫女和小太监,头垂得更低了些。
“你说。”皇帝的语气平淡。孙从山等近身伺候皇帝的人却注意到,皇帝没说那种,恕你无罪之类的话。
邵毅稍稍抬头,打量一下屋子里的宫女和小太监,迟疑道:“这个事儿,微臣能不能私下禀报陛下?”
事儿还挺多。
皇帝冲着几人摆摆手,把人挥退,房间里只剩下皇帝、邵毅和孙从山。
“长话短说,朕没有很多时间。”皇帝面无表情。
“微臣今日陪燕王去夏家窑场,听夏氏宴清提起,她偶然把两个不甚平整的玻璃片,重叠视物,发现这种距离不一样的重叠,能看见很远处的景物。”
邵毅一边说,一边观看着皇帝的脸色,见皇帝微微蹙眉,像是没明白他的意思。
他继续说道:“夏宴清猜想,如果利用这种性能进行试验,大概能做出相当于千里眼那样的器物。”
千里眼这个词一蹦出,皇帝还没什么反应,孙从山的身形已经动了动,低敛的双眸满是震惊。
他没听错吧?千里眼,那个做玻璃的夏氏居然敢说,她能做出千里眼?
邵毅把孙从山的反应看在眼里,却不见皇帝神色有什么变化,便补充道,“如果真的有这种器物,就可以看到目力所及之外的细节动向。若把此物用于军中,应该能提早发现敌军动向,便于我方早一步调派人马对敌,也便于军中斥候监察敌情。”
其实皇帝听到千里眼的时候,心神震颤,脑海中各种念头已经开始翻腾,闪过千里眼具有的各种用途。
其中就包括应用于军事。
只是,夏氏真的能做出这种东西?夏氏管控的是民间工匠作坊,如此神物,能在民间作坊制作吗?
一直等邵毅把话说完,皇帝才抬眼问道:“夏氏有多大把握,能做出这种器物?你们又是怎么提起的这件事?”
邵毅躬身回道:“禀陛下,今日,一家惯常与清韵斋合作的银楼掌柜,前去洽谈购买夏家的打磨工具提起打磨工具和打磨工匠的人品,夏宴清和微臣提了提制作千里眼的构想。”
邵毅把之前和夏宴清商量好的说辞,对皇帝分说一遍。
“夏宴清很早之前就有了这个想法,却知道此事重大,并不适用于民间,所以迟迟没有把想法付诸实施。”
皇帝眸色深沉,心里的各种念头在不断衡量着。
邵毅躬身说着话,一边观察着皇帝的神色,生怕皇帝插言,说出无法转圜的决定,忙着继续道:“今日提起打磨工匠人品可靠,夏氏托微臣请问陛下,由清韵斋的作坊研制千里眼,只秘密供应朝廷,只求陛下能允许她继续做玻璃生意。”
皇帝倏地抬眼,沉声道:“夏氏,这是在和朕讲条件?”
第二百六十三章 有点儿尴尬了
邵毅听皇帝语气不对,连忙撩长袍下摆,跪地说道:“陛下恕罪,夏家女绝不敢对陛下不敬。她只是恳请,恳请陛下开恩。”
皇帝心里转的正是夏宴清的念头。
在皇帝看来,如果玻璃真能做出千里眼,大梁朝对这种神器严加管控的话,千里眼必将成为大梁朝所独有。
哪怕能把这种状况维持十年,在这十年中,边关将领和斥候有千里眼辅助,每每能早一步掌握敌军调配和动向。
那样,大梁朝军队在对敌时的胜算会大大增加,基本上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开疆拓土、稳固江山,甚至可以追剿北夷之敌,直至把他们赶到极西、极北,让大梁朝百姓真正过上安全稳定的日子。
想到这些,皇帝是真有打算,朝廷把所有玻璃生意收拢,都归于官府,禁止民间制造。
官府可以每年放出少量平板玻璃,供应民用。至于别的玻璃和琉璃器物,完全可以淡出人们的视线。
之前没有玻璃制品,大家的日子不是一样过。
玻璃出现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只要政令明确,管制足够严厉,这件事不成问题。
在他想来,千里眼所使用的玻璃和玻璃形状一定很复杂。禁止民间制造玻璃,就是有人知道千里眼是玻璃制成的,也没有原料进行试验。
只要严格限制军中使用千里眼的将领和斥候,做到人在物在、人亡物亡,千里眼这个能决定战事胜败的工具,说不定能一直保密下去。
只是,他想的挺好,却被邵毅戳破了心思。
这就有点尴尬了。
千里眼是夏家女提议制作的,而且是一番为国为民的好意。听邵毅刚才那番话,这夏家女已经料到千里眼一出,玻璃生意就会面临危险。
可人家为了大梁朝的江山,明知有风险,却还愿意将这种器物的构想奉献朝廷
怎么和这女子一比,他显得很卑鄙无耻了呢?
皇帝不但尴尬,而且非常恼火。
他乃九五之尊,天下之主,却在心心念念的谋夺一个和离女子的产业,还是在这女子一心为国的情况下。
皇帝看着跪在面前的少爷,冷冷说道:“既然夏氏知道此物关系重大,若她只为一己之力,最后导致千里眼被外敌掌握,她当得了这个罪责?”
邵毅看起来诚惶诚恐,跪地俯身道:“禀陛下,微臣以为,压制和限制玻璃制作,并不是上上之举。夏氏宴清曾提过此事,琉璃和玻璃的制作方法,是她在乡下听两个外来人闲聊时提起,而升起的念头。事实上,若致力于此,玻璃制作并不难,历史上也不乏有琉璃制作的先例。”
皇帝眸光闪了闪,没打断他的话。
“微臣之前听一个来往于沿海的商人提起过,大洋彼岸有金发碧眼蛮夷的地方,除了民居在门窗上使用了便于采光的无色透明物质。
更有传教士传教所在之地,门窗和一些别的位置,还会用有绚丽色彩的透明物质,镶嵌出极其绚美的图样。臣以为那就是玻璃和彩色玻璃。”
皇帝似乎有了些震动,眉头已紧紧蹙起,问道:“你所言属实?玻璃不应该是很稀有的吗?”
“微臣绝无戏言,不敢欺瞒陛下。”这个还真不是邵毅杜撰出来的。
只不过,不是他在这一世听来的就是了。
上一世,身为靖王的得力部将,邵毅麾下的各种能人异士不少,他也曾亲自于多地奔波。
关于大洋彼岸,用在窗户上采光或者镶嵌装饰的透明物质,他不只听一人说过,也曾对阿灿提起。
只不过,当时的阿灿,并未对那种所谓的透明物质做任何评论。而阿灿自己烧制的琉璃,也都是不透明的,他一点儿都没往琉璃的方向想。
“你的意思是,那些蛮夷之地,很有可能已经掌握了更先进的玻璃技术?”皇帝有了些担心。
“陛下英明。”邵毅答道,“据那些人所说,蛮夷之地可并不限制玻璃制作。如果他们那里有很多作坊和工匠致力于此,更容易发现千里眼的关键。”
“还有唐州的玻璃作坊,也是个隐患”邵毅把夏宴清对唐州玻璃作坊的担心,讲给皇帝,很有些危言耸听的意思。
“夏宴清有亲身体验,获得千里眼技术的可能,全看巧合和机缘。若唐州玻璃工匠有机缘,即使日后不从事玻璃制作,也难免会从旧有的玻璃或者别的途径,获得千里眼的制作关键。”
皇帝眉头皱的更紧,问道:“千里眼这等神物,竟然会如此容易制作?”
“如今只有一个初步的想法,至于具体实施时有多大难度,得试试才知道。”
皇帝沉吟着,思量着玻璃行业和千里眼的各种设想。
若是别地也有玻璃制作的话,大梁朝限制民间玻璃就没什么用了,还不如用清韵斋的玻璃技术,早日把东西做出来,早早发挥其效用。
邵毅见皇帝沉思,再加了一把火:“臣以为,把唐州的玻璃行置于明处会好一些。若那叫柳大富的商人不愿舍弃玻璃的巨大利益,选择人烟稀少之地制作玻璃,运往边外之地获利。或者干脆把作坊安置在域外,那才更难把控。”
皇帝听得心头一凛,截止到现在,所有对皇位有野心的人,成郡王是心机最深沉、隐藏最好的一个。
邵毅的这个设想很有可能发生,还是把他放在明处最好。另外,对唐州玻璃作坊的人员编制也得多加关注了,防止邵毅说的事情发生。
这一刻,皇帝基本上算是打消了收拢玻璃作坊的想法。
“起来说话吧。”皇帝终于良心发现。
“谢陛下。”邵毅暗自松了口气,这个时候能让他起来,自然是他的游说起了作用。
一直降低着自己存在感的孙从山也放松下来,照着皇帝刚才的态度,这位邵纨绔,只怕会和陛下离心的吧?
燕王好不容易才有了个信得过、靠得住的亲族扶持,一个不好,就又打回原形了。那孩子,这些日子可高兴着呢。
皇帝再问道:“以你所言,由夏氏研制千里眼,会更快、更保险一些?”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讲究
皇帝这句话问的,那就是决定有夏宴清研制千里眼,只是要邵毅给个保证。
邵毅忙说道:“是,微臣以为,夏氏宴清在有关玻璃和琉璃的事情上,有一种特别的通透。臣相信,既然在众多工匠中,是夏宴清首先注意到玻璃能把视野拉远,并延伸到千里眼的制作。想来她的天分,一定能在研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邵毅更想说的是,通过压制民间技术所控制的优势,绝对的弊大于利,也有失泱泱大国的风范。
但是,为了保住大好头颅,去追求未来的美好生活,他把这句话咽了回去。
皇帝思量再三,不可否认,到目前为止,这应该是最快捷的办法了。不管怎么说,夏氏和清韵斋,是目前大梁朝玻璃制作工艺最精良的作坊。
为了尽快给军中配备千里眼,暂时让夏氏研制是最佳选择。
原本以为玻璃除了是个稀罕物,把平板玻璃安置在门窗上,有个绝对的采纳光线、不避风雨优势。
至于器皿和摆设等物,有则锦上添花,没有也无伤大雅。说到底,就是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谁能想到,竟然还能牵扯到如此重要的神器?
虽然暂时不限制民间制作玻璃,可千里眼的制作技术,却也不能全部放在民间。
“既然你一力推荐清韵斋的玻璃作坊,那就让夏氏写个具体试制步骤的条陈。制作规模和保密措施,也一并书写清楚。待朕过目之后,再做决定。”
邵毅应道:“是,微臣这就转告夏宴清,让她尽快把条陈拿上来,一定不负陛下厚望。”
把重要的事情敲定,皇帝再看邵毅这份大包大揽,就有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