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满京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琉璃满京华-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如果往大里说,这事儿可就麻烦了。

    六个州郡,那得有多少朝廷官员?平阳郡通往外界的大小道路,居然被恶匪刁民控制,这让朝廷的脸面往哪里放?

    而东南六郡的大小官员居然视若无睹,任其猖獗。

    皇上若要追责,东南六郡的官员,尤其和平阳郡相邻的三个州郡,怕是没几个能逃脱责任的。

    再加上当地乡绅富豪,如果深究,那就是对朝廷官员和官府不敬,无视朝廷法度、买凶劫道,一样可以治重罪。

    事情的未定因素这么多,所以,刘务才会小心谨慎。

    事实证明,他的谨慎没错。

    皇帝听了他的话,果然就阴沉下脸了,阴沉着斥道:“平阳郡知府是怎么当的?治下的商务出现问题,为何不奏报朝廷?平原郡相邻州郡的官员又是怎么做事的?难道这许多的官员都和盗匪暗中勾结?”

    这算是已经开始了吧?

    何守礼和展康对视一眼,连忙出列跪地:“是臣等监察失职,臣等这就派人前去核查此事,望陛下恕罪。”

    阁部另两位辅臣很有默契,看到何守礼两人出列跪地,他二人紧随其后,几乎同时跪倒在两人身旁。

    这时的刘务还没退回行列,见阁部几位相爷都跪下了,他哪里还有机会退回队列,很识相的跟着跪下,心里还颇觉自己冤枉。

    皇帝凌冽的视线没有丝毫减缓。

    然后,户部兵部以及和地方管理有关系的大臣呼啦啦跪了一大片,请罪声此起彼伏。

    皇帝冷冷的看着匍匐在地的一群人,冷声道:“朕只想知道,东南六郡还是不是朕的国土?那里又是些什么样的乡绅,不但能压制朝廷的四品官员,还能控制一个州郡的商贸运输。

    而朕的臣子们、六个郡的官员,居然把此事遮掩的密不透风。如此看来,莫不是大梁朝东南的六个郡名存实亡,已经落在他人手中?!”

    此话一出,不论站着的还是跪着的官员,都是脸色大变。

    已经跪下的,把身体伏得更低。那些以为和自己没关系的,也吓得忙不迭的跪倒。

    皇帝这意思,是说东南六个州郡,要脱离大梁朝统治、谋反自立了?

    皇帝眼中满是怒火,越说火越大,眼看着控制不住怒气,袖子一挥,把手边的一叠案卷扫落在跪地大臣的脚下,怒斥道:“简直岂有此理!着何守礼和展康查办此事,兵部派人随行,如有必要,可以调用当地驻军。另,侍卫统领刘协亲赴东南六郡,协助阁部办理此案。

    你们立即去给朕查清楚,东南六郡到底有怎样的风云人物,竟有如此神通,可以掌控东南这么大片疆域脱离朝廷控制。再去问问当地主官,他们到底拿了人家多少好处?竟然置朝廷和天下于不顾,甘愿为人走狗?!”

    这是昨晚上,皇帝已经和何守礼和展康、刘协定下的基调。

    只是,现在的皇帝看起来很是暴怒,这情绪的宣泄,比昨天可豪放多了。

    何守礼两人看起来诚惶诚恐,刘协则满脸阴沉。三人异口同声的领命,中气十足,殿堂之上的官员听得清清楚楚。

    匍匐在地的大臣们的想法,和昨日何守礼、展康一样。

    能把刘协派过去,这次的动静必定小不了。

    听皇上刚才怒气所指,主要针对的是当地的乡绅势力,而朝廷官员,在皇帝的定义里,只是拿了当地乡绅富甲的好处,尸位素餐,应该不打算谋反。

    刘务战战兢兢,果然,此事闹大了啊

    夏珂也在跪地大臣的行列中,他不知道成郡王和唐州这些事情的内幕。

    他只是疑惑,这明显就是两家的玻璃行的争斗,由于唐州的玻璃生意是当地势力,所以站在主动一方。

    只要让人盯着清韵玻璃行分号的动向,一旦有人购买玻璃外运,把消息传出去,让人在路上拦截即可。

    有必要把事情闹到如此大的层面吗?他可不相信,皇帝对清韵玻璃行有好感,用这样的大手笔替清韵斋做主。

    还是其中有什么别的隐秘?



    第二百五十一章 这事儿可以做了

    想到这次同去建阳的丁博昌,再想想皇帝对邵毅异乎寻常的信任。夏珂直觉此事,邵毅应该是知道内情的。

    只不过,这个内情,他不好探听就是了。

    他若相询,邵毅说不说是一回事,他能不能听却是另一回事。只看皇帝在东南六郡动手,都要借着商贾之间的倾轧发作,怕是这档子事儿干系不小。

    这种事,不知道更安全一些。

    让夏珂稍稍安心的是,历朝历代的天子,在皇权稳固和谋逆这类事情上,都极其敏感多疑。

    不管皇帝存了什么心,唐州玻璃行针对平阳郡玻璃行的打压行为,的确太出格了些。为了坐稳江山,皇帝就算手段狠厉些,那也是说得过去、有充分的理由的。

    成郡王府在多处都安插有眼线,这些眼线的深入程度恰到好处,看起来并不会涉及机密。而他们在讯息的传递上,又小心谨慎、会拐好多道弯。

    所以,待到早朝发生的事传到成郡王府,已经是午后了。

    成郡王阴着脸,坐在主位上一声不吭。

    姜翰和另两个谋士,也都皱眉不语。

    他们之前谁也没想到,户部的巡视官员会这么多事,会在意建阳的玻璃品质不如京城的。

    而事实上,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实物比对,人们很难发现建阳玻璃和京城玻璃的差别。

    就算发现了,也不会操那个闲心。

    所有这些的前提是,如果此次建阳之行中没有丁博昌。

    只要没有丁博昌,或者说没有邵毅暗地里谋划,这些事情都不可能发生。

    姜翰叹了口气,把责任揽了过来:“是属下考虑不周,没有密切关注京中动向,才导致王爷在唐州多年的部署有此危机。”

    饶是成郡王一直都很沉得住气,当次局面,也忍不住暗自恼恨。

    他已经多少年没遇到过这样的挫折了?可是在玻璃生意的开办和扩展中,却屡屡失策,现在更是危及到他部署多年、且卓有成效的唐州诸郡。

    那是他的财力支持,由不得他不懊恼。

    他现在甚至后悔,当时就不该贪图玻璃行业的暴利。

    没有这个暴利行业的收益,他可以像之前十几年那样,如常积攒财力、集聚力量。

    他已经忍了这么多年,再多忍几年又有什么关系?

    可现在呢?

    说实话,柳大富的玻璃行做的不错,唐州的作坊建的很大,产出的玻璃不但在东南几个郡卖得好,甚至已经运往更远的州郡。

    这两个月已经见利,而且利润颇丰。

    但这些利润,远远比不上蔡家几十年在东南经营的势力。

    他可以想象,有刘协亲自走这一趟,蔡家几十年经营的成果,差不多会付之一炬。

    追随蔡家、看蔡家眼色行事的那些大豪绅,一旦被查办、甚至抄家,其余势力必将四散、以图自保。

    若是真的会经历严酷清算,只怕东南之地经见过这一切的人,有生之年再也不敢和朝廷官员作对,再也不敢做有违背朝廷律法的隐私勾当。

    可叹,他现在的势力还不够大,不敢硬抗朝廷的查办。

    如果真闹僵了,把事态扩大,只怕东南六郡会彻底易弦更张,让蔡家在东南彻底失势。

    姜翰见成郡王脸色不停变换,依然不语,提着小心提醒道:“阁部那边动作很快,已经安排了派往建阳和唐州的官员,据说已经强行下令,让他们明日就启程南下。

    王爷,事情紧急,咱们这里也得有个相应的章程。如果阁部和刘协可以调动任何兵力,怕是东南的势力无法都保全下来。”

    成郡王这才抬了抬眼,心知姜翰这话说的委婉。当此情形,哪可能是无法全面保下?

    只怕他们为了保住蔡家,要舍弃绝大部分势力了。

    “派人给唐州传话吧,东南各大豪绅,挑一些不惹眼的,尽量保下来。那些大族、在这件事情上明显冒头的”成郡王眸光暗淡,很是下了下决心,才继续说道,“就推出去吧。找几个能说会道的,最好能哄的他们把财产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只要有钱,就可以快速的培植势力、继续开办生意。若是钱财没了,只留下人,那却是没什么用的。

    就算那些豪绅有赚银子的本事,以他们守成的能力,那也得慢慢积累。等到他们积攒两三代财力,他这个等着登上天下最高位置的人,也早就作古了。

    见姜翰几人应下,成郡王继续吩咐:“还有,无论如何也要把柳大富和他管辖的绸缎、茶叶和瓷器生意保住。其余的尽人事、听天命吧。”

    话说的很理智,可成郡王感觉他的心都在揪痛。

    那可是他经营了多少年的生财之地啊。正因为东南地区能供给他大量钱财,他才能笼络部属,让部属对他有信心,甘愿依附于他,替他卖命。

    可现在,巨大的财力支持,眼看着就要接受扫荡。

    只要想想他那中断了的财物支持,成郡王好像看到那个至高无上、金碧辉煌的位置,距离他又远了些。

    这次平阳郡的事情,到底是夏珂、还是邵毅谋划的?又是谁想起来去偏僻、贫困的平阳郡开办玻璃分号?

    他现在很怀疑,前往平阳郡这招,已经充分考虑到平阳郡知府张鼎臣和唐州豪绅的恩怨。以及张鼎臣急于做出一番政绩,让朝廷知道,把他调离唐州是错的。

    除了平阳郡,不管夏家的玻璃行建在哪里,他都有信心,能想出办法遏制玻璃行发展。

    尤其玻璃行当,都是和柴火、高温打交道,想办法让作坊接连出几次事故,多死几个人,完全可以封了夏家买卖。

    可那多么交通运输便利,商贸繁华的地方,清韵玻璃行都没选,却选了鸟不拉屎的平阳郡,靠上了张鼎臣这颗大树

    姜翰思量片刻,问道:“县主已经办过两次宴会,不知黄家那位姑娘表现如何?”

    成郡王点点头:“嗯,这事儿应该能做了。明日就让人给襄亲王妃聊聊天去,告诉她邵毅如今有多风光。江王妃那里也可以找人说说话儿。”

    既然打压清韵斋这件事不好做,那就让邵毅尽早把黄秋容娶过门,快些把夏家玻璃行搞垮。

    邵氏母子怎样他不管,才是当务之急是让柳大富把玻璃生意做遍天下,尽快积聚银钱,笼络更多势力依附于他。



    第二百五十二章 来了

    有多方倾情相助的事情,办起来就是快。

    过了两天,邵毅刚接到皇宫传话,让他安排时间,太孙会再次去窑场游玩。

    虽然邵毅对太孙去窑场游玩这个说法颇有微词,但对他来说,好处也是有的。

    他还在盘算着,怎么利用这档子事儿,再去夏家蹭个饭,结果刚迈进自家府门,知睿就贼兮兮的靠上来。

    “怎么啦?”邵毅往一边侧了侧身体,这是什么情况,这家伙怎么看起来这么不正常?

    “那个,今日江王府的一个管事嬷嬷来咱们府上,拜见大太太了。”知睿压低了声音,一边说一边还瞄着邵毅的脸色。

    果然邵毅听到江王府,皱了皱眉,停下脚步,问道:“江王府的人来咱们府上干什么?可有打听?”

    知睿忙不迭的点头:“打听了,小的当然得打听了。那个这个”

    见邵毅斜着他,抓着马鞭的手还紧了紧,知睿连忙解释,“这个,着实不是小的卖关子,实在是这个话不好说。”

    邵毅似笑非笑的看着他,说道:“若事事都好办,什么话都好说,爷随便从街上抓一个人都做得了的事,干嘛要选你?”

    修远见知睿这么纠结,估计这不是什么好事儿,硬是憋住了笑。

    “额。”知睿有点哀怨。他自认为做事还算得力,很少有办砸差事的时候,他家爷好歹也给他留点面子不行吗?

    “说不说?不说就滚。”邵毅便打算迈步了。

    “说,当然说,只是您得先做好心理准备,要不小的先扶着您,免得您吃惊之下,摔上一跤。”

    这下邵毅是真的想举鞭子,好好教训这货一顿了。

    “那个管事嬷嬷,是侍奉江王妃之命,来给爷您做媒的。”知睿顺溜之极的把话说了出来。

    “什么?!”邵毅听闻这话,虽然不至于像知睿说的那样摔倒,却也庆幸自己,没打算迈步,不然,说不定他真的会打个趔趄。

    “爷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他们这些人来操闲心了!”邵毅极为恼怒,看那样子,都不打算换衣服,就要往后院迈步,找邵母询问事由了。

    他倒是不担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