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连声道谢,把帖子接过去。
难得太孙喜欢,她之前就琢磨着蛋糕的做法了。夏家女果然是个懂事的,这就主动把方子送来了。
有了做法,太孙在自家府上也可以吃到这独特的点心呢。
另一个帖子,夏宴清向邵毅递过去:“这一份邵公子拿着吧,蛋糕做法简单,邵公子只要把做法告诉厨房,照着做便可。”
邵毅看着递过来的帖子,嘴角抽了抽。
他的确很陶醉于蛋糕的味道,但那是醉心于这蛋糕的出处好不好?
若在自家家里,时不时就摆一碟各色蛋糕上来吃,那还能吃出回忆的味道吗?只怕吃着吃着,蛋糕就失去了他对阿灿特有的这份记忆了。
只是,帖子已经递到面前,却是不好拒绝。
邵毅接过帖子,大咧咧的塞进怀里,内心却已有了决定。这个贴子先压在箱底,等到媳妇儿娶进门,再有了阿灿的家里,他再陪着媳妇儿吃蛋糕。
夏宴清带着夏涵,和乔辰生等一众人,把邵毅和太孙送到马车前。
可太孙站在马车前,却并不上车,看起来很迟疑。
夏宴清看向邵毅,用眼神询问,是不是他们这趟出来,还有什么预订的事情没办?
邵毅也不明所以,弯腰询问太孙:“小公子可是还有什么事情?”
太孙看向夏宴清,他不知道,这次回去,以后是否还有机会出来,他想问的话,虽然无关紧要,但还是问了吧。
“夏姑姑?”
夏宴清也弯下腰,笑看着他:“贤公子果然有事吗?”
太孙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没什么大事,我只是不明白,既然贵处的琉璃摆件销路这么好,你们为什么不多找些人,多做些,也能多赚些银子?”
这个问题他在知道牛气冲天摆件难得到时候就奇怪了,他以为摆件的用料贵重,或者在制作上有特殊手法,无法做的太多。
但这一圈看下来,琉璃制作虽然比玻璃复杂一些,但只要多用些人,完全可以多做些。
夏姑姑是什么意思?有银子不赚吗?
第二百三十九章 有眼疾
夏宴清看着太孙,很是愣了愣,这种事是他一个小孩子应该关心的吗?
就算皇家的教育方式很系统,很有大局观。可是,这种具体怎么挣钱的事情,他这个皇位继承者,要不要这么关心啊?
结果,夏涵也盯着她看,并问道:“是啊姑姑,为什么呢?我们学堂的同窗就说过,咱们家应该多做些琉璃摆件,那样大家都有得买,姑姑也能挣很多银子。”
夏宴清满脸黑线,现在的小孩子们,看事情的角度好像和古代的大趋势有些偏差啊。
大家不是都读圣贤书,克己复礼吗?
怎么这两个小屁孩的话里,有着和她一样的浓浓的铜臭味?
邵毅站在一旁,看着弯腰和两个小的对视的夏宴清,乐不可支:“赶紧点,赶紧点告诉他们,小公子得回家了,否则回去赶不上午饭。”
夏宴清瞪了他一眼,人家是燕王、是太孙,回家会没饭?!
脑袋被门挤了吧?
她干脆蹲下了,瞧她这运气,这是要对两个乳牙还没换掉的小儿,讲赚钱这么庸俗的事情了。
为了不影响她在未来皇帝眼中的形象,她的把这话说的高大上一点儿。
特么,怎么感觉她穿来这里,就是为了搞笑的!
“是这样,”对着将来要掌管天下的人,夏宴清一点儿不敢因为他现在年纪小,就有丝毫怠慢。
一边整理着思路,一边说道,“琉璃,尤其是精美的琉璃摆件,制作工序繁多。通常一个结构复杂的摆件,要重复烧制多次,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多安排些人,的确能做出足够多的琉璃制品,但是,东西多,也就意味着不稀罕了,一定会导致价格下跌。”
她看着太孙,想知道他有没有听明白。
只见太孙点了点头,又问道:“难道不能把琉璃制作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数量上?”
夏宴清笑了笑,说道:“贤公子出身大家,一定听说过玩物丧志这句话吧?”
太孙的那张小脸绷了一绷,居然有了些严肃的意味。
夏宴清笑道:“在我看来,无论琉璃摆件做得多么精美,也只是玩物,能够赚银子即可,不值得花费太大力气。玻璃就不一样了,玻璃的制作成本低,所制器物轻巧方便,尤其是平板玻璃,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状况。
随着作坊和工匠们渐渐积累经验,玻璃的制作成本会降得更低。如果顺利,过上一二十年,玻璃制品就会代替粗陶和粗瓷,进入千家万户。所以,宴清以为,与其管理那许多人制作琉璃摆件,其结果只是供人们玩赏,还不如下大力气发展玻璃制品,造福于民。”
还有另一个原因,不管琉璃艺术品、还是玻璃艺术品,现在之所以受到追捧,只是因为数量很少、足够稀罕,才占了物以稀为贵的便利。
对于生长于千年后的现代人,夏宴清知道东西方审美习惯的不同。
玻璃之所以没有在华夏大范围开发使用,并不是因为古人做不出来,而是因为华夏之地源远流长的化素养,天然不喜欢这种清透、可以一眼望到底的东西。
琉璃摆件稀少,还可以保持一些神秘感,让琉璃的价格继续维持在高价位上。
一旦摆件增多,这种清透、无法保有内涵的东西,就会显示出它的劣势,绝对无法和陶瓷相抗争。
现在这样就挺好,知道琉璃配方和做法的人只有那么几个,还都是自家家奴,很容易就能控制琉璃技术不会外泄。
然后,每个月推出一两件琉璃,她可以赚很多年的高价,何乐而不为呢?
夏宴清边想、边说、边看着太孙的反应,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屁孩儿,他居然像是听懂了。
说也说了,太孙也听清楚了,夏宴清直起身来,瞅了邵毅一眼。
她现在很怀疑,上一世的邵毅是不是有很严重的眼疾。
这么聪明的小孩子,就算性格软弱些,也不至于差到哪里。他怎么就舍弃太孙一系,最终上了靖王的贼船。
邵毅也郁闷得无以复加,他是真没眼疾。上一世,他是三年之后见到的太孙。
那时的太孙真不是这样的,那是真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
纨绔了十几年的他,哪受得了这种性格?
然后,很多事情就朝着一发不可收拾的方向而去了。
太孙和夏涵依依惜别,尤其是太孙,对这位刚认识的友人很是不舍。
马车驶出窑场,行了一段路,邵毅打破了沉默,问太孙道:“殿下如何想起问清韵斋生意上的事情了?”
这时的太孙有些拘谨。
他瞄了邵毅一眼,说道:“教导本王的先生们,几乎都说过商人逐利。本王只是奇怪,琉璃摆件如此受人们喜爱,清韵斋是商铺,为何每月只出一两件。”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如此看来,行商之人不见得全都是利字当头。夏姑姑经商,就懂得造福于民。”
邵毅没答话,只点了点头。
这样的太孙,大概真的是最适合登基当皇帝的。如果他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性格和心境,很有可能做个中兴之君。
太孙这边,沉默了好一会儿,像是在自说自话:“本王不知,今日还会见到一位小公子,如果早知道,应该准备一份见面礼的。”
邵毅诧异,“你很喜欢涵哥儿?”
太孙点头道:“涵哥儿不像燕王府那些小太监一样卑躬屈漆,也不像其他王叔家的堂兄弟那样,总是藏着心思说话。本王一个朋友都没有。”
邵毅见他神情落寞,便有些心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劝道:“殿下回去之后,可以准备一份礼物,你们应该有机会再见面的。”
“真的吗?”太孙倏地抬眼,眼眸里的欣喜几乎要迸射出来。
看着太孙的邵毅却郁闷的发现,太孙眼里的这份欣喜,还夹杂着一些狡黠。
特娘的,太孙果然和他印象里不一样,刚才那话,居然在勾他的话呢!
邵毅皱眉看着他,甚是无奈。
太孙则乐呵呵的看着他笑,童稚的声音说着:“下次再出来,还会是邵副尉来接崇贤吧?崇贤先行谢过邵副尉。”
第二百四十章 怜惜
邵毅看着太孙,不由得咬了咬后槽牙。
虽然有些懊恼这小子心眼太多,可他也听出,太孙说话时,把他自称的本王,换成了他的名字,语气中的亲密显而易见。
就算他之前假装可怜,套他的话,从另一方面来说,太孙也没有在他面前隐藏心思,可见是信任他的。
唉,邵毅暗叹一声,太孙的处境和他有点相似之处。
只是他身为太子的嫡长子,能长到这么大,想来也是很艰难,处处危险吧。
若和太孙相比,他过得其实不错。
虽然父亲早逝,人们都说他没有宗族。可他活的自在、活的肆意啊,还结交了几个交情过命的朋友。
除了被人诟病外室子的身份,他算起来是很幸运了。
邵毅依然把太孙送回之前那个院子。
因为不断有人往这个院子和燕王府捎信,所以,太孙虽然回来晚了,可是院子里的人并不焦急,依然循着礼仪规矩,把太孙迎进去。
邵毅没有多呆,把太孙送进正院,便躬身告辞了。
将要走出正院之时,身后传来太孙的声音:“崇贤等着和邵副尉再次见面。”
邵毅脚步顿了顿,回转身,看到太孙小小的身体站在檐廊下,正郑重的看着他。
邵毅拱手一礼,没说什么,大步走了。
太孙大约的确是孤单的,只是,他们是不是能再见面,是早是晚,却不是他能决定的。
邵毅离开,挂着邱府门头的院子又是一阵忙碌,丫鬟婆子服侍太孙更衣净面,悄悄回到燕王府。
太子妃虽然不断得到消息,知道太孙一切安好。可这终究是太孙第一次外出,又迟迟不归,她早已经在翘首等待了。
待听到下人禀报,太孙已经进了燕王府,太子妃这才定了定心神,坐回矮榻。
太子妃看起来不到三十的年纪,气质温雅雍容,容貌依然秀美,可鬓边已经有了白发。
太孙进门,先规规矩矩的行礼,然后才仰起一脸的笑容,挨在太子妃身边,喜滋滋的说道:“母妃,崇贤回来了。
太子妃先摸了摸他的小脸,又上上下下把他打量一番,才笑嗔道:“可不就是回来了吗?母妃这里一直等着崇贤呢。饿了吧?厨房已经备着了,午饭一会儿就端上来。”
太孙摸了摸肚子,“有点饿,不过,临回来时吃了两块点心,感觉还好。”
大概从吃点心这事儿,想到了制作玻璃和琉璃的作坊。太孙立即来了兴致,抱着太子妃的胳膊,说道:“母妃不知道邵副尉带我去哪里了吧?”
“是啊,去哪里了呢?”太子妃笑眯眯问道。
他们出发之前,她当然不知道邵毅要带儿子去哪里。
但一到达目的地,暗卫就有信息传回来。
只不过,儿子好不容易有这么高兴的时候,她总要顺着儿子的意思回答,才不会让儿子扫兴。
“崇贤去了制作玻璃和琉璃的作坊呢。母妃知不知道,皇祖父赏给崇贤的那只琉璃摆件,就是那个作坊制作的。”
太子妃看起来大感兴趣:“是吗?那崇贤有没有看琉璃是如何做出来的?”
太孙煞有介事的解释道:“那怎么可能看到呢?母妃您是不知道,制作琉璃好麻烦的,需要好长时间。不过崇贤看了工匠制作玻璃杯,好神奇啊”
巴拉巴拉,太孙像是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加上动作辅助,对太子妃讲述着他的见闻。
不但有那只玻璃晾水杯的制作过程,还有琉璃做起来有多复杂,又需要多少工序和时间。
直到丫鬟上来询问要不要传饭,太孙才想起,他今日有些失态,说话有些多了。
“那,就这样吧,就这么多了。别的那些,以后想起来时,再对母妃说。”太孙有些腼腆的收了话题。
太子妃看着恢复了以往样子的太孙了,心中怜惜至极。
她摸了摸太孙的发髻,温言说道:“崇贤什么时候想起来,随时可以给母妃说说,让母妃也多些见识。”
“还有那个晾水杯,崇贤的描述,玻璃吹制,竟像是比用泥捏还要简单便利,等到物件拿回来,母妃可是要开开眼的。”
“嗯,”太孙重重地点头,“崇贤夏日里喝的凉茶、凉开水,都是母亲这里备着的。待到东西拿回来,就放在母妃屋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