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
当然,今生不比前世,现在的薛家既没有王子腾这门显赫的亲戚,也没住在荣国府被当家太太奉为上宾。就算为了家族,宝钗也得收起傲气,交际上难免会越发小心翼翼。
黛玉甚至觉得,自己从宝钗身上见了几分前世自己那种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宝钗自然是生得美貌的,但是却少了一股自信,比之前世,减了一二分的光彩。
所谓小宴,无非是姑娘们一处说说话,玩乐下子,倒没什么好记述的。无非是时辰差不多了,姑娘们各自散了,黛玉姐妹三个送姐妹们到仪门。
这次小宴后,各家的生活也都恢复了正常。朝堂上关于海贸衙门的组织机构设置也讨论了几回了,南下查抄王子腾府的班子也终于定了下来。其他倒没什么,就工部派遣的人员中,竟然有工部员外郎贾政。
贾政这个人呢,除了自视甚高之外,可以说一无所长,而这次南下的差事,是要办实事的,这个人员安排,颇为奇怪。
当然,对林家父女而言,这个安排倒也好理解。就像因为现在的薛太太是王子腾唯一自由身的嫡妹,所以黛玉顺手给了宝钗一个机会一样;自然也有人盯上了贾政原本是王子腾妹夫的身份。说到底,都是为了造船术。
南下办理王家的案子,因牵连到海贸生意和船坞,用时自然不会短。且江南王家查抄明白之前,王氏兄妹的案子也暂时判不下来,林家父女倒因此稍得了空闲。
这日议事的时候,黛玉才道:“前两年在江南的时候,因怕聘西席混进甄家的人,一直没给佑哥儿请个正紧先生,说来,耽搁了佑哥儿两年多的学业。如今咱们家内外诸事可算是厘清了,也该给佑哥儿请个先生了。”
其实林佑的学业倒也没怎么耽搁,以前二年也有黛玉督促,也有父亲请教。只是林佑是男孩子,将来多半是要走科第入仕的,还是聘请西席按照科举要求系统教学的好。
林如海点头道:“此事我已经托文丞相和张侍郎举荐先生了,咱们家入京时间短,到底是他们更了解京城名师具体本事品行。不过文丞相也问过我,是否考虑叫佑哥儿入太学做伴读。我想着,此事还需问佑哥儿的意思。”
因今日不商议朝堂的事,林佑、苏岚、英莲也都在。林佑道:“入太学自然是好,有许多饱学之士做先生,不愁学不到真才实学。只是,因和凤子龙孙相伴,到底受束缚些,就是每回先生考校,都要算计着不能越过凤子龙孙,又不能考得差了堕了咱们家门风,到底没趣。不如请了名师在家,我用功几年,到时候考入国子监,名正言顺。”
林如海贵为一部尚书,名下是有一个国子监入学名额的,只要再过几年,林佑怎么样都可以入国子监上学。只不过荫生到底不如贡生名正言顺。林佑本就是极出色的孩子,这二年虽然没请专门的西席,但是学业并没有落下,甚至比之同龄人,只有更出色的。林佑自己有此志气,自然是好事。
林如海笑道:“我林家子,该当如此。”
贾敏又道:“前儿玉儿去牡丹宴,因为咱们家没聘先生而遭了刁难。虽然咱们家姑娘学问都不差,但是出门交际,总归不能叫人小觑了,叫我说,也该给女儿们聘一名女先生。”
还有一层隐晦的意思,贾敏没好当着苏岚和英莲说,这两个义女展眼便快十三岁了,渐渐的便要相看人家,教养规矩上也需要提上来,请个女先生专门教导,到底好听,于说亲上也更有利。
这不是大事,林如海当场就点了头。英莲娇憨,尚且不知道贾敏深意,苏岚本就聪明通透,却隐隐猜到一些,耳垂略微一红。
林佑的先生很快找到了,姓陆,京城本地人士,是告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读学士,原就是给皇上、太子讲读经史并顾问应对的,学识自不用说。
陆老先生原是在家含饴弄孙,并不想收弟子了,只江南官场倾轧后,陆老先生原本留在身边的小儿子也外放江南了,原本由陆老先生教养的孙子随父母外放,陆老先生突然膝下寂寞,才起了收个关门弟子的心思。
当然,像陆老先生这样的人,也不是花钱就能聘到的。亲自考校了林佑两次,试讲了一节课后,次日就试讲那堂课再考校过了,果然林佑不但自身学问在同龄人中颇为突出,难得的是其头脑灵活,能够举一反三,于读书一道极又灵性,才入了陆老先生的眼,同意正式收徒。
因为陆老先生身份本就高,又上了年纪,自是不会每日来林家授课的,也不会到林家坐馆,便定了由林佑每日去陆老先生家听课。黛玉原本想蹭一下一代大儒的学问,也没法子了。
陆老先生这样的名师可遇不可求。林家姑娘自然请不到这样的大儒。
不过黛玉和苏岚的学问都很够用,英莲略差一些,但悟性不错,两年来也补上来不少,作为姑娘家也够了。所以,林家请一位教导规矩的女先生就极实惠。
这个容易,只需入宫的时候,跟林清说一声就是了。林清怎么说也是太子妃,在参政议政的事情上谨慎一些,推举一位该放出宫的女官还不容易?
林家的女先生是宫里放出来的女史,姓沈。沈先生学问自然不能跟陆老先生比,但是沈先生却极实惠,学问、茶艺、刺绣、宫规都可以教授。因是宫里出来的,沈先生也无亲人在帝都,黛玉便命人收拾了个小院给沈先生住下,由林家供奉。从这以后,林家儿女才算有了正式的先生。
林家自入京以来,林如海都连办几桩大事了,卷入各种争斗都没消停。直到南下查办王子腾案子的队伍出发,文武百官看到太宗皇帝对林如海越发器重,林如海自身品行也抓不出错漏,各种明枪暗箭才算渐渐少了一些。
不消停又能怎么样呢?天下聪明人不知凡几,帝都更是藏龙卧虎,但是几场较量下来,也没人干得过林尚书啊。
在各方消停之后,林家总算有了几天岁月静好的闲暇日子,过得颇是轻松愉快。但是林家之外,暗流涌动一点都不少。
中元节临近,林家女眷还去牟尼院了一趟。牟尼院在京中庵堂里面,本就颇有名气不说,牟尼院的住持是苏岚带发修行时候的师伯,在苏岚刚告倒甄应嘉后,曾给过苏岚庇护。有着这段香火情,林家也时常会带些布施,到牟尼院上香。
从牟尼院回来,林如海已经先到家了。今日林如海是去文丞相府上的,黛玉原以为二人要谈到颇晚才回来,没想到父亲先回来了。
见妻女回来,林如海直接道:“玉儿,来书房一趟。”
林家人都习惯了如此情形,自然知道林如海又有什么政事要和黛玉谈了。黛玉也没耽搁,连衣裳都没换就直接去了书房。
父女两个落座之后,林如海直入主题道:“小王爷又送了信来。”
“小王爷信上说什么?”
林如海直接将信递给黛玉,口中已经将信的内容说了:“小王爷说,本月初一,老承恩公夫人和承恩公夫人都入宫请安,两位夫人一同去了长康宫,却不是一起出来的。而且,史夫人出来的时候,脸色不好看。”
黛玉听了,轻笑一下,心中感叹了一下这个年代搜集情报的困难,司徒卓也只能从这些细节上入手,口中却道:“我之前说了削九皇子兵权的机会来了,父亲还不信。现下可信我了?”
林如海见黛玉颇为自信的样子,忍不住问:“玉儿是料事如神还是做了什么?”
对父亲自然没什么好隐瞒的,黛玉笑道:“也没做什么,牡丹宴的时候,保龄侯的史姑娘处处挑衅我,先是说我不读书,后又向我下战书,要限韵限时与我作诗十首,比较优劣。
后来,小王爷送信给咱们家说九皇子入长康宫的时候愁容满面,出来就好了。当时,咱们也猜到九皇子或许定了将海贸衙门单列在户部之外的主意。我之前闲来无事,便作了十首牡丹诗叫人给史姑娘送去了。”
那段时间黛玉在帮着林如海起草海贸衙门事实细则的事,可一点也没闲着。给史家姑娘送信,可说是百忙之中抽空写的,写十首闺阁诗置气,于黛玉而言更加没有必要。但是自家姑娘做事,向来不会无的放矢。
林如海先是一愣,复又是一叹。就闺女这智慧,总能让自己惊叹。这种看似完全顺理成章的闺阁争斗,在黛玉手上都能发挥令人拍案叫绝的作用,除了天赋,林如海都不知道怎么解释。
关键是闺女做这些事的时候,都能想到所有人前面,时机也把握得恰到好处。甚至发挥完了作用,对方都未必能想到自己什么地方着了道。
林如海感叹道:“小王爷能通过观察长康宫的人物往来,出入人物的表情传递信息,这方法长康宫自然也能用。玉儿给史姑娘写信比诗,起因是那日承恩公府的冲突。闺阁女孩子,相互不服输也名正言顺。只是,这个时机卡得也太过巧妙了。”
彼时是什么时候,先是林如海在大朝会上摆了觊觎海贸生意的各路势力一道,接着林家得到司徒卓的信息,连夜改了单独设立海贸衙门的方案,抢在九皇子之前递到御前。
偏偏太宗皇帝在海贸的事上对众儿子和群臣也生出不满,故意模糊林如海设立海贸衙门方案的重点,试探众皇子和百官的态度。那次大朝会九皇子一系的狼子野心暴露得多惨不忍睹也不必细述了,因此引起太宗皇帝的猜疑是必然的。
长康宫事情做了,不但没达到预期效果,还失了太宗皇帝信任,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那长康宫肯定要复盘啊。
所有朝堂争斗,在分析局势的时候,都会站在对方角度推演对方有可能的应对。站在长康宫的角度,林如海提出了海贸专营的设想,利益最大化就是把海贸衙门设置在户部管辖之下。盐铁专营也是这么设置的,有先例可巡,从九皇子和长康宫的角度,林如海那个海贸衙门单独设置在中书省下辖的方案,东宫一系都不可能提得出来。
那么林如海为什么偏偏提了这么一个不可能的方案呢?那就是自己的方案泄露了。
有人泄密,自然长康宫和九皇子都要暗中彻查。小钟妃是个细致的人,这一回溯,就发现自己前脚定了计划,后脚林家那丫头就和史家丫头通信了。
保龄侯夫人也算是个难得周全细致的人了,一般人也算计不到她,湘云才在牡丹宴得罪了林家姑娘,林家姑娘就送了信来,保龄侯夫人自然是要查的。
张河家的刚把信送到,保龄侯夫人就当着湘云的面接信拆开了,见了确实是十首牡丹诗,想起湘云那日的挑衅,觉得没问题了,才把信交给湘云。
保龄侯夫人觉得,牡丹宴上,自家姑娘是被林家那丫头压得死死的,这个颜面不挣回来,以后自己的亲闺女也受连累。既然是斗诗,保龄侯夫人也没撵人,就让张河家的在客房喝茶,等着湘云回信。
湘云作诗是真敏捷,还真不到一炷香就把十首牡丹诗做好了,让张河家的带回来。
事就是这么个事,但是因为黛玉把握的时间巧,这个行为就成了:林家借闺女的名义给史家丫头送了一封信,但是林家送信的婆子在史家呆了足足一个时辰。鬼知道两家交流了什么东西哟,也不知道史家回信写了些什么内容。紧接着,长康宫关于海贸衙门的设想就被林家知道了,还捷足先登先将折子递到御前,哪有那么巧的事?
在九皇子和长康宫看来,保龄侯府就是黄泥巴沾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林如海震惊的瞧着黛玉,只见闺女神色如常,仿佛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一般。这要是用到战场上,称一句用兵如神也不为过啊。
所谓离间,谁说一定要许以一方什么好处或是拿到另一方的把柄什么的呢?只需要把准了双方的脾性,在关键的时候制造一个小误会,也一击必中。
让对方和盟友相互猜忌,有时候也只是举手之劳而已,端看这个时机、力度拿捏够不够巧妙。林如海觉得,今日闺女给自己上了一课。
第62章 黛玉起个话头,林……
黛玉起个话头; 林如海很快就将前因后果捋清楚了。然后,林如海也不禁哑然失笑。“玉儿就不怕你送信给史姑娘的时候,长康宫还未将计划告知承恩公府或保龄侯府?”想要通过这么一件小事就让长康宫对保龄侯府起疑; 关键在于黛玉送信给湘云的时候,保龄侯府那边已经知道长康宫的计划。
黛玉笑道:“九皇子起草了新的方案; 打的定然是压父亲一头的主意; 那么朝会上就要有人配合。有人配合; 自然要与承恩公府、保龄侯府通气。我管着家中中馈,也有几个信得过的人。叫人注意保龄侯府的人口往来并不难。虽然咱们家的下人不见得能认出长康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