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九皇子在长康宫用过午膳,便告辞出宫了。自然,九皇子几时入宫,几时出宫的事,转瞬太宗皇帝也知道了。
  而在林家,黛玉在大朝会当日就知道了朝堂上的结果,和黛玉商议朝堂大事,已经成为林如海的习惯之一。
  黛玉听完林如海的叙述,低叹了一声,道:“好险。”
  今日户部的收获比林如海想象的要大,但是户部赢得很险,若不是林如海临时改了方案,这回事情的发展还真会如九皇子和小钟妃的预料一般,新衙门的主要官职落入九皇子一系的手中。
  林如海也笑道:“是啊,很险。卓小王爷送来的信息很及时,咱们来得及改对策。”说完,林如海又感叹了一句:“后生可畏。”
  当初司徒卓送来的信息虽然简短,但是却给林家提供了关键信息,林如海是承司徒卓的情的。
  黛玉也知道司徒卓在这次海贸争夺上提供了关键信息,不过既然是司徒卓主动结盟,他给自家提供信息也只是为了让东宫摆脱困境,大家目标一致,各自尽力,谁也不用承谁的情。
  黛玉没再说与司徒卓相关的事,沉吟了一会儿,道:“机会来了。”
  黛玉的思绪一直很跳跃,林如海自认不是笨人,但也有时候觉得跟不上闺女的思路。问:“什么机会?”
  黛玉道:“削了九皇子臂膀的机会。”
  林如海扬眉看黛玉。
  黛玉道:“九皇子一如当年的二皇子没有退路,现在既然圣上对九皇子已经生疑,便该趁机削了承恩公府的兵权。”
  黛玉觉得,这也是前世太子被圈禁后没几年,太宗皇帝会逊位给九皇子的重要原因。
  前世太子是被陷害的,承恩公府也参与了。但是太子毕竟是太宗皇帝培养了多年的储君,虽被圈禁,并未被直接逐出宗室。且太子系的官员诸如贾敬等,虽然辞官的辞官、避祸的避祸,但是太宗皇帝可是把班底都给太子留着的,没一个落罪问斩的。
  甚至太子妻弟自己的父亲还一直任着巡盐御史的要职。
  万一哪天太宗皇帝查清真相,这些人随时可以启用,那些个和长康宫勾结的人家,都不知怎么死。
  这种情况下,长康宫极有可能先下手为强,仗着一条船上的人手握兵权,直接逼宫的。
  前世太宗皇帝退位那年黛玉十三岁,但是前世的荣国府地位十分边缘化,加之贾府的姑娘们,连外出交际应酬的机会都没有,黛玉实在得不到什么有效信息。别说黛玉了,连贾家也一样没什么朝堂上的消息。
  黛玉犹记得前世元春封妃那一日,荣国府听说宫里来了消息,上下老少都吓得魂飞魄散。为何会出现如此情况,无非是贾家消息闭塞,既不知道逼宫的结果,也不知道新帝对贾家的态度。
  所以,即便重生一世,黛玉也不太清楚前世逼宫的过程和规模。但是今生提前卸了九皇子一系的兵权,总是没错的。
  林如海在文臣之中,已经算做到极致。就算其地位还不如文丞相、吏部尚书等寥寥数人,但是林如海官拜尚书令短短几月,做成的几件大事就是文丞相也要自叹弗如啊。
  可是此刻,文官做到极致的林如海也被黛玉的想法震住了,文武官员乃是两套不同的运行系统,作为户部尚书的文官去卸武将的官职,林如海倒是从不曾想过:“玉儿,武将的任命,除了吏部和兵部,为父在朝上说不上话。”
  这个道理黛玉自然明白,不过黛玉说的也不是这个:“我目前也没看到具体的时机,但是我总觉得削九皇子臂膀的机会来了。今日圣上之所以会在朝会上故意模糊父亲所递奏折的重点,引导朝臣们暴露本心,证明圣上本就对如今的朝堂格局有所不满。今日九皇子一系暴露良多,圣人必然警惕,那么兵权安排上会有所变动。父亲只需留意这个,再因势利导足矣。”
  林如海皱眉思索黛玉所说的话,这个道理他自然明白,不过还有一个棘手之处,“玉儿所言虽然有理,但是毕竟所谓九皇子一系的兵权,表面上也是东宫一系的。山海关的东平王,西海沿子的南安王和粤海的史鼎,都是承恩公府的姻亲。长康宫可以利用这一点,稳固兵权。毕竟在圣上眼里,维持承恩公府的权势,也是巩固储君的地位。”
  黛玉自然知道林如海之言也有道理,不过谁说太宗皇帝的看法不会变化呢?“东宫吃亏在元后早薨,后宫无人。不过自古以来,靠鬼蜮小道都难成事。九皇子依仗的,不过是承恩公府几家姻亲的兵权,只要将几家王府逼到自保和支持九皇子只能二选一的局面,九皇子臂膀自断。要成大事,从来不是靠别人扶着走的。”
  林如海见黛玉神色坚定,成竹在胸的样子,也颇受感染,虽然父女两个都知道还需要静候时机,但对于斗倒九皇子,也颇有信心。
  朝堂上的事,因为龙颜震怒了一回,不管是各家王府还是文武百官,最近都极是安生,黛玉倒难得闲暇了几日。
  这日林家三口说完了要紧的话,黛玉便禀明了父母,想在家开一个小宴,只请几家相熟的姑娘来玩。
  林如海听了这个,颇为玩味的瞧了一眼黛玉:这种小事实不必避着苏岚和英莲,黛玉偏在一家三口议事的时候说,难道黛玉别有用意。
  一般来说,黛玉想做的事总又她的道理,林如海夫妻都不会拘束她,但是作为长辈,请那些闺秀,贾敏还是要把关的。
  见母亲问,黛玉便直说了,拟请的名单有文丞相的几位孙女、贾家几位姑娘、柳家湘语和薛家宝钗。
  其他倒没什么,贾敏听到宝钗的名字,皱眉道:“你请薛家那姑娘做什么?”
  黛玉做事自然不会无的放矢,只听黛玉道:“前儿薛家主来帖子说要拜会父亲,我回绝了。同时薛姑娘也写了封帖子说想来咱们家玩。我想着,左右不过举手之劳,便应了。王家嫡亲兄妹三个,王氏和王子腾都下了狱,但是薛太太却还好端端的。也不知道王家的造船术,会不会落到薛太太手上。”


第61章 林如海夫妻尽皆一……
  林如海夫妻尽皆一愣; 闺女聪明通透,他们一直知道。但是黛玉的行事风格,向来是大道直行; 不流于算计。夫妻两个总觉得闺女邀请薛家女的做法,和闺女向来的作风不符。
  “玉儿是想先和薛姑娘做朋友; 再套出话来?”贾敏试探着问。不得不说; 即便是亲闺女; 贾敏也不太喜欢如此作风。她出身国公府,林家是士族; 向来有自己的傲气。
  黛玉摇头道:“我不会和薛姑娘做朋友; 我与她脾性不符。不过是薛姑娘要上进,想和咱们家攀交情,我不拿大棒子撵人罢了。一样米养百样人; 世上之人,得几个脾性合的知己足矣; 譬如父亲在户部做尚书,难道户部官吏都是合脾性的?父亲也不会因此就将人革职。”
  贾敏实在不喜欢宝钗,但凡是个面皮薄的姑娘; 便不会在林王两家已经结仇的情况下; 还腆着脸巴结自家。听到闺女不会和薛家女交朋友; 贾敏略放心些,道:“玉儿有把握王家的造船术在薛家?”
  黛玉摇头道:“没有把握,不过举手之劳的事; 试试看罢了。”
  贾敏又道:“那要不要交代岚儿也英莲; 对薛家女稍微客气一些?”
  黛玉道:“不用,我只不过了薛姑娘一个心愿,但也不会特别的厚待她。咱们家无需在没有把握的事情上虚与委蛇; 也不用强迫姐姐们去和不喜欢的人结交。薛姑娘曾主动提出要来咱们家玩,想来各种情况也是做了心理准备的。”
  其实宝钗上赶着巴结林家,是定要受冷待的,不过既然是她自己愿意来的,那么她都该受着。
  林如海静静的听着,仔细思量了一回,道:“其实玉儿若不喜欢薛姑娘,倒也不用请她。造船术咱们还可以想别的法子。再说,大灵朝能工巧匠何其多,仔细招揽贤才,未必不能寻到比肩王家的造船术。”
  这话林如海是安慰黛玉的了,造海船,并非能工巧匠靠想象就能摸索出来的。王家的造船术之所以好,乃是因为王家垄断海贸之后,又垄断了海船打造,在年复一年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不过黛玉也没反驳林如海,依旧神色淡然:“对于薛姑娘,我谈不上讨厌或者喜欢,毕竟薛姑娘与我非亲非故,我也不打算与她交朋友,我与她,仅限于相识而已。但是现在薛家失了依仗,眼看便要受人欺凌,咱们家,只是给他们家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而已。其实很多时候,招揽一个人,并不需要如何示好,只要他觉得投靠你能够得到相对公平的对待,便足够了。”
  薛家许多生意在江南,也是薛家主是个有远见的人,竟然能在甄家倾覆之前避入京城。但是靠山山倒,薛家入京不过二年好光景,薛太太的兄姐皆入大狱,薛家百万家资,立刻便如小儿抱黄金立于闹市。薛家唯二有些远见的薛家主和薛宝钗都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不然,宝钗也不会这么上赶着想结交尚书府的姑娘。
  林如海又问:“玉儿有把握?”
  黛玉摇头道:“没有,不过我瞧着薛家主是个明白人,明白人多半懂得如何趋利避害。”
  叫姑娘们来聚一聚,原是乐事,既然黛玉有自己的理由,且最差的结果不过是无所得,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坏处,贾敏夫妇便不再反对了。黛玉分写了帖子,打发人送去。
  贾母现现在巴不得迎春、探春和黛玉多来往。她是偏心贾政一房,但是前提是要守住自身富贵,得知王氏做的那些事将王子腾都牵连下了大狱,贾母也不敢再责怪贾赦逼得贾政和离了。
  张家给贾琏推荐过一个专讲律法的先生,贾赦就直接带着那先生跟贾母深谈了一回,若是不在王氏事发之前和离,现在下狱的就是自己和贾政,就是老太太您的国公夫人诰命也不见得留得住。那贾母还能说什么呢?
  因此种种,贾母除了依旧心疼元春和宝玉,是极支持贾家姑娘和黛玉来往的。若不是黛玉的帖子没邀请宝玉,贾母都想叫宝玉一起去林家。
  至于宝钗收到帖子,别又一番激动。这些时日薛家的日子颇不好过,京城的好几个铺子都险些经营不下去了。就是薛家大门前,也常被人扔石块烂菜叶,有人叫骂更是常事。
  京城寸土寸金的地方,薛家的铺子都是薛家祖上留下来的顶好的地段。现在薛家没了依仗,自然觊觎的人不少。
  都不说什么衙内、恶霸上前豪夺了,光是竞争对手将王家的事一散播,又将薛太太是王子腾嫡亲妹子的事情一并说出去,雇几个泼皮无赖在薛家当铺面前喊几声奸商、专吃民脂民膏、草菅人命,那结果如何?
  结果就是薛家名声一落千丈,商铺无人问津。薛家就算打定主意守着祖产,那也是一日一日的亏钱进去。
  现在就,薛家的生意其实只有在户部领那一部分在正常运转,其他生意全都贴钱维持了。但是薛家的规模、只有政府采购订单是不够的啊,如果继续这么入不敷出的消耗下去,薛家不得不缩减产业。
  更可怕的是,进城繁华自然是繁华,但是也是一个讲实力的地方,如果你守不住产业,那么就不是收缩一部分规模就能打住的地方。好比一个人被群狼围攻,只要被咬了一口,群狼闻到血腥味,必然更加凶恶,不啃掉最后一块骨肉不罢休。
  等薛家面对普通百姓的产业被蚕食干净,那么,薛家的商业规模就不足以供应户部了,必然会在新的一年户部评级中从皇商上抹去。如果薛家还找不到出路,现在差不多就是在等死阶段。
  这种情况下,虽然只是宝钗接到一张闺阁小宴的帖子,于薛家而言,也是救命稻草。
  接了帖子后,薛老爷特地选了一个得用的管事婆子,充作奶娘,和宝钗一并去了林家,同行的还有宝钗惯用的丫鬟莺儿。因只是商户女,宝钗也不好太讲排场,便没带更多的人。
  宝钗虽然是第二回 来尚书府,但姑娘们待她都不咸不淡的,自然不会有什么故意给难堪的事,但是总让人觉得有一种淡淡的疏离,聪明世故如宝钗,也无法融入这些真正的贵族小姐的圈子。
  哪里像前世,薛家甫一进京,王氏和薛姨妈就安排满府的下人将宝钗胜过黛玉的话传开了,让堂堂官小姐给一个商户女抬轿子,后来宝钗索性仗着有些才华,将贾家几个姑娘都压下去了。
  先声夺人自有先声夺人的好处,但是今世,薛家就算能想到先声夺人的法子,不敢也没机会实施。
  本来,宝钗觉得,就算自己身份比不上几位官小姐,但是至少比之柳湘语是不差什么的。但见林家姐妹三个与湘语的相处都随意自然,与自己却始终隔着一层看不见的隔阂,心中也有那么一点失落。
  当然,今生不比前世,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